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243051256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 创新、创新教育的内涵,形式逻辑思维方法(1),1,创新、创新教育的内涵,一、何谓创新?,创,即开始;新,即前所未有。,科学思想中无论是新概念的涌现、世界观的新概括、新观念的建立,思想行为规范等都体现出对传统的、旧的一种否定、拓展、超越、怀疑、开创性。,2,科学实践方法、思维方法的发展,学科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使科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1.创新概念的四种理解:,(1)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3,(2)泛指一种新生事物;,(3)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创造性成果的泛称;,(4)把一种从来没有用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4,2.创新的简单界定,(1)从科学实践的过程理解:,创新,既是对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灵活运用,又是一种突破常规、超越定势,向传统思想观念及方法提出的挑战。,5,(2)从科学实践的结果去理解:,理论研究有新发现、新见解、新结论、新预测;,技术研究有新发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把原有理论原有技术应用于新领域。,6,二、何谓“创新教育”?,1.相关概念的理解,(1)创新思维:对传统思维的灵活运用或者突破和超越。,(2)创新技法(创造发明原理):创造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策略、途径。,7,(3)创新意识:活动中具备的好奇、想象、挑战、冒险的心理倾向。,(4)创新精神:尊重事实、大胆怀疑、不迷信权威等思想品格和行为规范。,(5)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技巧、动机、态度等多因素综合后表现出的本领。,8,(6)创新人格: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且善于与人合作,对价值有所理解并有激情等综合表现出的品格。,(7)创新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个人或群体。,9,2.创新教育的界定,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10,三、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1.渗透创新史的学科教育;,2.科学方法和创新技法的教育;,3.创新实践活动训练;,4.信息技术教育;,5.“STS”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11,6.审美教育;,7.其它,如民主教育、主体教育、科研基本功(观察、实验、思维、写作等)训练等。,12,形式逻辑思维方法(1),一、比较与分类,1.比较,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判断。,13,(1)比较的特点,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历史顺序。,有横比和纵比之分;,可以鉴别理论同实践是否相符。,14,(2)中学理科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决定事物规律的多因素中,先控制一些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进行观察实验,如此多次进行,再综合得出多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比较方法。,15,比值定义法,在研究某事物的某种性状,需要找一个比较的标准,而用表征事物已知特性的两个或多个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科学量,从而确定该事物的新性状的比较方法。,16,替代法:,在保证功能、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相对熟悉的、更为简单的事物,或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的问题与相对不熟悉的、较为复杂的事物,或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进行比较,寻找某种替代的方法。,17,2.分类,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纳为较大的类;依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层次的系统的逻辑判断。,18,(1)分类有现象分类与本质分类,依事物外部特征或外部联系进行的分类是现象分类;而依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类是本质分类。,(2)分类方法随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更趋向本质分类。,19,(3),分类要注意:,每一种分类必须根据同一标准进行;,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分类要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20,二、类比与假说,1.类比,比较基础上,依两个(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21,类比的三种方法,(1)简单共存类比,22,(2),函数关系类比,23,(3),对称关系类比,24,2,假说(假设),依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1)假设的步骤,提出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说验证,25,经不起实践验证的假设抛弃;,基本正确或部分正确的假设修改、补充;,与实践完全一致的假设上升为理论。,(2)假设的意义,通向整理的桥梁,使研究有目的、有计划;,阐释性和预见性。,26,三、分析与综合,1.分析,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因素)然后对它们逐一考察,从中认识事物的基础及本质的逻辑判断与推理。,27,(1)矛盾分析法,将分解的各部分放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中去考察,从中找出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28,(2)元抽象法(微元法),从研究对象中设法任意抽取其中一小部分,分析这一小部分有哪些相对稳定的性质,它与其它相邻小部分间有什么联系,进而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29,2.综合,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层次、因素)联结和统一为一个整体进行概括,从而达到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的逻辑判断和推理。,30,(1),系统综合法,对考察对象,既从相互区别中考察其多样性,又从相互联系中考察其统一性,综合各方面表现中的有机联系和结构,从而达到多样性的统一。,31,(2),对称综合法,形象对称:以事物材料为基础,利用形象思维构造出某种对称或近似对称的模型、图像、符号、表格等形象对称体,从而作出综合性判断。,32,(3)移植综合法,把原先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理论和现象移植到所研究的对象中来,综合研究、寻求新发现的逻辑判断和推理。,33,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发展,没有综合,分析也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二者对立统一,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4,本次课作业:,以微格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下列书面作业:,1.何谓素质教育?为什么说创新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35,2.联系中学物理教材,举例说明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联系和区别。,3.对简单共存类比、函数关系类比和对称关系类比各举一个物理课中的实例。,4.对矛盾分析法和元抽象各举一个任何学科的实例。,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