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通论

上传人:张姑****py 文档编号:243052110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48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金融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现代金融通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现代金融通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现代金融通论,主讲,:,赵玲,一、课程性质与基本要求,“现代金融业务”是中央电大金融开设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必修课,也是其他各专业的选修课。它在研究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等理论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金融业务及其操作,阐述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务的密切结合,从而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习现代金融通论这门课程,要求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构架,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二、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章至第十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与管理;,2.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主要介绍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业务;,3.第十七、十八、十九章:分别阐述中央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的基本业务。这部分的内容是专门研究金融这一范畴的市场运行及其管理的内在规律的,介绍政府对金融业的规范与监管的形式与内容。,三、教学层次,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一般了解、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四个层次要求。属一般了解层次的,不作考试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1、文字教材:主教材是现代金融通论(潘金生、周延军等著,华艺出版社出版);辅导教材现代金融通论导读(刘秀兰、王香兰等著,华艺出版社出版)。,2、网上教学:在电大教学平台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布置日常作业和进行作业指导等。,电话答疑:0555-8324083,3、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一般说来,本学期进行1-2次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可以是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4、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本门课程集中面授辅导课程为9次,5作业: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本门课程安排4次作业,要求学员必须,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重要部分。,6课程实践环节:,实习:,现代金融业务涉及面广,全面实习难度较大,现根据生源情况对实习内容要求如下:,(1)在金融部门工作的同学,可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兴趣,选择一至二项业务进行实习,不规定具体实习内容。,(2)在非金融部门工作的同学,由于金融部门保密性较强,即可采用学习小组和金融部门同学一起实习,也可以采取模拟实习,如模拟炒股等。,要求: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单位、内容、心得等)。,7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该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第一章 货币与信用,一、重点名词,货币层次、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利息和利率,第一节,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供求,第三节 信用与利率,一、货币,(一)货币的概念,1、马克思的定义(劳动价值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论前提:,(1)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2)具有以自身使用价值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能力;,(3)代表一般购买力。,2、对货币的一般理解。,货币被认为一种由于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作为购买手段,并能清偿债务的支付工具。,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二)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社会分工交换行为市场经济,2、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没有交换制度就没有货币,(2)在交换经济中: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价的交换。,(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1、货币 制度,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主币和辅币,(4)确定纸币发行和流通程度,(5)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类型,1、金银复本位制与格雷欣法则,2、金本位制,3、布雷顿森林体系,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三、我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层次,(一)我国的货币制度,(二)货币层次,1、,概念:根据变现能力的强弱所划分的特定类型。