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导论课件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243127553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37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财政导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8页
第一章财政导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8页
第一章财政导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财政金融学,主要内容:,第一章 财政导论,第二章 财政支出,第三章 财政收入,第四章 国债,第五章 国家预算,第六章 金融导论,第七章 金融市场,第八章 金融机构,第九章 金融业务,第十章 国际金融,第十一章 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章 财政导论,学习要点,: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产品 与公共需要,市场失灵的表现,财政的职能。,重点难点,:财政实现稳定经济的机制和手段,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一、财政的产生,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一)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剩余产品与私有制出现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基本条件。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二)财政产生的过程,原始人类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财政是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二、财政的发展,(一)财政分配形态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自然经济下,财政分配标的物的形式只能是劳役和实物,;,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财政分配标的物形式发展为以劳役、实物和价值形式并存,;,当前只以价值形式存在了 。,(二)财政规模的发展,财政规模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职能决定的。,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职能不断扩大,国家财政的规模基本上呈现递增排列。,从更长远看,财政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随着国家职能的减少而有逐步收缩,并随国家一起走向消失。,(三)财政性质的变化,财政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历史演变。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以前的财政都属于私有制国家的财政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财政 。,三、财政的特征,(一)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财政分配具有全社会集中性和全局性,(三)财政分配具有无直接偿还性,(四)财政收支以价值形态为主,实物形式为辅,(五)财政收入和支出具有对称性(平衡性),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公共产品,亦称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在西方亦指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一)效用的不可分性,(二)消费的非竞争性,(三)受益的非排他性,二、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一)纯粹的公共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同时具备或满足上述三个特征的公共产品,(二)准公共产品,1,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但消费的非竞争性不充分。,2,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特征,但受益的非排他性不充分。,三、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一)零价格原则,适用于那些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典型的公共产品,如国防、外交、司法等;,(二)损益平衡原则,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任何行为主体对某项产品的提供都要求保本,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有适当的盈利。如铁路等,(三)受益原则,对市内公共汽车、地铁、自来水、民用煤气等公共产品按受益原则定价是比较合理的。,(四)供需均衡原则,对某些不可储存的物品和劳务,如电力、电话和运输服务等,按供需均衡原则定价有利于保持合理的消费结构。,第三节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一、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二、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三、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四、信息不对称与不充分,五、市场不完全,六、收入分配不公,七、经济波动或失衡,第四节 财政的职能,财政有以下三种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等方法;,(二)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三)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二、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层次。,三、经济稳定职能,稳定经济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实现稳定经济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一)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三)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四)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习题一,1,、财政的特征主要有哪些?,2,、财政实现稳定经济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哪些?,第二章 财政支出,学习要点,:财政支出的含义,内容、分类、规模;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重点难点,: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对通过财政收入而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财政支出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提供公共秩序产品,主要包括行政司法和国防外交等内容。,(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内容。,(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气象等社会事业。,(四)提供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内容。,二、财政支出的分类,(一)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公共财政统计标准分类;,(三)财政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四)财政支出按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三、财政支出的规模,(一)含义,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通常可以使用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2,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3,政治性因素。,4,社会性因素。,(三)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又能实现政府职能需要的财政支出规模。,1,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2,坚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根本目标。,3,坚持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四、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内涵,第一,财政支出的外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前提。,第二,财政支出内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根本标准。,从政府资源配置、资源耗用的全过程看,财政支出效益包括财政支出配置效益和财政支出耗用效益两个部分。