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3130980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8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8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创新教育简明教程,1,第八章 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原来灯泡可以做成软的?,创意简单,与众不同,2,第一节 教材的使用,目前使用的新教材不仅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纯传授知识的功能,增强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内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在处理问题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线索,更加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新教材更加注重实验,除了课文中列出的必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外,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做一做”实验,而与教材配套的录相带,还介绍了许多教学或实验室中不易观察的现象和实验过程,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新教材增加的“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旁批”等栏目,非常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并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新教材增加的“研究性课题”,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总之,新教材在整体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3,一、教学思想上要实现四个转变,教材的以上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型的教法:,(,1,)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转变,(,2,)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3,)由“重知识”向“重方法”尤其“学科思想方法”转变,(,4,)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4,(,1,)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等等。教材在很多地方设有 “旁批”,不仅对教材的主干知识形成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要善于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而很多“为什么”“思考与讨论” 等栏目,则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己总结方法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思考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是否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在什么条件下,拉力等于重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加大能力和方法的培养。,5,(,2,)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新的教材特别注重分析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注意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注意问题的叙述和铺垫,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直线运动,一章重点描述了位移、速度、加速度几个物理量,重在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还讲述了利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同一概念、规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文字表达、公式表达、图象表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抛弃传统教育中只重视结论的错误做法,改为注重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6,(,3,)由“重知识”向“重方法”尤其“学科思想方法”转变,只有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了物理学科思想,才能使学生在物理上有所创新。新教材中学科思想方法随处可见,阅读材料、旁批等都指出了很多物理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例如:新教材,150,页的“旁批”中就特别指出守恒定律和寻找物理量间的守恒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完,自由落体运动,后,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维观点和正确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巧妙推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在讲完,牛顿第一定律,后,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材料,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去伪存真、屏除直觉、寻求问题真谛等。,7,(,4,)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新教材从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角度考虑,增加了与时代相关的知识,例如:“相对论”、“热力学第二定律”“量子力学”,删除部分用途不大的经典物理学的内容。新教材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精简和删除了实用性较弱的知识,增加了实用性较强的知识,例如:降低了力学的比重,加强了波动教学、光的本性、激光的特性和应用等。此外,新教材的习题也密切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在联系实际中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8,二、教学中要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1,)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2,)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3,)利用插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4,)利用表格、数据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5,)利用“思考与讨论”“做一做”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勇气,9,(,1,)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新教材文字编排浅显,适合学生阅读自学,如果教师有目的的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学,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层次,力求做到“低起点,小坡度”,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二定律,一节时,为了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探讨: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什么没有产生加速度?当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是多少?速度是多少?当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时,加速度如何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如果是运动的物体呢?当合力的方向改变时,加速度的方向改变吗?合力作用在,A,物体上,加速度是否在,B,物体上产生?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掌牛顿第二握定律的内涵,达到教学目的。,10,(,2,)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不掌握技能,就不可能有创造发现。加强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有明确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在新教材中实验增多,共设置了,24,个,且操作性强,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察和完成实验外,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除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所达到的目标外,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探讨性实验,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继续实验探讨:改变摆球的质量重新测量摆动周期和重力加速度;改变摆球的摆角重新测量摆动周期和重力加速度;改变摆线的长度重新测量摆动周期和重力加速度;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重新测量摆动周期;让整个单摆装置自由下落,测量单摆的周期,能不能测量出重力加速度?,11,(,3,)利用插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没有分析,就没有创造。新教材精心设计了许多插图,它们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形象直观、生动,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能真实地反映物理内涵,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分析、体会插图所表现的物理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有一幅汽车突然开动的插图:当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会向后面倾倒,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由于惯性的缘故,如果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图的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这样的插图在新教材中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利用插图、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果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插图,那么,教材中精心设计的插图将失去应有的作用。