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咨询 与心理矫治技术,1,心理咨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区别,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2,心理健康的标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接受他人,乐于交往,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工作,能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统一,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心理冲突及常见的表现形式,双趋式冲突、趋避式冲突,感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同时又觉得非控制不可,感到持续的精神(或心情)紧张而无法使自己松驰,经常后悔,却悔而不改,对未来没有信心却绝不甘心,模糊而强烈的委屈感,完美主义不安全感自卑与自大的冲突,性的心理冲突,恶性循环,4,心理冲突与心理问题,自己感觉痛苦,妨碍了人际关系,破坏了社会适应性,持续时间过长(一年以上),5,常见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个人经验,时代、年龄、情境、文化背景,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6,监狱犯人的心理分析,“匿名箱”的妙用,刚入监犯人的心理,二进宫犯人的心理,刑期较长犯人的心理,刑期中的性焦虑,际遇型同性性行为,死刑犯的心理,7,抑郁症的认识,大众对轻生的认识:,受过巨大的刺激,以致无法承受而走上绝境,如失恋,为情所困等。,研究表明:抑郁及没有价值感才是引导青少年走上绝路的主因,会去自杀的人,当中至少有八成是抑郁所致。,有三分之一的新生有轻度抑郁的情绪。,8,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两个星期以来,几乎每天都闷闷不乐,或是变得易怒。,失去对往日从事活动的兴趣,像原来如果喜欢聊天、看电影,患病后都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胃口,没有食欲。,几乎每天睡不好或失眠,动作变得迟缓或异常亢奋。,失去活力或容易感到疲倦。,几乎每天都会有罪恶感或自觉没有价值感,从事具体思考的能力逐日减低,变得很犹豫不决。,常会想到死,或甚至会发展出自杀的计划。,9,如何判定,以上九条中,有五点以上的症状出现,那么就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了。,并且这些症状不仅要持续二星期以上,还得严重到干扰日常生活,才能算是抑郁症患者。,10,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脑神经的传导物质血清素有密切的关系,体质的遗传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监狱环境对抑郁症的诱发有其一定的影响。,如果生活若充满挫败与无助感,而犯人又没有机会学习处理挫折的技巧,就会导致抑郁病的高发。,11,强迫性疾患,自己所不希望的念头、行动或行为为断地萦绕心头或持续出现。,表现:反复洗手、不断检查、担心门会夹伤人、听到日光灯管的电流声、脑子里总会出现一些不能控制的思维,反思:冷静时,他们总会自觉上述想法或行为没意义浪费时间,但一旦生活中的焦虑感升高时,这些症状就会出现,并使当事人陷入自责感,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了。,12,躯体症,当某人经常报怨身体出了毛病或很不舒服,而又检查不出任何生理上的问题时,这些报怨往往反应了当事人心理上的冲突,此种现象称为躯体化。,表现:四肢无力、头脑晕沉、心悸,无法与人正常交往。,13,产生的原因,应激状态,躯体化是一种原始的沟通,是当事人把不敢、不愿或是羞于表达的感觉或想法不以语言的方式表达,退而使用身体来表达内心的不安,愤怒、恐惧或疑虑等情绪。,病的产生,可以让病人得到平时渴望的关照,并使病得到强化,此类患者大多平时性格内向。,14,广泛性焦虑症,慢性、长达半年以上、过度忧虑某个生活事件的状况。,患者也可能对任何事情都存在病态的过度焦虑现象,犯罪嫌疑人对下个月的审判忧虑重重,茶饭难咽,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担心同监犯人关系难处。,常常是一副如履薄冰的样子。,15,几种神经症的共通点,求全心切、完美主义,同时夹杂着对失落、失败的极端恐惧。,情绪上:充满了焦虑、不安、恐惧与自贬。