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第八章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305083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近代的文学理论批评,目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晚清桐城派,第三节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第四节 王国维与纯文学观念的起源,第五节,“,文,”,的再认识,第一节 概述,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政局、制度与文化变迁,风雨飘摇中的近代中国,近代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阶段,学习西方学术和文化的输入主要侧重于自然科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开始在制度、文化和思想层面上逐步学习西方。,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政局、制度与文化变迁,文教制度的变革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新式教育体制,废除科举,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二、东西碰撞中的思想学术与文化,(一)经世化学术思潮,晚清今文经学发展:龚自珍、魏源、廖平、康有为,不求真而求致用,因应社会现实需要而加利用,一方面是当时中国时代危机中的产物,有着改革社会和政治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往往制造新的迷信,甚至导致一味疑古而流为虚无主义。,魏 源,康有为,二、东西碰撞中的思想学术与文化,(二)西来文化的模范,以西方学科门类为基本范式,原有的学术内容和部门体系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革。,传统经学转化为对中国古典学术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研究。,大量以西学为规范的新领域、新学科兴起:,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教育学、史学、哲学、文艺和语言学开始出现,现代学科机制逐步建立。,二、东西碰撞中的思想学术与文化,(三)报章文的出现与白话文运动,报章出现是传播方式的变化;,但传播信息也随着变形,语言、文类、文体、风格和趣味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言文一致”思想的出现和白话文运动的崛起,对近现代以来的民族语文和文学变革有深刻影响。,三、传统文学观念向现代文学观念的过渡,(一)传统观念的衰变与总结:,中国传统的诗文观念发生衰变:,对传统诗学加以补苴,在古来文学传统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希冀传统获得新生;,或对传统诗文观念加以全面的总结。,宋诗派:程恩泽、陈衍(“同光体” ),刘熙载艺概,刘 熙 载,三、传统文学观念向现代文学观念的过渡,(二)经世文潮的勃兴和发展:,求新求变、经国济世的经世化是晚清文界的主导线索。奠立了现代文学的功利主义主旋律,其影响至大至巨。,清代文论变化的先声:龚自珍和魏源,康有为:把经学当作维新改良运动的理论工具。,梁启超:文学是启蒙、传播和发扬优良国民性的枢机。,革命派文论,如南社等,也以文学为经世救国的工具。,三、传统文学观念向现代文学观念的过渡,(三)小说、戏曲及其理论的崛起 :,通俗小说刊物繁荣,小说逐渐主导文学,小说题材丰富,休闲娱乐和商品化特征突出。,外国文学翻译,影响我国的文学观念。,小说使传统文学观念发生急剧转型,梁启超、王国维、黄人与徐念慈等人的小说戏曲观,戏曲改良,徐念慈,林纾译茶花女,第二节 晚清桐城派,桐城文派的衰落,桐城文章的中兴,桐城的殿军:严复与林纾,晚清桐城派的成绩与问题,一、桐城文派的衰落,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注意因应形势,补充桐城文章清空之不足。,桐城派无法面对现实社会,开始走下坡路:,龚自珍、魏源等人对其形成很大冲击。,冯桂芬等针对桐城义法,力求文章改革,强调文章为现实服务,沉重打击了桐城义法,推动文学向着经世化和时务化发展。,冯桂芬,二、桐城文章的中兴,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有很多变化和发展:,仍奉理学但扩大散文范围,在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之外又添上“经济”,借“经济”以求应当时之实用。,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崇道贬文之说”,将“道”“文”分开,让“文”充分发挥个性和作用。,主张“古文之道与骈散相通”。,曾门四弟子,曾国藩,薛福成,三、桐城的殿军:严复与林纾,严、林二人在清末文坛声名很大,给末期的桐城派带来了某些光彩;而他们引介西学的译著的努力,又反过来加速了桐城古文的败亡。,严复(1853-1921),林纾(1852,1924),严复所译天演论等,林纾所译茶花女遗事等,三、桐城的殿军:严复,严复接触西学较为广深,批判过去的文化政教,主张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后,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欧洲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系统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成为近代中国杰出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三、桐城的殿军:严复,盖学之事万途,而大异存乎,术鹄,。鹄者何?以得之为至娱,而无暇外慕,是为己者也,相欣无穷者也。术者何?假其途以有求,求得则辄弃,是为人者也,本非所贵也。为帖括,为院体书,浸假而为汉人学,为诗歌,为韩欧苏氏之文,樊然不同,而其弋声称罔利禄也一。