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教师角色转变-2009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3043734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教师角色转变-2009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教师角色转变-2009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教师角色转变-2009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教师角色转变,1,游戏活动,工具箱,2,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学科知识,文化知识,3,条件性知识,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4,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5,行为主义教学理论,6,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教学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提出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等模式。,7,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中教师角色,学习环境控制者,学习行为刺激者,学习结果的定量化评估者,8,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环境中的刺激,要设立引起学习者反应的各种提示,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小步子,以利于学习者作出恰当的反应并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反应的强化或塑造,使学习者频繁地作出反应,进而不断取得进步。因此,行为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9,互动问题:,你经常奖励学生(或孩子)吗?,10,认知主义教学理论,11,认知学习理论使教学摆脱了行为主义的消极影响,从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认知结构、学习的内部认知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培养上来。认知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心取向。,12,认知教学理论:,学习即是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其形成和改组。,教学理论必须考虑的三件事情:学生的本性、知识的本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教学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提出教学四大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和强化原则。,13,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中的教师角色,学习环境设计者,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开放式环境,课程内容组织者,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课程内容,学习结果的定性化评估者,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等进行扩展性的、表现性的评估,14,认知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认知能力的形成为目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通过学生的认知、态度、自我调节等中介过程起作用,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受控于教师,而是主动地加工信息,建构理解。因此,现代教学在创设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规律为前提;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必须重视学生内在认知动机的作用。,15,互动问题:,你的教学内容如何使得学生们感到有意义?,16,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1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拥有,要符合学生人性发展的实际需求。,学习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学任务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个体自我完善。,教学阶段为“营造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个体决定支持行动”。,1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角色,学习情景的营造者,营造适合学生自觉感受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促进者,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四者合一,学生的学习顾问和朋友,摈弃传统的支配者身份,转而关注,学生情感发展、指导学生成长和发展,19,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推动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对学生全人发展的关注;突出了情感、动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成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新模式。,20,互动问题:,你如何看待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意义?,2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2,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由来皮亚杰理论,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24,学习的方法,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25,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26,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7,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28, 抛锚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29,互动问题:,你如何认识案例教学的价值?,30,多元智能理论,31,(三)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问题不在于一个人多聪明,而是怎样聪明,在那些方面聪明。,人类至少有8项智能,32,语言(Verbal/Linguistic)智能,语言智能主要包括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播音员、律师等都展,现出高度的语言智能。,33,数学,-,逻辑,(Logic/Mathematical),数学,-,逻辑智能使人能够计算、量化和考虑命题和假设,而且能够进行复杂的的数学演算。科学家、工程师、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员等都具有高度发达的数学,-,逻辑智能。,34,空间,-,视觉,(Visual/Spatial),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让人能以三维空间的方式来思考,如同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所表现的一样。这种智能使人能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影像,也能重现、转变或修饰心像。而且不但自己可以在空间中从容游走,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操弄物件的位置,更能产生或解读图形的信息。,35,运动,-,身体,(Bodily/Kinesthetic),智能,运动,-,身体智能使人灵巧熟练地控制身体动作和操作物体。运动,-,身体,(Bodily/Kinesthetic),智能强的人动手能力强,比较喜欢体能方面的活动,触觉敏锐,擅长用动作和姿势表达思想和感情。演员、运动员、舞蹈家、手工艺匠、外科医生都是很好的例证。,36,音乐,-,节奏,(Musical/Rhythmic),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的主要特征是对于节奏和旋律的感受、欣赏和创作能力。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包括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指挥家以及那些爱好音乐并能理解和欣赏乐曲的听众。,37,自我认识,(Intrapersonal ),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是有关如何建构正确自我自觉的能力,并能善用这些知识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自我认识能力较强的人具有较强的自省和反思能力,喜好沉思默想,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自转体小说家、心理学家、神职人员、哲学家。,38,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是指能够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才能。人际交往智能突出的人,往往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对他人的情绪、脾气、心意和期盼反应灵敏。这类人擅长解读他人心理,能从别人角度来思考和理解问题,通常具有较好的社交、组织和领导能力,包括宗教政治领袖、公司总行政裁、心理咨询专家和教师等。,39,自然观察者(,Naturalist,)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包括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辨认并分类物体,且能洞悉自然的或人造的系统。这方面智能显著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夫、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园林设计师,40,问题互动:,你的“差生”智能强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这句话?,41,(四)小结,这些西方教育思想的其中代表,他们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伦理学等多种角度,把如何教育儿童的问题建立在对“人”和“社会”两个对象的不断认识的假设上。这些假设寓于着科学理性,但同时也带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特定社会文化方面的局限性。在给我们带来思考与启发的同时,我们要做的是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经验、环境中“创造性”解决我们特有的问题。,42,谢谢大家!,余新,北京教育学院 教务处,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