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课件

上传人:晚**** 文档编号:243126055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孟子其人,孟母三迁,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断织教子,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但也有一般幼童的贪玩。一天,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你今天不读书,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三、孟子的青年时期,孟子长大后,为儒家思想所吸引,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去深造,其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四、孟子人生的黄金期,中晚年时期的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鲁两国君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小国,难实施孟子“仁政”抱负。他决定带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齐国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 “仁政”十分感兴趣,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仁政”,遗憾的是,膝国是小国,时有灭亡危险,更不可能将仁政推行天下。,于是孟子继续游说各国,但当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皆主张武力富国强兵,没一位君主愿实施他的仁政。孟子最终放弃,归而撰书立说。,五、孟子的身后荣辱,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孟子思想,一、性善论:,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是,孟子全部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人们都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即“良知”、“良能”。如果一个人不愿向善,就是“自暴”、“自弃”、“自贼”,为了使人们确信人性本善的结论,,孟子,进行了论证,,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向。此四种心向乃是仁、义、礼、智发生的根源。,恻隐之心,是,仁,发生的根源,,羞恶之心,是,义,发生的根源,,辞让之心,是,礼,发生的根源,,是非之心,是,智,发生的根源。,而人的这四种心向所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属于善的品德。因此,,人的四种心向是向善之心向,而人之向善之心向是根源于人性的,由此可知,人性当是善的。,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七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感觉到不忍,的心情,(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同情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之所以,说,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道理在于),假如,人们,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跟那个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个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原文1与译文,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就有了怜恤别人的政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之心,,就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人有,这,四种心向发端,就,好像,他,是,有,四肢,的一样。有,这,四种发端,却,自己,说,(他自己),做不到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的人,;,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的人,,是残害他们的,国君的人。),凡是在自身具备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大充实,它们,,(那么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最终汇聚成大江大河)。,假如,能,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足以保有,天下,;,假如不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不足以,侍奉,父母。,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小 结1,孟子对儒学有三大贡献,而,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学的三大贡献之一。,孔子不愿意谈人性,他可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能解答的问题。论语中只模糊地提到“性相近,习相远”,只说人之初大致相近,有共同的人性,并未作善恶之分。所以,从这一点讲,,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都与孔子不矛盾。,但孟子的性善论实为儒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之基础。在这一点上,孟子对儒家可谓功勋卓著。,除此之外,他还把孔子的“仁”发展到了“仁义”。,孔子谈“仁”也谈“义”,孟子谈“义”也谈“仁”,但两者还是有侧重点的不同。孔子重“仁”,孟子重“义”,所以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仁”“义”区别在哪里呢?其实两者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表现的地方不同。孟子就进行过区分,他说:“仁者,人心也。义,人路也”(仁,是人的内心修养。义是人所遵循的正道。)他又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安身立命之所,义,是人行事的正确法则)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义”,乃表明他更注重对人外在行为的评价,这除了表明他更希望翁仁心表现出来,施及于人,也表明他更注重实际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思想,我们是无从知道的,也无需知道,无需控制也无从控制,只要他外在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即可。“义者,宜也。”(义,就是行为适当)所以,孟子的“义”比孔子的“仁”,更具体可行,操作性强。,这是孟子对儒学的第二大贡献。,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性善论与仁政,二、“仁政”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1、其中包含着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的精华所在,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2、,养民,、,教民,也是,王道思想,的核心内容.,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要求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一)什么是养民?,养民就是制民之产,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征兵役徭役能做到)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下到,池塘,里去捕鱼,(那么)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用斧头砍伐树木的行为,按一定的季节,深入山林进行,(那么)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使得百姓供养家人或给死去的亲人办丧事就都没有遗憾了。百姓供养家人或给死去的亲人办丧事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选文1与译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五课,人 和,“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没有稳定的财产,却,有稳定的心(即能坚持道德准则不改变),的人,,,只有,士,才能做到,;,像,一般老百姓,,那么,没有稳定的财产,,于是就,没有稳定的心。