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3054751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今语音的异同,1,一、学习古音的作用,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淳于髡传,),心广体胖,1,、解决文字问题,悲,雕,填抚百姓。,(,荀子,君道,),镇,2,、解决词义问题,班,帮母元部,分,帮母文部,班瑞于群后。,(,尚书,舜典,),薛宝钗,厦门,2,3,、使用工具书,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辞 源,:言,语轩切,4,、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jiaid,胡天八月即飞雪。,siuaid,忽如一夜春风来,,lai,千树万树梨花开。,kai,(注:用汉语拼音符号大致拟中古音),3,二、古今语音的异同,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上古音,诗经,中古音,广韵,现代音,普通话,近古音,中原音韵,鞋:普通话,xi,山东,xii,湖北,hi,中古音,ai,街:普通话,ji,东北,gi,广东,gi,中古音,kai,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uai,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缤纷(双声联绵词),4,三、古音的基本概念,1,、声母方面,字母 声纽 音纽 纽,五音 七音,唇音,b p m,舌音,d t n,齿音,z c s,牙音,g k,喉音,h w y,半舌音,l,半齿音,古人一般把声母叫做“字母”,也叫“声纽”、“音纽”或“纽”等。,古人把声母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再加上一个半齿音和一个半舌音,就是“七音”。,5,清 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b d g,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p t k,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b d,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m n l,2,、韵母方面,韵 韵部 韵目,家,ji,花,hu,麻韵,古人根据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将声母分为清浊两类。声带不振动的是“清音”,振动的是“浊音”。,古人所说的“韵”一般是指今天所说韵母的韵腹和韵尾部分。,同韵字的集合叫做“韵部”;一部韵的代表字叫做“韵目”。,坚,jin,渊,yun,先韵,坚,jin,枪,qing,妈,m,猫,mo,不是,不是,6,阴 阳 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玛,ma,瑙,nao,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坚,jian,强,qiang,入声韵:以轻塞音,b d g,结尾的韵,八,bad,十,shib,四呼,开口呼:不是,iu,或不以,iu,为韵头的韵母,a ai an e ei,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i ia ie in ing,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u ua uo un,撮口呼:,和以,为韵头的韵母, ue uan,7,3,、声调方面,平 上 去 入,平,上,去,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去声不变,入派三声,平仄,仄,平,“平、上、去、入”是中古时期汉语的四个声调。,唐,处忠,元和韵普,:“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明,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平仄”是古人将中古四声区分开的两种性质不同的声调。“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三声。,8,4,、注音方法,风,释名,释天,:横口合唇言之,天,释名,释天,:以舌腹言之,譬况,读若,康熙字典,:栭,并音而。,康熙字典,:西,音粞。 是,音姼。,直音,说文,:铗,读若夹。,汉书,高帝记,:“从间道走军。”服虔注:“走音奏。”,反切,顿, 都 困 反(翻)(切),dn d n,通过简单地描述发音的状况来注音。,用与被注音字音同的字来注音。,用与被注音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注音。,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拼出即是被切字的读音。,9,日, ,r,鼻齿音,半 齿 音,喻, I ,y,半元音,匣,晓, x ,h,舌 根,来, l ,l,舌尖边,半 舌 音,疑,ng,群, g ,溪, k ,k,见, k ,g,舌面后,牙 音,床, ,禅, ,穿, ,q,照, ,j,审, ,x,舌面前,舌叶音,正,齿,从, dz ,邪, z ,清, ts ,c,精, ts ,z,心, s ,s,舌尖前,齿,头,齿,音,娘, ,澄, ,彻, ,知, ,舌面前,舌 上,舌,音,泥, n ,n,定, d ,透, t ,t,端, t ,d,舌尖中,舌 头,微, ,奉, v ,敷, f ,f,非, f ,唇 齿,轻 唇,重 唇,影, o ,喉 音,喉,音,明,m,m,次 浊,滂, p,p,次 清,並, b ,全 浊,全 清,帮, p ,b,发 音 方 法,双 唇,发音部位新名,唇,音,发音部,位旧名,四、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10,上古音简说,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11,一 、上古韵部,1,、研究材料,主要从诗歌韵文的押韵归纳出来。最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其次有,周易,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字。