,2、层次划分:,(1)M0、M1、M2;(国际货币资金组织),(2)M0、M1、M2、M3(我国),3、人民币及其结构,一、货币流通,(一)定义,(二)货币流通的形式: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1、联系,2、区别,(三)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四)货币流通规律,1、定义,2、决定因素:,(1)一定时期待实现的商品数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供求,(一)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的概念和种类,2、影响我国货币需的因素,(1)收入,(2)货币流通速度,(3)利率,(4)其他因素,二、货币需求与供应,(二)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的概念,2、货币供给的形式,方式:(1)扩大贷款;(2)购买有价证券,源泉:,(1)吸收存款;(2)向其他单位借款;(3)减少自己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4)向央行借款。,3、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及制约因素,(1)乘数效应,第三节 信用与利率,一、信用的概念及本质,(一)概念,(二)本质,二、信用形式和工具,(一)形式,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5、国际信用6、民间信用,(二)工具,1、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2、分类,3、信用工具,(1)债券(2)股票(3)商业票据(4)支票,4、金融创新与信用衍生工具,(1)金融期货(2)金融期权,(3)互换(4)远期利率协议,三、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及其来源,(二)利息率及其表示方法与利率计算,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利息的计算方法:单利、复利,(三)利息率的种类,(四)利率的作用,1、具有引导储蓄和消费的作用,2、对投资的影响,3、对经济核算的影响,4、对通货膨胀的影响,5、对调节经济的作用,第二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一、重点名词,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交易,二、重点问题,1、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3、金融中介的必要性、性质、职能、体系构成,第一节 金融市场,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与行为的总和。,(二)分类:,1、按照资金融通期限分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按资金的融通方式分类: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3、按资金交易程序分类:一级市场、二级市场,4、按金融交易的场地和空间分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5、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时间划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6、按照资金的融通范围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参与者,1、企业,2、政府,3、居民个人,4、金融机构,(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三、货币市场,(一)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二)货币市场的种类,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2、银行同业拆借市场,3、商业票据市场,4、银行承兑票市场,5、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6、回购协议市场,四、资本市场,(一)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二)资本市场的种类,1、证券发行市场,2、证券流通市场,一、外汇市场,(一)外汇市场的概念和作用,1、什么是外汇市场,2、外汇市场的作用,(二)外汇市场的种类,(三)外汇市场的主体及交易方式,(四)外汇市场业务活动家及交易价格,1、外汇市场业务活动:即期、远期、套汇、掉期、期货、期权等。,2、外汇买卖价格: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第二节 外汇与黄金市场,二、黄金市场,(一)自由黄金市场,(二)管制的黄金市场,(三)国内的黄金市场,第三节 金融中介机构及其体系,一、间接融资与金融中介,(一)金融中介的必要性,1、调节借贷数额,2、调节借货期限,3、养活交易费用,4、降低风险,(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货币资金为对象。,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二、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构成,(一)中央银行,(二)商业银行,(三)专业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退休或养老基金会、投资基金。,(五)外资银行,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二、商业银行,三、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 (二)信托投资公司,(三)融资租赁公司(四)财务公司,(五)证券公司,五、外资金融机构,六、国家外汇管理局,第四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第三章 存款政策和管理制度,一、重点名词,存款准备金,二、重点问题,1、银行存款的意义和作用,2、存款的实质和特征,3、银行存款管理目标,4、存款组织的要求与营销策略,第一节 存款的意义、特征及种类,一、银行存款的意义和作用,(一)商业银行存款的意义,1、存款是商业银行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基础。,2、存款的数量制约着商业银行放款的规模,影响着商业银行调节经济的广度和深度。,3、存款是商业银行签发信用流通工具和用创造的基础。,(二)商业银行存款的作用,1、聚集闲散资金,增加社会积累。,2、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3、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经济核算。