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概述课件

上传人:宝**** 文档编号:243318784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体系和展望,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基本内容,第二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第四节 我国典型的机械化生产体系,第五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基本内容,1.定义: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对农业机械化的定义:,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2.基本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销售推广、运用维修,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化微观和宏观管理,第二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机化发展60年,1,:,19491959:制造补充旧式农具,恢复生产。,19591969:国家投资农机工业,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19691979:提出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提出70%机械化的目标,只实现20%。,19791989:小型机具迅速发展。,19891999: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19992009: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2.1 恢复生产阶段,(19491959年),主要举措:,1.,增补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发展提水机具,2.,创办国营机械化农场,3.,试办国营拖拉机站,4.,创办农机工业,5.,成立科研院所,机械化程度较上一阶段有所提高,时期,拖拉机总动力/10,4,kw,水田机耕船/台,联合收获机/台,大中型拖车/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 10,4,kw,1949年,7.35,13,13,28,6.53,50年代末,234.45,4908,4908,5931,234.45,增长倍数,31,38,38,21,35,增补和改良旧式农具,积极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有针对性地引进和仿制国外农机产品,使全国主要动力机械发展较快,机耕水平达到5.8%。,2.1.1 增补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发展提水机具,1950年5、6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了新式农具展览,主要是马拉农机具。同年,国家着手在各地建立新式农具推广站。,2.1.2 创办国营机械化农场,国营机械化农场使用各种较大型农业机械。,主要工作包括:,1. 完成农场本身的农田作业;,2. 为附近农民代耕代种。,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蒙和示范作用。,国营机械化农场培养了大量的农机人才,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机具的选型配套、农作物的机械栽培技术、机器的作业定额、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50年春天,黑龙江国营通北农场第一批拖拉机女学员,2,。,2.1.3 试办国营拖拉机站,1950年2月,我国的第一个拖拉机站在沈阳市西郊成立。,1952年秋,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决定试办国营拖拉机站。,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的拖拉机,3,东北国营九三机械农场,4,2.1.4 创办农机工业,19491957年,建立了一批农机企业,生产旧式农具、仿制国外新式农具,发展很快。,1957年,企业发展到276家,已经能够生产五铧犁、圆盘耙、播种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15种农机具,并开始生产拖拉机。,“一五”期间,农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4.5%。,2.1.5 成立科研院所,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2.2 探索与调整时期,(19591969年),主要举措:,1.,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2.,大搞农具改革运动,3.,国营拖拉机站下放与收归国营,4.,发展与调整农机工业,5.,建立农机修配网,机械化程度较50年代有所提高:,时期,拖拉机总动力/10,4,kw,水田机耕船/台,联合收获机/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 10,4,kw,机耕水平/%,50年代末,234.45,4908,4908,234.45,5.8,60年代末,1368.67,8000,8000,1368.67,18,增长倍数,3.8,1.6,1.6,5.8,3,其他农具数量也有较大突破:,机引农具 34.54万台; 机动脱粒机 45.52万台;,农用载重车 1.56万辆; 碾米/磨面机 88.98万台;,轧花机 33.42万台; 榨油机 9.32万台。,2.2.1 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革,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4年后,毛泽东把他关于农业机械化的论述概括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时期,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1.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2. 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3. 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4. 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工业为主,5. 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家设立了统一管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管理体制。,2.2.2 大搞农具改革运动,1957年冬季到1961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具改革运动,参加的人数以亿计。,农具改革运动促进了县、社工业,特别是农机具修造业的发展。当时全国公社农机具制造修理厂共有86000多个,县级厂2000多个。,1958年4月,刘少奇在广州参观广东省农具改革推广评比展览,5,2.2.3 国营拖拉机站下放与收归国营,1958年国营拖拉机站下放,针对国营拖拉机站经营体制,为解决拖拉机站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与农民,集体经济之间的矛盾,通过社有社营、国有社营、联社经营与国社合营等不同形,式,将国营拖拉机站下放。,1960年,各地人民公社普遍有了自己经营管理的拖拉机站,由于许多人民公社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管理大生产的经验,管理人员文化和,技术素质低,维修服务体系不健全,拖拉机和农机具损坏相当严重。,1961年,,拖拉机“趴窝”、“带病”的占2/3,,机具利用效率很低,多数机站亏损。,1962年,国家决定将拖拉机站重新收归国营,到1962年底,全国拖拉机站系统的拖拉机只有4.9%实行社营。,2.2.4 发展与调整农机工业,19581965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天津拖拉机制造厂、江西拖拉机制造厂、鞍山红旗拖拉机厂等一批农机制造骨干企业陆续投产,农机工业蓬勃发展。到1960年,全国农机制造企业达到2624家。,由于农机工业发展与当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协调,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19611963年,国家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对农机工业进行调整。