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神经系统(三)

上传人:laiq****ong 文档编号:243135749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神经系统(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十章神经系统(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十章神经系统(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zxj8090,*,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Sensory Function of,Nervous System,一、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第,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及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或脑干脑神经核,(,第,级神经元,),丘脑感觉接替核,(,第,级神经元,),。由此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一,),深感觉传导路:,(,先上行,后交叉,),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感受,物体表面性状的辨别觉,),:, 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 深部压觉:,脊髓是四肢、躯干及内脏器官感觉信号传入中枢的必经之路:,4,精细感觉、肌肉本体感觉,同侧后索上行,薄束核、楔束核换元,交叉到对侧,对侧内侧丘系上行,对侧丘脑后腹核(感觉接替核),对侧中央后回,5,精细触压觉、本体感觉,(,二,),浅感觉传导路:,(,先交叉,后上行,),温度觉和痛觉, 一般触觉(粗浅触觉),7,温度觉、痛觉、触压觉,同侧脊髓后角换元,中央管前交叉到对侧,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触,-,压觉), ,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 丘脑中线区和髓板内核, ,中央后回 弥散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PIC,8,脊髓半离断(一侧脊髓离断):,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对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同侧,脊髓空洞症:,由于传导痛觉、温度觉的传入纤维在进入脊髓后在进入水平的,1-2,个节段内交换神经元并交叉到对侧;而传导粗浅触觉的传入纤维在进入脊髓后分成上行和下行纤维,分别在多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并交叉到对侧,因而发生痛、温觉受损而触觉保留现象。,10,头面部痛温觉 头面部触压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主核和中脑 核 ,交叉到对侧,三叉丘系,丘脑后内侧腹核,中央后回,头面部的感觉传导路,11,二、丘脑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丘脑的核团,1,特异性感觉接替核:,此类核团接受除嗅觉外的第,级神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听觉、视觉)。,pic,1),后腹核, 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换元站。与躯体感觉有关。, 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面部感觉有关。,pic,2),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的纤维向颞叶听觉皮层投射。,3),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的纤维向枕叶视皮层投射。,pic,2,感觉联络核:,此类核团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某一特定区域。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间的联络和协调有关。如: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丘脑枕核等。例如:,pic,丘脑前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扣带回,参与内脏活动调节;,2),丘脑外侧腹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运动区,参与皮层对肌肉的运动调节;,3),丘脑枕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的顶叶、枕叶和颞叶的中间联络区,参与各种感觉的联系功能;,pic,3,中缝核群,(,髓板内核群,),:,靠近丘脑中线的,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主要指髓板内核群,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等。,pic,此类核团没有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纤维,但可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的投射,通过多突触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起着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作用。,19,丘脑的核团,1,.,第一类核群,:特异性感觉,接替核,组成,:后腹核、内侧膝状体(听)、外侧膝状体(视),功能,:传导特异感觉,组成点对点的特异性投射系统,2.,第二类核群:联络核,组成,: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丘脑枕核、其他,联系,:感觉接替核、其他皮层下中枢,-,联络核换元,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功能,:参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的联系协调,特异性投射系统,3.,第三类核群:髓板内核群,组成,:中央中核、,束旁核等,功能,:多次换元,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皮层兴奋状态,pic,(,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分成两类。,1.,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经典的感觉传导路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换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1),为丘脑第一、二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特定区的投射,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2,)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投射纤维终止于皮层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3,)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2,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经典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换元,到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最后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投射系统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1,)为丘脑第三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弥 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2,)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的传导功 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升路径:,3,)其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分支,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这种联系不易引起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只能以电紧张形式影响细胞的兴奋状态;,4,)功能:不能引起特定的感觉,但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动物实验:,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动物昏睡;,表明:,1,)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即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2,)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起作用的;,3,)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一个多,突触的接替系统,易受药物影响,而产生传导阻滞。,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层结构特点,分子层; 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Brodmann,将大脑皮层分为,52,个区。,(二,),大脑皮层的感觉投射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体表感觉区),Somatic sensory area, S,(,1,)部位:中央后回,投射规律:, 交叉投射,即身体一侧的体表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的;,投射区域面积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内的安排是正立的;,31,2,第二体表感觉区,Somatic sensory area, S,部位: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 投射规律:, 感觉投射是双侧性的;, 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正立的;, 投射区面积远比体感,区小;, 产生的感觉定位不明确,仅,是粗糙分析。,3,本体感觉代表区,(Proprioceptive cortical representation),本体感觉指位于躯体深部的组织结构对躯体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部位:中央前回。, 投射特点:该区是主要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投射区;,4,内脏感觉代表区,S,、,S,;,运动辅助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边缘系统的皮层部分等。,5,视觉代表区,(Auditory center),(,1,) 部位:枕叶皮层内侧面距状裂,的上、下缘。,投射特点:, 一侧枕叶皮层接受同侧眼的颞侧视网膜和对侧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投射(即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这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的形成有关。,视网膜的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缘,下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下缘;, 视网膜的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前,部,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部;,6.,听觉代表区,Visual center,部位:颞叶皮层。, 投射特点:, 听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耳蜗底部,(,高频声感,),投射到听皮层前部;耳蜗顶部,(,低频声感,),投射到听皮层后部。,39,7.,嗅觉和味觉代表区,嗅觉:边缘叶的前底部(梨状区前部,杏仁核一部分),味觉: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下侧。,三、痛觉,(Pain sense),(,一,),伤害感受器,(Somatic pain),痛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觉,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卫反应。,伤害感受器:游离的痛觉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关节、肌肉、内脏。,无特殊性质的适宜刺激。,致痛物质:,K,+,H,+,组胺 缓激肽,5-HT,等,意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的报警系统,有保护性作用。,41,(二)躯体痛,浅表痛:发生在皮肤(体表)的痛感,快痛(急性痛):受刺激后立即出现,尖锐刺痛。,特点:产生和消失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 可引起逃避性反射动作。,传入纤维:有髓鞘,A,纤维。,42,慢痛:一般在受刺激后0.51秒出现,强烈的烧灼痛。,特点:定位不准确、持续时间长、伴有心率、血压、呼吸改变和情绪反应。,传入纤维:无髓鞘,C,类纤维。,43,躯体深部痛:发生在骨、关节、骨膜、肌腱、韧带、肌肉等躯体深部的痛感。,特点:为慢痛。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出汗和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反应。,深部痛时可反射性地引起邻近骨骼肌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缺血性疼痛。,44,45,机制:,刺激痛觉感受器兴奋神经末梢去极化传入冲动,(1)脊髓内弥散上行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髓板内,核群换元 边缘系统扣带回慢痛、情绪反应,(2)浅感觉传导通路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第一、第二体表感觉区) 快痛,(,二,),内脏痛与牵涉痛,Visceral pain & Referred pain,1,内脏痛的特点:, 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和对刺 激的分辨能力差;, 痛觉感受器数量相对较少,对锐器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对炎症、缺血、痉挛、牵拉、扩张性刺激敏感;,伴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恶心、呕吐及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可有牵涉痛;, 可引起邻近体腔壁的骨骼肌痉挛;,*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体腔壁浆膜,(,胸膜、腹膜,),受刺激引起的疼痛。,2,牵涉痛:, 概念:内脏疾病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牵涉痛的可能机制:, 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