凡皆吾所谓术,而非谓鹄者。苟术而非鹄,适皆亡吾学。(古今文钞序),三、桐城的殿军:严复,诗者,两间至,无用,之物也。又所谓美术之一也。美术意造而恒超夫事境之上诗之所以独贵者,非以其无所可用也耶?无所可用者,不可使有用,用则其真丧焉。(诗庐说),“鹄”与“术”二分,诗之“用”与“不用”说,针对晚清以来的经世文潮而言,也渗透有西方学术分立的思想,三、桐城的殿军: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悖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三、桐城的殿军:严复,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不佞此译,颇贻艰深文陋之讥。实则刻意求显,不过如是。又原书论说,多本名数格致,及一切畴人之学。倘于之数者向未问津,虽作者同国之人,言语相通,仍多未喻,矧夫出以重译也耶?(译天演论例言),三、桐城的殿军:严复,严复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同时也指出三者之间的矛盾:,“信”:忠于原著,“达”:表达顺当,“雅”:文辞典雅,严复与梁启超的古雅与浅俗的争论,严氏坚持古文辞的思想与文学的经世化大潮,及其本人以西方学术乃至小说启蒙民众的思路是相背的。,反映出其文学观的不稳定性及其近代的过渡性,,也说明了文学本身及其功用的复杂性。,三、桐城的殿军:林纾,林纾维护桐城古文,曾与提倡魏晋文章的章太炎论战,五四时期又与白话文运动者相争,竭力鼓吹“学非孔孟皆邪说,语近韩欧始国文”。,林纾的古文技法理论综合前人之功,条分缕析,对于学习古文和认识古文是有益的。,但从总体上看,日薄西山的桐城古文思想落后,未能跟上时代,无法再造符合近现代科学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有活力的文章理论。,林纾以桐城古文所译茶花女遗事,四、晚清桐城派的成绩与问题,从整体上看,晚清桐城派的贡献在于整理和总结历代文章和文论精华上。,对于晚清桐城古文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五四时期新派人士一起抨击林纾。,梁启超评价着眼于文章人格与经世价值,褒贬参半。,姜书阁认为桐城文章清通简朴,可视为新文学之过渡,不应将桐城古文与“新文学”完全对立。,第三节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调是趋新求变,以想像中的西方为典范,批判诗文小说的古典传统,面向民众,以新的文学形式和方法表达变革的意图,以期达到启蒙和新民的功效。,梁启超(1873,1929),二、文界革命,“文界革命”与晚清政局变化和文界脉动,以及其时不可遏止的报章事业的崛起和报章文体的勃兴关系密切。,王韬等的文学观的变化,王韬 1828-189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 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二、文界革命,“文界革命” 提出的问题:,文章的立意与目标:主张和鼓吹做“觉世之文”。,文章的内容和精神:强调要以“欧西文思”启蒙国民。,文章的形式问题:,梁启超非常看重俗语文体的形式,认为报章文出现后文学写作当以通俗化为方向,由“古语”变“俗语”是世界潮流之所向。,“俗语文体之流行,实文学进步之最大关键也。”,二、文界革命,通俗易懂的报章“新文体”,为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介乎文白之间的语文,使文言词汇特别是抽象名词白话化。,文界革命最有价值且影响后世的贡献正在于新名词,它使民族语文超越自身进化而迅速完成向现代汉语的转换。,三、诗界革命,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人境庐诗草杂感),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提出了诗歌因时代而变的改革主张,要求言文合一,强调古今异世,学习古人要取,神遗貌,要基于现实,努力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1848-1905),,出军歌,四千余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君看黄龙万旗舞,鼓鼓鼓!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感生帝降天神种,今有亿万众。地球蹴踏六种动,勇勇勇!南蛮北狄复西戎,泱泱大国风。婉蜒海水环其东,拱护中央中。称天可汗万国雄,同同同!绵绵翼翼万里城,中有五岳撑。黄河浩浩流水声,能令海若惊。东西禹步横庚庚,行行行!怒搅海翻喜山撼,万鬼同一胆。弱肉磨牙急欲啖,四邻虎眈眈。今日死生求出险,敢敢敢!,黄遵宪,出军歌,剖我心肝挖我眼,勒我供贡献。计口缗钱四万万,民实何仇怨。国势衰微人种贱,战战战!国轨海王权尽失,无地画禹迹。病夫睡汉不成国,却要供奴役。雪耻报仇在今日,必必必!一战再战曳兵遁,三战无余烬。八国旗扬笳鼓竞,张拳空冒刃。打破天荒决人胜,胜胜胜!,出军歌是梁启超最为欣赏的黄遵宪的诗歌,后由李叔同改变配曲,成为当时流行的一首学堂乐歌。,黄遵宪,三、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要求,“新意境”、“新语句”和“古风格”,进一步的阐发:“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新意境”主要指西方的新思想、新事物和新知识,意义,使诗歌创作重新贴近现实生活,以流俗语入诗,体现出时代精神,但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思想情感内容与语言文体形式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古典诗歌向现代白话诗的革命激变打下了基础。,三、小说界革命,戊戌变法前后,出于政治改良的需要,又受到域外文学的启发,维新人士开始关注小说革新的问题。