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3133584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28,#,66,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学科指导意见,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1),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2),王权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_,,,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权,王位世袭制下,王位的传承方式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但均注重父系血缘关系。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知识点二封邦建国,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1),分封对象,:,_,(,主体,),、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2),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3),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等。,(,4),分封国家:,鲁、齐、燕、卫、宋、晋等。,同姓亲族,3,作用,(,1),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_,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_,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春秋,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知识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_,。,(,2),解决贵族之间,在,_,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宗法制是周人,把,_,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1),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_,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统治秩序,权力、财产和土地,血缘纽带,家族等级,5,作用,(,1),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_,”,的特权。,(,2),有利于凝,聚,_,,,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强化,以,_,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6,保障:礼乐制度,(,1),含义:,周朝制定的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_,的,工具。,世卿世禄,宗族,大宗,宗法分封制度,宗法制奠定周代政治的新格局,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从此以后,周代的分封制具备了推行的理论依据,世卿世禄选官任职制度也有了实施的组织条件,从而为周代社会政治新格局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图解历史】,分封制下的结构形式,信息提取:,分封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图解历史】,分封制的实际效能及影响,信息提取:,分封制下各地诸侯国仍是拥有地方实权的独立实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逐渐被淡化,地方势力崛起成为历史必然。,【易错提醒】,宗法制与宗法观念,【漫画解史】,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信息提取:,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又称分封制,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它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产生、形成,至西周渐趋完备,春秋战国时期走向衰落,逐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2,“,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它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时享有政权和族权的双重权力。,1,(2019,山东烟台模拟,),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解析,从地方的角度来讲,西周的分封制使得地方有了明确的管理者,这有利于天子管理地方,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宗祠之礼在维护家族认同方面有极强的作用,巩固了宗族的团结,故选,B,。,答,案,B,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宗法观念在社会中的作用,(1),对传统社会,社会结构: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的特征。,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思想文化: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思想上表现为保守、守旧,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社会风俗:古代婚姻风俗中的,“,一妻多妾,”“,同姓不婚,”,;收养风俗中的,“,异姓不养,”,;清明节扫墓、著家谱和修祠堂等。,(2),对现代社会,家国一体、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宗法观念仍然具有现代价值。,易于形成强大的家庭凝聚力,衍生出对族人的种种法律上的、道德上的普遍约束力。,宗法观念强调血缘亲情,重视家庭和裙带关系,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1,(2019,山东临沂模拟,),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逐渐走向崩溃,,“,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逐渐平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控制力的不足,故,A,正确。,答案,A,2,(2019,山东济南模拟,),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盛行宗法观念,题干材料的这些规定是在维护宗法伦理秩序,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3,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分封制的地域分布与遗存,(1),从分封布局看,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从地域范围看,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关中地区为其直辖之地。,(2),中国姓氏和地名简称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姓氏中的宋、鲁、郑、陈等,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一些省份的别称也体现了此特征,如河北称,“,燕赵,”,,山东称,“,齐鲁,”,,浙江称,“,吴越,”,。,(2014,课标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答案为,C,项。,答案,C,探究,4,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是有限的,西周国家结构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点。,(2019,山东青岛二中模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解析,题干材料,“,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探究,5,从,“,家国情怀,”,角度解读宗法制和分封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1.,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的国家统一,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就是将血缘与政治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同构,”,和,“,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尽管分封制下地方具有很大的自治权,但在政治理念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政治文化心理。所以说,宗法制推动了古代国家的统一和,“,天下一家,”,政治文化心理的形成,是中国古代能够长期保持统一的重要因素。,2,分封制推动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通过这种复制和融合,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1,(2019,山东枣庄模拟,),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C,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解析,解答本题要清楚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征和中国早期国家结构的特点。从材料可以看出,“,左祖右社,”,体现了对家和国同等的重视,反映了当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故选,A,。,答案,A,2,(2019,山东济南模拟,),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解析,两次分封都有利于加强周人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加速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故,A,项正确;宗法制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故,B,项错误;第二次分封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第一次并未起到这样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可知,第一次分封并未有效防止殷商旧族的叛乱,故,D,项错误。