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彩瓷概述》课件明清彩瓷概述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305127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10.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彩瓷概述》课件明清彩瓷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明清彩瓷概述》课件明清彩瓷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明清彩瓷概述》课件明清彩瓷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古代瓷器 鉴定与研究,明清瓷器概述,关于彩瓷分类,景德镇明清彩瓷主要分釉上、釉下、釉上釉下合绘等几大类:,釉上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素三彩、红彩、绿彩、金彩、墨彩、广彩等。,釉下彩,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里三色、釉下五彩等。,釉上釉下合绘彩,斗彩、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彩(青花加紫)等。,釉上彩,釉上彩是指两次烧成的彩瓷,先在,1300,高温下烧出瓷胎,然后在瓷胎上绘画纹饰,最后经,700800,低温烘烧而成。,由于是在釉面上作画,所以色彩格外鲜艳夺目,称得上缤纷绚丽。,釉上彩是彩瓷的一种表现形式,盛烧在明清两代。,五彩,五彩是釉上彩的一种,元代五彩数量很少,目前仅见红绿彩、立粉描金等器物。,目前见到的五彩最早为宣德,明万历、清康熙是五彩发展的两个高峰期,雍正以后粉彩取而代之。,万历五彩一般以红色为主色调,色调浓艳,蓝彩以釉下青花代替,这种以青花作为五彩中的一种色彩,又称为“青花五彩”。,康熙五彩色调比较柔和,以绿色为主色调,在同一种颜色中还有深浅之分,同时釉上蓝彩、黑彩的出现, 使五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釉上彩。,珐琅彩,珐琅彩瓷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它是为模仿铜胎画珐琅而制。,珐琅彩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由景德镇御窑场烧制上好素胎,经宫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画师绘画,以珐琅料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珐琅彩出现在康熙晚期,雍正烧制最好,乾隆以后停烧。,粉彩,粉彩是在康熙晚期,受珐琅彩影响而出现的一个新品种。,雍正、乾隆时期盛烧,并完全取代五彩成为釉上彩的主流,一直沿续烧至清末。,粉彩由于彩料中含有铅粉(砷)而得名,烧成温度比五彩略低,又称“软彩”,所用色彩比五彩丰富。,在绘画技法上,粉彩由平涂法改用渲染法,所绘花纹图案,均具有纸绢绘画艺术效果。,关于粉彩称谓,“粉彩”一词出现较晚,在清宫档案上对粉彩没有固定的称谓,有时称“五彩”;有时称其为“五色花”;有时又称“洋彩”。,成书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寂园叟所著的,陶雅,一书中,对其解释如下:“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 粉彩一词开始出现。,素三彩,素三彩是指以黄、绿、紫为主色的釉上彩瓷。 不使用或者少用红彩,是素三彩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素三彩目前发现最早的器物是明成化,经过正德、万历时期发展,延续到清康熙达到鼎盛阶段,雍正后此品种逐步消失。,康熙素三彩品种十分丰富,尤其是多种色地素三彩,其中代表品种有白地三彩、黄地紫绿彩、墨地三彩、米色地三彩、虎皮三彩等。,广彩,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指清代在景德镇烧制瓷胎,然后运至广州地区仿造西洋画法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销。,所绘题材除一些传统纹样外,还有一些直接取材于外来图样。,广彩瓷器釉色多用金彩和紫彩装饰。,广彩最早见雍正,以乾隆制品最多,晚清也有一些品种。,杂釉彩,元明清三代一些彩绘瓷器,并非景德镇主流品种,传世品数量非常少(景德镇御窑场遗址有出土),但作为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存在,统称为杂釉彩。,主要品种是各种色地红彩、绿彩、金彩、墨彩等。,(,1,) 釉上红彩,红彩是指以铁作为釉彩的低温釉上彩,又称“铁红”、“矾红”。,明洪武已有釉上红彩器物,清代品种数量最丰富。,清代由于低温铁红制作工艺不同,构图效果不同,因此又有抹红、盖血红、淡描红彩、珊瑚红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康熙淡描红彩最为出色。,(,2,) 釉上绿彩,绿彩是指以铜作为釉彩的低温釉上彩。,绿彩单独成为一种釉彩,最著名的品种是明弘治时期白地绿彩龙纹盘。,明清两代各时期均有此类品种,但传世数量不多,在众多彩瓷中,称不上名品。,(,3,)釉上金彩,金彩的使用在我国陶瓷史上历史甚久,在北齐青瓷武士俑、唐三彩陶俑,及唐代越窑、宋代定窑、建窑制品上,均有烘烤或贴附金箔的。,明清两代用金粉取代金箔,采用描金方式,即将金熔入釉中着色,最早见于宣德红釉。,清康熙大量使用金彩,但这种纯金不仅耗金多,制作工艺复杂,且极易脱落。,晚清时期由于输入使用液态金,即俗称“金水”的化学方法,金彩光亮夺目,工艺简便,且耐磨不易脱落。,(,4,)墨彩,墨彩并非黑彩而是赭色,出现在康熙中期,盛行于雍正、乾隆及晚清时期。,康熙墨彩着色浓重,有漆黑莹亮的特点。,墨彩瓷器以雍正时所制最为精美,此时常采用淡描手法,色调浅淡,多画山水小品与当时画坛水墨山水风格一致,别有一番情趣。