,(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2,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项目采取适当收费的办法,借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4,综合指数法,即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5,公众评判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并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评判其效益。,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性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并由政府直接占有社会产品和劳务,运用得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但对国民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影响。,一、消费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消费者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卫生支出、文化支出、体育支出等内容。,二、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政府投资的特点:,第一,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第二,政府投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第三,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一、转移性支出的特点,1,政府把财政资金无偿转移到领受者手中,不要任何报酬。,2,政府付出资金,却无任何资源可得。,3,表现为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二、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一)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组织实施为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因意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覆盖面最广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互助性、社会性、福利性四个特征。主要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2,)社会救济。,社会救助是国家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生活困难的孤寡老弱病残者,以及因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失去父母资助的儿童和国家规定最低收入标准的困难户,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资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社会保险资金筹措的方式,(,1,)基金制(又称完全积累式 ) 。,(,2,)现收现付制。,(,3,)混合式(又称部分基金式部分积累式)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社会保险型,(,2,)国家福利型,(,3,)个人储蓄型,(,4,)国家保险型,(二)财政补贴支出,1,财政补贴的含义,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财政补贴的性质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都属于政府的转移性支出。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实质上是将一部分纳税人的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另一部分经济主体 。,2,财政补贴的特征,(,1,)政策性,(,2,)灵活性,(,3,)时效性,3,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三)税收支出,1,税收支出的概念,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的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2,税收支出的形式,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习题二,1,、什么是公共劳务收费法?,2,、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三章 财政收入,学习要点,:财政收入的概念、分类、规模和结构的分析;税收的分类;国际税收;非税收入。,重点难点,: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述,一、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属于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是国家将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拥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形成的货币资金的总和。,二、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益,3,国债收入,4,收费收入,5,其他收入,(二)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1,按形成财政收入的经济成分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和外商独资经济收入。,2,按形成财政收入的经济部门为标准,财政收入分为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三、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分析,(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采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指标加以反映 。绝对量指标是财政总收入。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指标反映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价值总量(即国民收入,GDP,)的集中程度,又称为财政集中率。相对指标具有较强的分析意义。,(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技术因素;,2,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3,其他因素。,第二节 税收收入,一、税收概述,(一)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含义:,1,税收体现分配关系。,2,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二)税收的特征,1,税收的强制性,2,税收的无偿性,3,税收的固定性,(三)税收的分类,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等。,2,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大类。,3,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的税收分类。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4,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的税收分类。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5,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的税收分类。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二、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制,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规定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1,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2,征税对象,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每一种税都有自身特定的征税对象,因此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别一种的主要标志。,3,税率,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更确切地讲是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例。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4,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或收入流转过程中确定应该征税的环节。,5,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中规定的应该履行纳税义务的期限。,6,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7,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在税法规定的一般纳税义务基础上,对部分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特殊的优惠照顾,即豁免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8,税收违章处理,违章处理就是对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制度规定。