到1963年,全国农机制造企业缩减到1301个(减少50%)。,2.2.5 建立农机修配网,随着拖拉机和其它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配件生产和修理成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国家开始建立农机修配网。同时还投资新建了一批农机修配厂。,现在部分省还有省级农机修造站。,2.3 行政推动阶段(19691979年),主要特征:,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时期,拖拉机总动力/10,4,kw,机引农具/万台,机动脱粒机/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万台,机耕水平/%,60年代末,1368.67,34.54,45.65,145.5,18,70年代末,3537.46,324.7,232.8,538.4,42.4,增长倍数,2.58,9.4,5.1,3.7,2.4,到1980年形成了年产农用拖拉机13.85万台、手扶拖拉机35万台、农用动力机械2322.6kw、联合收割机6000台的生产能力,基本上与农机制造、维修、配件生产相适用,产品门类逐步改善。,2.3.1 提出“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奋斗目标,1966年,国家提出“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奋斗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做了规划和部署,采取一系列行政手段,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形成了全国性的农机化运动。,目标: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用拖拉机达到80万台左右,手扶拖拉机达150万台左右,排灌机械总动力达到4444万千瓦。,这个目标脱离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最终没能实现。,2.3.2 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农机事业费年年增加。,国家还采取了降低农机产品价格、修理价格、油料价格,对农机生产、维修企业实行价格补贴等措施,以减轻农村集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负担。19661973年,农机产品降价5次,农用柴油降价3次。,2.3.3 发展壮大农机工业,推进农机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1966 1980年,基本上建成了农机制造、维修、配件生产大致适应,门类比较齐全的农机工业体系。,1980年,我国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各种农业机械,基本上都能够自己制造。,农机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得到加强,柴油机系列型谱和定型设计得到统一,并设计了标准化的系列产品。,2.3.4 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机化支持保障体系,农机化支持保障网络覆盖全国、遍布城乡。到1980年底,全国各省、市(地)、县均设有农机管理机构,每个县均设有农机修造厂,50%的公社、20%的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机维修点,80%的公社还建立了农机管理站。,县以上农机研究机构/个,农机具试验鉴定站/个,农机化中等专业学校/个,省、地农机校/所,农机公司/个,2113,46,134,140,2812,其他各类机构数目如下:,2.3.5 农业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畜(头)机(千瓦)比例显著提高:,1965年,100184.6 1980年,1001647,畜力相对减少11%,机力增加10倍以上。,每万公顷耕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75 台, 小型拖拉机 189台,,农用载重汽车 13.5辆, 灌溉动力机械 570千瓦。,2.4 机制转换阶段(19791989年),改革开放新时代:,1. 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启动全民所有制改革;,3. 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4.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特征: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2.4.1 有选择地发展农业机械化,调整农机化政策,提出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主要政策:,1. 允许农民个人或联户购买、经营农业机械;,2. 允许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市场;,3. 农机化必须为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富裕服务;,4. 因地制宜,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农业机械化;,5. 分类指导,重点突破;,6.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尊重和遵循商品经济规律,让农机化主要在市场的支配下运行;,7. 国家对农机生产和使用实行优惠;,8. 农机服务组织通过扩大经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南方插秧机具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方式实现。,北方旱地耕作,采用人工导向与机器动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作业。,2.4.2 允许农民自主购买、拥有和经营农业机械,政策背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机械经营与使用分离,导致农机化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1980年秋,安徽省霍丘县6户农民集资购买了两台江淮50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办起了第一个农民自主经营的拖拉机站,冲破了像拖拉机这样的生产资料不允许个人经营的禁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明确指出:“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小型拖拉机和小型机动船,从事生产和运输,对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是有利的,应当允许;大中型拖拉机和汽车,在现阶段原则上也不必禁止私人购置。”,农民由此获得了自主购买、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的权力,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和联合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局面开始出现。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投资、经营的主体,代表着一个新的以民办农业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时期的到来。,到1994年,在1435.8亿元农业机械原值中,农民拥有1134.6亿元,比重超过79%。,2.4.3 集体农机站、队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集体农机站、队开始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 。一般有两种方式:,1. 集体承包,2. 包机到人:这种形式由于农民基本上不需要数额较大的一次性投入,花钱不多,收入较高,因而发展很快。到1982年底,集体所有的拖拉机,实行承包经营的达到60%。,2.4.4 形成“计划+市场”的运作机制,一方面,,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行政、财政、金融政策:,1.,继续对农机产品实行价格管制,保证农机产品以较低的价格供应农村。,1987年农机工业平均利税率仅为9.8%,比机械行业低3.1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各部门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2.,继续采取价外补贴、产销倒挂补贴、减免税收、调拨平价物资等手段,弥补农机企业的政策性亏损。,3、,继续实行鼓励使用农业机械的优惠政策。