,4、合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发展。,5、密切银企关系,强化金融服务和监督。,二、存款的实质和特征,(一)存款的性质,从性质上分析,存款具有双重性:它既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具有资金的性质,又是流通中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货币的性质。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再生产对存款资金的需求和流通对存款货币的需求具有统一性。,(二)特征:资金的特征;货币的特征。,1、货币借贷的性质,2、存款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3、存款的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三、存款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商业银行存来源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五一节中暂时闲置或间歇的货币形态的资金。,(二)分类:1、,按经济性质划分:经济组织存款、储蓄存款 和财政性存款2、按存款的对象不同划分:对存款和储蓄存款。3、按存款稳定性划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 定活两便存款。4、按存款的货币形式划分:人民存款和外币存款。5、按存款的衍生关系划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6、按现行的统计口径划分:企业存款、储蓄存款、 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其他存款。,第二节 存款目标、层次与发展,一、银行存款管理目标和层次,(一)存款的管理目标,1、扩大存款的增长率,2、提高存款稳定率,3、降低存款成本率,(二)存款的管理层次,1、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2、实行支付准备金制度,3、对财政存款实行统一管理,二、存款组织与营销,(一)银行组织存款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存款营运观,2、加强对存款成本的分析与控制,3、调节存款的运用率,(二)银行存款的营销策略,一、我国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二、存款利息及其计付,(一)存款利息及其作用,1、存款利息,2、利息的作用,(二)计算存款计算的基本规定,1、计息起点,2、不计复,3、算头不算尾,4、分段计算,5、存期计量,6、定期存款到期日,第三节 存款利率政策与利息计收,第四章 储蓄和对公存款业务,一、重点名词,对公存款,协定存款,二、重点问题,1、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2、增加和稳定储蓄存款的营销策略,3、对公存款竞争方略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途径,第一节 储蓄存款业务,一、储蓄存款的对象和种类,(一)储蓄存款的对象的范围,(二)储蓄存款的种类,储蓄存款的种类根据币种来划分,有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1、人民币储蓄存款,2、外币储蓄存款,按期限划分,商业银行的外币储蓄存款分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两种。,二、储蓄存款政策和原则,(一)储蓄存款政策,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二)储蓄存款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和为存款人保密。,三、储蓄存款管理的内容,(一)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管理,1、设计期限应梯形化,2、设计期限应紧紧把握住物价的变动趋势。,3、设计期限时,应注意当期市场上已有储蓄种类的期限状况以满足储蓄期限的大众化要求。,4、可设置一些有浮动期限的储蓄种类。,(二)储蓄存款种类结构的管理,1、稳定型储蓄种类,2、引存型储蓄种类,3、应变型储蓄种类,4、方便型储蓄种类,四、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和策略,(一)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1、利率的高低,2、管理软约束,3、服务与现代电子化的发展,4、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高低,5、居民收入的增长,6、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二)增加和稳定储蓄存款的营销策略,1、重视利率杠杆的作用,2、提供优秀高效服务,3、实现存款种类的多样化,4、普及计算机应用,操作手段现代化,5、积极开展存款开发和营销,6、强化责任制,调动积极性,五、主要储蓄业务的处理手续,(一)活期储蓄存款业务的处理手续,1、开户的处理手续,2、续存的处理手续,3、支取的处理手续,4、换折的处理手续,5、销户的处理手续,(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业务处理手续,1、开户的处理手续,2、到期或逾期支取的处理手续,3、提前支取的处理手续,4、到期或逾期支取手续办理,5、自动转存的处理手续,(三)定活两便储蓄存款业务处理手续,1、存入的处理手续,2、兑付的处理手续,(四)个人外币定期储蓄存款业务处理,1、开户存入,2、到期支取,3、转期续存,六、办理挂失的基本规定和业务处理,(一)基本规定,(二)储蓄存单(折)的挂失处理手续,七、储蓄事后监督与报表,(一)储蓄事后监督及其作用,1、可以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储户利益不受损失,维护银行信誉。,2、有利于加强储蓄员的责任心,不断提高核算质量。,3、可以为领导提供各种数据和资料,有利于加强管理,开拓业务。,(二)事后监督的职责和账务处理,1、事后监督的职责,2、储蓄所的账务处理,3、管辖单位的账务处理,(三)储蓄统计报表,第二节 对公存款业务,一、对公存款的概念和特点,(一)对公存款的概念,(二)对公存款的特点,数额大、成本低、流动性强,(三)银行吸收对公存款的重要性,1、组织对公存款是银行发展的基础,2、组织对公存款是竞争的重点,3、对公存款是经营资本金在周转循环中,间歇游离为货币形态的资本。,二、对公存款的种类及来源,(一)对公存款的种类,1、根据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统计归属划分为:企业存款、农村存款、信托存款和其他存款。,2、按存款单位性质划分,3、按对公存款的期限划分:单位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4、按币种划分,可分为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5、按结算方式划分,可分为现金存款和转账存款。