,如果,(百姓)没有了坚持道德准则不改变的稳定不变的心,(就会)放纵、,邪僻,、不正派、作奸犯科等,(为了获取利益),无所不为,了。,等到,(他们)到,犯了罪,,这样以后,再紧接着用刑法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欺骗),人民。,选文4与译文,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或分配)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足以,侍奉赡养,父母,,向下,足以,供养妻子儿女,;,收成好的年头,吃饱肚子,,收成不好的年头,免于被饿死;,这样以后,再,督促,他们,走向,善,。所以老百姓,听从国君也,就,容易,了。,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向上,不足以,侍养,父母,,向下,不足以,供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困苦,,坏年景,更免不了要饿死,。,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这样,只是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却还恐怕,不能够,,,怎么会有工夫,讲求、学习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那么,为什么不,回到,仁政的,根本上来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小心办好,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地叮咛,他们,(那么),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的,那是没有这样的事。,注:结合课本P42注释,(二)什么是教民?,教民就是对人民实行教化,( 逸居无教,近于禽兽 ),( 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养,就和禽兽差不多了。 ),孟 子,(课外),(滕文公上),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滕文公上),孟子说:“(人民的生活有了着落后)就应该,设立,庠、序、学、校,来,教育,人民,。,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习射的意思,。(地方的学校)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称,庠,(中央的学校)叫学这个名称,则是,三代相同的(通用的),,(教育的目的),都是用它来使,人们,明白,人和人之间应有的关系。,在上层的人,明白了人和人之间应有的关系,,在下面的,小百姓自己会亲密无间了。如果圣王,兴起,,一定会来,效法您,,,这就是,圣王的老师了。,诗经上说: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它的国运却很新,。(,这)说的是周文王啊,。您努力实行吧,也,使,您的国家,焕然一新,!”,“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滕文公上),(注:,此即“五伦”,三纲源于五伦。,),( 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养,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对此感到忧虑,,便,派了,契(xi,),担任,司徒,,用人与人的伦常,来教诲百姓:,父子之间,要有骨肉亲情,,君臣之间,要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要内外有别,,长幼之间,要有长幼有序,,朋友之间,要遵守信用,。),制民和教民(物质和精神),总之:,孟子十分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他还说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由此看来,孟子的治国策略包含了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内容,物质上必须让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即有“恒产”,,否则,“饥寒起盗心”;,精神上必须对百姓进行教育使老百姓明人伦,,否则“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得民而王。,首先:,要,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综上所述:,怎么做到养民与教民?,其次:,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徭役。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就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当时战争不断,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频繁的战争必然贻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反映了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贵思想。,第三:,要取民有制。他主张薄税轻敛,“取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他把这看作是富民之道,说:“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他把“什一之税”描绘为最理想的税制,认为这种十分抽一的税率不能再提高,而且还须根据实际收成情况而减征或缓征。他列举当时赋税繁多的情况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孟子尽心下)征布、征粮,还要征劳役,三重负担加在一起,人民是不堪忍受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孟子尽心下)他要求对这种重税加以宽减,“君子用其一,缓其二。”(孟子尽心下)还骂那些自称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的所谓“良臣”是“民贼”。(孟子告子下),小 结2,如果说,孟子把孔子的“仁”从道德角度发展为”义”,那么,从,他又将之发展为“仁政”,也就是他的“王道”。,在这一点上,孟夫子可是为儒家学派立了大功。孔子也讲过“仁政”,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显得空洞而浮泛,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没有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是孟子接过手,把这工作做完了,而且我们还得承认,他做得蛮出色。他把孔子的伦理思想演义为一整套的政治构想,完成了由学术向政治实践的过渡。,简单地说,孟子的政治构想是这样的,很有一厢情愿的味道:人本性是善的,因此就有仁心的苗子,把这仁心加以扶植,不让其丧失,且使之枝繁叶茂,便是养身了;然后用自身这光辉的形象作样板,“刑于寡妻”(给妻子做道德规范),便 是齐家;“以御于家邦”(以此治理家国),便是治国;用仁政治国,就是行王道 ,行王道当然是“天下莫之能御”,从此天下太平了。,因此,我们将其当作孟子对儒学的第三大贡献,。,三、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先秦民本思想渊源已久 ,孟子对民本思想给以系统的发展和阐述。民本思想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庶民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如果,诸侯,国的国君,危害了土,神,谷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已经,是肥壮,合格,的,祭品了,,谷物,也已经,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可,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毁掉原来的,土谷之神,,改立新的社稷,。” 注释 丘民:众民。,孟子。尽心下,正因如此,孟子的政治思想比孔子更具有人民性。孟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群众着想。他最早提出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政治行为观。,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於晏子曰: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適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於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於国,出舍於郊。