关信平 社会政策实践历史发展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19304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7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信平 社会政策实践历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关信平 社会政策实践历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关信平 社会政策实践历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1、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834年新济贫法,评价:政府已开始着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但形式是被迫的。主要目的在于社会控制而不是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所提供的援助极为有限,并以短期性为主。,2、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促进作用,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3、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883年 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 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 老年残障社会保险法,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11年孤儿寡妇保险法加前三部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史称“帝国社会保险法典”1923、1927年又制定了帝国矿工保险法,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社会保险体系建立。,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鼓吹劳资合作,实行社会政策,鼓励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评价:这一社会保险制度并不是保障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它主要还是资产阶级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被迫将社会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立法的轨道,试图通过国家直接干预和调节社会再分配,来消除广泛发生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西方“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及其影响,1942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涵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此来消除,贫困。,社会保障的体系框架主要由三项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保险。,评价:,成就:保障全面,编织了一个有效的“社会安全网”,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通过对战后迅速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再分配促进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缺陷:,首先:并未彻底解决英国的贫困问题,其次: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日益膨胀,支出率的上升持续超过GDP的增长率,再次:福利水平过高使国民对政府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二)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1、英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1944年就业政策白皮书、教育法案,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1946年国民保险法案,1948年国民救助法案、国民健康服务法案、城乡规划法案、儿童法案等。,2、20世纪40年代后期北欧、西欧国家建设本国“福利国家”,(三)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935年社会保障法罗斯福总统,1939年增加了伤残保险和老年配偶养老保险,1942年开始支付退休金,1965年增加了老人医疗保险,1972年又增加了残废者医疗保险,经过50多年的逐步发展与健全,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一)西方“福利国家”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北欧各国相继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经济危机又引发了与之密切相联的“福利国家”的危机,给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但由于福利制度的刚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北欧各国不得不继续提高福利水平。日益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使政府赤字剧增,债台高筑,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到80年代中期,在1988年,丹麦的净外债占到了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2%,瑞典占23.0%,挪威占20.2%。在1990年芬兰的预算还是盈余的,但此后,经常项目逆差上升到了250亿马克以上,几乎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北欧各国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二)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调整与福利改革,20世纪80年代,北欧各国政府开始尝试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改革,其中包括改革税制,削减社会福利,减少国家补贴等。,第二节 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一)创建时期(1951-1957),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1950年6月,政务院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1951年2月,政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1957年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1950年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1952年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1955年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二)发展完善时期(1958-1966),195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建立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1957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放宽 了条件,提高了待遇,从此建立了统一的退休制度。,1965年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的通知和关于改进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批准工人、职业病伤、生育假期的试行办法、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通则,1966年关于手工业厂、社职工、社员退休福利统筹办法、关于手工业厂、社职工、社员退职处理办法(试行草案),(三)破坏时期(1966-1976),(四)恢复发展时期(1976-1984),1979年关于调整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牺牲、病故一次抚恤金标准的通知、1979年关于解决部分老红军、老职工工资过低和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1980年关于整顿与加强劳动保险工作的通知,1982年关于调整在职革命残废军人残废金标准的通知,1983年关于提高职工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的最低保证书的的通知,1984年关于革命烈士一次性抚恤标准的通知,1985年国务院关于发给离休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的通知,(五)深化改革时期(1984年以来),养老保险制度,1、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方出资,企业15%,个人3%,2、1988年,国务院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应为职工建立养老保险,3、1991年,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一是多支柱,二是部分积累制,三是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愿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4、,经过各地实践后,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允许各地根据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案,5、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建立统账相结合的模式,统一了缴费比例和计发办法。