,三、我国现行主要税种,(一)增值税,增值税是以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二)消费税,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三)营业税,营业税是指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四)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五)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取得的各项应纳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第三节 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概述,(一)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是指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二)国际税收的本质,国际税收问题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这种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是国际税收的本质所在。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包括合作性协调和非合作性协调。,(三)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联系和区别,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既有联系,也有明显区别。,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国家税收又要受到国际税收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国家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的强制课征形式,而国际税收是在国家税收的基础上产生的种种税收问题和税收关系,不是凭借某种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课征形式;国家税收涉及的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而国际税收涉及的是国家间税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协调关系;国家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税种,而国际税收不是一种具体的课征形式,所以没有自己单独的税种。,二、税收管辖权,(一)税收管辖权的概念,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国家自主管理税收的权力。税收管辖权来源于国家主权,即属人管辖权和属地管辖权。,1,属人主义: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公民税收管辖权,按照属人主义原则,以国家主权所能达到的人员范围为依据,以居民或公民为标准行使的税收管辖权。,2,属地主义: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按照属地主义原则,以国家主权所能达到的地域范围为依据,基于所得来源地或财产所在地而行使的税收管辖权。,(二)世界范围内的税收管辖权,各国普遍采取全面的税收管辖权,同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具体又分成以下几种模式:,1,地域税收管辖权,+,居民税收管辖权(占多数),2,地域税收管辖权,+,居民税收管辖权,+,公民税收管辖权(美国、墨西哥),3,单纯采取地域税收管辖权:香港、乌拉圭、哥斯达黎加、肯尼亚、巴拿马、赞比亚,4,法人单纯地域税收管辖权:法国、巴西;,5,个人单纯地域税收管辖权:台湾,三、国际税收的内容,(一)税收管辖权的选择与协调,(二)国际重复征税的缓解和消除,(三)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四)国际税收协定,四、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重复征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税收管辖权的交叉重叠,根本原因是有关国家判定所得来源地或居民身份的标准相互冲突。,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的方法:,(一)扣除法,(二)低税法,(三)免税法,(四)抵免法,五、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一)国际避税的概念,国际避税一般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以种种公开的合法手段跨越国境,通过课税主体与客体的转移或不转移来减轻国际税负的行为。,(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1,转让定价避税,2,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3,滥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4,利用电子商务避税,5,改变居民身份,第四节 非税收入,一、非税收入的含义,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非税收入的特点,(一)收入的辅助性,(二)形式的多样性,(三)征收的分散性,(四)使用的专用性,(五)收费的补偿性,三、非税收入的功能,(一)制度功能,(二)经济功能,(三)社会管理功能,(四)财政功能,习题三,1,、简要说明税收的分类情况。,2,、什么是非税收入?其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第四章 国 债,学习要点,:国债的含义、性质和特征、分类及功能;国债的发型条件和方式;国债的偿还;国债的负担和限度;国债市场。,重点难点,:国债的发型条件和方式,第一节 国债概述,(一)国债的内涵,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国债是中央政府凭借政府信誉,按照信用原则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国家债务。,(二)国债的性质和特征,1,国债与银行储蓄的区别:财政的职能不同于银行的职能,财政信用不同于银行信用,所以,财政发行国债决不能等同于银行吸收储蓄 。,2,国债的三大性质,(,1,)发行国债可起到弥补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小于储蓄的缺口的特殊作用,而银行储蓄仅仅是为了吸收社会民众手中暂时不用的资金。,(,2,)发行国债是行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而银行储蓄只表现为一种金融信用关系的存在。,(,3,)国债利率应是资本市场的基准利率,而银行储蓄是无法起到这种信用工具作用的。,3,国债的特征,(,1,)收益性,(,2,)自愿性,(,3,)灵活性,(,4,)安全性,(三)国债的分类,1,按发行目的和所筹资金用途划分,可将国债分为赤字国债、建设国债和替换国债。,2,按应债资金的来源划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3,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4.,按付息方式为标准,可将国债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国债,一次还本付息国债,贴现国债,保值国债等。,5.,按发行凭证的形式,国债可分为无记名式(实物)国债、凭证式国债和记帐式国债三种。,(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条件和方式,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家将国债债券通过正常的渠道售出和被认购人认购的过程。,一、国债的发行条件,政府在销售国债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债发行的一些基本条件,如国债的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等的规定。,二、国债的发行方式,(一)直接发行,直接发行方式,指的是财政部面向全国,直接销售国债。,(二)代销发行,代销发行是财政部委托代销者负责国债的销售,向代销者支付手续费。,(三)承购包销发行,承销包销主要用于不可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它是由各地的国债承销机构组成承销团,通过与财政部签订承销协议来决定发行条件、承销费用和承销商的义务。,(四)公募法,即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招标方式是在拍卖场上投标竞价确定国债认购价格或收益率等,政府机构只是组织招标过程。,第三节 国债的偿还,一、国债偿付资金的来源,(一)偿还基金,偿还基金指政府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笔专门用以偿还国债的专款基金。,(二)预算盈余,指政府在预算年度结束时,以当年财政收支的结余作为偿还国债的资金。,(三)举借新债,指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作为还旧债的资金来源。,二、国债的偿还方式,(一)国债的还本方法,1,抽签分次偿还法,2,到期一次还清法,3,以新替旧偿还法,4,市场购销偿还法,(二)付息方式,1,分期逐步偿还法,2,到期一次还清法,第四节 国债的负担和限度,一、国债的负担,(一)国债认购者的负担,(二)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三)纳税人负担,(四)代际负担,二、国债的限度,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 。