,每年安排数百万吨平价柴油供应农村,以降低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农机工业的指令性计划管理逐步弱化,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加大。,农机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销售商根据市场需求采购农机产品,农民根据生产需要和收益预期自主选择、自主投资、自主经营。,2.4.5 拓宽农机服务范围,改革农机管理工作,农业机械化的服务领域,从,主要为种植业服务,发展为,面向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运输,等各个方面。,农机经营者可以在政策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经营自主权,从事各项正当的经营活动。农机服务范围的拓宽,提高了农机人员的收入,增强了农机化的活力。,2.4.6 以发展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开发生产有中国特色的农机产品,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业机械化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针对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的状况,国家鼓励农民购置小型农业机械,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形成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格局。,1994年与1980年相比,大中型拖拉机下降了,7.2%,,而小型拖拉机增长了,336.5%,。,2.5 市场导向阶段(19891999年),1994年,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7月1日,国家取消了农用平价柴油。至此,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台的农机化优惠政策全部取消,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阶段主要特征:在国家相应 法规和政策措施的保护和引导下,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加快。,2.5.1 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机耕面积,(万公顷),机耕,水平,(%),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机播面积,(万公顷),机播,水平(%),机收面积,(万公顷),机收,水平(%),1952年,13.6,31.7,1998年,6005.3,63.00,3835.8,24.67,2342.5,15.07,2.5.2 农机企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联合收割机、农业运输机及适销对路的产品获得极大发展:,1993年,农用运输车产量达到130万辆,超过拖拉机产量,成为农机制造业的第一大行业。,以桂林2为代表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形成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1.5万台,保有量约4.5万台。,2.5.3 农业机械化标准化,1996年,成立了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委员会:辽宁、山西、内蒙古、湖南4个省(区)农业机械鉴定站被认可为国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1992年根据用户反映804拖拉机质量问题展开跟踪调查,1999年围绕蓬勃开展的小麦机收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小麦联合收割机质量跟踪调查,调查机器数量超过5000台。,2.5.4 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1992年,农业部和人事部联合下文,农业机械化推广形成了部、省、地、县、乡五级完整体系的雏形。,1995年农业部决定对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总站增挂“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牌子,扩大其职能。,2.5.5 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积极“走出去”,在农业机械化教育、科研、生产、贸易等各方面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同时介绍和输出我国成熟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采取“引进来”的策略,一方面直接引进国外的机械装备进行学习、研究和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引进国外专家进行讲学,提高专业研发水平。,2.6 高速发展时期(19992009年),主要特征:,1.,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进入依法促进、自主创新的新阶段,2.,农机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3.,试验鉴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4.,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5.,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更快,形成了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支持体系,2.6.1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进入依法促进、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多功能农业装配与设施”列为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关键技术问题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等,对农业机械化共性、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10月2日,胡总书记参观收秋种麦现场。在田间地头,详细询问了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情况。,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20002008年科研机构情况表,年份,科研机构总数(个),职工人数(人),科技人员人数(人),科技人员所占比重(%),2000,152,4992,3199,64.08,2001,139,4795,3073,64.09,2002,122,4477,2829,63.19,2003,119,4220,2754,65.26,2004,105,4174,2681,64.23,2005,102,3878,2489,64.18,2006,95,3672,2432,66.23,2007,82,3282,2195,66.88,2008,89,3378,2262,66.96,2.6.2 农机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年份,规模以上企业数(个),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万元),2000,1484,7261830,6861637,2001,793,6226000,2002,1484,4834689,4534825,2003,1469,7533900,2004,1617,8540003,2786980,2005,1628,10872549,3113823,2006,1757,12732792,3149512,2007,1859,14951846,34713926,2008,2021,19150000,20002008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6.3 试验鉴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国省级以上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 34个;,地(市)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 22个;,省级以上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职工总人数1334人;,其中技术人员 978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355人。