,6、按照存款单位的特殊要求划分,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三、影响对公存款变化的因素,(一)外部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国家金融政策;,商品价格的变动。,(二)内部因素:,竞争性利率因素;,办公场所的外貌和从业人员素质;,银行的服务水平;,资金实力。,四、对公存款目标管理,(一)目标的选择:,稳定增长,(二)实现目标的组织保证,1、建立健全各级企业存款领导小组,2、明确内部职能部门的分工,3、企业协助工作落实,4、落实责任和考核,(三)实现目标的监测和调查研究,1、指标执行进度监督,2、部门履职情况监测,3、大户存款下降原因的监测,(四)对存款目标考核体系,存款目标,质量目标,效率目标,五、对公存款调查与分析,(一)对公存款数量增减变化分析,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2、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3、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二)对公存款的结构变化分析,(三)对公存款的市场占有量分析,六、竞争方略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途径,(一)对公存款竞争方略,1、扩张方略,2、巩固方略,3、差别方略,(二)提高公存市场占有率的途径,1、通过资金市场吸收存款,2、通过向证券市场渗透吸收存款,3、通过开展中间业务吸收存款,第五章 贷款政策与管理制度,一、重点名词,贷款政策,162,、贷款规模,163,、 担保贷款,193,、抵押贷款,193,贷款管理原则,179,、 贷款对象和条件,187-188,、 票据贴现贷款,193,二、重点问题,1、确定信贷投向政策的基本原则,2、目前我国信贷投向政策的主要内容,3、贷款利率管理政策的内容,4、贷款管理原则的内容,5、贷款方式的选择依据与具体方式,第一节 贷款政策, 贷款政策的含义,一、贷款规模管理政策,(一)贷款规模管理的含义,(二)贷款规模管理的改革,二、贷款结构管理政策,(一)贷款结构管理的含义,(二)调整信贷结构的要求,三、贷款投向管理政策,(一)信贷投向政策的含义,(二)确定信贷投向政策的基本原则:,“扶优限劣”,(三)我国实施信贷投向政策的原因,(四)我国信贷投向政策的发展,(五)目前我国信贷投向政策的主要内容,1、产业信贷政策,2、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政策,3、区域信贷政策,4、生产社会化信贷政策,5、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开经营和管理政策,四、贷款利率管理政策,主要体现在,差别利率政策,上,,具体内容,如下:,(一)法定贷款利率,1、我国法定贷款利率确定的依据,2、我国中央银行对贷款利率的调整及现行利率,(二)浮动利率,(三)优惠利率,(四)罚息政策及其规定比例,第二节 贷款管理原则,一、确定贷款原则的依据:,以客观经济规律和本国的经济体制为基本依据并遵循信贷资金偿还性的本质要求。,二、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一)传统“三原则”及历史作用,1、贷款必须按计划发放和使用;,2、贷款必须有足够适用适销的物资作保证,3、贷款必须按期归还,(二)贷款原则的改革与发展,三、,现行贷款管理原则,(一)安全性原则,1、银行贷款风险的种类及来源,2、贯彻安全性原则的措施,(二)流动性原则,1、实现流动性的意义,2、贯彻贷款流动性原则的措施,(三)效益性原则,1、实现效益的意义,2、贯彻贷款效益性原则的措施,第三节 贷款管理制度的一般规定,一、,贷款对象(含义),二、,贷款条件(含义),(一)确定贷款条件的依据,(二)现行贷款条件,1、经营的合法性,2、经营的独立性,3、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4、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5、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三、贷款用途,(一)确定贷款用途的依据,1、国家对信贷杠杆的依据,2、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外部依据,3、企业的业务经营性质,4、银行自身的信贷能力 内部依据,5、银行贷款业务的创新,(二)现行贷款用途,四、贷款种类(七类),(一)按贷款经营属性划分,1、自营贷款,2、委托贷款,3、特定贷款,(二)按贷款使用期限划分,1、短期贷款,2、中、长期贷款,(三)按贷款主体经济性质分,1、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贷款,2、集体企业贷款,3、私营企业贷款,4、个体工商业者贷款,(四)按贷款信用程度划分,1、信用贷款,2、,担保贷款,(3种),3、,票据贴现贷款,(五)按贷款在社会再生产中占用形态划分,1、流动资金贷款,2、固定资金贷款,(六)按贷款的使用质量划分,1、正常贷款,2、不良贷款,(七)按国际贯例(风险度)对贷款质量的划分,五、贷款期限、利率贴息和结息,(一)贷款期限,(二)贷款利率,(三)贴息及结息,六、贷款方式,(一)贷款方式的含义,(二)贷款方式的选择依据:,借款人信用和贷款的风险程度,(三)具体代款方式,1、信用贷款方式,2、担保贷款方式,3、贴现贷款方式,七、贷款程序,(一)贷款申请,(二)贷款审批,(三)签定合同,(四)贷款发放,(五)贷款的管理和收回,八、信贷监督与制裁,(一)信贷监督,1、信贷监督的方式,2、信贷监督的主要内容,(二)信贷制裁,1、信贷制裁的范围,2、信贷制裁的措施,第四节 各种贷款方式及操作管理,一、贷款担保方式操作管理,(一)贷款担保的概念及任务,(二)贷款担保的方式及管理规定,(三)代款担保的审查,1、贷款行对保证担保的审查,2、贷款行对抵押担保的审查,3、贷款行对质押担保 审查,(四)贷款担保的日常管理,二、抵押贷款操作管理,(一)抵押贷款的涵义及意义,(二)抵押品的范围和贷款种类,1、存货抵押,2、客账抵押,3、证券抵押,4、设备抵押,5、不动产抵押,6、人寿保险单抵押,(三)抵押贷款的管理要求,三、票据贴现贷款的操作管理,(一)票据贴现的概念和特点,1、流动性高,2、安全性大,3、自偿性强,4、用途确定,5、信用关系简单,(二)办理贴现贷款的程序,1、贴现贷款的申请,2、贴现的审查,3、贴现资金的支付,四、信用贷款操作管理,(一)借款人的品质,(二)贷款的用途,(三)贷款的数额,(四)贷款清偿的主要来源及时间,第六章 短期贷款业务,一、重点名词,短期贷款,215,外贸贷款,220,二、重点问题,1、流动资金贷款的调节重点,2、企业信用等级影响因素,一、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一)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的影响因素,1、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临时性因素的影响,3、结算方式的影响,4、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5、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第一节 短期资金需求与银行贷款,(二)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的层次性,1、最低资金需要,2、周转性资金需要,3、临时性资金需要,二、流动资金贷款调节,(一),短期工业贷款调节的重点,1、供应阶段,2、生产阶段,3、销售阶段,(二),短期商业贷款调节的重点,1、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供给,2、切实抓好贷款管理清理工作,整顿信贷秩序。