,答案,A,考法,1,从国家认同角度认识分封制,【考题,1,】,(2017,课标全国,,,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明立意,从分封制影响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发掘史料隐性知识:,“,今河南淇县,”“,今山东曲阜,”“,今北京,”,隐含了分封的地域范围广阔。,清误区,本题属于分析评价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西周地方诸侯国仍是一地方实体、拥有较大独立性这一历史事实理解不到位,主观认为分封制下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直接管理和控制地方,易错选,C,项。,考法,2,从社会治理角度认识宗法制的影响,【考题,2,】,(2019,湖北武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下图是根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视角: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说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地主经济为官僚政治提供财税基础;儒家思想为官僚政治提供意识形态及文官来源。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的家族结构由族田、族谱和祠堂三部分组成。族田为祠堂权力的行使提供经济基础;族谱则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维持祠堂的宗法权威。,“,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同构性。,关键信息,信,息,1,“,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强调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信,息,2,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中,左图强调,“,国家,”,,右图则强调,“,家族,”,,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古代社会结构的整体,即,“,家国同构,”,成为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思路点拨,首,先,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视角。本题探寻视角的关键在于获取材料中有效的关联信息;然后,根据所选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知识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群雄割据,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天下,2,大统一,(,1),经,过,_,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2),公元前,221,年,秦,王,_,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商鞅变法,嬴政,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知识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_,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_,。,(,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三公九卿,郡县制,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贵族分封制,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图解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图解历史】,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1),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2),官僚政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用来描述继传统政治,(,权威,),、神授政治,(,权威,),之后的官僚行政模式的一个名词。古人曰:,“,吏事君者,”,,谓之官;,“,官者,管也,”,;官,,“,治众之意,”,也;,“,同官为寮,”,;,“,政化治理,”,,谓之政治。可见,从汉字训诂上讲,官僚政治,就是官僚事君治民众治政事。它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1,(2019,山东菏泽模拟,),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解,析,通过题干中,“,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可知,君主专制得到巩固,故选,C,项。,答,案,C,2,(2019,山东历城二中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此时主要实行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贵族政治,至秦帝国时代实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是一种官僚的政治体系,故,“,现代化,”,的内涵应该为,B,项;,A,项是,B,项的表现之一,不全面,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答案,B,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解读秦统一六国,秦灭六国示意图,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在嬴政的领导下,攻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自战国时期长期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为我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解析,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出碑文主要意思:秦朝结束战国分裂状态,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又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至隋朝重新实现统一。据此判断,,处后缺失的文字应该是秦。,答案,B,探究,3,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比较项,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实行条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与宗法制相联系,传承制度,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世袭,官吏权力,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与中央关系,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历史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2018,海南单科,,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C,考法,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考题,1,】,(2013,课标全国,,,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明立意,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抓关键,理清一个变化:,“,周代,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对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属性认识不清。战国时期,井田制趋向瓦解,封建经济已经形成,而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考法,2,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考题,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其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摘编自沈长云等著战国史与战国文明,史料二,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答案,(1),条件: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统治者招揽人才,(,养士之风,),,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变法,君主权力加强,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2),特点:官僚政治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官僚政治深受儒家伦理影响;民众与官僚、皇权存在明显矛盾;以形式主义为特点的官本位文化。,弊端:存在忽视法律的现象;行政过程中的随意性;对民众的剥削与不负责任。,关键信息,信,息,1,史料一中,“,一大批没落中小贵族,,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说明分封宗法制的衰落,出现养士的风气;,“,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说明了士阶层崛起;,“,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体现了变法运动的推动。,信,息,2,史料二中,“,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说明古代官僚机构与君主的关系紧张;,“,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体现了民众、官僚和皇权之间的权力和义务;,“,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体现了形式主义倾向。,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官僚制度形成的条件、特点和弊端,意在考查学生读史料、综合概括的能力。第,(1),问,根据史料一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从变法改革、新阶层崛起、新风气出现,、教育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与皇权的关系、形式主义严重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从忽视法律、随意性强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