,固定资产达3.51亿元,仪器设备9391台套,总占地面积57.3万m,2,,其中试验室面积86392.11m,2,。,2.6.4 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006年8月28日,国务院发出200630号文件,对加强基层农技(包括农机、畜牧、水产等)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明确指导意见。,2008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及黑龙江农垦系统:,省级推广机构 31个( 713人);,地市级推广机构 296个( 3661人);,县级推广机构 2160个(17280人);,乡镇级推广机构 28485个(84432人);,人员总数达10.6万人。,其中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中科技人员13496人,占63%以上。,2.6.5 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更快,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更快。1995年以来,轰轰烈烈的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小麦就是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典型事例。,建成了包括农机化科研、技术鉴定、推广、培训、修理、安全监理、销售等在内的农机化服务支持体系。,2.6.6 形成了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支持体系,第三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3.1 我国农业机械化特点,1. 人多地少。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紧张,机械化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两个目标服务。,2. 农户经营面积少,作业地块小,农业机械化必须有适当的经营管理和组织形式。,3. 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必须采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方针。,4. 人均资源短缺,经济力量薄弱,必须实行节水、节能、节本、保护地力的机械化。,3.2 农业机械化的增产作用,1. 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2. 提高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3. 提高复种指数,4. 抢农时,5. 提高播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6. 推广使用高新技术,7.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拖拉机推土修梯田:,3.2.1 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作用,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2.2 提高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3.3.3 提高复种指数,枣粮间作提高复种指数,稻麦间作提高复种指数,3.3.4 抢农时,在不需要改变复种指数的地区,通过机械化作业抢农时,可以延长生育期,或换用高产品种。,未经翻整的小麦茬地上采用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玉米,3.3.5 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如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即可节约种子,又可培育壮苗增加产量。,田间管理:杀虫、灭草、喷施微肥、化控素及追肥。,机械化喷药除草,小拖拉机带的坐水种播种机,3.3.6 推广使用高新技术,3.3.7 减少粮食收后损失,推广机械化晒场,低温及高温干燥技术和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清选、装运、贮存技术。,水稻干燥技术,玉米脱粒清选机,3.3 我国典型的机械化作业的方法,流水作业法,定义:在农户作业的土地上,不等第一项作业结束,第二项作业就开始进行,像流水一样一项接着一项开始。,分段作业法:第一项作业完成后,才开始第一项作业的方法。,收6天,耕6天,播2.5天,8.5天,收获6天,耕整6天,播种5天,8天,收获6天,耕整6天,播种5天,8天,流水作业法,收获6天,耕整6天,播种5天,17天,无限期分段作业法,有限期分段作业法,我国采用流水作业法的原因:,(1)抢农时,(2)提高机器利用率,降低成本,(3)抢墒播种,第四节 我国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4.1 我国区域性变化的总趋势:,1. 气温由南向北降低;,2.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3. 东南湿润向西北干旱过渡;,4. 地理上西南多山向东北、华北平原过渡;,5. 人口密度和劳动力素质由东向西降低;,6. 经济富裕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国三个区域性发展地带示意图,4.2 典型的机械化农业作业体系,4.2.1 北方旱地一年一熟机械化生产体系,4.2.2 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间套作机械化生产体系,4.2.3 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平作机械化生产体系,4.2.4 华北灌溉地两年三熟机械化生产体系,4.2.5 南方水稻小麦一年两熟机械化生产体系,4.2.6 南方水稻水稻一年多熟机械化生产体系,4.2.7 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包括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高留茬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等。,4.2.1 北方旱地一年一熟机械化生产体系,保护性耕作地玉米免耕覆盖播种,山西寿阳,保护性耕作小麦地机械收获,山西临汾,小麦玉米行间套作,4.2.2 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间套作机械化生产体系,主要指在黄淮海平原7省市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全程保护性耕作技术。,4.2.3 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平作机械化生产体系,机械化收获小麦(北京通县张辛庄),麦收后大型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4.2.4 华北灌溉地两年三熟机械化生产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套种模式:,(1)冬小麦夏水稻春玉米两年三熟机械化生产体系,(2)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两年三熟机械化生产体系,(3)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两年三熟机械化生产体系,4.2.5 南方水稻小麦一年两熟机械化生产体系,小麦地免耕种水稻,水稻免耕丢秧,4.2.6 南方水稻水稻一年多熟机械化生产体系,水田机械化耕整地及插秧作业,棉花收获机,4.2.7 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牧草收获打捆机作业,第五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1. 21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1)保障食物安全,(2)提高农民收入,(3)保护生态环境,(4)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2. 发展展望,(1)发展不同类型区的全过程机械化,(2)发展精细化、自动化的高水平机械化作业技术,(3)发展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先进管理技术,(4)农业机械化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本章参考文献,1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主编,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