,1897,年,严复、夏曾佑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康有为日本书目志专设“小说门”,1898,年,梁启超撰译印政治小说序,1902,年新小说创刊,连载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梁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被视为“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三、小说界革命,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实文章之真谛,笔舌之能事。苟能批此窾,导此窍,则无论为何等之文,皆足以移人;而诸文之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者,莫小说若。故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三、小说界革命,缺陷,借助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小说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启蒙思路,过于夸大小说的作用,这种新的政教型文学观有偏颇之处。,意义,“小说界革命”成为文学改良运动的中心,实绩最大,可称之为一场真正的小说革命。,在传统中从未入流的小说“小道”,甚至超越诗文,一跃成为文学的中心文类。,导致传统小说观念的崩溃和近代文学观念的变迁。,三、小说界革命,小说和翻译与创作形成热潮。,新的小说类型(如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及写作手法(如倒叙、限制叙事、日记体等),促成了传统章回小说的解体。,荒江钓叟科学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插图,三、小说界革命,晚清小说批评和理论研究活跃。,出现第一批以小说创作或翻译为职业的专业小说家。,刘 鄂,李伯元,第四节 王国维与纯文学观念的起源,王国维的文论思想吸取了当时最新的西方哲学思想,创造现代文学批评的典范,背离了我国原有传统的文学观,突出了纯文学的观念和文学的自律性,成为现代文论思想的源头之一,对20世纪中国文论有深刻影响。,王国维(1877,1927),一、学术观与新学语,王国维学术思想具有针对传统的、前所未有的叛逆性和超越性。,他把西学东渐比做佛学东传,激活了我国文化创造,这一见识非常开明。,他指出应把学术视为目的,而非手段。 “学术之发达,存于其独立而已”。,一、学术观与新学语,王国维从中西言语的不同,发现了中西思想方法不同:,长期以来中国学术已经失去了对思想的精确而深刻的描述力和表达力。,新学语的输入与创造非常必要,应重视哲学和形而上学,提高中国人的思维能力。,要认清现代学科分化的事实,有系统地研究各个学科,把文学作品与学术著述从经术政术中独立出来。,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与传统诗学大相径庭的新的文学和美学观:,把德国哲学与美学思想融会于中国文学研究,“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余,于是发而为游戏。” (文学小言),吸取了席勒、康德、叔本华等人的思想,强调文学的审美特性、非关功利性的一面。,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从现代哲学、美学的高度揭示作品的新的价值,是从西方现代思想去批评传统文化的典范。,注重从人生出发评论红楼梦,与传统文论 “宗经”、“原道”的招牌大不相同。,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 ,认为文学在于表现生活、欲望和痛苦,而且还在于“解脱”这种痛苦,使人从悲剧中解脱出来。,红楼梦既表现悲剧,又示以解脱之道。,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吾人之知识与实践之二方面,无往而不与生活之欲相关系,即与痛苦相关系。有兹一物焉,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此时也物之能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者,必其物之于吾人无利害关系而后可,易言以明之,必其物非实物而后可。然则,非美术何足以当之乎?,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诗人文士往往“多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以自解免,而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之迫害而无人为之昭雪者也。此亦我国哲学美术不发达之一原因也”,哲学家与美学家也“自忘其神圣之位置与独立之价值”。 “若夫忘哲学美术之神圣,而以为道德政治之手段者,正使其著作无价值者也”。(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在德国美学影响下,提出文学“游戏说”、悲剧说,触动了我国原有的政教型的传统文学观,与当时服务于政治改良的政教型文学观不同,王国维在,20,世纪初就标举文学艺术的独立与自主,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三、人间词话的划时代成就,古雅说,“第一形式之美”:优美或壮美,天才创造;,“第二形式之美”:古雅美,是可以经过艺术家来“表出”的艺术美。,“境界”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境界”:以生命力为底蕴的、真景物与真感情统一交融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形象。,三、人间词话的划时代成就,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非独为景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三、人间词话的划时代成就,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三、人间词话的划时代成就,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三、人间词话的划时代成就,“境界”说的突出贡献,结合汉语诗歌的抒情传统,赋予 “境界”以“真”的内涵。,使唐宋以下传统诗学中因文人情调化而显得神秘的“兴趣”和“神韵”,回到基于现实土壤的个体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上来,从而抓住了作为近代知识分子审美理想的艺术境界的现实内涵。