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概论6499331354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243045524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概论6499331354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标准化概论6499331354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标准化概论6499331354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标准化概论辅导,9/14/2024,1,教学目的,掌握标准化基本概念;,掌握标准化基本原理;,掌握标准化基本方法。,9/14/2024,2,教学内容,一、标准化概述:包括标准化发展简史;标准和标准化的概 念;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内容、作用和任务。,二、标准体系:包括标准的种类、级别、体系。,三、标准化基本原理。,四、标准化形式。,五、标准化: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及监督。,六、产品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标准化。,七、信息技术标准化。,八、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评价。,九、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贸易。,十、标准情报管理。,9/14/2024,3,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一节 标准化发展简史,标准化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萌芽无意识的标准化。,二、古代标准化有意识地制定标准。出现了最早的计量器具度、量、衡,计量器具,从本质上说具有标准的含义。,三、近代标准化产生标准化理论。,四、现代标准化系统性、国际性、目的和手段的现代化。,9/14/2024,4,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二节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2.1 标准,1、标准的定义,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2、标准的含义,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获得最佳秩序、取得最佳效益。这里说的最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努力方向、奋斗目标;二是要有全局观念,即局部服从整体。,2)标准产生的基础,标准不是人们凭主观意志去制定的,而是以科学研究的成就和实践积累的经验结合起来作为基础,且这些纳入标准的成就、成果和先进经验是经过消化提炼、融会贯通、综合概括和系统优化的。,9/14/2024,5,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二节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2.1 标准,3)制定标准的对象特征,重复性,指同一事物和概念反复出现的性质。,重复是指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试验、重复检验、重复工作,某种概念、方法、符号、图形的重复应用等。也就是说只有重复的事物和概念才需要统一。,4)标准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标准的内容是为了贯彻以取得效益。因此,制定标准协商一致是完全必要的。协商一致体现了标准的民主性。,5)标准的格式和程序,标准文件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应统一,以保证标准质量,有利于应用和便于管理。严格的程序和格式体现了标准文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标准文件是一种非常规范的文件。,9/14/2024,6,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二节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2.2 标准化,1、标准化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中对标准化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含义,1)标准化的目的,为了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最佳秩序,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产品成本、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进行改进,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2、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标准化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是人类有组织地开展的。,3、标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9/14/2024,7,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二节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2.2 标准化,标准化脱颖于科学技术,汇流于现代管理,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4、标准化概念的相对性,标准与非标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先进的方法得到应用,如果标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先进的技术反而成了非标准的东西,这就要求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订或废除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老标准,使非标准的内容又纳入到标准化的范畴。,9/14/2024,8,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三节 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内容、作用和任务,3.1标准化学科的性质,1、不同待业的标准化要应用不同专业的技术。所以它同各门工程技术学科都发生直接的联系,要以这些方面的技术知识为基础。,2、标准化活动过程大量的是发生在生产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标准化过程必须同这些过程相协调。所以在标准化活动中又必须掌握和运用生产组织学、技术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3、带有非常鲜明的综合学科的特点。,3.2标准化学科研究的内容,1、研究标准化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2、,研究标准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动规律,如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结构、标准分类等。,3、研究各专业领域的标准体系、结构、分类及其各专业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9/14/2024,9,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三节 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内容、作用和任务,3.2标准化学科研究的内容,4、研究综合标准化及其标准综合体。,5、研究标准化国际间的协调。,6、研究标准化同生产建设、技术进步、对外贸易的相互作用和联系。,7、研究标准化活动的一般程序和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即标准化规划计划的制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贯彻执行、效果评价、监督检查等活动,探索这些活动环节的一般特点、互相联系和规律。,8、研究对标准化活动的科学管理,包括管理机构体制、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情报系统的建立和规划、计划、价值规律培训、监督检查、知识普及、科学研究的组织等一整套对标准化活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内容。,9/14/2024,10,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第三节 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内容、作用和任务,3.3标准化的作用,1、是科学管理的重要。