,(,5,)其它各色地釉彩,清代各种色地彩瓷,在宫廷内有严格使用规定,例如,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条)中曾有如下记载,:,皇太后“黄瓷盘二百五十,各色瓷盘百,;,黄瓷碟四十五,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皇后“黄瓷盘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皇贵妃“白里黄瓷盘四,各色瓷盘四十,;,白里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十五,;,白里黄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贵妃“黄地绿龙瓷盘四,各色瓷盘三十,;,黄地绿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十,;,黄地绿龙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嫔“蓝地黄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八,;,蓝地黄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蓝地黄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贵人“绿地紫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绿地紫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绿地紫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常在“绿地红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八,;,五彩红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红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釉下彩,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的瓷器,即在未施釉的胚胎上,用色料彩绘后,罩一层无色透明釉,以,1250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它的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深沉雅致,同时由于彩在釉下,在使用过程中也就不会被磨损掉。,据考古发现,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青釉褐彩盖罐,是目前所见釉下彩最早器物,经过唐长沙窑青釉彩绘、宋磁州窑白地黑彩的发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是釉下彩最成功之作。,青花,青花是指应用钴这种原料,在胎上绘出花纹,然后施加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作为青花呈色的主要矿物原料钴土矿,除钴含量多少决定其呈色外,铁、锰、铜等原料也同样影响其呈色。,不同产地的钴土矿,由于原料质量不同,其呈色存在相当大差异。,明清青花主要使用的青料,明清青花料主要分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主要为产自西亚地区的苏泥勃青。,国产青料,又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等。,它们之间的区别:进口青料含铁高含锰低,国产青料含铁低含锰高。,明代青花主要使用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清代青花主要使用国产青料。,苏泥勃青料,也称“苏麻离青”,相传是郑和下西洋时,从西亚地区带回的,.,苏泥勃青由于含锰量低,减少了青花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色泽。,由于含铁量高,又往往会在青料浓重处出现黑疵斑点,这些黑疵斑点呈星状斑点晕散。,明早期永乐、宣德青花主要使用此种青料。,平等青料,产自江西景德镇邻县乐平,也称“陂塘青”,此种青料由于含钴、铁、锰量均低,所以其青花呈色浅淡雅致。,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花,主要采用这种国产平等青料,青花色调较之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有了很大转变,颜色趋于浅淡,尤以成化青花为典型器。,回青料,有文献记载产自西域,最近在新疆吐鲁番发现回青矿。,回青料中由于含锰高,青花成为蓝中泛紫的堇青色浓艳异常。,明代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朝,主要使用这种回青料,以隆庆青花呈色最典型。,石子青料,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于江西瑞州诸处(今江西高安、宣丰、上高一带),又称“无名子”。,这种青料含钴量很低,含杂质多,一般作上等青料的配色使用。如回青料,由于含锰较高,所以必须配入一定量石子青,青花才能呈现浓艳蓝色。,石子青若单独使用,其呈色灰暗,明清二代民窑青花普遍采用此种青料。,珠明料,珠明料产自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珠明料为最佳,氧化钴含量可达,8,9%,。,由于铁、锰含量相应较低,致使青花发色青翠亮丽,是纯正青花的标准色调。,明代崇祯、清初顺治有少量使用,康熙一朝青花以珠明料为主。,浙料,产自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故称“浙料”,也称“浙青”。,清代国产青料中以浙料为上乘,重则浓艳,轻则淡翠。,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代雍正、乾隆至晚清各朝,景德镇官窑青花均采用浙料。,氧化钴,是一种化学青料,为粉状物,一般掺于调和料中作青料,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俗称“洋蓝”。