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方案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3126576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方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11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方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11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方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1,章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稀释法,采用高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送和扩散作用降低其“着地浓度”,使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规定标准的方法。,11.1,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里,即使从污染源排向大气的污染物量并没有很大变化,但不同时段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效应却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具有不同的扩散稀释能力所致。,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湍流,大气层结和大气稳定度。,11.1.1,风,.,风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风是指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称为升降气流。风具有方向(指风的来向)和大小(,m/s,)。风向的表示方法有:,()方位表示法,,一般把圆周分为个方位,两相邻风向方位夹角,22.5,度;,()角度表示法,,以正北为度,将圆周分为,360,度,沿顺时针方向增加(如图,11,1,)。,一般情况下,风都是以风玫瑰图表示。,图,11,(,a,)为风向玫瑰图,即风向频率图;,图,11,(,b,)是风向风速玫瑰图,它表示各风向的发生频率及平均风速的大小。,图,11,(,c,)则是风向风速综合表示图,它不仅给出风向的发生频率,同时还给出每个风向各种风速的相对频率。,.,大气边界层中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从地面向上约,m,的大气层,因直接受地面的影响,称之为大气边界层。在边界层之上的大气,由于受地面的影响甚微,称之为自由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主要发生在大气边界层。,()大气边界层中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不同粗糙度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粗糙度比郊区和平坦乡村大得多,在同一高度上风速比郊区和乡村要小,风速梯度也小,因而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混合的快,移动的慢。,根据湍流的半经验理论,可以导出最为常用的两个反映边界层内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对数律,2,),指数律,由于气象上测的地面风速通常为,10,m,高度的风速,所以上式又可以写成,(,2,)大气边界层中风向随高度的变化,根据揣流运动方程可以导出边界层中风矢量的公式,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高度上的风矢量,把它们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在把风矢量的顶端连接起来,就是所谓的爱克曼螺线,如图,14-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的增大,风向享有偏转,到达边界层顶时,风的大小 方向完全与地转风(自由大气中的风)一致。,3,局地风,风对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有两种作用,一种是输送作用,即把污染物输送到较远的地方,从而决定了污染区的方位总是在污染源的下风向; 另一种是对污染物的冲淡稀释作用,风速愈大,单位时间内混入废气的清洁空气愈多,从而废气的稀释效果就愈好。,然而在某些局部地区,由于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形成了与一般情况下截然不同的风场,风的这两种作用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因而有必要对局部风场进行讨论。,局地风按其成因可分为由地形引起的和由热力引起的局部循环。实际上这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1,)山谷风,由于热力原因,在山和平地之间发展起来的固有风系称为山谷风。,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称为山风。由山风和谷风形成的山谷风环流如图,14-5,所示。,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热,山坡上的空气比山谷中部同高度的空气增热快,因而在水平方向形成温度差,温度差引起密度差,即山坡上的空气比同一高度处山谷上空空气密度低,进而使谷底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地面冷却放热,紧贴山坡的空气比谷中部同高度上的空气冷却快,故密度差而使冷而重的山坡空气沿山坡滑向谷底,形成,“,山风,”,。