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历年累积的债务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一)国家的偿债能力,衡量国家债务规模的指标有:,1,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2,财政偿债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3,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4,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5,国民经济偿债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二)认购人的应债能力,从购买者的能力这个角度出发,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可以作为信用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社会可能形成的信用资金总量并不是国债可以动员的最大限量。只有社会信用资金总量扣除保障其他各种信用所必需的最低限量之后的余额,才是国债的最大应债能力。,第五节 国债市场,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一、国债市场的构成,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的层次或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债发行市场;二是国债流通市场。,二、国债市场的功能,(一)筹资功能,(二)调节功能,习题四,1,、国债的功能有哪些?,2,、如何发行国债?,第五章 国家预算,学习要点,:国家预算的概念、原则、分类、编制与决策;国家预算管理体制。,重点难点,:国家预算的分类,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一)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二)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三)国家预算是集中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二、国家预算的原则,(一)公开性,(二)可靠性,(三)完整性,(四)统一性,(五)年度性,三、国家预算的体系,中国国家预算体系的构成是按照国家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来划分,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五级预算,具体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地方预算又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预算。,从预算体系看,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预算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同构成。,四、国家预算的分类,(一)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二)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三)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按预算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决算,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国家财政收支计划,编制预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的开始,这项工作是由财政部门具体负责。,一、国家预算的编制,(一)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二)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二、国家决算的编制,(一)国家决赛的概念,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着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民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二)国家决算编制的程序,国家决算编制的程序,也分为准备、编制和审批三个步骤。,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由预算管理级次的确定、国家预算收支的划分、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内容组成。,(一)国家预算管理级次的确定,:,一般原则是:一级政权有一级预算,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我国预算管理级次包括中央、省、市、县、乡五级。,(二)国家预算收支的划分,预算收支划分,是指国家预算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的依据、办法、收支项目的归属和有效期限等问题的总称。,(三)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四)转移支付制度,1,转移支付制度的含义,根据分级预算管理体制,上下级预算主体间、同级预算主体间的收支规模是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2,转移支付的分类,目前,各国转移支付的具体做法不同,但从性质上来讲,转移支付可分为两类:一般性补助和专项补助。,3,转移支付的模式,(,1,)税收返还,(,2,)财力性转移支付,(,3,)专项转移支付,三、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一)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的管理体制。,四、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一)分税制的概念,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预算体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财力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二)分税制的特点,1,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强调以事权为基础划分财权;,2,维护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体现为收入的大头在中央,支出的大头在地方;,3,各级财政摇篮有自己独立的主体税种;,4,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衡向不平衡。,(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1,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支出;,2,根据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习题五,1,、什么是投入预算?,2,、分税制的特点有哪些?,第六章 金融导论,学习要点,:金融的内涵和作用;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息率。,重点难点,:信用工具;利息的计算,第一节 金融概述,一、金融的内涵,一般来讲,金融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是指一切涉及资金流通的活动都可称之为金融。,狭义的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二、金融的作用,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概述,(一)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产生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二)货币的形态,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优点: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退出的原因:币材匮乏;国际分布不均匀;,劣币驱逐良币(,P87),;银行券流通;黄金储备和 管制。,3,、信用货币:,银行券(可兑换和不可兑换)、纸 币。,4,、电子货币,(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1,、对货币定义的理解,一般等价物;,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即货币形式唯一和计价方式统一。,货币的一般使用价值突出,而特殊使用价值弱化。,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现代信用货币有相对独立的发行渠道和流通渠道,可以相对独立与商品流通,形成虚拟经济。,2,、货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的选票,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反映私有制或多种经济所有制,是一个历史范畴。,(四)货币的职能,指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的功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二、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宗旨是加强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维护货币的信誉,管理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规定;黄金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从前面币材的变化过程可以大致看出,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其中金属货币制度包含的具体形式很多。