,6、1998年8月发布了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7、为了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解决养老保险“空账”运转的矛盾,1999年1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8、2001年,在辽宁省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2004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的重要内容就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做实个人账户和改革计发办法等内容,9、2005年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改革了养老金的发放办法,10、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医疗保险制度,1、1988年推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想,2、1992年出台关于试行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意见确立了改革的基本框架,3、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总目标,4、从1994年起,江苏镇江市、江西九江市进行试点,5、试点扩大到50多个城市,6、98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99年全国推行,确立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7、,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2007年年底,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8、2009-2010年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失业保险制度,1、1986.7.12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2、1993.5.1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过渡性规定,3、1994年劳动法颁布,4、1995年国家启动了“再就业工程”,1998年6月22日又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5、1999.1. 失业保险条例颁布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基本确立。,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社会政策学科是对社会政策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关于社会政策实践的学术研究体系。这一章主要介绍社会政策学科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对象和性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应用范围等内容。,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社会政策学科的正式形成有将近五十年了,了解社会政策学科发展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这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深入地理解当今社会政策学科中各种理论。,一、社会政策研究的缘起,1、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社会政策”一词最先是由德国人提出来的,对社会政策的研究也发源于德国。德国一批想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之间另外开辟一条中间路线的学者,比如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瓦格纳、施穆勒等人,于1873年创立德国“社会政策学会”。鼓吹劳资协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施社会政策,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2、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政策的产生却要归功于英国人。工业革命后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引起了中等阶级志愿者和社会改革者的极大关注,并开始从事贫困问题的社会研究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费边社”。,关于社会状况的研究和关于社会问题的知识积累,促进了社会工作方面新型训练课程和大学学位课程在英国的发展。20世纪初,在伯明翰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一些较新的大学中,学习和训练的三条重要线索即社会工作、社会学和“社会行政”被融合起来。因而,社会政策学科的早期渊源(社会行政)是和实际行动(社会工作)及研究(社会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二、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950年,英国著名学者蒂特马斯被聘为伦敦经济学院第一位社会行政学教授。标志着该学科“到达法定年龄”,并迅速在许多其他英国大学中被承认是一门大学课程。蒂特马斯在五六十年代对社会行政学科的发展发挥了核心的作用。他出版了大量地著作,并培养了很多社会行政方面的人才。蒂特斯马毕生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2、早期社会政策学科的特点,米什拉认为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有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就长处来说:,首先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社会政策分析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特定的权利及特权模式相关的基本价值选择。揭示这些价值选择和它们的含义是社会政策研究的任务之一。,其次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科研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社会政策研究不仅包含着鉴别道德价值(应当是什么),而且包含着鉴别社会事实(是什么)。,最后强调社会政策的论题比正式组织的社会服务或社会方案要广泛得多。,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两个不足表现在:,其一,单一价值取向。非常执著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以至于他总是拒绝其他的价值观点。因此,费边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学科内部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其他价值立场从来没有被采纳过。,其二,非理论的取向。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的和非理论的。蒂特马斯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各种经验证据编排起来,从中得出一定结论。这使得他的研究仍然局限在费边社的政策架构内。,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一些发展对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提出了挑战。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行政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首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政策研究不能只局限于费边主义,而是应该认真研究和采纳其他各种价值体系。社会行政学开始转化为一种承认多元价值立场和力求对他们进行分析的学术事业。由此冲击了原有的规范性理论或社会哲学。,其次,对社会政策的建议应该建立在对社会及社会制度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这两个发展指明了社会行政学科理论和新的方向。冲击了原有的解释性理论。,总之,社会行政成为一个既关注规范(社会价值/社会哲学),也关注实证或解释(事实/社会科学)的社会福利方面的学科。正是在这个时候,即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开始取代“社会行政”作为该学科在大学课程中的名称。,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3、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形成社会政策(社会行政)学科的同时,在大洋对岸的美国产生了“政策科学”。