,当谷底层出现山风(或谷风)时,由于补偿作用,在上层大气中将会出现反山风(或反谷风),从而在铅直方向组成闭合的环流。在山谷风转换期,风向来回极不稳定,因而污染物不易向外输送,在山沟中停留时间长,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2,)海 陆 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叫海陆风。其形成和山谷风类似,主要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由海风和陆地风形成环流如图,11-6,所示。这种环流的形成,使夜间吹向海面的污染物,在白天又吹回来。从而造成严重污染,(,3,)城市热岛效应,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物与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农村高(特别是夜间),其压较低,在晴朗平稳的天气下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特殊局地风,称之为城市风,如图,11-7,所示。,这种风在城市市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周围地区的风向向城市中心汇合,这就使城郊工业区的污染物在夜间向城市中心输送,从而导致市区的严重污染,特别是当上空有逆温层在时更为突出。,11,2,烟气的抬升高度,从烟囱排出的烟气,在其本身具有的动力(由排烟速度引起)和浮力(烟温比大气温度高而产生浮力)的作用下,往往可以上升到很高的高度,然后在湍流作用下进行扩散,烟气所达到的高度称为有效烟囱高度,而烟气上升的那段高度称为烟气抬升高度。,由于有效烟囱高度直接影响烟气的湍流扩散,因而准确地估算烟气抬升高度,确定有效烟囱高度,对污染浓度和烟囱高度计算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烟气高度应为烟囱的几何高度,s,,加上抬升高度,,即,11.,.,影响烟气抬升的因素,烟气的抬升过程如图,14,16,所示。烟气抬升分为四个阶段:,喷出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烟流本身的初始动量向上喷射。,浮升阶段 由于烟流的热力作用,烟气密度比空气小,产生浮力上升。,瓦解阶段 当烟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烟流与空气混合,失去动量和浮力开始随风飘动,发生较大的波动。,变平阶段。这时烟流完全变平,在大气湍流的作用下,作上下左右扩散,使烟流愈扩愈大。,从烟气抬升过程可以看出,影响抬升的主要因素有烟流本身的热力和动力性质、当地的气象条件和下垫面条件,前面二种因素与工厂有关,后二种与环境条件有关。,11.,.,烟气抬升高度公式,烟气抬升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至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实用的烟气抬升公式都是经验的或半经验的。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烟气抬升公式。,.,霍兰德式,.,2,.,Briggs,推荐式,.,当大气稳定时,.,式中,.,当大气为中性或不稳定时,.,当,F55,时,.,Briggs,推荐式适合于中小型热源的烟云抬升计算,火力发电厂的烟源多采用此式。,.,3,.,国家标准推荐式,.,国标,GB/T13201-91,推荐的烟气抬升公式如下,.,(,1,)当,Q,H,2100kJ/s,,,T35K,时,.,(,2,)当,1700kJ/s Q,H,2100kJ/s,时,.,(,3,),Q,H,1700kJ/s,或,T35K,时时,.,(,4,)凡地面以上,10m,高度年平均风速,1.5m/s,时,11.3,污染物落地浓度,大气扩散的基本问题是研究湍流传播和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问题。目前可用梯度输送理论、统计理论和相似理论来处理这个问题。,从这些理论体系出发,可以导出许多扩散模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根据统计理论导出的正态高斯分布假定下的扩散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斯扩散模式。,许多实用的各种状况下的扩散模式都是在高斯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殊情况作某中修正而得到的。,11.3.1,高斯扩散模式,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对于连续性的平均烟流,其浓度分布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高斯扩散模式正是在污染物浓度符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导出的,其基本的假设是:,烟羽的扩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正态分布;在扩散的整个空间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污染源排放是连续的、均匀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没有衰减和增生;,在,x,方向,平流作用远大于扩散作用;,地面足够平坦。,从这些假定出发,可以导出高斯扩散模式。,1.,无界情况,当污染源位于无界的空间,,x,轴与烟流轴线重合时,空间某点的浓度可根据正态分布假定写出,由连续条件可写出,由方差的定义得,联解可得,那么,上式可改写为,1.,有界情况,有地面存在下的高斯公式的坐标系取法与无界情况下不同,如图,11-17,所示,坐标原点为地面排放点或高架源排放点铅直地面投影点,,x,轴正向指向平均风向,,y,轴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轴,,z,轴垂直于,oxy,平面上延伸,烟流中心线在,oxy,平面的投影与,x,轴重合。,现在关键在于如何考虑地面对扩散的影响。