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区域发展差异

上传人:yx****d 文档编号:243050411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区域发展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3区域发展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3区域发展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 ,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 , , , , , ,*,1,2,1.3,区域发展差异,-,以我国东、中、西部为例,以我国南、北方为例,3,思考与寻找,1,:你的地盘在哪里?,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4,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0,个,9,个,12,个,5,10,个,9,个,12,个,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辽,冀,鲁,苏,浙,闽,桂,粤,琼,京津,沪,黑,内蒙古,吉,晋,豫,鄂,湘,赣,皖,新,藏,甘,青,陕,川,云,贵,渝,宁,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6,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临海吗?,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吗?,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7,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8,读上图,回答:,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活动题,9,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中、西部,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b.,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为主,a.,农业经济占较大的比重,b.,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0,活动题,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答案,11,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2,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国比重(,%,),3686.9,7258.3,22049.5,11.2,22.0,66.8,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工业类型,东部,中西,部,相对滞后,较高,,66%,较低,合占,34%,较快,外、合、民、,高新技术,传统工业,13,读上表,结合,P17,阅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回答:,东、中、西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有何差异?,14,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密度,城市化的差异,较高,较低,较高,较低,较大,较小,15,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16,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P10,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以大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2,)以沿海、沿江和沿主要交通干线为经济发展轴,17,思考与寻找,2,:我的地盘谁做主?,请从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差异,东部和中西部各自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发展方向。,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温馨提示:可以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社会条件(城市化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对外开放程度)、经济条件(发展基础、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分析。,一、东、中、西差异,18,说一说表达南北差异的词汇,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南船北马 南尖北平 南涝北旱 南轻北重,南米北面 南经北政,南繁北齐 南矮北高,南稻北麦 南蔗北菜, ,19,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形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范围,秦岭,淮河,20,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形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21,北方某地气候资料,南方某地气候资料,2.,气候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南方,北方,气候类型,1,月均温,年降水量,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C,800mm,800mm,22,南方,北方,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大,小,小,大,小,大,无,有,自南向,北逐渐增长,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南方,北方,23,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南方,北方,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农作物,种植制度,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24,年降水量,:_mm,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线,;,干,湿地区,:_,地区和_地区的大致分界线,;,耕地类型,:,和,的大致分界线,.,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气温,:1,月份_,0,C,等温线大致分布线,;,温度带,: _,地区和_地区的大致分界线,;,气候类型,: _,气候和_气候大致分界线,;,自然带,:,带,和,带,;,0,亚热带,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800,湿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水田 旱地,25,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5.,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二、南方与北方,26,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发展重工业,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5.,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27,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较合理,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达,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6.,经济差异,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28,思考与寻找,2,:我的地盘谁做主?,请从南北差异,试分析各自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发展方向。,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29,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优,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全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水热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外向型经济建设成就显著,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人地关系紧张,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30,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三、西部大开发,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内蒙古,新,藏,甘,青,陕,川,云,贵,渝,宁,桂,10+2+3,31,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三、西部大开发,2.,西部地区地理概况,面积、人口、边境、地形,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1.4%,。,人口,:约,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2002,)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边境,:与,13,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千米,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众多山脉,众多的地貌类型是形成中国西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基础。,32,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三、西部大开发,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3,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经济水平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目的,.,优势,.,劣势,.,意义,区 域 发 展 的 差 异,东中西部差异,产业结构差异,34,冈底斯山,巴颜喀拉山,大兴安岭,贺兰山,阴山,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