其标志是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和勒拿出版了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政策科学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其政策分析实践密切相关的。帕特和斯普林格在阐述美国政策分析发展史,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30年到1960年的“政策研究的实验期”。政策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尝试去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家奥格本的社会趋势、社会学家斯托弗关于军队士气的研究等等,这些最初的努力是把研究应用于公共文体的实验,它们表明在收集同政策问题有关的系统信息的可能性,以及政策分析在决策当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从1960年到1980年的“探索政策解决方案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地求助于政策专家提出解决社会病证的方法和有关的信息及其分析,而许多政策分析者也响应政府的号召,并充分肯定科学分析方法在解决各种政策问题方面的潜力。政策研究对公共政策实践的重要性大大增加。总之,解决大规模社会问题的努力增加了对政策研究的需求,并促进了政策研究专家数量的迅速增长,而政策分析技术的进步又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研究的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促进政策过程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政策分析的技术方法在解决人类问题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政策分析之有助于决策者的政策决定,而不是取代政策决策过程。政策分析开始从多个侧面提供信息和分析,并渗透在政策过程本身之中。各种不同的组织和群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利用政策研究的信息。总之,政策研究较全面地服务于政策决策和政策实施的各个方面,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世纪的政策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全面地考虑和权衡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中涌现出新的社会问题,相应地社会政策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下:,(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现在的社会政策是以理论上和地理上的多元主义为特征的。学科的焦点从福利国家转向了福利混合。深度上突破了国家市场的简单对立,进一步探讨国家市场的结合,加强了对各种非国家因素在社会保障和救助过程中等角色的研究,从以补偿收入为目标的福利提供向非收入补偿转化等。,(2)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外延的扩大,其中涉及社会服务领域的政策及管理实践研究(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社区等),各种社会问题研究(犯罪、残疾、失业、老龄化等),关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种族、性别、贫困等)以及相关问题的集体性社会反映等方面的研究。,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3)研究范式发生了转移。从关注经济性资源分配到更加关注社会关系(地位及权利)的分配,认为正是社会关系到分配影响了社会各部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与经济部门(市场)之间的关系;社会政策反映了不同社群在社会资源及社会关系方面的分配结果,左右社会政策产生不同结果的是社会、经济及政治部门的制度安排。,(4)高度重视宏观管政策分析,促进政府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宏观政策分析更加重视国家总体政策制定,重视战略性大政方针和政策范式的改进与创新,要求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全球眼光来思考如何改进本国政策制定框架,以及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5)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研究热点。政策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具体部门和总体政策方面政策评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政策学科有其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身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探讨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时,需要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分析,总结出共同的观点,并分析其差异及原因。,一、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及重点议题,1、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总体上社会政策学科是以社会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根据金斯伯格的意见,社会政策中基本的和永恒的主题(原则和标准)包括如下七项:,人类社会倾向于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基本维持他们身体生存的资源;,社会拒绝以超过维持身体生存的标准来更多地帮助人们;,社会期望接受帮助的人不要使用超出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接受帮助的人如果有能力的话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第二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社会用一些方法把寻求帮助的人分为“值得帮助的”和“不值得帮助的”群体;,福利援助的水平一定不能等于或多余社区或社会中最低薪水工人收入;,援助的首要责任应该依靠本人自己的努力,然后是家庭成员或邻里、慈善组织和教会,最后才能由政府承担责任。,第二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2、社会政策研究的特点,米奇利从社会政策研究特点的角度,揭示出社会政策研究的四个关注点:,首先,社会政策研究力求了解决策过程和执行这些政策的方式。步骤、技巧或程序等等。,其次,社会政策研究力求“描述”社会状况和回应这些社会状况的社会政策。,再次,社会政策力求揭示社会状况,并解释影响这些社会状况的社会政策的产生方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社会政策功能。,最后,社会政策研究力求评估社会政策的效果和确定它的后果。评估研究是社会政策研究的核心。,第二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3、社会政策的重点议题,厄斯金从社会政策研究起点的角度阐述了他关于社会政策研究对象的观点。在厄斯金看来,社会政策研究有五个重要的议题。,第一,社会议题。社会议题主要是指社会变动的趋势,比如人口、家庭和社会结构中变动的趋势等,它们是考虑社会政策未来发展的一个起点。,第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趋向寻求解决办法。,第三,社会群体。即将焦点放在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的需求之上,例如老人、儿童、无家可归者或失业者等。,第四,社会服务。在英国,社会政策的最普遍和最传统的取向是把焦点放在五大社会服务上:教育、健康照顾、住房、个人性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险。,第五,人们生活中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研究的重点应该考查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如何体验和消费这些物品和服务的。这种取向是对社会政策持一种主观的解释,将社会政策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我们对社会政策如何整合进个人和群体具体生活经验的理解。,第二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4、社会政策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些学者从具体的社会政策领域来定义社会政策研究的对象,如斯皮克日认为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研究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主要领域包括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服务、社区照顾和住房管理等方面。迪尼托则将社会政策定义为政府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政策,包括公共援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等。