,3、强化商业贷款的调控机能,搞好综合配套改革。,4、开拓发展外向型的国际信贷业务,(三),短期农业贷款调节的重点,应是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多种经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四),短期外贸贷款调节的重点,重点支持企业出口创汇,支持企业将本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贷款的申请与调查,(一)贷款的申请,(二)贷款的审查,1、信贷调查员对借款人提供资料进行审查2、信贷调查人对借款人进行调查,3、信贷调查员对保证贷款的保证人进行调查,4、贷款为抵押贷款时,信贷调查员对抵押物、质押物、质押权利进行调查,5、预测贷款风险与贷款风险度,第二节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操作规程,二、贷款的审查和审批,(一)贷款的审查,1、审查的内容,2、提出审查意见,(二)贷款的审批,1、贷款审批的依据,2、贷款审批的程序,三、贷款发放与检查,(一)贷款发放,(二)贷后检查,1、贷后检查的范围,2、贷款检查的方式和程序,四、贷款展期、逾期的处理,(一)贷款展期,(二)贷款逾期,五、贷款本息的收回和评价,(一)贷款利息计收,(二)贷款本息的收回,(三)贷款收回评估报告,一、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一)企业信用等级影响因素,1、领导者素质,2、经济实力,3、资金结构,4、经营效益,5、信誉状况,6、发展前景,(二)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与分值计算,第三节 评定企业信用等级与财务分析,二、企业财务报表及期分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种类,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3、现金流量表,(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2、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步骤,(三)比率分析指标体系,1、效益性分析,2、安全性分析,3、流动性分析,4、成长性分析,第七章 中长期贷款业务,一、重点名词,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二、重点问题,1、固定资产贷款的种类和特点,2、中长期贷款管理的原则,第一节 固定资金周转与银行贷款,一、企业固定资金周转及其特点,1、固定资金循环周期长,2、固定资金铁投资一次性,收回渐次性,3、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在时间上分离,二、固定资产贷款的种类和特点,(一)固定资产贷款的含义,(二)固定资产贷款的种类,1、基本建设贷款,2、技术改造贷款,3、科技开发贷款,4、商业网点设施贷款,(三)固定资产贷款的特点,1、贷款期限长,2、双重计划性,3、管理连续性,三、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中长期贷款的必要性,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客观要求,2、固定资产余缺调节的客观要求,(二)中长期贷款的可能性,1、固定资产周转的特点所决定,2、银行信贷的能力所决定,四、中长期贷款的作用,(一)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三)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五、中长期贷款管理的原则,(一)实行统一计划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二)实行集中决策与分散管理相结合,(三)实行评估论证与批准审定相结合,第二节 固定资产项目贷款操作规程,一、项目贷款的申请与受理,(一)项目贷款受理条件,(二)开立贷款意向书,(三)项目贷款的初审,二、项目贷款审批,(一)信贷调查,(二)信贷审查,(三)信贷审批,三、项目贷款的发放和展期,(一)贷款发放,(二)贷款展期,四、项目贷款风险控制,五、项目贷款贷后检查,第三节 主要长期贷款及管理要点,一、技术改造贷款,(一)技术改造贷款的概念及发展,(二)技术改造贷款的种类与范围,1、贷款种类:专项技术改造贷款、一般技术改造贷款,2、贷款范围,(三)技术改造贷款的期限与利率,1、贷款期限,2、贷款利率,二、基本建设贷款,(一)基本建设贷款的概念及发展,(二)基本建设贷款的用途与范围,1、贷款用途,2、贷款范围,(三)基本建设贷款的期限与利率,三、科技开发贷款,(一)科技开发贷款的概念及发展,(二)科技开发贷款的种类与范围,1、贷款种类,2、贷款范围,(三)发放科技开发贷款的要求,(四)科技开发贷款的期限与利率,四、农业基础设施贷款,(一)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利率办理,1、农田水利建设贷款,2、农业机械贷款,3、农业种养业投资贷款,(二)农业基础设施贷款要求和任务,1、支持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常规农业的生产水平。,2、支持农业资源开发,扩大农业生产能力。,3、支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三)农业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的审批、发放和收回,1、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审批,2、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发放,3、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收回,(四)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检查与考核,1、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检查,2、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考核,第四节 项目评估与财务效益分析,一、中长期贷款项目评估,(一)贷款项目评估的概念和范围,(二)项目评估的意义,1、有利于正确选择贷款项目,2、有利于避免贷款风险,3、有利于提高贷款项目的经济效益,(三)评估的依据、程序和要求,1、贷款评估的依据,2、贷款评估项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贷款评估的程序,4、评估要求,(三)项目贷款评估的内容,1、对借款人的评估,2、项目建设条件评价,3、市场评估,4、投资估算和筹资评估,5、偿还能力评估,6、贷款风险与效益评价,(五)评估报告的编写,二、中长期贷款财务效益分析,(一)现金流量分析,(二)投资利润率的分析,(三)盈亏平衡分析,(四)净现值的计算,(五)内部收益率的分析,(六)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分析,(七)敏感性分析,第八章 