,2、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3、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4、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5、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6、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手段。,3.4标准化工作的任务,1、贯彻实施各级标准。,2、组织制定种类标准。,3、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标准化方针政策。,9/14/2024,11,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1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强制性标准,定义:强制性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要求:有关各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毫无保留地绝对贯彻执行。,特点:根据我国标准化的规定,包括凡涉及到安全、卫生、健康方面的标准,保证产品技术衔接及互换配套的标准,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国家需要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的产品标准。,强制性标准具体包括:,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9/14/2024,12,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1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工程建设标准。,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5)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6)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7)互换配合标准。,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2、推荐性标准,定义:不强制厂商和用户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促使他们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主要是产品标准和与之相关的其它技术标准)。,9/14/2024,13,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1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要求:有关各方有选择的自由,在未接受或采用之前,违反这类标准的,不必承担经济或法律方面责任。但是一经选定,则该标准对采用者来说,便成为必须绝对执行的标准了,即“推荐性”转化为“强制性”。,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1、技术标准,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特点:根据生产技术活动的经验和总结,作为技术上共同遵守的法则而制定的各项标准。,技术标准具体包括:,1)基础性技术标准,9/14/2024,14,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以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对象的某些共性(如概念、数系、通则等)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特点: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常常是制定其它具体标准的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基础性技术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不同又分为:,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它使技术语言达到统一、准确、简化。,例如:名词、术语、符号、标志、图样、信息编码和程序语言等。,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方面的标准。,保证精度与互换性方面的标准。,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方面的标准。,文件格式、分类与编号。,2)产品标准,定义: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9/14/2024,15,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特点: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使用维护和贸易洽谈的技术依据。,具体包括:产品的适用范围、品种规格,产品的技术要求(即质量标准),产品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的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标准。,3)方法标准,定义:以通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例如试验方法、分析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公式、工艺规程等方面的标准。,特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结果必要的准确一致性,对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活动中最佳的方法所做的统一规定。,9/14/2024,16,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注:对属于某个具体产品的试验方法和检验方法,应属于该产品标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方法标准。,4)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安全标准是指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劳保用品的使用标准、危险品和毒品的使用标准等。,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食品卫生标准、药物卫生标准、生活用水标准、企业卫生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等。,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保护人身健康、社会物质财富、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满足其他环境保护方面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三废”排放标准、噪音控制标准、粉尘排放标准等。,5)工艺标准,9/14/2024,17,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对产品的工艺方案、工艺过程、工序的操作方法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所做的技术规定。,6)设备标准,定义: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加工精度、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维修管理以及对包装、储运等设备的技术规定。,7)原材料、半成品和外购件标准,原材料、半成品标准是指根据生产技术以及资源条件、供应情况等,对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半成品所制定的标准,其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选用原材料和半成品、降低消耗和成本。,外购件标准是指对不按本企业编制的设计文件制造,并以成品形式进入本企业的零部件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通用件、标准件、专用件。,9/14/2024,18,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2、管理标准,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使管理机构更好地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有效地组织和发展生产而制定和贯彻的标准,它把标准化管理应用于基础管理,是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特点: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具体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和行政管理标准。,1)管理基础标准,9/14/2024,19,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对一定范围内的管理标准化对象的共性因素所做的统一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制定其他管理标准的依据和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标准化工作导则,管理名词术语、编码、代号,计划、组织机构,人事、财务、会计、统计的各种管理规定,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通用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基础标准。