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zuime****idai 文档编号:243134485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6/2024,2,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衍进的问题,。,当可持续发展论被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之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出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9/16/2024,3,一、人类在自然进化中的地位,人类除了仍具有动物的一些属性外,最显著的特点是人有了意识,有意识的劳动,有意识的创造,有意识的改造世界,从此地球上,大自然的正常进化被人类所干扰,。,人类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以人类的生存、享受、发展为中心,的全球体系。,地球上的万物,都被人的意识分为两类,即有益于人类和有害于人类。,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演进及,可持续发展的由来,9/16/2024,4,一方面,人工选择使生物变异的保存率增加了,培养了很多动植物品系、品种,使生物的进化偏离原有的轨道,偏向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活动改变了生态系统中原有的生存空间。而系统中原有的各种生物物种,在与人类的竞争中先后失败,有的消失、有的种群在人的胁迫下变弱,濒临灭绝。,其结果:,9/16/2024,5,二、人类文明的演进,9/16/2024,6,一、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可耗竭资源,指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例如铁、铜、铝等金属矿产资源和煤、石油、天然气等。,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一切自然生物等。,第二节 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9/16/2024,7,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在人类对森林和鱼类的生产管理中,出现一种管理战略:森林的采伐量或渔业的捞捕量,控制在什么数值,可使新成长的资源数足以弥补人们收获的数量。由此生态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合作研究,找出了例如一定区域内的鱼类年自然繁殖量,最后由经济学家提出了,可持续产量(低于自然繁殖量),的概念。这一新概念很快在与生物学相关的生物应用科学中被应用,如农业、畜牧业和整个生物圈。,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9/16/2024,8,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在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9/16/2024,9,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的里约宣言中对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我国学者叶文虎、栾胜基等认为,可持续发展一词的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需求的发展。,9/16/2024,10,可持续发展同传统发展观主要有五个不同点:,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在生产上把生产成本与其造成的环境后果同时考虑;,2)在经济上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把环境损害计算到成本里;,3)在哲学上在人定胜天与人是自然的奴隶之间,选择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9/16/2024,11,4)在社会学上认为生态环境意识是一种高层次的文明,要通过公约、法规、文化、道德等多种途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5)在生产目标上不是单纯以生产的高速增长为目标,而是谋求平衡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9/16/2024,12,少破坏、不破坏、乃至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产条件;,在实践操作上,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技术要不断革新,对于稀有资源、短缺资源能够经济有效地取得替代品;,对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平衡能实现有效的调控。,9/16/2024,13,人与自然界共同进化思想;,从思想实质看,可持续发展应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当代与后代兼顾的伦理思想;,效率与公平目标兼容的思想。,即这种发展不能只求眼前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的基础,必须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9/16/2024,14,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实施,一、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意义,在过去100年里, 人类公共卫生及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及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刺激了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与此同时,人类已逐步意识到大自然的脆弱性,许多国家政府制定了旨在保护野生资源的一系列明确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各种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加入了各国际保护公约,而且将环境问题列入了国民教育制度中。许多民间组织从多方面积极提高保护工作研究水平,并开展了对许多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9/16/2024,15,但时至今日,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仍在继续面甚至还在加速进行,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问题的根源在何处,能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9/16/2024,16,数十年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使人类逐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1.保护制度尚不健全,2.地方社会合法利益与保护利益之间的协调,3.保护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9/16/2024,17,3.公众参与是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我国学者张建平(1996)提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系统工程,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外学者的观点。这就是:,1.政府调控,政府是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实现项目的首要社会力量;,2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的引入是实现发展的要素,因此是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关键;,9/16/2024,18,三、可持续发展与公众参与,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公众的广泛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9/16/2024,19,(一)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发展过程中,精心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它体现了人类遇客观物质世界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建立人类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更充分地满足今世和后代人的需求,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9/16/2024,20,2.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更深刻、更广泛,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行动或有关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9/16/2024,21,图 可持续发展与公众参与具有相同的内容,9/16/2024,22,3.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场变革,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是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关系处理方法的变革。