消费信贷业务,第一节 消费信贷管理概述,一、消费信贷的产生与发展,二、消费信贷的涵义及特征,特征:1、消费信贷是社会购买力的提前实现,2、消费信贷是调节生产与消费的有力杠杆,3、消费信贷是消费社会的表现,4、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消费导向的经济,三、消费信贷管理要求,(一)对借款人进行多方面调查分析,(二)严格掌握消费信贷的条件,(三)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界限,四、消费信贷业务类别,1、政策性住房信贷业务,2、自营性住房信贷业务,3、与住房信贷相关的中介业务,五、住房贷款程序和风险管理系统,(一)住房贷款程序和审批制度,1、贷款程序,2、审贷分离制度,3、按权限分级审批,(二)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系统,1、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2、贷款项目的风险等级评定,3、贷款方式与贷款形态,4、贷款项目综合风险度的测定与风险控制,第二节 主要自营性住房贷款业务,一、住房开发贷款,1、贷款对象,2、贷款条件,(二)期限、利率及办理贷款的要求,1、期限,2、利率,3、要求,(三)住房开发贷款的操作程序,1、建立信贷关系,2、贷款的申请、调查和审查,3、审批、发放和检查,4、贷款的收回和展期,二、国家安居工程贷款,三、个人住房贷款,(一)个人住房贷款概念,(二)贷款条件,(三)贷款程序,1、借款申请,2、贷款审查,3、合同签订,4、贷款划拨,5、贷款归还,(四)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1、贷款额度,2、贷款期限,3、贷款利率,(五)抵押、质押贷款的管理,1、抵押贷款,2、质押贷款,四、住房按揭贷款,(一)按揭贷款的申请与调查,1、按揭项目的申请,2、住房按揭项目的调查,3、借款人的申请与调查,(二)按揭贷款的审查、审批,1、贷款的审查,2、贷款的审批,(三)按揭贷款的发放和贷后检查,(四)按揭贷款的展期与不良贷款的管理,(五)按揭贷款本息的收回评价,第三节 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一、汽车消费贷款的对象与条件,1、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2、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汽车消费贷款的额度,三、汽车消费贷款的程序,(一)贷款申请,(二)汽车消费贷款的审查与审批,(三)汽车消费贷款发放和检查,1、贷款发放,2、贷款检查,第九章 外汇贷款与国际信贷,第一节 外汇贷款业务,一、外汇贷款的概念及特点,(一)外汇贷款的概念和作用,(二)外汇贷款的特点,1、借外汇还外汇,2、实行浮动利率,3、收取承担费,4、借款单位必须有外汇收入或其他外汇来,源。,5、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二、外汇贷款的种类,(一)按外汇贷款的投向分:固定资金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二)按融资的目的分:对外贸易贷款、出口信贷,(三)按外汇资金来源分:现汇贷款、转贷款、项目贷款、金融信贷和其他,(四)接贷款组织的方式分: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单一银行贷款。,(五)按外汇贷款期限长短分: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三、外汇贷款的对象和条件,(一)外汇贷款发放的对象,(二)外汇贷款发放的条件,四、借款人登记与本金兑付和支付手续,五、外汇贷款利率和期限,(一)外汇贷款利率,(二)外汇贷款期限,六、外汇贷款程序,(一)贷款申请,(二)贷款初审与评估,(三)贷款审查与审批,1、贷款审查,2、贷款审批,(四)借款合同的签订和贷款使用,(五)贷后检查与收回,(六)贷款展期,(七)贷款结清,七、外汇主要贷款业务及管理,(一)买方、卖方贷款业务,1、买方、卖方贷款条件,2、买方、卖方贷款的申请、调查、审查和审批。,3、买方、卖方贷款的发放、检查与本息收回。,(二)外汇打包放款业务,1、申请,2、审查,3、签约和放款,4、偿还和追索,第二节 国际信贷与投资业务,一、国际信贷业务,(一)进出口融资,1、出口信贷,2、打包放款,3、进出口押汇,4、福费廷,(二)国际放款,1、商业银行国际放款的类型,2、商业银行国际放款的特点,3、商业银行国际放款的原则,二、国际投资业务,(一)商业银行国际投资对象的类型,(二)商业银行国际投资的管理,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贷款,一、国际商业贷款,二、外国政府代款与出口信贷,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国际贷币基金组织及其贷款,(二)世界银行及其贷款,(三)亚洲开发银行及其贷款,(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管理,第十章 贷款风险与效益管理,第一节 贷款风险分类,一、贷款风险分类及标准,(一)什么叫贷款风险风类,贷款风险,是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根据综合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的评价。,(二)五级贷款名称及标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二、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因,(一)风险分类是由贷款的特性决定的,一是贷款具有内在风险;二是代款无法按市场价格定值;三是贷款信息不对称。,(二)贷款分类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需要,(三)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师力量进行金融监管的需要,(四)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市场机制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必要条件,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一)有助于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对信贷管理造成的影响,(二)有助于扭转信贷管理中的落后行为,(三)有助于突出主营收入在还款来源中被视作第一还来源,(四)风险法覆盖的是贷款从发放到账面消失的整个生命周期,(五)有助于克服信贷管理中的道德危害,(六)有助于从制度上提高人员素质,四、贷款分类目标和各类贷款的评价,(一)贷款分类目标,1、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2、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3、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二)五级分类及其评价,1、正常类及其评价,2、关注类及其评价,3、次级类及其评价,4、可疑类及其评价,5、损失类及其评价,五、贷款分类程序及内容,(一)阅读信贷档案,1、信贷档案的内容,2、阅读信贷档案的目的,(二)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1、审查贷款用途,2、审查还款来源,3、审查资产转换周期,4、审查还款记录,(三)确定还款可能性,1、财务分析,2、现金流量分析,3、抵押担保分析,4、非财务因素分析,5、综合分析,(四)确定分类结果,第二节 