於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译 文,有的人得不到这样的快乐会抱怨他们的君主,因为得不到而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民众的君主却不与民众一同享乐也是不对的。君主以民众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民众也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民众的忧虑为自己的忧虑,民众也以君主的忧虑为自己的忧虑。以天下人的快乐为自己快乐,以天下人的忧虑为自己忧虑,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过去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打算到转附、朝儛去巡游,沿海岸南向直达琅邪。我该具备怎么样的道德修养才能和先王的巡游相比拟呢?晏子答道:问得好呀!天子前往诸侯国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所拥有的疆域;诸侯朝见天子叫做述职,述职就是报告所执掌的公务,没有不和政事有关的。春季省视耕种,补助贫困;秋季省视收获,救济歉收。夏代的谚语说:我们大王不巡游,我们怎能有休养养息?我们大王不省察,我们哪会得接济救助?一游历一巡察,足以让诸侯效法。现在不是这样,队伍出动了就要向下面筹粮,饥饿者得不到食物,穷苦者得不到息养。人们侧目而视、怨声载道,民众就会被迫作恶。违背天意虐害民众,大吃大喝像流水似的,如此流连荒亡,诸侯也为之忧愁。顺流而下不知回返叫做流,逆流而上不知回返叫做连,没有厌倦地打猎叫做荒,没有节制地饮酒叫做亡。先王崇德乐善,没有流连的娱乐、荒亡的行为。现在就看大王要遵从哪一种做法了。景公很高兴,在都城内进行准备,然后到郊外居留,在那里开始拿出钱粮补助贫困,又召见太师说:替我创作君臣共同喜悦的乐曲。这乐曲就是徵招、角招。歌辞中说:畜君有什么错?畜君就是恭敬爱养君王的意思。”,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原 文,译文:,就让我为你谈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现在大王如果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管、籥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头痛地皱着鼻子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演奏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别,也不能与老婆孩子在一起。现在大王如果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声音,看到飘扬的旗帜威武雄壮,都头痛地皱着鼻子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能让我们到了这样无奈的境地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别,连老婆孩子也看不到。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不能跟老百姓一起快乐。如果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钟、鼓、管、籥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地互相转告说:我们大王大概没什么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演奏音乐呢?如果大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美丽的旗帜飘扬在空中,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地互相转告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出来打猎呢?这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也就是能与老百姓一起快乐呀。,现在大王能与百姓一起快乐,就能称王于天下了,总之,,孟子宣扬民本思想,认为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四、 “人格修养说”:,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善养浩然之气,“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义,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在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是要和义与道相配合的;没有这些,就,委靡不振了,。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气就萎缩了。”,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二课,何必曰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答到:“您(希望国家强盛)何必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行了。假如王说:怎样才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么,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则国家便会处境很危险了。在拥有兵车万乘的国家里,杀掉那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兵车千乘的大夫;在拥有兵车千乘的国家里,杀掉那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兵车百乘的大夫。在兵车万乘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千乘;在兵车千乘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百乘;这些大夫的产业不是不多,但是,假若轻道义,重私利,那么,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完全夺去,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德的人却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道义的人却对他的君主怠慢的。王也只讲仁义就行了,何必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学说,以“,性善论,”,为出发点,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散文特征,一、长于论辩,“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二、长于譬喻。,寓意丰富,形象生动。,寓言: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故事和寓意有类比关系。,三、气势浩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名言,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名言,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亚圣,孟子,圣人孔子,孔子和孟子作为圣人体现出的思想光辉,孟子名言,1.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5.仁者无敌,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8.养心莫善于寡欲,A.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C.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D.每个人都有同情心,B.仁爱的人所向无敌,E.做人要有忧患意识,F.爱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G.凡事要有规则约束,H.不将责任推给别人,F.为人要光明磊落,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善于向别人学习,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E.对人要守诚信,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孔子名言,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孔子和论语,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二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学术、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论语的影响,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孟子,的影响,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