,二、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应用性和价值关联性。,1、社会政策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政策实践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学者们也只能以综合性、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加以回应。社会政策需要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即社会政策既是一个专门的学术性学科,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社会政策是跨学科、跨部门、跨专业的研究。,第二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2、社会政策学科的应用性,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是社会政策的一体两面,社会政策的一面就是建立在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政策分析更偏向一种“实践的”而不是科学的工作。,3、社会政策学科的价值关联性,社会政策是和价值密切相关的,举凡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无不充斥着有关价值的选择。社会政策实践是一个隐含着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决定是受着大量的和有时冲突着的价值和意识形态驱动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影响着社会政策对社会中各种问题的基本态度。,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是依托社会科学领域中多门基础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并在不断对社会政策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本节主要介绍社会政策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点。,一、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1、社会政策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学科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当他们进行社会政策研究时,往往依靠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地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的帮助来探讨社会福利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尤为密切相关的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这三个学科的相关理论。因此,我们重点讨论社会政策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2、社会政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社会政策市政府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政策,但无论政府决定做什么还是决定不做什么都会涉及资源的利用。社会福利政策包含着大量的货币指出,因此会带来重要的经济后果。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稀缺性,经济学关心大事我们如何选择分配稀缺资源的议题,同时又会涉及到效益、效率和公平的问题。经济学可分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前者注重鸭就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而微观经济学则注重分析收入如何在单个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分析单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社会政策研究中都会用到两种经济学的理论。,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3、社会政策的政治学理论基础,政府在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时会涉及资源的利用外,在决策过程中还会涉及公共权力的使用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因此,社会政策包含着一系列政治议题,这些议题涉及为穷人、近似穷人和非穷人应当做什么或者是否应当做任何事情。从政治学的角度,社会政策是围绕着由贫困和不公正以及社会中气体问题所引发的政治斗争。传统政治学关注在政府的制度性结构和哲学依据,包括研究宪法上的安排、政府内部的关系等等。现代政治学则基本上聚焦于同政府有关的过程和行为,包括研究个人和群体行为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4、社会政策的社会性理论基础,社会政策的起点是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学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贡献颇多。社会学家还探讨社会政策如何影响社会制度和社会行为,并热衷于发展精致的方法去评估社会政策及其方案的效果及影响。,总的来说,政治学探讨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经济学探讨社会政策的成本、效益以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而社会学的着眼点则在于社会问题、社会阶级和社会统计。,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社会政策是和社会福利密切相关的,其理论体系是围绕着对社会福利的诠释而建构起来的。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关于福利国家的产生及其合法性的社会福利理论。这些社会福利理论围绕着政府或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一方面探讨福利国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论证福利国家存在的合法性。,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1、关于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解释,从探讨福利国家产生的原因角度来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体形成了以下几种理论:,(1)工业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维伦斯基和利贝克提出所谓社会福利的“剩余模型”和“制度模型”。前者假定家庭和市场经济可以满足个人基本的需求。后者则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适当的、合法的功能。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社会服务机构也就获得了制度化的地位。因此,政府责任的扩张是工业化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因为工业化颇花了传统的福利制度,并造成了新社会问题,因此政府被迫介入。,(2)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将福利国家的产生看作是社会控制论。国家投入社会福利是为了防止社会骚乱和保护资本主义的利益。,(3)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其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使工人阶级运动和他们联合起来利用国家作为追求社会进步的斗争结果。,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2、关于福利国家合法性的理论解释,(1)公民权利论。,代表学者是英国学者马歇尔。他认为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历史演进和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相继取得民事权利(司法权利)、政治权利,公民身份的发展也要求社会权利的获取。公民社会权的扩大要求国家必须保证他们有权利获得充分的收入、房屋和教育。国家必须在法律上建立这些权利,并保证他们实施。马歇尔的理念为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奠定了规范性基础。社会权和司法民权及政治权同样神圣,必须由国家来实施。,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伦理体系,(2)集体道德责任说。,蒂特马斯把强烈的伦理因素注入争论当中,主张社会福利应当是公民的集体道德责任。因为国家代表其公民,公民通过国家来担负起集体责任和表达他们的利他主义行为。国家福利制度是表达民众利他主义最有效的方式,国家不仅有权威和资源来有效地满足需求,而且它的介入有积极的道德结果:促进利他主义行为、增强团结、促进社会接纳、养成同情心。因此,社会政策服务是基于基本的道德目的。,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社会政策广泛借鉴社会科学各门学科中的方法,并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本节中主要介绍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1、社会政策学科的方法论基础,有些学者将社会政策学看作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有些将其看作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有些将社会政策看作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本书认为社会政策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的社会科学学科。