,12,(,4,)利用表格、数据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很多科学规律都是从数据中总结出的,要创新,必须有获取信息和利用资源的能力。重视课本中表格、数据的教学,教会学生获取、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创新的能力。例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可让学生查找红、橙、黄、绿、蓝、青、紫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让学生判断频率与折射率、光速的关系。,13,(,5,)利用“思考与讨论”“做一做”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勇气,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让师生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分散教学难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包办代替还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例如:教授完,超重和失重,后,让学生利用易拉罐观察失重现象,并讨论:易拉罐静止时水为什么从小孔中流出?原因是上层水对下层水有压力;为什么易拉罐自由下落时水不从小孔里流出?原因是上层水对下层水没有压力;为什么没有压力?原因是重力提供了物体下落的加速度;还有没有重力?回答有。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认识清楚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并没有变化,只是“视重”变化了;而且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14,三、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别人设置的问题,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发现问题的材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敢于争辩,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学习完,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后,让学生根据经典电磁理论计算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频率,并告诉学生:如果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请结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判断原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的特点,并与原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的实验数据对照。想一下为什么?这样设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又为下节学习埋下了伏笔。其次我们还应该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15,第二节 课堂教学,一、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二、“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16,一、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1,)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很多人这样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实施了新的、与传统教学方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是创新教育。好象废除了讲授法,采取了发现法、探究法、尝试法等教学方法,就是实施了创新教育。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讲授法是一种教育方法,它们并不矛盾,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与继承接受式教育相对的。所谓继承接受式教育就是以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文明成果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而讲授法是和发现法相对的,它们是教学中两种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用学生易懂的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内容,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讲授法,还是发现法都既可以为继承接受式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创新教育服务。,17,一、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1,)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其次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不是实施那种教学方法,不是采取什么教学手段,而是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在创新教育中是采用讲授法还是发现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什么,讲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是采用讲授法还是发现法,如果仅仅是单纯地灌输继承思想、传授前人的知识,仅仅让学生单纯地接受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积累的文明成果,即使是采用发现法,这种教育也是接受式教育,不是创新教育;例如:有的地方虽然废除了讲授法,采用了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但让学生发现、探究的是“回”字有那四种写法,是如何解空洞的习题,如何寻找空洞习题的解题方法,根本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虽然宣传是创新教育,实质却不是创新教育。相反,如果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讲授的是创造发明的方法,加强的是创造能力的训练,即使是采用讲授法,这种教育也是创新教育。由此可见,,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并不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学习什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18,一、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2,)创新教育中讲授法和发现法的比较,作为基本的两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最大的缺点是耗费时间,放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不去学习而靠自己去独立发现显然是不必要的,并且学生在自己独立发现、探索过程中总结的发现、探索方法是浅显的、经验的,缺乏系统性的。而和发现法相比,利用讲授法讲授前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经过许多探索逐渐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强知识和创造方法的教育,不仅能够最快地促进学生知识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9,一、创新教育中的一个误区,(,2,)创新教育中讲授法和发现法的比较,我们知道:不仅在继承接受式教育中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在实施创新教育时,也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并且要学习前人探索过程中成功的经验,而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最好的方法还是采用讲授法。,20,二、“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二)什么是“问题探究、学案导学”,(三) “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四)“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六)“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七)“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21,(一)“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1999,年,9,月,22,日严建兵发表了题为,问题提出,与创新教育,的文章,文章指出:由于片面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从而不可避免地处于被动地位,于是提出“问题提出”的口号,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重视问题的提出。,2000,年,9,月毕晓白、张志文在,课程 教材 教法,中发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初探,,文章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和分层递进的原则,并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程序分为“扶、引、放”的三个过程。由于高中学生经过了初中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独立研究的潜能,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7. 05%,的学生意识到自己掌握了部分研究方法,有,33.3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研究方法,有,48.0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走路”。,为了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借鉴平邑一中的“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提出了“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22,(二)什么是“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要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必须向学生提供能使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材料、资料、数据和研究方法,但由于课本编排是简练的,不可能向学生提供这些材料,而且课本最终都严密地推出了要学习的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讲义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这些能够使学生发现、研究问题的材料、资料、数据和研究方法,我们把这样的讲义称为学案。