对于从来没有用在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2,、研究方法,A,、,系联法,把韵文中押韵的韵脚字归类,凡是能够押韵的韵脚字串成一串,每一串就基本属于一部。主要资料,诗经,,扩大到,楚辞,和其他韵文,.,顾炎武:,古音表,,分古韵为十部。,12,存在问题:,(,1,),诗经,的,韵脚,难以确定。因为,诗经,的韵脚复杂:有句尾韵也有句中韵,有句句韵,也有隔句韵,中途有的换韵,有的不换韵,还有交韵。注意要明,诗经,的韵例。否则会系联成一部。,(,2,),诗经,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实际发音有较大出入。,13,B,、,谐声法,段玉裁利用谐声偏旁研究古韵,著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造字之初,同声必同部。有相同声符的字,古代声韵必同。这就是所谓的谐声法。,如:“,其,”在“之”部,从其得声的“淇、棋、期、欺、基、箕、祺、骐”等字也是“之”部。,工:江虹红缸杠肛荭鸿,儀:歌部,声符“義”。如:義 蟻 議,14,存在问题,:,谐声字造字并没有严格规定,只遵从“约定俗成”的原则,造字的人难免受方言的影响,再者,形声字的产生,很难确定具体时间和区域,更不要说具体的人,语音是流动的,随时都在变化,不能确定具体时间,有没有汉语词汇史的坐标,所以,作为主证材料就打了折扣。但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上古韵部还是可信的。,15,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黄侃,:,音略,,二十八部。,王 力,:,诗经,时代十一类,二十九部,16,二、上古声母,1,、 研究材料:,(,1,),谐声字,例如:輕唇音為重唇音作聲旁 版、板、阪、扳,扮、頒;重唇音為輕唇音作聲旁赴、訃;同聲旁字分屬輕、重唇音逼、福,播、翻;一字分屬輕、重唇音脯:,f,果脯,胸脯,p,;说明古代双唇音与唇齿音不分。再如从“登”得声的有“橙”、“澄”等字,店(端,d,)、占(知,zh,)笃(端,d,)、竹(知,zh,),说明舌头舌上音不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17,(,2,),通假异字,如伏羲即庖羲。,诗经,谷风,四章:“凡民有丧,葡匐救之。”,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 。,“鹦鹉”,,说文,作“鹦母鸟”。,尚书,.,禹贡,有古泽“孟猪”,,左传,.,僖,28,年,作“孟诸”,,周礼,.,职方氏,作“望诸”,,汉书,.,地理志,作“盟诸”。,18,(,3,),古人的读音,即东汉魏晋时给先秦西汉古书所作的注音。其术语为“读若”、“读如”、“读为”、“读曰”便是。,尚书大传,:“播国卒相行事”,郑玄注:“播,读为藩”。,说文,:“娓,顺也,读若媚。”,19,(,4,),声训,:,用声同声近的字解释词义。,如:,诗,.,采薇, “,靡室靡家。”郑玄笺 “靡,无也。”,诗,.,皇矣,:“陟我高冈。”笺:“陟,登也。”,礼记,.,檀弓下,:“ 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說文,:邦,囯也。从邑丰聲。(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釋名,:邦,封也。有功於是,故封之也。房,旁也。在堂兩旁也。,(,5,)古反切:“悲”,府眉反。“彬”,府巾切。“长”,丁丈反。,(,6,)中外對音:釜山,Bushan,;佛陀,Buddha,20,2,、上古声母的系统,(,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唇:帮旁并明(非敷奉微)(古无轻唇音),悲(帮,b,)、非(非,f,); 板(帮,b,) 、反(非,f,);,论语,:“子贡方人。” 方(非,f,)通 谤(帮,b,),21,(,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笃(端,d,),竹(知,zh,); 店(端,d,),占(知,zh,),春秋,成五年,:同盟于虫牢。杜注:陈留封邱县北有桐牢。是虫桐同音之证。”,“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這兩項發現論據充分,已得到學術界的公認。,22,(,3,)娘日二纽归泥说,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章太炎),娘归泥例:娘 (良):读如囊(泥,n,),日归泥例:涅从日声,,广雅,释诂,:涅,泥也。,然 (日):读如难(泥,n,),章氏的“日紐歸泥說”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一致公認,多數學者認為“日”與“泥”在上古是分立的。至於娘母與泥紐的關係,多數學者認為二者在,切韻,時代尚且為一類,在上古自然為一類。,23,(,4,)上古时期无“喻”母。,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所謂“喻三歸匣”是指中古的“喻三”,(,即云母,曾氏稱於,),在上古讀作匣母。所謂“喻四歸定”是指中古的“喻四”,(,即以母,曾氏稱喻,),在上古應讀作定母喻三,(,云母,),。归匣母,喻四,(,以母,),归定母。,喻三归匣例:云(喻三),魂(匣母);或(匣母),域(喻三),韩非子,:自营(喻三)为私。,说文,:,自环(匣,h,)为私。,论语,:孝乎(匣,h,)为孝。,释文,:孝于(喻三)为孝。,24,喻四归定例:兑(定母),悦锐(喻四);多,移;炎,淡,谈,台(定母),怡(喻四); “易牙”,论衡,作狄牙,易,渙,:“,匪夷,(,以,),所思。”,釋文,:“,夷,荀本作弟,(,定,),。”,曾氏以上兩種結論的證據都是很充分的,其中“喻三歸匣”說已得到學術界的一致公認,對於“喻四歸定”說學術界的看法還不夠統一。一部分學者認為喻四在上古應當歸“定”,即與“定”讀成一個聲母,;,一部分學者則認為喻四在上古只是與定母讀音接近,但還不是一個聲母。,25,(,5,)上古时期无正齿音,:,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归齿头例:宗(精,z,)、崇(床,ch,),;,衰(审,sh,)、蓑(心,s,),归舌头例:是(禅,sh,)、堤(定,d,),;,周(照,zh,)、雕(端,d,),黃氏的這一觀點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原因是黃氏對自己的觀點沒有作充分的論證,另外從精組分化出照二組的條件還沒有找到。