,虽然此种青料呈色鲜艳,但呈色效果与传统青料有天壤之别。其青花一般浮在釉面,无深入胎骨之感。,晚清时期同治、光绪、宣统有少量使用,主要为民国时期大量使用。,明清青花的其他品种,明清时期除白地青花外,还有黄地青花、孔雀绿地青花、冬青釉青花等品种,数量较少。,此外,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彩,也是明清两代常见青花品种。,釉里红,釉里红是指以铜红釉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后,在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它是铜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作用的结果。,釉里红最早出现在元代,明代仅以洪武、永乐、宣德时期多见,明中期以后断烧。,清康熙恢复烧造,有清一代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烧制最好。,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是指以铜、钴釉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后,在釉下呈现红色、蓝色花纹的瓷器。,青花釉里红的烧成难度比釉里红大,因为它需要不同的烧成气氛烧制。,青花釉里红最早出现在元代,明代除宣德外,其他时期很少见。清康熙复烧,雍正、乾隆均有名品传世。,釉里三色,也称“釉下三彩”,是康熙时创烧的一种釉下彩。,它以铜、钴、铁矿物质做釉料,在釉下分别呈现釉里红、青花、豆青色,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釉里三色多见康熙一朝,光绪时有仿。,釉下五彩,民国时湖南醴陵瓷业公司创烧的一种釉下彩。,釉上釉下合绘彩,指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瓷胎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品的器物而言。,釉上釉下合绘彩,明清两代均有不同品种出现,如斗彩、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彩等。,斗彩,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斗彩出现在明宣德时期,成熟在成化时期,发展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雍正斗彩由于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装饰,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斗彩加粉的新品种,这是对成化斗彩的重大发展。,青花矾红彩,指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铁红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宣德开始出现,明清两代各时期均有。,明代釉上红彩色调较深,以嘉万时期栆皮红为代表。,清代釉上红彩色调较柔和,呈橘红色。,青花胭脂彩,指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金红相结合的彩瓷品种。,胭脂彩又称胭脂红,是以金做着色剂,包括釉和彩两种。,胭脂彩是清代新创烧的名贵釉彩,始烧康熙时期,雍正、乾隆盛烧。,明代景德镇以外瓷器,明代除景德镇窑外,浙江龙泉窑青瓷,河北方地区磁州窑类型器物仍在烧造。,山西珐花、琉璃,福建德化白瓷,江苏宜兴紫砂、宜均,广东石湾窑,都有新品种问世。,珐花、琉璃,珐花和琉璃均是低温釉陶制品,分两次烧成,产地均在山西。,珐花也可以看作是琉璃的一种,它与琉璃的区别在于,用于建筑上时泛称“琉璃”,而在瓶、罐等上用沥粉勾出花纹轮廓的器物称“珐花”。,战国时出现陶胎琉璃珠,用在建筑上的琉璃可上推至北魏,作为佛前供器多见于元、明时期。,珐花最早见元代器物,明代盛行。,明清时期景德镇开始仿烧珐花釉。,德化白瓷,明代福建德化窑一改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的传统,烧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白瓷,通称“建白釉”或“白建”,。,德化白瓷不似景德镇白瓷那样白中泛青,也不象北方白瓷那样白中泛黄。其釉色纯净,光泽莹润,一般多用“猪油白”,“象牙白”或“鹅绒白”、“中国白”等名称来形容其美质。,德化白瓷以瓷塑人像最著名,当时曾出现不少民间艺人,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以何朝宗成就最高。,宜均,江苏宜兴陶器主要产于鼎山、蜀山二镇。鼎山窑所产一般称之为“宜均”,蜀山窑所产一般称之为“紫砂”。,宜均,指鼎山等地所产的带釉陶器,由于釉色近似宋钧釉的乳浊,故又名“宜均”(即宜兴均釉)。,宜均陶器,早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即已流传于世,其中以欧子明所制者水平最高,人称“欧窑”。,宜均器以 翠毛蓝 釉色最有代表性 。,紫砂,指蜀山镇一带所产的无釉陶器,质地细腻,胎土含铁量高、呈赤褐、淡黄、紫黑或绿等色。,据说宜兴紫砂器创烧于宋代,至明代中期紫砂壶制作大盛。,相传首先创烧紫砂壶的,是明代正德年间金沙寺僧和袭春(供春)师徒二人。,明代制作紫砂工匠,以时大彬(万历,康熙)名望最高,他与其弟子李大仲芳、徐大友泉,被后人称为“三大”。,清代以陈鸣远(康熙,雍正)、陈鸿寿(乾隆,嘉庆)的名气最大。,陈鸣远擅长文玩雅赏,如砚屏、梅根笔架、莲心水盂以及瓜果小品 。,陈鸿寿设计的多种紫砂壶,后人称为“曼生壶”、或“曼生十八式”,石湾窑,石湾窑烧窑历史相当久远,窑址位于今广东佛山市,该窑曾发现宋代青釉器物。,石湾窑是在明代开始烧造仿钧釉器物后,逐渐闻名于世的 ,又称“广均”。,石湾窑器物因其胎为陶土,釉面仿钧釉,又称“泥均”。,其釉色中以蓝釉中流淌雨点状葱白色品种为最,俗称“雨淋墙”。,清代开始生产陶塑作品。,谢谢诸位莅临,故宫博物院 刘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