,突出地具有一种现代意味和品性。,四、中国戏曲史的拓荒者,宋元戏曲史,将西方学术的逻辑、历史的眼光和清代考据学的传统结合起来,开拓了研究中国戏曲的新领域。,学术思想上的贡献:“观其会通,窥其奥窔”。,所谓“观其会通”,即强调要有史识。,所谓“窥其奥窔”,就是能够从戏曲艺术作品中概括出这门艺术的特质。,第五节,“,文,”,的再认识,清末民初,近代文化与文学发生剧烈变革与现代转型。什么是文?什么是文章?自古以来仿佛不证自明,但在西来文化的冲击下,各种传统观念进退失据,意见纷纭而莫衷一是。,刘师培和章太炎,从中国朴学传统出发,并济以近代科学精神,对文学概念进行细致辨析。,他们的文学思想,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和思想两大层面入手,改造民族语文和文学,具有内在的启发和支持作用。,一、,“,骈文正宗,”,论:从阮元到刘师培,阮元,争立骈文文统,反对唐宋八大家到桐城派的古文文统。,刘师培,推崇“骈文为文”,“骈文一体,实为文体之正宗”。,受到西方把文学定为艺术之一种的观点的影响,认为非美文不足以言文,而中国的美文就是骈文。,刘师培(1884,1919),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一)“文字为文”论,反对阮、刘“骈文为文”的观点,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夫命其形质曰文,状其华美曰彣,指其起止曰章,道其素绚曰彰,凡彣者必皆成文;凡成文者不皆彣,是故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彣彰为准。,文字是区分书面文与口头语的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章太炎(1869,1936),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一)“文字为文”论,独特的文类体系:,文学分为“成句读文”和“无句读文”两大块。,不仅“经”“子”“史”皆可以称“文”,骈文和散文都可以称为文;,不仅“有句读文”可以称“文”,而且还存在一个没有文辞属性的“无句读文”,亦可以称“文”。,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二)文章雅俗论,文学要讲雅俗,求“雅”就是为文要讲“轨则”。,推崇晚周和魏晋之文,批评唐宋以降的文风。,在对待如何解决“文”的自性存真与现实利用这个矛盾上,章氏主张“文不避俗”,认为“便俗致用”并不妨碍文学自有“雅俗”和“轨则”。,既坚持以语文核定“雅俗”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整体文化和现实斗争的具体情况灵活调适。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化被平等看待。,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三)“文学复古”论,由我们看去,自然本种的文辞,方为优美。可惜小学日衰,文辞也不成个样子,若是提倡小学,能够达到文学复古的时候,这爱国保种的力量,不由你不伟大的。(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夫讲学者之嫷于武事,非独汉学为然。今以中国民籍,量其多少,则识字知文法者,无过百分之二;讲汉学者,于此二分,又千分之一耳。且反古复始,人心所同,裂冠毁冕之既久,而得此数公者,追姬汉之旧章,寻绎东夏之成事,乃实见犬羊殊族,非我亲昵。彼意大利之中兴,且以文学复古为之前导,汉学亦然,其于种族,固有益无损已。(革命之道德),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三)“文学复古”论,在民族文化遭西学冲击渐趋崩溃情况下的救赎方案:,只要通过包括小学和文辞等在内的文化领域内的努力创造,即可以达成“文学复古”,实现民族的复兴;,其用意在文化和文学领域内“以复古为革新”。,要求,在文学文辞上要求对传统文章习气进行改造和变革,“斫雕存朴”,存质求真。,对中国语文体系进行解剖、激活、革新和改造,以适应现代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的要求。,二、,“,文学复古,”,论:章太炎,(三)“文学复古”论,从古典向现代的过渡状态,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对当时声势大振的“文学功利论”的经世文潮也是一种必要的祛魅。,平视雅俗、主张解剖语文、鼓吹“持理议礼”的思路是五四时期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青年周氏兄弟,周氏兄弟与章太炎师关于,“,文,”,的论争,然世之现为文辞者,实不外学与文二事,学以益智,文以移情,能移人情,文责以尽,他有所益,客而已,而说部者,文之属也。(红星佚史,序),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 (摩罗诗力说),青年鲁迅,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青年周氏兄弟,周氏兄弟文思的突出之处:,借引西来文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性,由此主张文学独立和审美自治。,与传统文学教化观和梁启超们“以古目观新制”的文学救国论形成对立。,同时也与王国维不同,他们认为文学表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文学的使命是在人生的意义上。,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青年周氏兄弟,周氏兄弟思想的意义:,一方面以现代西方文教分工为取向,另一面发掘和推求本土古老文明,力图激活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推动汉语民族在现代世界的发展。,他们继承乃师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精神,解析现代西方文明的来龙去脉,打破了对西方的简单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