,1,、银本位制,2,、金银复合本位制,3,、金本位制,4,、信用货币本位制,第三节 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概念及本质,(一)信用的概念,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的一个经济范畴,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二)信用的本质特征,信用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信用活动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却是共同的。,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3,、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二、信用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信用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化,信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五)民间信用,民间信用亦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相互以货币或实物所提供的信用。,三、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亦称金融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信用工具的种类是随着信用关系和信用形式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的。,(一)几种主要的信用工具,1,、本票。本票又称期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2,、汇票。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或者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3,、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4,、信用卡。信用卡是在消费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短期、小额的信用工具,它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和发放循环贷款的作用。,5,、可转让存单。可转让存单是定期存款的凭证,一般不记名,金额大且固定,期限为,36,个月,它于,1961,年首创于美国花旗银行,很快为世界各国所接受。,6,、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券,持有者作为该公司的所有者,享有股东的权益和责任。股票是一种永久性证券,可以转让或抵押,不能退股。,7,、债券。债券是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法定手续发行并承担在指定时间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义务的有价证券。债券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中按发行主体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二)信用工具的特征,1,、偿还性。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按不同偿还期偿还的要求。偿还期是指债务人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损失的情况下随时或迅速变为现款的能力。,3,、风险性。风险性是指信用工具的购买者收回本金的可能性。,4,、收益性。购买或持有信用工具,不仅要求还。本,还希望带来利润,这是购买者的本能要求。,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一、利息,(一)利息的概念,一般来说,利息就是借贷资金的增值额。从借贷关系中的债权人角度来讲,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角度来讲,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花费的代价。,(二)利息的作用,利息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利息是维持储蓄与投资均衡的工具。,2,、利息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水平高低的尺度,3,、利息是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诱因。,4,、利息是政府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的重要经济杠杆。,(三)利息的计算,利息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与复利。,单利计算利息的特点是对利息不再付息。其计算公式是:,I,Prn,S,P,(,1,rn,),上式中,,I,为利息,,P,为本金,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复利是一种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并一并计息逐期滚算的方法。如按年计息,第一年按本金计算;第一年末所得的利息并入本金,第二年则按第一年末的本利和计息;第二年末的利息并入本金,第三年则按第二年末的本利和计算。如此类推,直至信用契约期满。其计算公式是:,S,P,(,1,r,),n,I,S-P,二、利息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金融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利率政策也是货币当局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一般地说,一个经济体系中市场越发达、金融资产越丰富、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权益越受保护,利率发挥作用的余地就越大。,(一)利率的定义,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本金)的比率。它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它是衡量利息的量的尺度。利率用公式表示为:,r= Ag/g100%,式中,,r,为利率,,Ag,为利息额,为预付借贷资本。,(二)利率的分类,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即市场利率,通常是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名义利率包含了物价变动率、货币升值率或贬值率等诸多因素。,。实际利率是指剔除物价变动、货币升值或贬值等诸多因素后的利率。它表明投资者实际所获得的利率或债务人实际所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的表示方法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2,、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区分标准是信用工具或信用行为持续时间的一般情况,,1,年以内的信用称为短期信用,,1,年以上的信用为长期信用;而利率的长或短也依此来划分。,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时间在,1,年期以内的利率,长期利率是融资时间在,1,年以上的利率。,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利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化。,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率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的利率。,4,、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是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来划分的。,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通常叫官定利率,它是国家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5,、存款利率与货款利率,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得的利息与其存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三)利率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利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利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又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是各国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工具。,习题六,1,、什么是汇票?,2,、利率的作用是什么?,第七章 金融市场,学习要点,: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功能;货币市场的含义、分类;资本市场的含义及特点;金融衍生产品。,重点难点,:同业拆借市场的种类和运作程序;股票发行的方式及发行价格;证券主板市场与二级市场。,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论,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本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活动的总称。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主要由其主体和客体组成,(一)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市场的主体即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也就是以资金供给方或资金需求方的面目出现在金融市场上,从事投资与筹资活动的人。