(“学案”一词,最早是由平邑一中的崔金波、赵加深两教师提出的,最初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自学探究以获取知识的材料。)为了更好地理解学案,应该注意两个问题:,1,、学案不是教案,首先二者的目的不同,学案是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的载体,教案是教师教学课堂的依据,二者不能替代。其次,学案的编写在前,教给学生的是怎么样去探究、去获取知识,教案的书写在后,是依据学案及学案的应用写的,侧重教师的对学案的分析、处理过程,体现的是教师怎样利用学案去教、去引导,因此,不能把学案等同于教案。,2,、学案不是题案,题案是习题的罗列,最多是精选习题的集合,它既无学法指导,又无层次性探究。所以学案也不是题案。,由于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了使学生由被动地跟着教师学转变为自主地去探求未知,需要使学生清楚学什么,怎么学, 所以学案还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探索,、,知识达标测试,、,知识矫正反馈,等知识掌握和巩固的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指导下探究,学案中还应包括,方法指导,。有了学案,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材料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就是指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材料、分析材料,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获取知识、掌握研究方法的教学。它的最大优点是突出学生的自学探究行为,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指导了学生如何分析、研究问题,这一教学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使学生在分析、研究问题中树立创新意识,掌握研究方法,同时加强了创新训练。使教、学、研达到了统一。,23,(三) “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1,、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强调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根据这一理论和有关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当然这里的发现不是布鲁纳的发现,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探究。,2,、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能研究。但尝试、研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有意义、有目的的尝试、研究。碰到研究方法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还要给以指点,因此,学生具备能成功的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把发现、研究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研究。,3,、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诱,就是教师循循善诱;思,就是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因此我们只要教学策略上注重“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最终可以通过分析、研究问题使达到学生能“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4,、此外,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积极主动地探究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能够发现问题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24,(四)“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教师在对大纲和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充分调查,进行学案的编写工作。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仅能使学生能够获取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掌握研究方法,加强创新训练。它为教师指导学生探索知识、方法、规律提供了材料。编写学案的基本原则是:,1,、主体性教学原则,编写学案时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更是积极创造的主体,第多斯惠曾深刻的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教师要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而且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25,(四)“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2,、方法指导性原则,为了最快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研究、获得知识的金钥匙,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方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学案编写中,方法要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问题提示、思路指导能为学生研究问题和获取知识提供必要的帮助。,26,(四)“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应该是积极思考的王国。所以学案要巧妙设置问题材料时,要始终贯穿“思维训练为主线”,使学生不断探究,积极思维,以提高发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水平。,27,(四)“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这里就是注意材料的可研究性,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不同,所以提供材料要考虑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有无能力进行研究,有无新颖性和趣味性,能不能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等等。,28,(四)“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5,、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写学案时,不仅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研究性,更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从小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格,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作风。,29,(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学案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探索、方法指导、知识达标测试、知识矫正反馈等部分组成。编写学案时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材以确定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学案中材料的搜集。,1,、编写学习目标,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应告诉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是什么,该掌握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为此我将学案中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 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有那些,应达到什么程度;方法目标 如:应该掌握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实验能力还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如:应该树立什么意识,养成什么习惯。,30,(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2,、编写学习的重点难点,创新教育也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分为一般知识点、重点、难点及三易点(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为了使学生学习有所侧重,所以在学案中应该指出学习的重点难点。,31,(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3,、编写知识探索,设计学案时,重点应放在“知识探索”上,它包括:问题材料;知识探究;知识归纳,知识应用四部分。,(,1,)编写问题材料,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学案应提供能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思考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并以此引入新课。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材料很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如:提供各种刀刃示意图;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如:相距很近的两船同向行驶时会相撞;叙述实验,观察现象,如:演示马得堡半球实验;他人提供的数据,如:提供氢光谱的波长数据;推导得出佯谬,如:让学生按照卢瑟福模型推导的氢原子发光的频率,并查找实测数据;历史故事,如:,1831,年,骑兵通过曼彻斯特大桥导致桥塌的故事;含有哲理的插图和科学照片,如:提供不倒翁的示意图和说明等。,32,(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2,)编写知识探究,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下,想法找到为什么,所以学案要编写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获取知识的方案,进行探索。