它不但是立足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之上的,而且在研究活动中也借鉴这些学科所使用的方法。,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2、社会政策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方法论特点,社会政策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其产生就是和社会工作实践密不可分的,其发展也离不开对社会中社会福利问题的回应,其研究目的则是促进社会政策实践的发展以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学等理论学科有所不同,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社会政策研究还涉及强烈的价值诉求,强调价值在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中的重要性。关于社会政策研究的价值关联性和价值中立性,我们将在第八章详细论述。,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二、社会政策分析的方法,1、什么是社会政策分析,社会政策分析一般被简称为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应用理性分析而研究社会对公共(社会福利)问题的回应。,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1)描述性分析。,其一般是指对现有政策的陈述,它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正在做什么或没有做什么”。,(2)过程分析,,其主要回答“如何”的问题。过程分析更多地涉及一项政策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焦点是许多政治因素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包括政府机构、官员、传播媒介、专业协会和其它特殊利益群体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3)评估。,评估虽然也回答“如何”的问题,但主要是对社会政策的诸方面做出一个判断。评估过程可以判断一项政策的逻辑一致性、评鉴它的效果和效率、分析它的伦理特点。所以,评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逻辑评估、定量评估和伦理评估。,(4)规范性分析。,其包含着有关“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判断。规范性的政策分析集中研究应当通过什么样的社会政策去改进一般福利。,(5)价值或目的取向。,价值渗透在整个政策过程之中,影响着对具体政策议题的选择,以及该议题将如何被界定。价值是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方案和评估政策效果等各项工作的基础。,总之,这些分析趋向各有自己的着眼点和目的,但实际上它们只是社会政策分析取向的“理想型”。在现实社会政策分析实践中,各种分析趋向之间存在着许多交叉,而且并不存在一种大家都一致同意的分析取向。因此,当我们选取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时一定要广泛地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考虑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功能层次和哲学取向。,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三、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及分析资料的方法,社会政策研究如同其它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一样,也是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因而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1、定量研究方法,其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对象数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结果。在收集和分析资料上,定量研究方法往往是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取研究样本,然后利用结构性或半结构性问卷去收集资料,对资料的分析一般是通过统计分析去描述或解释一个样本的特定特征,并且把在样本中发现的特定特征推论到整个总体之中。,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2、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少数具有典型特征的个体进行深入分析而揭示研究对吸纳购得各种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常常采用深入访谈、小组座谈等方法,其所收集的资料一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首先对文字资料进行编码,然后形成主题或理论,进而形成新的发现以增加对社会现实的了解。,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社会政策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社会政策实践。社会政策实践是一个包含着决策、实施和评估等阶段的过程,而社会政策研究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政策的整个过程之中。,一、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社会政策的决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提出政策议程,然后进行方案规划,最后再对政策进行合法化。决策过程的这三个阶段,尤其是提出政策议程和进行方案规划,离不开社会政策研究应用。政策议程是经过对相关社会问题的研究才提出来的。方案规划时则是尽可能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也离不开社会政策研究。,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二、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的应用,所谓政策实施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首先,在社会政策的实施极端中需要制定政策实施细则和具体行动方案,需要落实政策实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组织安排,这就需要社会政策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其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以前没有预想到的变动,因此需要通过及时地研究而经常性地把握社会政策实施的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对有关政策随时做出调整和补充。,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可能会相对更多一些,并因而对在实施极端的社会政策研究的需求也会更高一些。,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三、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政策评估尤其离不开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政策评估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政策研究。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取得有关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社会政策评估包括在尚未正式出台前的政策方案评估,以及对已经实施的政策的效率、效果等方面的评估,而这些都要依赖于相应的政策研究来提供基本的信息、理论和方法。,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四、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社会服务是指满足人民生活照顾方面需要的服务。又成为个人性社会服务。关于社会服务,生活照顾由非正式支持系统提供还是由正式支持系统提供,抑或两者共同提供?是提供机构照顾还是提供社区照顾?等等,这些都需要社会政策研究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五、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属于间接社会工作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政策架构内进行的,或者说就是执行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中的各种手法也受到社会政策研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政策研究视角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态度和做法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