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版儒家思想体系

上传人:yx****d 文档编号:243134140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原版儒家思想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原版儒家思想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原版儒家思想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儒家思想体系,汇报人:付新琴,1,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特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春秋战国,创立并形成完整体系,孔子,仁;礼;中庸;以德治民、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礼乐规范;性本恶;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西汉,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2,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特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宋明,新发展:创立理,学,形,成心学,周敦颐、邵雍,建构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程颢、程颐,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地只有一个理,先理后物;格物致知,物皆有理,朱熹,先理后气的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的心性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三纲五常、正君心的道统论,陆九渊,心即理;发明本心,内心反省,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末清初,批 判 与 继承,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君臣平等,限制君权;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宇宙由物质构成;注重实践,,行先知后,;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一,.,儒学的起源,(一)尧、舜、黄帝时期,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仁如天”、“知如神”、“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4,1.,日常生产活动,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司马迁说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顺天地之纪,幽冥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肠谷,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5,2.,道德教化方面,尧、舜、禹禅让制度的确立就是对这一选贤任能标准的最佳诠释。尧并没有将首领之位传与丹朱,而是传位给以孝名闻天下的虞舜。舜帝在位期间,“布五教于四方”,“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侯人,则蛮夷率服。”,与尧相同,舜在年老之时亦没有将首领之位传给儿子商均,而是传给治水有功的禹。通过观察部落权力的传递事实,我们发现,上古之时,人们对争取民心重要性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6,(二)夏商时期,史记,夏本纪第二,中记载:“帝,桀之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汤修德”, 故“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史记,殷本纪第三,中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矩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7,(三)周王朝,据,史记,周本纪第四,在周部落祖先周太王古公定居岐下之时,周朝贵族就已经开始建辟雍,修灵台,“积德行义”,“赔戎狄之俗” 。同时,作五官有司,专命司徒掌管赋税产殖、徒隶教化以及宗庙祭祀等事关国家大体的工作。,鲁颂闷宫,指出,:,“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歧之阳,实始翦商。”也就是说,将礼乐教化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在周部落的成长壮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8,周公在辅佐成王期间,“为政以德”才是安定天下的最好办法。,据,尚书,康浩,,他在给前往殷地上任的康叔的信中谆谆告诫道:“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命。”“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口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9,周公作,周礼,,制礼作乐,将文治教化工程推向全国。在,周礼,中,他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等机构编制和岗位职责条分缕析,要求各色人等各安其责,各守其分,将社会纳入到一个统一有序的规范之中。,礼记,为此以“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10,二.儒家思想的提出和创立,自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式微,诸侯并立,,周公时期所确定的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各个诸侯国家,甚至包括一些掌握实权的大夫也常常改变和抛弃礼乐文教,而作出专事征伐等违背礼制的僧越之举。孔子对诸如季氏八傦舞于庭、私伐顕臾等做法忍无可忍,称,:,“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1,(一)孔子,生活于“天下无道”之春秋乱世,孔子主张只有施行全面的教化才能实现“天下有道”。,孔子强调通过推行庶民教育,培养为师、为政之德,恢复周代礼乐文教之制,使人人涵养起恭、宽、敬、信、忠、厚、慈、惠、孝、悌、恕、义的高洁品行,从而具备“仁人”之心。,12,钱穆说,:,“孔子一生主在教”。( 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5: 3.,),古人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3,1.,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广泛招收门徒,兴办私学,改革周代教育体制机制,为天下培养君子士人。,(,1,)提出“有教无类”,中国最早提倡以民为本的教育家。,(,2,)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没有放弃旧传统,但却突出了其中的诗、书、礼、乐,把,仁,作为教育的核心贯穿始终。,14,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德品格。,“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所以,他认为人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15,(二)孟子,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孟子从子思学派接续儒家正统,在孔子基础上继续强调仁义之说。,以“仁”为出发点,他在孔子推崇“仁”的基础上,依然认为具备仁心、仁行才是教化天下的前提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16,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兼善天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上,17,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之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18,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19,(三)荀子,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人。荀子也主张“亲亲”“尊尊”。,荀子,王霸,中说,:,“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孟子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而荀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但,孟子是从内在心理方面立论,而荀子是从外在规范方面来立论。荀子虽然大讲用兵打仗之事,但他却贯穿着仁义道德,:,“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荀子,议兵,20,荀子,他不是盲目地沿着孟子走向神秘主义,而是赋予自己的伦理原则以现实的社会内容。,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措则时,爱利则行,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荀子,强国,“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礼论,荀子认为虽然人性天生为恶,但并不是无法改变,只要通过积虑、练习等理智的方法就能“,化性起伪,”。