前面已经假设过污染物在扩散中无衰减和增生,那么地面对污染物没有吸收、吸附作用。就象一面镜子,对污染物起着全反射的作用。,按照全反射的原理,可以用“像源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1-18,所示,空间某点,P,的浓度可以看成两部分贡献之和:一部分是不存在地面时,P,点所具有的浓度;另一部分是由于地面反射而增加的浓度。这相当于位置(,0,,,0,,,H,)的实源和在(,0,,,0,,,-H,)的虚源单独存在时对,P,点造成的浓度之和,即:,实源贡献:由于坐标原点位移,前式中的,z,在新坐标中应为(,z-H,):,虚源贡献:坐标原点下移,H,距离,式(,14-27,)中的,z,在新坐标系中应为(,z+H,):,那么,,P,点的浓度为,上式就是通常所讲的高斯扩散模式,也是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基本公式。由这个公式可以计算下风向任意一点是污染物浓度。几种特殊情况下的高斯模式计算公式如下:,(,1,)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令式(,14-30,)中,z=0,,可以得到地面浓度计算公式:,(,2,),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地面轴线浓度由式(,11-31,)在,y=0,时得:,(,3,),高架连续点源的最大地面浓度。设对于式(,11-32,)求极值。,dC/dx=0,,则可以求出计算地面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的公式:,特别是,当,b=d,即,11.3.2,有上部逆温时的扩散模,前面导出的高斯模式只使用于整层大气都有同一稳定度的扩散,对于不接地逆温的情况并不使用,然而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上部逆温层就像一个盖子使污染物的扩散受到限制,扩散只能在地面和逆温层底之间进行,所以又称为,“,封闭,”,型扩散。,推导这种情况下的扩散公式是把逆温层底看成和地面一样能起全反射的镜面,这时的烟云的多次反射模型如图,11-19,所示,污染物浓度可看成是实源和无穷多对虚源之和。,这样,空间任一点浓度可由下式确定:,式中,L-,逆温层底高度或混合层高度,,m,;,n-,烟流在两界面之间是反射次数,一般认为,n =3,或,4,就足以包括主要反射了。,式(,11-37,)过于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地面浓度可按以下方法简化处理。,设,x,D,为烟羽边缘刚好到达逆温层底时该点离烟源的水平距离,则:,(,1,)当,xx,D,时,烟流扩散不受逆温的影响,扩散公式采用式(,11-31,)进行计算。,(,2,)当,x,2 x,D,时,污染物经过多次反射后,在,z,方向上浓度渐趋向均匀,水平方向仍呈正态分布,地面浓度的计算公式为,(,3,)当,x,D,x2,x,D,时,取,x= x,D,和,x=2x,D,两点的浓度进行对数内插。,可由烟流宽度和扩散参数的关系确定。烟流在铅直方向扩展的宽度为,:,则,由上式可计算出下一个下风距离,x,此,x,就是,x,D,。,11.4,烟囱计算,烟囱作为保护环境的一种设备,其作用是降低地面污染物浓度。,烟囱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的计算。这个问题与大气扩散问题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大气扩散问题是在已知污染物排放条件下求取其下风向污染物地面浓度问题,而这节的问题是已知污染物地面允许浓度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条件。因此,二者密切相关。,11.4.1,烟囱高度的计算,烟囱高度和污染物地面浓度的关系可由图,11-25,中反映,随着源高增加,污染物地面浓度是降低的。,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烟囱越高越好。但是烟囱的造价与高度的平方又有正比例关系。,为了达到环保和经济两方面的协调统一,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烟囱高度。计算烟囱高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扩散模式进行“精确”的计算;,一种是以最大浓度公式为依据的简便计算。,1.,“,精确”计算法,计算过程:,先取一个假定的烟囱高度,H,1,;,再计算抬升高度,H,;,然后兼顾当地的气象条件,地形条件和污染源条件代人扩散模式进行计算,得出下风象地面浓度分布;,再看这些浓度分数据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如果不到。则另取一个较大的,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取的值在满足地面浓度达标的前提下为最小,这个最小的值即为所需的确定的烟囱高度,2,“简化”计算法,该法以地面最大浓度不超过规定要求为依据,直接由最大浓度公式求出烟囱高度,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应用广泛。,设允许地面浓度为,则按公式(,11-35,)导出的烟囱高度为,在上式中,需要确定五个因子:,(,1,)风速,风速对污染物的地面浓度有很大影响。当同时考虑风速对烟气拾升高度和扩散稀释的作用时,其作用是相反的。,最大着地浓度随着风速的变化不是单调的,而是存在着某一个风速它使最大着地浓度达到极大值、这个风速称为危险风速或临界风速,计算如下:,通常,抬升公式可写为,式中:,B,代表除危险风速以外的其它因子,带入最大浓度公式,则:,(2),允许标准,C,允,的设置,在式,(11-49),中,另一个重要因子是,C,允,的设置。,为了保证地面污染物浓度不起过国家初地方规定的标准。选择合适的,C,允,但是必要的。,C,允,值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当地的污染现状、地形条件、污染源密集程度以及为今后的发展留;由一定的余地。因此,,Cn,值可由下式进行确定;,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