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研究方式,按照研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实验研究型,这种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测量那些数据,处理那些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才能找出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例如:学生在发现力可以合成的问题后,学案应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B,、假设求证型,这种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敢提假设,根据公式、定律、事实证明,并自圆其说。例如:学习完,光的、衍射,以及,光电效应,后学生会发现光既有波的性质,又有粒子的性质,学案就可引导学生假设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让学生利用事实说明。,C,、公式推导型,这种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推理归纳得到新的规律。例如:通过实验发现动量守恒后,学案就可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守恒定律。,D,、数据规律型,这种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例如:学案引导学生计算核反应前后的质量,发现质量亏损的问题后,学案就应引导学生计算质量亏损和释放能量的关系,推导出质能方程。,E,、应用创造型,这种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或创造。例如:学生发现电场可以使带电粒子加速、偏转的问题后,学案就可引导学生寻找加速、偏转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设计示波器。,33,(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3,)编写知识归纳,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4,)编写知识应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物理知识的应用应该包括实践应用和创造发明两部分。所谓实践应用就是将物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知识。例如:学习完,动量守恒定律,后,可以让学生去计算宇宙飞船与太空仓对接后的速度。所谓创造发明就是利用物理知识去创造或设计一个新产品,在创造中巩固知识。例如:学习完,光学,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种望远镜。,34,(五)“问题探究、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4,、编写达标习题,创新教育中,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要紧扣学习目标选择精彩适量的实际应用习题让学生练习以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练习中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多解归一”,发掘形式上不同的解法之间必然存在的共同本质,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5,、编写反馈矫正,为了在达标练习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知识后,对学生错误的认识加以纠正,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上的“反馈,矫正,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个内化整理的过程,要留出反馈矫正的栏目。,35,(六)“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发放学案,课前自研;依据学案,引导研讨;精讲点拨,学生总结;应用创造,训练巩固;达标测试,矫正反馈。,1,、发放学案,课前自研,由于学案中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还有方法指导和供学生研究的材料,由于有了学案,爱好本学科的学生就能在课前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指导。于是,探究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我要研究”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36,(六)“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2,、依据学案,引导研讨,对学生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学案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在相互启发中产生思维火花。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佳的时机。,37,(六)“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3,、精讲点拨,学生总结,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适时进行方法指导。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疑点进行指导。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如果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二是精讲,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然后让学生总结规律,自己获取知识,完成认知目标;同时在学生总结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归纳、概括能力。,38,(六)“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4,、应用创造,训练巩固,知识必须在应用中才能巩固,为此精选习题,让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习题中的问题,为了能使学生尝试解决,学案中还应有解法指导。在应用中学生不仅能巩固知识,查漏补缺,而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发明的能力和意识。,39,(六)“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5,、达标测试,矫正反馈,达标测试就是紧扣目标精选习题来测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知识中的漏洞。此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搜集答题信息,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补充补偿性习题,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40,(七)“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素是培养学生的意识,教给学生研究方法,加强学生的训练。“问题探究,学案导学”正是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积极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说,从而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研究”,变教师的“授”为“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所以“问题探究、学案导学”恰好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方法,同时能够加强创新训练。,1,、根据学生反馈在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时,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潜引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2,、根据学生反馈在引导学生发现、研究问题时,由于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到研究方法,由于知识具有迁移性,因此学生能够将这些研究方法迁移到其他方面应用。,3,、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研究问题,因此同时起到了对学生训练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既没有另外占用时间,又使学生在分析、研究问题时树立了创新意识,掌握了研究方法,加强了创新训练,切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1,第三节 作业,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学的各个过程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而教学训练的主阵地是习题,习题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又具有导向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作业时间,改变传统的习题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既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形成和发展,同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高考形势,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42,一、为什么要进行习题改革,(,1,)传统习题的内容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教育是一种“讲授,接受”式的教育,即以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为目的的、面向过去的教育。它是以人脑的“仓库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人脑是储存事实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道的事实越多,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就越有学问。因此强调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办法。