他们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部门:企业、政府、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和家庭,如果是开放的金融市场,还应包括国外投资者。,(二)金融市场的客体,现代金融市场中各种以货币资金融通为目的的金融交易是建立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它是通过借助某种金融工具来实现的。所谓的金融市场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交易的标的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主要包括:票据(支票、汇票和本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债券、国库券、基金、证券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任何金融工具都是有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种特性的组合。,三、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系统,包括许多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市场,按不同的标准,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按交易对象划分,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等。,(二)按资金融通的范围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三)按资金融通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四)按市场的层次划分,可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和四级市场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每一个子市场都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作为金融市场整体而言,其强大的经济功能使其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地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2,金融市场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3,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4,金融市场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5,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6,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第二节 货币市场,一、货币市场的概述,(一)货币市场的含义,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十分广泛,既有直接融资,如短期国库券交易、票据交易等交易活动,又有间接融资,如银行短期信贷、短期回购等交易;既有银行内的交易,也有银行外的交易。由于早期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局限于短期商业性贷款业务,因而货币市场是最早和最基本的金融市场子市场。由于货币市场的交易期短而频繁,因此,它的特点是风险性低和流动性高。,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有:,(,1,)期限短。一般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2,)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用途一般是弥补流动资本的临时不足。,(,3,)流动性强、价格平稳、风险较小等特性。,二、货币市场的分类,(一)票据市场,1,票据市场的融资工具,票据市场的融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票据主要有本票和汇票两种。,2,票据市场组织,商业票据从出票、背书到承兑、贴现是一个完整的商业行为过程,但票据市场主要是指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市场,其中包括票据贴现市场和票据承兑市场。,(二)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也称拆放市场,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1,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特点:,(,1,)短期性,(,2,)同业性,(,3,)无担保性,(,4,)大额交易,(,5,)不提交准备金,2,同业拆借市场的种类和运作程序,(,1,)头寸拆借,(,2,)同业借贷,3,同业拆借利率,(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简称,CD,市场,是指大额存单的发行和转让市场。它是一种载明存款期限、利率、金额并可以随时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四)短期国债市场,短期国债市场是通过买卖短期政府债券而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由于短期政府债券具有安全性好、流动性强、收益性高、免税待遇等特点。,(五)回购协议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又称为证券购回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1,回购协议交易的特点,(,1,)流动性强。协议多以短期为主。,(,2,)安全性高。交易场所为规范性的场内交易,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业务都有法律保护。,(,3,)收益稳定并较银行存款收益为高。回购利率是市场公开竞价的结果,一般可获得平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4,)融入资金免交存款准备金。成为银行扩大筹资规模的重要方式。,2,回购协议交易的作用和意义,(,1,)回购协议交易有助于降低交易者的市场风险。,(,2,)发展回购协议市场有助于推动银行同业拆借行为规范化。,(,3,)发展回购协议有助于扩大国债交易规模。,(,4,)发展回购协议市场有助于帮助中央银行顺利的推出公开市场操作业务。,(,5,)回购协议有助于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拓展经营范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稳定性。,第三节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它是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融资工具期限长,在资本市场上使用的金融工具,如股票,一般来说是长期的、永久的;债券则从一年到十几年不等。,2,、投资风险大,由于债券、股票融资期限长,在此期间可能要遇到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3,、资金借贷量大。,4,、融资工具在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及纳税方面有很大差异。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一、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指有价证券的发行、转让等活动所形成的市场,即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转让市场。,(一)证券发行市场,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证券所形成的市场。,证券发行市场包括,:,股票发行市场和债券发行市场,1,股票发行市场,(,1,)股票发行市场主体构成。,(,2,)股票发行方式。,(,3,)股票的发行价格。,2,债券发行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即发行新债券的市场。通过这一市场,发行者将其新发行的债券第一次销售给投资者。,(,1,)债券发行市场主体构成。,(,2,)债券的发行方式与承销方式。,(,3,)债券的信用评级。,(二)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是指已发行证券的流通转让活动。证券交易的本质在于证券的流动性特征。,1,证券交易方式,2,证券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二、中长期货币借贷市场,中长期借贷市场是指,1,年期以上的间接融资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银行中长期贷款形式主要有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三、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1,资本市场的起步和成长阶段(,19811985,年),2,资本市场的形成阶段(,19861991,年),3,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所谓“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存单、货币、股价指数等的一类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4,种类型 。,一、远期市场,远期合约(,forward,)是指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个特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某种资产的一种协议。,二、期货市场,(一)期货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