,2)技术管理标准,定义:为保证各项技术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建立正常的技术工作秩序所制定的管理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情报档案的管理标准,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技术管理活动而制定的有关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的标准,企业为合理利用资源所做的技术规定和计算、管理方法的标准,与企业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标准。,9/14/2024,20,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特点:技术管理标准处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交界处,具有两类标准的共同属性,有时将其归到技术标准类。,3)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定义:企业为了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市场调查、经营决策与计划、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劳动组织与安全卫生等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管理标准。,4)经济管理标准,定义:对生产、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以及对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积累等经济关系的调节和管理所制定的标准。,9/14/2024,21,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计划管理标准(如目标管理标准、决策方案与评价标准、可行性分析规程、优先顺序评定标准、投资决策管理标准、投资收益率标准等),资金、成本、价格、利润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劳动、人事、工资、奖励、津贴等方面的标准。,5)行政管理标准,定义: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正确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组织设计、行政管理区划及编号、组织机构属性分类,交通信号和标志、安全管理,管理人员分类、管理档案、行政机构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标准。,3、工作标准,9/14/2024,22,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特点:是对工作范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和检验方法等所做的规定,通常包括工作的范围和目的、工作的组织和构成、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工作的监督和质量要求、工作的效果与评价、相关工作的协作关系等。工作标准的对象主要是人。,主要内容:,1)岗位目标,定义: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企业的总体方针目标必须通过制定各部门的管理标准,并分解到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才能落到实处。所以确定岗位目标,制定岗位工作标准,应从整个企业的全局要求考虑。,2)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3)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信息传递)方式,4)职责与权限,9/14/2024,23,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 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5)质量要求与定额,6)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具体包括:操作水平、文化水平、管理知识等。,7)检查与考核办法,1.3按标准的外在形态分类,可分为文字图表标准和实物标准。,文字图表标准是指用文字或图表对标准化对象作出的统一规定,是标准的基本形式。,实物标准(标样)是指标准化对象的某些特性难以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时,可制成实物标样,如颜色的深浅程度。,9/14/2024,24,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1、国家标准,概念:对关系到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在全国各行业、各地方都适用。,制定发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特点:全国范围内统一,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统一性。一般为基础性、通用性较强的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制定国家标准范围:,1)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2)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9/14/2024,25,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3)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4)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5)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6)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7)工程建设的勘探、规则、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的重要技术要求。,8)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年限:一般为5年,过年限后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组成。如GB1234-2002、GB/T19000-2000。,2、行业标准,概念: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9/14/2024,26,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制定发布: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制定和审批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特点:专业性强,是国家标准的补充。,制定行业标准范围:,1)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符号、规则、方法等。,2)指导性技术文件。,3)专业范围内的产品,通用零部件、配件、特殊原材料。,4)典型工艺规程、作业规范。,5)在行业范围内需要统一的管理标准。,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组成。如NY/T456-2001,9/14/2024,27,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3、地方标准,概念: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制定发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制定地方标准范围:,1)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需要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4、企业标准,概念:由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9/14/2024,28,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制定发布:企业制定,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特点:一般都是强制性的,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2.2国外标准的分级,国外标准的级别有两个:国际标准和国际区域性标准。,1、国际标准,概念:由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此外,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计量局(BIPM)、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组织制定的、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标准也可视为国际标准。