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培训准备

上传人:yx****d 文档编号:243125770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1培训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主题1培训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主题1培训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主题1 培训准备,1,学习目标、内容及成果,学习目标,建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讲师之间交流的意识,了解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方式,明确此次培训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了解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常见误区,成果,一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计划表,新建的个人作业文件夹,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2,活动1:组成学习团队,了解学习成果(40),师生互动1:互相认识,1. 组成学习小组,组内介绍,合作学习:通常由26名学生组成,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选一名得力的组长,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编一个相应的代号,填写:表1-1 小组成员名单表,2+3:回顾收获,分享收获,提示:与别人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博客(blog)等方式与别人交流,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配套光盘“主题1”“阅读资料” “交流工具介绍”,3,活动1:组成学习团队,了解学习成果(40),师生活动2:明确中级培训的目标与成果,中级培训与初级培训的衔接,培训目标,培训成果,一份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和与之相匹配的资源),一份研究性学习的简案,样例:配套光盘“主题1”“案例”下 观摩“培训成果样例”,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环节,一节“课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设计方案,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环节,一节“课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案和一份研究性学习简案,熟练运用多种搜集资源的方法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源素材,运用各种音频、视频、图片加工工具对搜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进行比较复杂的加工与处理,利用,Frontpage,工具开发出与教学设计方案相匹配的网页课件,对图片简单的处理,利用,PowerPoint,开发工具制作与教学设计方案相匹配的教学演示型课件,较少涉及教学实施方面的内容,教学评价方面,初级培训是“了解”教学设计及其成果的常用评价方法,掌握常用教学过程组织形式,而且要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学员能够“掌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并能够利用,Excel,工具对数据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4,活动1:组成学习团队,了解学习成果(40),师生活动2:明确中级培训的目标与成果,培训成果,各主题培训成果一览表,注意:所有主题的学习过程记录表均在配套光盘中提供了电子表格,如果大家需要下载,请打开配套光盘或登录平台中的“资料馆”,进入相关主题,在“活动模板”“学习过程记录”栏目里进行下载(包括相关主题的概念图的过程记录),培训方式,任务驱动式培训,培训的评价方法,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作品评价以及后续评价(资格认证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提示:务必填写相应主题的评价量表,5,活动2:做好学习的准备(20分钟),自主活动1:检查软、硬件设备,建立作业文件夹,1、检查P10软、硬件设备,2、依照11页“图1-3 作业文件夹”建立作业文件夹,自主活动2:再次体验网络平台,注册用户:,注意班级选择,“,北京中级,”,主要体验:个人工具、班级共享区、我的学习记录等各个栏目,如实填写培训平台中“个人工具”“个人信息”中的相关信息,个人信息要填写正确的,身份证号、名子,6,活动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0分钟),自主活动:回顾教学设计主要环节,选择配套光盘(或网络培训平台“资料馆”) “主题1”“案例”下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依据选择填写P12“表1-6 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的收获”,7,活动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0分钟),师生互动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1、案例观摩,阅读材料小组讨论,配套光盘 “主题1” “案例”,观摩“培训成果样例”中的优秀案例,配套光盘 “主题1”“阅读资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进行整合?,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提交到:网络培训平台小组讨论区的“,主题1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8,活动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0分钟),师生互动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教师讲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主要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总目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9,活动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0分钟),师生活动2: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误区,1、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阅读分析P15页的案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 ”,小组讨论P16页的三个问题,将小组内讨论的结果,提交到培训平台小组讨论区下的,“主题1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误区”,下,2、教师讲解,10,技术排斥观,;,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关注课件,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错误的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网络资源过份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对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活动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0分钟),如果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分析的相关内容,可以阅读配套光盘 “主题,1” “,阅读资料”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分析下的材料,11,活动4:初步策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20分钟),小组活动1:回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选题的依据,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填到表1-8中,自主活动:初步策划你的选题,1案例观摩+填写选题计划表,配套光盘“主题1”“案例”“培训成果样例”中的案例,打开配套光盘(或网络培训平台“资料馆”)“主题1”“活动模板” “选题计划模板”下,下载“,选题计划表.doc,”到作业文件夹的“,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的根目录下,将文件名改为“,一节课选题计划.doc”,,请根据计划模板的要求填写各项内容。,表1-9 一节课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的异同,12,活动4:初步策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选题(20分钟),小组活动2:分享和修改选题计划,1、分享选题计划,2、修改并上传选题计划,将您的选题计划以“选题计划”为名上传到“作业区”中,13,活动5:自我反思,(10分钟),自主活动:学习反思,请进入配套光盘“主题1”“活动模板” “反思日志”,下载“主题_反思日志.doc” 保存到学习记录文件夹中。请根据模板所提供的反思项目进行学习反思,根据前面的“您的学习成果”,检查本主题的学习成果是否已经全部完成。,14,思考与练习,一、简答题,1您是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2您是怎么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误区?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二、课外延伸,1回忆和反思本主题的学习过程。如果对哪一部分的培训内容仍有疑问,您可以记录下来在后续培训中咨询教师,或者在网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培训平台的答疑区解惑。,2查阅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与实施途径。,3预习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的内容。,15,谢谢!,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