,26,3,、上古的声调,指两汉以前的声调系统。清代开始研究上古声调,顾炎武认为上古四声一贯(只有一个声调);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孔广森:平、上、去三声;王念孙、江有诰认为上古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四声的归字与后代有所不同;黄侃提出上古只有平、入两声;今人王力认为古无去声,主张先分平入,后分长短。即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现在没有定论。,27,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规律,1,、浊声母清化。,广韵, “,并定澄从邪崇神禅群匣”,普通话都变成了清声母。,2,、 “知、庄、章”合流为卷舌音“,zh,、,ch,、,sh”,。,3,、精、见二组分化出 “,j,、,q,、,x”,。,4,、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如:“喻”母,余移盐羊盈” ,“匣”母,于为袁云王,“明”母,无微晚文亡,“疑”母,鱼吾宜我颜,都成了零声母字。,28,古今语音的变化,、语音是变化的。,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A,、古韵文今天不押韵。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广韵,都属“灰韵”。,29,B,、 谐声字不谐声。,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偶、耦、藕”两种读音;,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够”两组读音;,从“京”得声的有“景、鲸”和“谅、凉”“掠”等三组读音。,C,、反切拼不出该字读音,韵书的韵部也与今不同。,东德红切、山所间切等。,广韵,有入声韵部,“觉、月、角、竹、璞、浞”等字都是入 声字;“谈、侵”等字收“,m”,尾,现代普通话中没有。,30,D,、 通假字,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战国策,:“女朝出而晚来,吾倚门而望”,“女”通“汝”;,汉书,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萌”通“氓”;,E,、异文,“蒂”又写作“从艹,带声”,以“带”为声符;,“溯”又写作“氵斥 ”,以“斥”为声符;,“梅”又写作“木某 ”,以“某” 为声符。,“伏羲”又写作“庖牺”,诸如此类,都属于古今音变的现象。,31,F,、双声、叠韵的连绵词现在也不双声叠韵了。,如叠韵连绵词“峥嵘”、“绰约”、“纷纭”、“陆续”等等;,双声连绵词“萧瑟”、“憔悴”、“匍匐”、“玄黄”等等。,由于语音的变化,现在都不是双声叠韵词了。,32,2,、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A.“,叶音说”及其错误(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押韵?),(,1,)“叶音说”的产生,:,梁末,沈重,诗音义,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运了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 意思是“南”本读那含反,但在这里应改读乃林反,与“音”押韵。,33,(,2,)“叶音说”的错误,:,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押韵的音,即为“叶音”。朱熹,诗集传,大倡叶音说,所犯错误相同。,B.,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陈第批判“叶音说”,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34,音韵学常识,1,、什么音韵学?,是研究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傳統學問,是古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聲、韻、調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指某個歷史時期漢語聲、韻、調的種類及聲母、韻母的配合規律。,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古代语言材料为研究对象,是历时的状况研究。,35,3,、汉字读音演变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时期,先秦两汉,主要指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辞,等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中古音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以及其他韵书、韵图和古典作品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近古音时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现代音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系统。,36,4,、傳統音韻學的分类:分為三個部門,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 。,37,5,、汉语音韵学与语音学的区别和联系:語音學是十九世紀興起的一門研究人類語言聲音的科學,它主要研究語音的系統,(,聲音的成分和結構,),、變化及發展規律,並教會人們如何去分析研究語音的系統和變化,如何發現語音的變化規律,同時訓練人們發音、聽音、記音、審音的技術。語音學一般分為普通語音學、歷史語音學、描寫語音學和實驗語音學等。漢語音韻學是我國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的一門傳統學問,而語音學是研究各種語言的語音及語音各個方面的一門現代科學。漢語音韻學相當於語音學中的一個部門,可以稱為漢語歷史語音學。,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