,9/14/2024,29,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 标准的级别,2.2国外标准的分级,特点: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在各国间通用。,2、国际区域性标准,概念:由区域性的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集团成员国之间通用。,9/14/2024,30,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三节 标准体系,3.1 标准体系的概念,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范围是指标准的范围,国家标准体系的范围是整个国家,企业标准体系的范围是该企业。,3.2 标准体系的特征,1、目的性。是指每个确定的标准体系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标准化目的而形成的。,标准体系的目的不仅决定了由哪些标准来构成体系,以及体系范围的大小,而且还决定了组成该体系的各标准以何种方式发生联系。,2、整体性。指标准体系是由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标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功能。,9/14/2024,31,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三节 标准体系,3.2 标准体系的特征,3、协调性。指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之间在相关的质的方面互相一致、互相衔接和互为条件的协调发展。,协调有两种形式:相关性协调和扩展性协调。,4、动态性。指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发展和更新的特性。,3.3 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反应了某一行业、专业范围内整体标准体系的状况,从中可以了解标准水平的现状,从而进一步预测某一行业、专业的标准化活动的未来,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1、,概念: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9/14/2024,32,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三节 标准体系,3.3 标准体系表,2、 性质:一种指导性技术文件,指导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编制,指导现有标准体系的健全和改造。,3、作用: 1)有助于科研和生产工作。,2)描绘出标准化活动的发展蓝图。,3)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了全面的信息。,4)有利于标准制定、修订,有利于标准化建设。,4、结构:标准体系固有的内在结构的形象表示,其内部结构是一个空间结构,具有纵向的层次关系、横向的门类关系和时间的序列关系。,9/14/2024,33,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三节 标准体系,3.3 标准体系表,5、标准体系表的编制:,(1)编制原则,全面配套:按照标准体系的总功能和总目的,将所有有关的标准全部列入标准体系表,包括已有的和待制定的标准,也包括从别的标准体系中移过来的标准。,层次恰当:将共性大的标准安排在较上的层次,将共性小的标准安排在较低的层次,总之是标准所处的层次应同其共性大小相适应。,划分准确:位于同一层次上的标准,应按照标准的功能或按照经济活动的同一性来划分门类,而不是按照行政系统来划分门类,应避免反映同一标准化对象的标准划在几个不同的门类里。,(2)编制方法和步骤,调查分析:在制定标准体系表之前,要对体系表所反映的相应的标准化对象系统地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系统的目的,熟悉系统内的要素、环节、过程及相互关系,了解体系内已有标准的情况和完善程度。,9/14/2024,34,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三节 标准体系,3.3 标准体系表,确定总体结构图: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体系表结构形式,并绘出总体结构图。,注:总体结构图是体系表的框架,它以粗线条的方式反映了体系内标准的分类、层次安排和门类划分。,编制完整的标准体系表:依据体系表总体结构图确定的标准分类、层次安排和结构形式,绘制出各分体系表。在各分体系表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汇总绘制出标准体系总表的草案,分别编写出各层次或各门类标准的明细表,最后汇总标准汇总表。,编写“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审批实施:标准体系表草案编制成后,应广泛征求意见,然后组织专门会议讨论、审查、修改、补充,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报批稿,报主管部门审批、发布。,9/14/2024,35,第二章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三节 标准体系,3.4全国标准体系表,全国标准体系表的层次(教材P25)。,我国全国标准体系表分为七个层次。,第一层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表;,第二层至第五层各行业、专业标准体系表;,第六层各地方标准体系表;,第七层各企业标准体系表。,9/14/2024,36,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二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普遍认为“统一”、“简化”、“优选”、“协调”是标准化的基本原理。,1.1简化原理,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简化搞得好可以得到很明显的效益,但弄不好也会适得其反。在此要指出简化时必须把握的两个界限:,1、简化的必要性界限,2、简化的合理性界限,1.2统一原理,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9/14/2024,37,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二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1.3协调原理,协调原理: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1.4最优化原理,最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1、最优化一般程序,(1)确定目标;,(2)收集资料;,(3)建立数学模型;,(4)计算;,(5)评价和决策。,2、最优化的方法,9/14/2024,38,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二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1.4最优化原理,借助于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于较为复杂的标准化课题,要应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最优化技术,对于较为简单的方案的优选,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求解。,1.5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诸原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经协调的简化和统一才能达到总体功能最优。,9/14/2024,39,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三节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1.1系统效应原理,概念: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调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标准化工作原则:,(1)标准化工作要想收到实效,必须把标准系统建立起来。,(2)建立标准系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关键是标准之间要互相关联、互相协调、互相适应。,(3)制定每一个标准时,都必须从系统对它的要求出发,考虑它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与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等,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标准,最后形成的标准系统才能产生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1.2结构优化原理,概念:按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整和处理标准系统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以及它们的合理组合,来优化系统结构。