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3134456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4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4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认知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内侧额叶皮质与监控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扣带前回部更是承担执行注意控制的核心。而与认知任务相关的情绪刺激或情绪冲突影响扣带前回。扣带前回可能涉及了对冲突任务的监控和侦查,也涉及了对无刺激冲突的整合。基于这一研究成果,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他们有机会调控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孙可平,泰勒坚信,“确定目标是成功的教学的工具”。,一、教育目标与中学历史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教育目标与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教育目标与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二、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其陈述方式,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体系建构,目标的纵向体系,教育目标,国家课程总目标历史学科(课程)目标阶段教学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板块目标,二、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其陈述方式,表,目标表述的三种形式,类型,“,马杰”的行为陈述,“,加涅”的表现陈述,“,格伦兰”的分步方法,表述方式,1.,一个主语:学习者,2.,一个动词:行为,3.,已有的条件:行为发生的情境,4.,标准:关乎质量或数量的,1.,学生面对的情境,2.,所进行的习得性动词,3.,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4.,可观察的行为动词,5.,适用于行为表现的限制,第一步:概括性目标预期结果,第二步:具体行为样本,泰勒、布鲁姆倡导“行为目标”,艾斯纳主张“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表现性目标”。,美,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Schubert,W.H.,)将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夏蕙贤,孟娟娟,.,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三、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陈述所包含的基本要素,1,.,目标陈述方式,ABCD,模式,主体,(A,,即,audience,,学习者,),行为,(B,,即,behavior,,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条件,(C,,即,conditions,,学习条件,),标准,(D,,即,degree,,完成程度,),三、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陈述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学习水平,常用行为动词,知,识,了解,知道、了解、,说出、辨认、回忆、举例、列举、复述、描述、,简述、讲述、,识别、再认等。,理解,理解、说明、阐明、,解释、,概述、,概括、比较、分类、归纳、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应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计划、总结、证明等。,技,能,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订、绘制、尝试、试验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等。,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三、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陈述所包含的基本要素,2.,三维目标的具体陈述方式,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陈述方式,基础知识的类型,认知过程的层次,“,启蒙运动”的知识类型,“,启蒙运动”的认知过程,三、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陈述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陈述,情感领域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目标,层次,要素,实施策略,行为属性,情感,注意,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呈现显性,情感策略,外显行为,反应,态度,价值化,人文主义精神、坚强与宽容的人生态度,内心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隐性,情感策略,价值观,组织,远大抱负和公民意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念、开放性的意识,外显行为(受到指导和控制),情感目标的内容结构,目标,要素,具体内容,情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1,认识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4,确立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步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态度,人文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强与宽容的人生态度,1,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2,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价值观,远大抱负和公民意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念、开放性的意识,1,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3,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情感目标的层次结构,目标层次,主要特征,行为列举,接受,愿意接受和留心某种特定现象和刺激的存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愿意参加历史课程的学习活动。,反应,对所关注的现象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投入到历史研究或活动中并从中得到满足、产生兴趣。,积极参加历史学习活动,主动质疑、发言;乐于参加讨论、与他人合作。,价值评价,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价值标准,并用以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判断。,在课堂讨论中或研究性学习中,对历史人物、事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认真、努力,并能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组织,将多个价值标准组成一个体系,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形成个人价值观体系。,能较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和历史学习有自己的看法。,性格化,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和内化,使个人品行规范化、固定化,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学习认真而有成效;在集体中表现出合作精神;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历史。,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四、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关联性,三维目标的关联性,三维目标内在体系,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五、从历史课程目标设计到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清晰有许多重要的变量,“教师设计好的文本有无清晰的目标?确定目标的依据可靠吗?与课程标准、学情的关联度怎样?是否有利于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的确定?”,崔允漷,夏雪梅,五、从历史课程目标设计到课时目标设计,1.,确定课时目标考虑的因素,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学科知识体系,教师个人因素,课堂生成,五、从历史课程目标设计到课时目标设计,2.,教学目标确定的步骤,“当我们实现教学目标,A,之际,就得设定其若干下位目标以及相应的若干下下位目标。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这就是教学目标链”。,钟启泉,目标分解,起点确定,任务分析与表述,五、从历史课程目标设计到课时目标设计,3.,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教学目标内容不清,教学目标确定不准,照搬教学目标,照本宣科而确定教学目标,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2,节,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微格实训案例: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案例,1,:“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案例评析,实训目标:能够初步拟定“知识与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术语。,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三),“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说出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内容及特点目标。,(,2,)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归纳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4,)正确分析和理解文学与时代政治经济的关系。,过程与方法,(,5,)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7,)以古代杰出文学家爱国、忧民的道德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2,节,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微格实训案例: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案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案例评析,实训目标:能够初步拟定“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掌握基本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术语。,“,中国早期人类,北京人”,(川教版七年级上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起源的代表,掌握北京人的猿人特征,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远古人类遗址示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识别历史地图、进而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类考古挖掘的北京人化石、遗物,探究(解释)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初步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感受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步树立历史学习的证据意识;通过探究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活的艰辛和生存的智慧,初步认识历史是人类不断进化和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研究问题,人类的起源,指导思想,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历史是人类不断进化和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研究方法,时空法,+,证据法,研究对象,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研究角度,通过分析化石和遗物,概括体质特征、环境特征和工具特征,研究结论,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证实了猿人阶段的存在,为,19,世纪提出的“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实物证据,解决了一直困扰科学界的问题。,第四章,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课时目标设计,第,2,节,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微格实训案例: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案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案例评析,实训目标:能够初步拟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熟练掌握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术语。,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了解,:通过创设情境,采取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锻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史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感受,:,感受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封建反专制斗争中表现出探究真理的无畏精神及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微格实训案例:中学历史课时目标设计案例评析,讨论:,美国国父华盛顿,(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苏海老师的教学目标(整理):梳理教材基础知识;选取典型史实反映美国建国前后的时代特征、华盛顿的杰出贡献和伟大品格,文秀君老师的教学目标(整理):通过整合教材,利用“时间轴”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华盛顿政治生涯中的“三件大事”以及“三段空白”(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帮助学生理解:从“五月花号”的自治传统到,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综合实力的对比,从美国独立后遇到的困境到,1787,年宪法的制订、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中所起的作用到首任总统的措施;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知识的丰富内涵,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信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