受这种理论的影响,我国一直崇尚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在这种观念下,传统的习题虽强调根据学科特点突出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但由于传统的习题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创新,虽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43,一、为什么要进行习题改革,(,2,)传统习题的单调性降低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传统习题不仅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内容陈旧单一,例如:选择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进行真伪判别;填空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公式、定律的理解;计算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解决没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种习题很容易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兴趣,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44,一、为什么要进行习题改革,(,3,)传统习题的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式教育是以统一、标准为其管理和评价模式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处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时、统一的评价标准作用下。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要求习题的答案是统一的、标准的,强调解题规范,虽然规范、标准、统一在解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紧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不能使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因此这种习题只能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45,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一)、改革习题的导向,由于传统习题是纯理论性探讨题,侧重条条框框,强调答案唯一,紧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很多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前根本没有实践能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必须重新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转化,如果进行创造发明更须重新学习。因此进行创新教育必须进行作业导向方面的改革。,(,1,)习题应引导学生向实践应用转变,进行习题改革,不是杜绝学生做书面习题,而是将习题由传统的纯理论形式向实践应用形式转变,让学生以实际问题处理者(如设计师)的角色去完成习题。这样不仅能够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产生出创新的火花。哈佛大学的一个主要经验就是哈佛经常把学生置于实践环境中,使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用学过的理论和经验,回答和解决他们不熟悉或不明白的问题,强迫自己不断地向智力和能力的极限挑战,形成一种学以致用、面向实践的思维定势。,46,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2,)习题应引导学生向探索问题转变,进行习题改革,习题应引导学生由对知识的机械巩固向探索中巩固转变,探索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和研究中,从而使知识直接转化为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哈佛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总会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而不是重视结果。,47,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3,)习题应引导学生向发表见解转变,引导学生向发表见解转变不是不要命题,让学生随便、自由发挥,而是杜绝答案唯一,采用开放性习题。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有不同的见解,只要是开放性问题,虽然有命题,也能让学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翅,自由地去翱翔,去挑战权威,从而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学生有了一个发表个人独到见解、自由遐想的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功。哈佛大学教师都是提前布置讨论题,不重视是否有正确的答案,而重视思维过程。每个题目都由学生分析、讨论,甚至争辩。学生参与的质量决定着考分的,25%-50%,。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必须主动发掘潜能,面对复杂多变、缺少信息的情况,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48,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二)、改革习题的内容,要实现传统习题的三个转变,必须改变习题的内容,使习题由纯理论性探讨题转变为和实际密切联系、具有探索性、可以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开放性习题。常见的开放性习题主要有:,(,1,)实际应用型习题,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利用物理知识处理解决天文、地理、化学、生物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所谓实际应用型习题就是在习题中给学生一个模仿实际问题,让学生以一名设计师的身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个模仿的实际习题。通过该习题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设计测量方案型习题,所谓设计测量方案型习题就是在习题中提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命题,或给出一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某个仪器的参数或某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案的习题。这种习题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意识。,49,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3,)设计验证方案型习题,所谓设计验证方案型习题就是在习题中提出一个由理论推导出的结论,让学生以一名实验物理学家的身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验证该结论方案的习题。这种习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过程中,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验证意识。,(,4,)论证命题型习题,所谓论证命题型习题就是在习题中提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或理论意义的命题,让学生以专家的身份利用所学知识对命题进行论证的习题。,50,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5,)探索规律型习题,所谓探索规律习题就是在习题中提供一定的数据、现象,让学生模仿科学家,通过绘制图象,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找出数据、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的习题。,(,6,)外推问题型习题,对问题进行外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伽利略正是由于对理想斜面实验的合理外推才提出了: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不会停下来。所谓外推问题型习题就是让学生模仿科学家利用其他知识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推导,并得出结论的习题。,51,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7,)创造发明型习题,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创造,去革新。所谓创造发明型习题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模仿发明家去设计、构思一种(相对学生)新颖、独特、有一定价值的产品,或改进、革新现有产品的习题。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又可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技法训练。,(,8,)发表见解型习题,所谓发表见解型习题就是在习题中提供一系列数据、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现象的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的习题。这种题型能够给学生一个自由遐想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敏锐性和全面性。,52,二、如何进行习题改革,进行创新教育,应该改革习题的单一形式,不仅有书面习题,还可以是小实验方案、小制作方案、小创造方案、小发现报告、小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也可以让学生自办小报、写调查报告、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科学观测等。通过这些新颖灵活的形式,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能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出创新的火花。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总之,进行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在作业考试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将纯理论探讨题向开放性习题转变,并利用习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进行创造技法训练,使知识在应用中巩固。,53,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表现和发展外,还可以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新课程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必须课。它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不仅给学生提供施展爱好、兴趣、才能、个性的机会,而且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这些活动强调以自主探索为主,学生往往能积极地思考各种问题,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在对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不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或产品,进而发展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尤其创造发明)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我国也积极倡导 “第二课堂”,举办创造科技活动和小发明创造竞赛。