,9/14/2024,40,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三节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1.2结构优化原理,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原则:(1)在一定范围内,当标准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应转向对系统结构的研究和调整上。,(2)为使标准系统发挥更好的效应,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单个标准的水平方面,应该在一定素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改进整个系统的结构。,(3)当标准系统过于臃肿,功能降低时,可采用精简结构要素的办法,减少系统中不必要的要素和某些不必要的结构。,1.3有序发展原理,概念:及时淘汰标准系统中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或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才能使系统由较低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系统的发展。,1.4反馈控制原理,概念: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机制是反馈控制。,9/14/2024,41,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三节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1.4反馈控制原理,管理原则,:(1)标准系统是人造系统,它需要标准化管理者主动地进行调节,才能使系统处于稳态。,(2)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否灵敏、健全,利用信息进行控制的各种技术的行政的措施是否有效,对标准系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3)标准系统的反馈信息,要通过标准贯彻的实践才能得到。,(4)为使标准系统与环境相适应,除了及时修订已经落后的标准,制定适合环境要求的高水平标准外,还应尽可能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在产品标准中对一些技术指标分等分级)标准化的弹性原则。,9/14/2024,42,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的标准化形式有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等。,第一节 简化,1.1简化的定义,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注:简化一般是事后进行的。,1.3简化的原则,(,1,)只有当多样化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范围时,才允许简化。,(,2,)简化要适度,既要控制不必要的庞杂,又要避免过分压缩而形成单调。简化方案必须经过比较、论证,并以简化后事物的总体功能是否最佳作为衡量简化是否合理的标准。,(,3,)简化应以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为前提。,(,4,)简化形式的结果必须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足以满足消费者的一般需要,不能限制和损害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5,)产品简化要形成系列,其参数组合应符合数值分级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9/14/2024,43,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二节 统一化,2.1统一化的定义,统一化:指将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其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统一化同简化的区别:统一化着眼于取得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简化则着眼于精炼,在简化过程中往往保存若干个合理的品种。,2.2统一的方式,根据被统一对象的特点和统一的目标不同,统一的方式大致有三种:,1、选择统一:在需要统一的对象中选择并确定一个,以此来统一其余的对象的方式。适合于那些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被统一对象。如交通规则、方向标准等。,2、融合统一:在被统一的对象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融合成一种新的更好的形式,以代替原来不同形式的方式。适合于对象都具有互补性。如,9/14/2024,44,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二节 统一化,2.2统一的方式,结构性产品手表、闹钟等统一结构形式。,3、创新统一:用完全正确不同于被统一对象的崭新的形式来统一的方式。适宜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的结果,如以集成电路统一晶体管电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使用其他统一方式的情况,如用国际计量单位来统一各国的计量单位。,2.3统一的类型,1、绝对统一:它不允许有什么灵活性。如各种编码、代号、标志、名词、计量单位的统一。,2、相对统一:它的出发点或总趋势是统一,但统一中还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产品标准是对质量要求的统一化,但具体指标(包括分级规定、公差范围等)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4统一化的原则,1、同质性:实施统一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同的质或相同的内容,只是在量的方面或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9/14/2024,45,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二节 统一化,2.4统一化的原则,2、等效性:对标准化对象实施统一化后,被确定的对象与原先被统一的对象之间,在功能上必须等效。,注:等效是指被确定的对象的功能包含了原先被统一对象的功能,因此前者完全可以取代后者,而且前者的功能在统一化的过程中往往得到优化,所以经过统一化后确定的对象的功能常常优于被统一对象的功能。,3、适时性:事物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时,适时地人为地进行干预实施统一化的一种标准化形式。,4、适度性:指合理地确定统一化的范围和指标水平。,5、先进性:指确定的一致性(或所作的统一规定)应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9/14/2024,46,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三节 产品系列化,产品系列化是批同类产品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规格进行科学规划的一种标准化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源于简化而高于简化,不仅能够简化现在的不必要的多样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预防未来的不倒塌的多样性产生,使同类产品的系统结构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最佳状态。,产品特殊化包括制定产品参数系列标准、编制系列,型谱和开展系列,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9/14/2024,47,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四节 通用化,4.1通用化的基本概念,1、概念:通用化是在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同一对象(包括零件、部件、构件等)的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2、通用化的对象:两大类:一是物,如产品及其零部件的通用化;二是事,如方法、规程、技术要求等的通用化。,3、通用件必备条件:尺寸上具备互换性;功能上具备一致性;使用上具备重复性;结构上具备先进性。,4、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零部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4.2通用化的方法,通用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集中的方法,即在进行系列设计的时候就做好零部件通用化的规划,绘制通用件图册,编制独立的技术文件;二是积累的方法。,9/14/2024,48,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五节 组合化,5.1组合化的概念,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5.2组合化的理论基础,是通用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在统一化的成果多次重复利用的基础上,是分解、组合的统一。