,16,几种神经症的原因分析,早期的人际关系剥夺,早年在情绪与生物上需要,被过度的剥夺,以致于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长大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求全心理就成了人生的目标,父母的管教失当,不当的自我学习,17,辩别的技巧,外观,活动情况,情绪,语言,思考,知觉,智能,18,澄清自杀的迷思,说要自杀的人很少自杀,自杀失败过一次,就不会再企图自杀,自杀的倾向是遗传而来的。,自杀的人执意要死,无挽回的余地,每个自杀的人都是抑郁沮丧的,自杀的人是有精神疾病的,自杀过的人总是再自杀,如果直接问他是否想自杀,将促使他真的自杀,自杀的人很少寻求帮助,19,了 解自杀危机特性,通常只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至于长达数周或数月,在这阶段必须要二十四小时的监督。,20,自杀行为的迹象与信号,曾经企图自杀过,有明确的自杀计划,家庭中曾有人自杀过,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家庭与生活常规突然的改变,最近一段时间有重大的生活失落,突然把个人有价值、有纪念性的物品送他人,非常的生气、愤怒、或是情绪不稳定,21,自杀的心态,殉道型,解脱或逃避型,报复性,精神错乱型,缺少社会支持是自杀的主要原因,22,自杀的工作,谈论自杀,注意他的非语言行为,订一个生存的契约,表达了解与关心,建立起希望,宽容、保护与力量,行动的计划,全员可能的社会支持系统,23,哀伤grief处理与一进宫,我们一生中无法避免经验失落,只要是我们原先所拥有的,所依附的对象,无论抽象的(如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具体的(如心爱的物品),或是有形无形,一旦为非自愿或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剥夺,导致依附关系破坏。对我们就是一种失落。,虽然当我们面临失落时,不免会在情感、认知、行为或生理上出现许多不贩反应,但通常正常的反应,会随时间的流逝,失落者的哀伤反应频率会越来越少,痛苦的感觉会减轻,慢慢接受失落的事实,也开始重新适应失落后的环境,并尝试把情感投于新的关系中。然而,有些人面临失落,在处理和失落有关的情感上有困难,因而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哀伤处理就是协助哀伤者面对与处理因哀伤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困扰及生活危机,帮助哀伤者对哀伤事件做一有效的终结。,24,哀伤反应的内容,情感方面:可能出现伤心、愤怒、自责、愧疚、震惊、无助、无力感、孤单、焦虑、遗憾、也有庆幸、解脱、疲倦、麻木、渴望奇迹出现等反应;,认知方面:可能会有否认、难以置信、混乱、脑中一片空白、幻想事情不曾发生过,现实不存在等反应;,行为方面:出现哭泣、睡眠问题、食欲障碍、社交退缩,躁动不安;,生理方面:可能会感觉胸口闷、喉咙紧、呼吸急促、对声音过于敏感、全身无力等症状,25,如何评价哀伤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哀伤咨询,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遭遇创伤事件后都具有自愈的能力。,当事人应付压力及焦虑的能力不佳,特别是习惯以否认、逃避的方式来应付者;,当事人有忧郁症病史者;,缺乏良好的社会性支持网络;,发生情境极为创痛且突然;,同时出现其他生活的危机。,如果当事人符合上述指标之一,就需特别注意,越多适合就越需要。,26,哀伤咨询的目标,哀伤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协助当事人接受现实,避免当事人将过多的能量投入于哀伤之中,而无法适应失落后的,开展亲的人际关系。,增进当事人对失落的现实感;,协助当事人处理与表达未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协助当事人在失落后各种困难,重新调适失落后的生活。,鼓励当事人告别过去,并能坦然将情感重新投注于新的关系中。,27,哀伤咨询的原则及方法,倾听、同理的方式,以真诚、一致、接纳的态度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协助当事人面对失落的事实;,允许当事人有时间去经历哀伤;,向当事人阐明“正常”哀伤行为;,允许个别差异,提供持续的支持,协助当事人的防卫及应对策略,辨别有无病状并转介,28,抗拒个案的处理,在一般的咨询原则中,一直相当强调当事人的自愿性和合作性,当事人的主动参与是有效咨询的基础。,由于政策,而进行的咨询因当事人非自愿而使咨询难以成功。如何使这些抗拒个案的抗拒减低,取得当事人的合作意愿,对咨询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可以说是在初期处理抗拒个案的重点。