下面重点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54,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或自然科学中寻找问题或专题,利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认识问题、获取知识并学习研究方法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管理者、评判者、解惑者,而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因此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从选题、设计方案、研究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究结论,从制定目标到内容都可由学生自主操作。但从学生的生理特点来看,学生虽然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可很少有学生能科学地来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很少有学生一开始就能科学地进行研究。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师的启蒙作用、指导作用是不可少的。,55,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一、指导选题,(,1,)发现问题,研究性课题的选题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功与否。指导选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怎样发现问题呢?,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生产、生活现象的背后包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现象进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观察,可以发现,菜刀上的力学知识,等课题。,56,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创造发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愿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占,59.68%,,愿意听劳动技术讲座的学生占,63.56%,,愿意进行社区服务的学生占,51.16%,,愿意进行社会调查的学生占,51.93%,,而愿意进行创造发明的学生高达占,84.50%,,由此可见,学生不仅有创造发明的潜能,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创造发明的兴趣和热情,特别希望进行创造发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创造发明的切入点,例如:利用,VCD,看影蝶时,既要遥控,VCD,,又要遥控电视机,很不方便,根据需要有学生就提出了将,VCD,和电视合为一体利用一个遥控器的想法。其实只要在器物的结构加一加、减一减;功能扩一扩、缩一缩、原理变一变、反一反、改一改;材料代一代、搬一搬就可以进行创造发明,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发现到研究课题,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创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创造发明和学习的兴趣。,57,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注意观察、正确对待异常现象,历史上很多创造发明、科学发现都是和异常现象联系在一起的,,X,射线的发现、背景辐射的发现都是由于偶然。可见异常现象是创造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先导、线索、生长点。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不放过异常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58,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一、指导选题,(,2,)删选课题,虽然学生能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当地实际、学生知识、学生兴趣的影响,需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删选,来确定选题。,结合当地实际删选课题,由于各地的经济不平衡,城市、农村差异大,因此选择课题时要从学校所处的环境条件、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考虑家庭能够对学生提供的条件(例如家庭是否有电脑),社区、村镇能够提供的支持(有无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来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的学生可以选择如何利用风能、蔬菜大棚的保温性能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的影响等,城市的学生可以选择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分析、测定家电的功率、家电的小革新等。,59,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删选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某种先决条件”,兴趣对活动具有始动、定向和动力作用,很多人的创造活动都是由兴趣始动的,并在兴趣作用下废寝忘食地工作的,莫尔斯由于在船上听人谈论电磁铁,对电报机发生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夜以继日地研究,终于发明了电报机。因此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60,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删选课题,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的限制,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进行尖端科学研究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研究水平,对学有余力、有潜力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的知识要求较高的研究课题;对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61,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二、指导撰写研究计划,确定完选题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撰写可行性分析,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帮助学生撰写研究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工具,向学生推荐参考文献以及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和查找参考文献等等。,62,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三、指导具体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要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初评,帮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继续研究。我们知道解决问题包括理解问题;设计解题方案,即把终极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利用科学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指导学生研究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以创造发明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196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者戴维斯与豪特曼(,Davis,Houtlnan,,)在,创造的思考,中,提出培养学生超常观念(即创造能力)的四种方法,在指导学生创造发明时我们应该遵循这些方法:,A,局部改变法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几个部分或几个属性组成的。在已有的事物部分或属性中,动脑筋将其加以局部改变就可以创造。例如:指导学生发明新式风筝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变风筝的结构、形状、材料和图案来实现。,63,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B,棋盘法 这是一种分析事物使人思考周密的方法。先作一棋盘状的方格图,方格的多少视问题的性质而定,然后将事物的属性或条件,分别填入纵横各个格内,以便所有的观念都呈现出来而不致遗漏,甚至会由此发现事先未曾想过的新观念或新问题。例如:指导学生设计一种新的游戏时,可以把游戏器材列在棋盘的一边,再把参与者的动作列在一边,然后看整个游戏应怎样进行,就能设计出新的游戏。,64,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C,清单法 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常常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想起,有时固着一点走进死胡同,所以变通十分重要。为了提供问题的思考方向,可以列出清单表:变换颜色;变换体积;变换形状;变换材料;增减某一属性;重组已有属性;重新设计。例如:指导学生设计新式瓶子,可按上列清单去思考,就可造出许多新瓶子。,65,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D,比拟法 这是一种从类似事物的启发中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例如:鲁班就是从丝茅草割破皮肤的启示下,发明了木匠用的锯子。,总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很多。课堂上的“发散性提问”、“结果多向预测”、“多向求解”和“多角度作文”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66,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四、指导撰写论文成果,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应该注意研究性论文的格式一般包括:题目、姓名、单位、地址邮编、分类号、关键词、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67,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五、组织好交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肖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