,5.3组合化的方法和步骤,关键是选择和设计标准单元、通用单元(即组合元),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组合元的应用范围;,2、将组合元按其功能和结构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3、编排组合型谱;,4、设计组合元,制定相应的标准;,5、成批生产组合元,根据市场需要拼组各种产品。,9/14/2024,49,第五章 标准化的形式,第六节 模块化,6.1模块化产生的背景,市场需要。,6.2模块化的一般概念,1、模块:由原件或子模块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成系列单独制造的标准化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且可分、可合、可互换。,2、模块的种类:功能模块和结构模块(包括高层模块、子模块、通用模块、专用模块等)。,3、模块化: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6.3模块化的过程,通常包括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装配。,9/14/2024,50,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是标准化活动中互相联系的两个有机环节和最基本的工作。在整个标准化活动中,制定出先进合理的标准,则是建立最佳秩序,获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第一节 制定标准的目的和原则,1.1制定标准的目的,目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具体目的则因标准化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概括为:,1、便于相互理解、促进生产协作;,2、保证安全、健康、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3、控制产品品种;,4、保证产品的适用性;,5、保证产品接口和互换性。,9/14/2024,51,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一节 制定标准的目的和原则,1.2制定标准的对象,凡是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都是可以制定标准的对象。一般,制定标准的对象包括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1、以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的的安全要求;,2、为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对食品、医药以及涉及人身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3、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无线电干扰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环境保护要求;,4、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工农业产品、工程建筑、交通运输和其他涉及资源、能源消耗的定额和各种方法等的管理要求;,5、经济建筑、科学技术和社会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述语、符号、代号、标志等;,6、统计和信息交换中需要统一规定的分类、编码要求;,7、生产技术活动中的公差、基本系数、制图方法、精度与互换性等要求;,9/14/2024,52,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一节 制定标准的目的和原则,1.2制定标准的对象,8、产品通用的试验方法、检测方法、分析方法、计算方法、设计规程、工艺规程等;,9、基本原料、材料、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构件、配件、工具和量具,以及国家重点控制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10、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等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维修等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11、对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跨地区、通用性强的其他技术要求;,12、根据上列要求制作的标准样品。,1.3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1、符合国家的政策,贯彻国家的法令法规;,9/14/2024,53,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一节 制定标准的目的和原则,1.3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4、充分考虑使用要求;,5、正确实行产品的简化、选优和通用互换;,6、技术先进、经济合理;,7、从全局出发,考虑全社会的综合效益;,8、有关标准应协调配套;,9、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0、适时制定,适时复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复审时间一般不超过5年,企业标准的复审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9/14/2024,54,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程序,2.1制定标准的组织形式,1、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组织形式: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制定标准的联合工作组;,2、制定企业标准的组织形式:标准化人员负责编制、专业人员负责编制、联合编制、委托编制。,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1、组成标准编制组:明确责任关系,确定项目负责人及一般成员,标准编制组成立后,要编写计划任务书,其主要内容为:,(1)标准名称、适用范围;,(2)制定标准的依据、目的、意义及经济效果预测;,(3)国内外科学技术成就以及有关标准情况的简要说明;,(4)工作内容、分工与计划进度;,(5)工作条件和措施;,(6)经费预算。,9/14/2024,55,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程序,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2、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是制定好标准的关键环节。必须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内容及其适用范围收集下述资料:,(1)试验骓资料;,(2)生产与制造有关的资料;,(3)用户调查;,(4)国内外有关标准资料;,(5)有关的科技成果资料。,3、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4、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后应印发各有关部门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等单位及大专院校广泛征求意见,一般期限为两个月。根据汇总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修改,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5、审查:根据对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修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草案送审稿,同时也要相应修改、补充标准编制说明。标准草案报批稿送到有关部门审批时,还应有如下的必要附件:,9/14/2024,56,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程序,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1)标准编制说明;,(2)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3)审查汇总和处理表;,(4)主要的试验研究报告;,(5)标准实施日期和贯彻措施意见;,(6)所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原文或译文。,6、审批和发布:报批稿由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审查后报有关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复核后批准,并统一编号后发布。,7、正式标准:标准草案报批稿被有关部门批准发布后才能成为正式标准。