贷款风险管理,一、贷款风险与风险贷款,(一)贷款风险与风险贷款的概念,(二)贷款风险与贷款损失和风险贷款的区别,二、贷款风险的类型,(一)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二)直接贷款风险和间接贷款风险,(三)高度贷款风险、中度贷款风险和低度贷款风险,三、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管理的意义,(一)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1、借款人的管理水平,2、借款人缺乏创业资本,3、债务比率过高,4、销售增长过快,5、竞争激烈,6、经济不景气,7、商业银行的贷款策略,8、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二)贷款风险管理的意义,1、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3、是科学量化和防范贷款风险的要求,四、贷款风险管理的内容,(一)贷款风险的识别分析,1、随时审查分析借款者财务报表和财务账目,分析其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和原因,从中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这是识别贷款风险的重要途径。,2、分析借款企业生产各流程、经营各环节,以便发现潜在的生产、经营风险。,4、随时掌握借款企业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趋势销售合同的签订情况,从中发现潜在的销售风险。,5、及时了解、掌握和分析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变化,从中发现潜在的政策风险。,(二)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1、建立贷款风险管理保险机制,2、贷款风险的回避、分散和转移,3、贷款风险的挽回和补偿,第二节 贷款经济效益分析与考核,一、贷款经济效益的特点和分析的意义,(一)贷款经济效益的特点,1、贷款经济效益包括了资金使用者的经济效益,2、贷款效益必须体现银行自身经营效益,3、贷款效益体现了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二)分析考核贷款经济效益的意义,1、分析考核贷款经济效益可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2、分析考核贷款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3、分析考核贷款经济效益有利于发挥银行调节社会经济和优化贷款投向,二、贷款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一)对比分析法,(二)趋势分析法,(三)结构分析法,(四)因素分析法,三、贷款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一)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二)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1、贷款数量和结构考核指标,2、贷款运行质量考核指标,贷款使用环节的考核指标,1、贷款销售率,2、贷款产值率,3、贷款税利率,4、贷款挤占挪用率,贷款综合反映考核指标,1、贷款效益系数,2、贷款风险比率,3、资本充足比率,(三)各环节间考核指标的相互关系,第十一章 证券投资业务,第一节 银行证券投资业务概述,一、证券投资的概念及意义,(一)证券投资的概念,(二)证券投资的意义和作用,1、证券投资对银行自身的意义和作用,2、银行证券对宏观经济意义和影响,(1)对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影响。,(2)形成了国债二级市场,(3)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在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中,取消其信贷规模控制以后,将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来取代。,二、证券投资的特点和目标,(一)银行证券投资的特点,1、主动性,2、独立性,3、参与生,(二)银行证券投资的目标,1、取得收益,2、降低风险,3、补充资产流动性,三、证券投资对象,(一)选择投资对象的标准,(二)证券投资对象的种类,1、政府公债,2、公司债券,3、公司股票,第二节 证券投资原则、程序和方法,一、证券投资的原则和程序,(一)证券投资的基本原则,1、效益和风险最佳组合原则,2、分散投资原则,3、理智投资原则,(二)证券投资的基本程序,1、确定投资决策,2、选择证券经纪商,3、办理证券交割,4、办理证券过户,5、支付佣金,二、证券投资的方式和决策,(一)银行证券投资方式,1、证券套利,2、证券包销,3、代理证券发行,(二)证券投资决策,1、时机决策,2、种类选择,3、数量决定,第二节 证券投资风险和收益,一、证券投资风险,(一)证券投资的概念,(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1、整体性投资风险,(1)货币购买力风险,(2)利率风险,(3)经济波动风险,(4)经济政策风险,(5)政治风险,(6)市场技术风险,2、局部性投资风险,(1)信用风险,(2)局部价格投资风险,二、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一)投资收益的构成,1、所得利得,2、资本利得,(二)收益及收益率的计算,1、票面收益,2、当期收益率,3、持有期收益率,第十二章 外汇买卖与表外业务,第二节 银行外汇买卖业务,一、银行代客户买卖外汇业务,(一)代客买卖外汇业务的产生,(二)外汇买卖的对象,(三)办理外汇买卖业务的依据和币种,(四)外汇买卖金融、期限与手续,(五)有关保证金的规定,二、银行自营性买卖外汇业务,(一)自营买卖外汇的条件,(二)金融机构办理自营外汇买卖业务的规定及要求,1、制定规定,2、具体要求,三、外汇买卖风险管理,(一)外汇买卖风险及其形成,(二)外汇风险的种类,1、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按其业务性质可分为:外汇买卖风险、外汇借贷风险和外汇储备风险。