,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这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特别指出的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建立人类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模式,。,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得出一条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当地广大公众的参与, 自然保护项目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9/16/2024,23,(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必须是公众参与的过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如意识形态、法律、工业、农业、商业、科技、资源、环境、贸易、国际合作等。,公众的参与的群组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以上所列各个领域的人员,或者说,包括每个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公众参与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程。,9/16/2024,24,(三)促进公众积极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1.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1),教育,(education) 教育包括对少年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和进入大学后的学历教育。特别要提出的是师范教育尤为重要。,(2),培训,(training)这是对已经完成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再教育。其中包括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的再教育。,(3),参与,(participation)指公众直接参与、宣传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活动。,(4),宣传,(communication)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宣传、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意识。,9/16/2024,25,2.可持续发展教育,(1)教育的重新定向,1996年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中指出,过去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传播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价值观,这种体制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要。当今的教育体制应,从如何使人们为生活作好准备的角度来重新定向和设计,。,9/16/2024,26,(,2)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点,应该人人参与。,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强调学科联系。,注重实践。,终生教育。,9/16/2024,27,(3)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先对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第四次会议文件认为,决策者、青年人、妇女以及非政府组织,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先对象。,9/16/2024,28,3.可持续发展培训,根据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各个级别的培训至关重要。要想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开发和转让新科学技术,尽快地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机会,改革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上述这些具体目标的实现,关键是人的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对相关的人的群体进行大量的培训,。,9/16/2024,29,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举世公认,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宗旨:,如何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损失换取最大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或在创建人类生产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9/16/2024,30,(一)关于指标和指标体系,1.指标的定义和特征,指标(indicator)这一术语来自于拉丁文indicare,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者使公众了解等涵义。它是帮助人们观察、认识事物,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定量化信息。是人们从一般性的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分析的量化因子。,9/16/2024,31,指标事实上起到了把浓缩的指标数据,与复杂的现象联系起来的模型和假设的作用。包括关于某种现象的发展趋势、某种政策的作用和效果等。,指标还必须以比较复杂的统计数据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经济数据更简洁的方式来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指标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定量化,简化,9/16/2024,32,图 信息金字塔,9/16/2024,33,2.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已被普遍认同.它们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关系如右图所示。,环境,图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关系要素,9/16/2024,34,图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9/16/2024,35,但许多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已先后提出一些数学公式,并在进行初步运用。下面介绍几个影响较大的。,(1)环境影响方程 由埃利希和霍尔郡1972年提出,即:,I=PAT,其中:I一环境影响(Impact),P一人口(Population);A一人均富裕程度(Affluence),T一技术影响(Technolog),目前该方程被各国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普遍采用。结果表明,进行社会改革,使经济从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质量上的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倡导高质量的生活模式。可以得到最佳的可持续发展方案。,9/16/2024,36,(2)损害方程,损害=人口人均经济活动每次活动使用的资源每种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压力每种压力的危害。,损害:对当代人和后代的寿命和生活质量的降低影响。,9/16/2024,37,(3)生物物理可持续指数,由希勒(Shearer)1992年提出 BSI=NPPF*BDF,其中BSI=生物物理可持续指数,NPPF=净初级产量因子,BDF=生物多样性因子,该方程根据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在第一性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生命有机质的净初级产量为基础,并把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参数推论而来。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9/16/2024,38,(4)可持续发展评估标准,生态学家戈登R.康韦(Gorden R Conway)90年代提出四条可持续发展评估标准:,生产力(以收获量或收入来衡量);,稳定性(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可持续性(有机生态系统或可再生资源在其可再生能力的范围内);,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可通过干扰和重建的能力来衡量,而发展可由增长和生产的特征来衡量。,9/16/2024,39,(5)可持续发展政策评估标准该评估标准比较全面,更易于操作。90年代由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和帕内拉肖(Panela Shaw)提出:, 稳定人口(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耕地免遭侵蚀;, 植树造林;, 循环利用资源;, 节约能源;, 更多依靠可再生能源。,9/16/2024,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