,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9/14/2024,57,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程序,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标准化计划项目下达,组成标准编制组,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提出送审稿,审查,提出报批稿,审批和发布,正式标准,9/14/2024,58,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1标准的构成,1、资料性概述要素,让读者概括地了解该项标准的有关情况,包括识别和内容的介绍,有关标准的背景、制定情况和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说明等。可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封面: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封面包括的内容:,国家标准封面包括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和标准的标志,中、英文名称、ICS号(国际标准分类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标准编号、代替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等;,其他级别的标准封面内容包括:标准的编号、名称、发布部门、发布日期及实施的日期等内容。,(2)目次:为可选要素。如果标准内容多,篇幅长,结构复杂时,可设置目次,便于阅读和使用。目次所列内容和顺序如下,:,前言;引言;章;带有,9/14/2024,59,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1标准的构成,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附录,并在圆括号中标明其性质,即“(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附录的章和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参考文献;索引;图(需要时列出);表(需要时列出)。,(3)前言: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包括两部分:,基本部分:提供有关该项标准的一般信息,包括标准的批准机构、归口单位、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等;,专用部门:用于说明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废除和代替的其他文件,重要技术内容的有关情况,与其他文件的关系,实施过渡期的要求及附录的性质等。,(4)引言:为可选要素。如果需要,可在引言中给出编制该标准的原因,以及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引言不包括要求。,2、规范性一般要求,9/14/2024,60,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1标准的构成,(1)名称:为必备要素。名称力求简炼,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标准名称的组成:可由三个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具体如下:,引导要素(可选):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主体要素(必备):表示在上述领域内所要论述的主要对象;,补充要素(可选):表示在上述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或给出区分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细节。,(2)范围:必备要素。用于总是要说明一项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适用范围和领域,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3)规范性引用文件:可选要素。用来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文件。,3、规范性技术要素,是标准所规定的实质性内容,也是整个标准的主体。其编写应根据各类标准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遵循有关的编写方法:,9/14/2024,61,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1标准的构成,(1)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对标准中采用的术语尚无统一定义时,应加以必要的定义或给出说明,并注明:“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字样。,(2)符号和缩略语:为可选要素。在标准中列出,并对所列符号、缩略语的功能、意义、具体使用场合给出必要的说明。,(3)要求:为可选要素。包括以下内容:,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征;,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对每个要求,可以引用已有的测定或检验特性值的试验方法,当没有可直接引用的试验方法时,应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4)抽样:为可选要素。规定抽样(或取样、采样)的条件和方法,以及样品的保存方法。,9/14/2024,62,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1标准的构成,(5)试验方法:为可选要素。给出测定特性值,或检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及保证所测结果再现性等各种程序细则。,(6)分类和标记:为可选要素。是为符合所规定要求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制定一个分类、命名或编码的规则。,(7)标志、标签、包装:为可选要素。,(8)规范性附录:为可选要素。,4、资料性补充要素,(1)资料性附录:提供理解标准内容的附加信息,帮助正确掌握和使用标准。,(2)参考文献:为可选要素。应位于最后一个附录之后,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7714的规定。,(3)索引:为可选要素。当有索引时,索引作为标准的最后一个要素。,9/14/2024,63,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1标准的构成,5、其他资料性要素,(1)条文的注和示例;,(2)条文的脚注。,3.2标准的层次划分,标准要根据内容繁简合理编排,分为若干层次叙述。一般可能出现的层次包括:部分、章、条、列项及附录等。,1、部分;,2、章;,3、条;,章、条的编号顶格排,编号与标题或文字之间空一个字的间隔。,4、段;,5、列项;,6、附录;,7、层次编排。,9/14/2024,64,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三节 标准的构成和层次编排,3.3标准的编辑细则,对标准编写中的共性问题提出统一要求,使各类标准在这些共性问题方面保持一致。,1、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2、组织机构的全称和简称、缩略语;,3、商品名的使用。,4、图和表。,5、引用:引用的内容要注明引自何处,便于查询。,6、公式、数值,7、量、单位和符号;,8、尺寸和公差;,9/14/2024,65,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第四节 标准的复审,4.1标准复审的概念,为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在标准实施一段时间后,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内容及其中规定的要求是否仍能适应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先进性的要求进行审查,这种标准实施后进行的定期审查称为标准复审。,4.2标准复审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企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4.3标准复审结果,标准复审结果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1、重新确认:标准内容不作修改,不改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2、修改、补充:对标准条文、图、表仅作少量修改、补充。,3、修订:标准主要技术规定需要作较大的修改。,4、废止:标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或已为新标准所代替。,9/14/2024,66,第七章 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第一节 标准实施的意义,一、,只有在实践中实施之后,标准的作用和效果才能产生和体现出来。,二、只有经过实施,才能正确衡量、评价标准的质量和水平。,三、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发现和积累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修订标准提供线索和依据,使标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9/14/2024,67,第七章 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第二节 实施标准的一般程序,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