,2、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为:汇率风险、外汇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国家风险四种类型。,(三)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措施,1、加强汇率预测,2、选择合适的交易货币,3、加列货币保值条款,4、资产负债的货币匹配,5、利用金融工具,第二节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一、表外业务的概念和特点,(一)表外业务的概念,(二)表外业务的特点,1、自由度较大,2、透明度较差,3、交易高度集中,4、杠杆作用力度强,二、表外业务的分类及管理,(一)担保见证业务,1、担保见证的概念及关系人,2、担保见证管理的原则,3、担保见证业务的种类及管理,4、扣保见证风险与防范,(二)贸易融通业务,1、商业信用证,2、银行承兑汇票,(三)金融保证业务,1、备用信用证,2、贷款承诺,3、贷款销售与资产评券化,(四)互换业务,(五)金融期货业务,(六)期权交易,第十三章 转账结算业务,第一节 国内转账结算业务,一、银行转账结算的概念及特点,(一)银行转账结算的概念,银行转账结算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不直接采取现金收付方式,而是通过银行,使用法定票据进行转账收付的清算方式。因此,银行转账结算又称非现金结算。,(二)银行转账结算的特点,1、银行转账结算是在统一规范的约束下和领导下进行,2、银行转账结算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心组织的,3、银行在办理结算时代表国家对经济活动家进行监督和管理,二、转账结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商业流通,加速资金周转,2、节约现金使用,减少流通费用,3、及时提供信息,有利于监督管理,三、转账结算的原则与纪律,(一)银行转账结算的基本原则,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3、银行不垫款,(二)转账结算的纪律,四、银行转账结算方式及操作,(一)同城转账结算方式,1、支票:是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2、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二)异地转账结算方式,1、汇兑结算方式: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2、银行汇票结算方式: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3、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是指收款单位根据,经济合同发货后,委托开户银行向异地付款单位收取款项,付款单位验单或验货后向银行承付款的一种结算方法。,(三)同城和异地通用结算方式,1、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是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2、委托收款结算方式: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分为邮寄和电汇两种。,3、银行信用卡结算:是国家银行筹集资,金、稳定通货的有效手段。,第二节 国际转账结算业务,一、国际结算及结算关系和功能,(一)国际结算的概念,银行通过货币收付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行为称为国际结算。,(二)国际结算关系和功能,国际结算关系,是指在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而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国际结算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国际间的资金转移,它首先转移的是货币购买力,其次转移的是货币资本。,二、国际结算方式及操作,(一)银行汇款结算方式,1、汇款结算当事人,(1)汇款人:是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各外付款的人。,(2)收款人:是指接受汇款的人,也叫收汇人。,(3)汇出行:是受汇款人的委托,向外汇出汇款的银行。,(4)汇入行:是受汇出行的委托,将外地汇入的汇款解付给收款人的银行,也叫解付行。,2、汇款形式,(1)信汇:是用邮寄的信汇委托书通知汇入行的汇款方式。,(2)电汇:是用电报或电传通知汇入行的汇款方式,(3)票汇:是由汇出行签发汇票,交由汇款人或由汇款人寄给收汇人作,为持票人,向汇入行提示兑取汇款的汇款方式。,3、汇款结算方式适用范围,(二)银行托收结算方式,(三)银行信用证结算方式,1、信用证结算的性质,2、信用证的种类及应用范围,(1)按信用证付款依据,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2)按开证行所负责任,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3)按信用证的付款期限,分为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4)按信用证是否经过其他银行保兑,分为保兑信用和不保兑信用证。,(四)银行保函,1、保函的当事人,(1)委托人:也可称为申请人,是委托银行开立保函的人,也就是保函的被保证人。,(2)受益人:是接受保函而且可凭以索偿的人。,(3)担保人:也可称为保证人,是应委托人请求向受益人开立保函的人。,2、保函的内容,3、保函的种类和适用范围,(1)进口保函,(2)出口保函,(五)备用信用证,1、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的区别,(1)付款责任人同。,(2)付款依据不同,2、,备用信用证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六)非贸易结算方式,1、非贸易汇款结算方式,2、非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3、旅行支票结算方式,4、信用卡结算方式,第十四章 代理与咨询服务业务,第一节 银行代理业务,一、代理业务的性质特点和种类,(一)代理业务的概念,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指定的经济事务的业务,或者说银行是代理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二)代理业务的性质,代理业务具有代客服务的性质,它是在委托人,与银行之间产生的一种法律行为和契约的关系。,(三)代理业务的特点和种类,特点:一是综合性的服务业务,具有代客服务的性质;二是银行以收到手续费为收益来源的收费业务。,二、银行承办代理业务的意义,(一)有利于促进银行信用业务发展,(二)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务竞争,(三)有利于增加银行盈利,(四)有利于银行获得经济信息,三、代理央行和政策性银行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