故他得出结论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21,隆礼重法,首先,“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其次,“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如何做,“听政之大分:以善治者待之以礼,以不善治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最后,“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免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22,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期,(一)秦、汉初时期的儒家思想,1.,“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奏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上所建立,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袭始本纪第六,三十五年,因为方士卢生等借海上寻仙一事,欺骗和诽谤秦始皇,秦始皇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史记,袁始空本纪第六,就连为之求情的扶苏也被命令出咸阳,往上郡监军。,23,2.,汉初“无为而治”,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之后,社会凋敝,土地荒芜,刘氏政权在这种现实约束下,统治阶级用黄老无为思想,兼采法家、儒家,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以图尽快恢复秩序,安定百姓。,刘邦轻蔑儒生到“溲溺”于儒生帽子的程度。但叔孙通、陆贾等儒生对儒学的薪火相传。,24,(二)董仲舒的思想与实践,汉书武帝纪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缺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默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贤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25,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十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26,“性三品”说,以期为人性教化提供逻辑支持。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为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历大本举矣。”,27,2.,董仲舒思想的内容和主旨,“三纲五常”,“天子受命于天,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臣,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春秋繁露,顺命,“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28,3.,董仲舒的教化实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立太学,地方设庠序。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在长安建成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从而建立起以太学为首的中央宫学体制。,发挥“三老”作用,29,(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发展概略,(,1,)统治阶级乱世中坚守儒学治国思想,从而延续了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态势。,曹植,“乃眷大行,属以黎元。龙飞启作,合契上玄。五行定纪,改号革年。明明赫赫,受命于天。仁风偃物,德以礼宣。”,儒学高士在传注训释方面发扬光大儒学经义,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流播传世。,30,(,2,)以儒学为宗的文教政策为培养教化人才奠定了基础。,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学校教育,魏:太学、地方学校、律学,;吴与蜀的学校教育:立太学、设州学、设五经博士; 东晋的中央官学:设太学、复制国子学(两学并存首次出现于东晋官学系统中);西晋的中央官学:太学、国子学,31,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突破,(,1,)儒家教化思想应用于家学、家教、家训等实践活动中,为儒家教化开辟了实践的新领域。颜之推在其家训中告诫子弟:“自荒乱己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晃,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32,(,2,)女性教化逐渐受到重视,连同家学、家训和家教一道,成为此一时期儒家教化思想拓展的表现。,一方面是指对女性的教化,即将女性看作教化客体;另一方面是指由女性充当教化主体而进行的教化。,33,(四),隋唐时期的儒家思想,1.,隋代科举制的建立和取士标准的儒家化,科举作为“中国帝制时代设科考试、举士任官的制度”,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确立的。成为传播和发展儒家教化思想的一个制度性载体。,34,2.,唐代科举取士标准与儒家教材的丰富完善,新唐书,选举志下,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正;三曰书,偕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唐宪宗时期也曾规定,:,“自今以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轻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或曾任州府小吏,有一事不合入清流者,虽薄有词艺,并不得申送。”,35,3.,唐代儒家教化思想的具体实践,(,1,)制礼兴乐以彰教化。,礼记,乐记,篇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2,)儒家士子为官理政过程中的教化思想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教化思想,扩大了社会影响。,36,(五)儒家思想的完善时期,宋元明清,1.,儒家思想在宋代的发展,(,1,)在科举取士制度性保障基础上,北宋立国之初,儒学在柳开、王禹偁及“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等人的倡导下迅速复兴。,(,2,)在唐朝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儒家教材,借助印刷术的发展,实现了儒家典籍数量的快速增长,思想领域儒学独尊地位进一步巩固。,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37,2.,宋代儒家思想实践方面的完善,书院,为宋代展开社会教化的主要阵地。,一是“通过书院士人道德品质的培养而范导社会,产生教化效果”,二是“对当地其他社会成员直接进行教化”,。书院通常设置崇道祠、崇德祠、宗儒祠、乡贤祠等“专祠”,以祭祀先圣孔子,配以颜渊、曾参、子思、孟子等“四圣”,书院意图借此“入其堂俨然若见其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见贤思齐,以收心底感化之效。,38,蒙学养正和家庭教化得到全方位实践,为儒家思想社会化、大众化提供了便捷。,39,3.,儒家思想在元代的发展,元杂剧的教化意蕴分析。,4.,儒家思想在明代的发展,王守仁提出“致良知”“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5.,儒家思想在清代的发展,通过科举趋势的改革,对边远落后及民族地区的教化扩展。,40,(六)儒家思想的危机时期,(,1,)“西学东渐”浪潮与儒家思想的衰微,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首先,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经学为主的格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内容发生变化。知识结构发生巨大改变,包括数、理、化、农、医、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备受欢迎,西方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力度亦不断加强。,其次,社会教化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大改变,报纸、书籍、杂志是学校领域之外,传播新知识、开拓新思想的主要载体。,41,(,2,)自强求变思潮与儒家思想的衰落,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强求变活动,其“中体西用”思想首次打开了儒家思想的缺口。,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儒家思想的衰落。,42,(,3,)教育改革带给儒家制度冲击,第一,政治体制上仿照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中央内阁,预备立宪,由此突破了专制“祖制”。,第二,新政中对传统思想解构力度最大的无疑是废除科举制度。,第三,与废除科举相伴随的是建立起一整套新式学校教育体制,与废除科举一道,从制度层面将儒家教化思想消解于无形。,43,(七),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性教化的生成,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彻底的一次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它正面拥护和大力倡导的是科学与民主以及白话文运动,而反面则向孔家店发起了集中而猛烈的攻击。”,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新一代思想启蒙家通过著书讲学,办新潮杂志,大力推广白话文等实际行动向儒家学说发起了猛烈批判,他们认为儒家学说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必须批判儒家纲常礼教等不平等伦理和政治思想,“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才是中国走向重生的法宝。,44,以“三纲”伦理为核心的礼教当因时而废。,儒家固有之五常德伦理若符合时代之需,当因时而变,以求适用于变化了的世界。,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思想启蒙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被批判和被抛弃是同步的。,45,恳请批评指正,THE END,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