,29,抗拒个案的性质,抗拒个案即是本质上缺乏求助意愿的非自愿个案。这些个案会对咨询师投射出不信任、怀疑、仇视的态度,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自我防卫。其抗拒的形式分为三类:,沉默型:拒绝说话,顶多以点头或摇头表示意见;,敌意型:对咨询师表现敌意、言语攻击、不友善;,欺骗型:与咨询师玩游戏,欺骗咨询师,表现咨询师所期望的反应,过度顺从,意图尽早结束咨询。,30,抗拒的原因,接受咨询就等于必须承认自己有问题,或是是承认自己适应不良,以抗拒来保护自己受到威胁;,强迫个案是由第三者转介而来,接受咨询就是承认第三者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咨询师被视为外在机构系统的代表,当事人的抗拒可被视为与机构系统本身的冲突,而非对咨询师个人的抗拒。,同样的抗拒行为,背后隐含所代表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是咨询师要特别留意并应试图去正确了解的。,31,抗拒个案的处理,向当事人说明是由谁转介来的;,向当事人说明转介的原因,让其了解到转介者的关心为何?,告诉当事人,咨询师可以为其提供那些服务。,让当事人表达此时在咨询情境中的感觉;,强调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继续留下来,接受当事人有离开的自由,以做为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当事人仍然抗拒帮助时,提供建议其他可以协助当事人解决问题的资源。,32,抗拒个案的基本原则,结构性的咨询模式,立即性直接处理抗拒,跟着当事人的脚步走,抗拒个案的处理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面对这样的个案时,必然审慎观察当事人自己对其问题的看法,并且要小心地将自己与转介者分离,以避免和当事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要让当事人觉得自己是跟他站在同一边,真诚的关心他。在澄清个案被转介的理由后,如果有必要,甚至可能需要将转介者本身视为该处理的对象。,33,行为改变技术,行为改变技术源自于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的学说。认为不恰当的行为是学习而来的,因此借由学习原则来修正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不适当的连结,以改变不恰当的行为。,在辅导员协助当事人深入探讨并了解问题的症结后,往往需要一套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当事人逐步改变其旧有的不恰当的行为或加强已有的良好行为,这套方法便是当前颇受重视的行为改变技术。,34,行为改变技术所依据的主要学习原则,制约:古典式制约(中性刺激)操作性制约(奖励物刺激),增强(正增强,付增强),消弱,35,行为改变技术的程序,一、指示终点行为:期望个体达成的行为模式,切记不可标准太高。要针对个体的行为能力,否则永远达不到目标。,二、分析基准线:利用观察记录表央一定期间,将个体某一行为于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次数加以记录,然后求出平均值,即为其行为的基准线。,36,三、设计安排有利的行为改变技术(安排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四、使用增强物,1、口头询问法;,2、选择法:将增强物排列让其任选一种或数种;,3、自取法:先发荣誉卡,等积满若干张后自行换取自己喜爱的奖品,37,五、养成行为模式与习惯;在个体表现出预期行为时,立即给予增强,经若干次持续进行,将可逐渐形成终点行为的模式与习惯。,六、分析行为改变的效果。,部分改善不明显的原因:,1、增强物的选用不当;,2、分配方式不当;,3、作业难度太高,无法达成;,4、作业量过多。,38,行为改变实验设计模式,倒返实验设计ABAB设计,(终点行为的订定与测量要明确指出并命名全部行为并注明改变方向如增进、提高、减弱或消除确定成功的标准可量化,越明确具体训练越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一阶段baseline phase量基准线阶段,第二阶段treatment phase or intervention phase实验处理阶段,第三阶段:reversal phase倒返基线阶段,第四阶段:return-to-treatment phase再处理阶段,39,其他的一些行为技术,角色扮演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行为契约法;,代币法;,厌恶疗法,自我管理法等,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