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生物)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43042639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0.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地理(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历史地理(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历史地理(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动植物的分布区域与变迁,第一节,植被的变迁,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与变迁,1,第一节 植被的变迁,一、史前时期的天然植被,二、森林区及其变迁,三、草原区及其变迁,四、荒漠区及其变迁,2,一、史前时期的天然植被,1,、森林地带,草原地带,荒漠地带,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植被,2,、东部森林区,西北草原与荒漠区,青臧高原,草原,灌木,森林区,朱士光,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介绍两种划分法),3,第三纪(,Tertiary Period,)植被复原图,(距今,6500,万年,距今,164,万年),4,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植被,记载天然植被的分布带,1,、森林地带,主要位于东部与中部,包括五个区域: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小兴安岭与长白山的温带林、华北的暖温带,林、华中与西南的亚热带林、华南与滇南的热带林(占,1/2,)。,2,、草原地带,位于森林地带以西,包括两种类型:北部的温带草,原、青藏高原的草甸与草原(占,1/4,)。,3,、荒漠地带,在草原地带之西。当然,在与森林毗连的地区和草,原内部的一些山地,也有森林的存在;甚至在荒漠中的,高山也有茂密的森林。,5,森林、草原、荒漠分布图,6,朱士光,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1,辑,1,、大兴安岭山地北段,,2,、东北三江平原,,3,、小兴安岭地区,,4,、松嫩平原,,5,、长白山区,,6,、辽河平原与辽东半岛,,7,、辽西与昭乌达盟南部丘陵山地,,8,、燕山与京津唐平原地区,,9,、河北平原,,10,、山东半岛,,11,、华北平原中南部,,12,、黄土高原东南部关中泾渭河下游、晋南汾涑下游、豫西北伊洛河下游平原地区,,13,、黄土高原中部与北部,陕北、陇东、晋中、晋北丘陵沟壑与高原沟壑区,,14,、黄土高原西部,陇西、宁南、青东丘陵沟壑区,,15,、江苏北部徐海平原,,16,、长江三角洲与太户平原地区,,17,、江南丘陵,,18,、四川盆地,,19,、杭州湾延安与宁绍平原,,20,、浙闽沿海地区,,21,、珠江三角洲,,22,、北部湾沿海地区,,23,、云贵高原,24,、内蒙古高原东部与鄂尔多斯高原,,25,、柴达木盆地,,26,、新疆罗布泊地区,,27,、新疆天山山地,,28,、青藏高原南部阿里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区,,19,、青藏高原北部藏北高原与昆仑山地区,,30,、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山峡谷区。,7,朱士光,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分布图,8,朱士光最后得出,植被区域分布,如下:,1,、东部森林区,(,1,)温带森林区,仅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一角,因为全新世中期为温暖期,所以无寒温带森林区,大兴安岭北段为温带森林区;(,2,)暖温带森林区:分布于东北、华北、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山东半岛;(,3,)亚热带森林区:秦岭、淮河一线至北纬,23,度。(,4,)热带森林区:北部湾沿岸、西双版纳、台湾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2,、西北草原与荒漠区,(,1,)暖温带草原与荒漠区:分布在贺兰山,甘肃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天山一线以东、以南,有内蒙古高原东部、鄂尔多斯高原、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罗布泊一带。(,2,)温带草原与荒漠区:分布在天山、河西走廊以北,有阿拉善高原、准葛尔盆地。(,3,)山地森林草原区:天山、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泰山。,3,、青藏高原草原,灌丛,森林区,(,1,)阿里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区为稀树草原,高山灌丛,针阔混交林区。(,2,)藏北高原与昆仑山地为高山草原,草甸草原区。(,3,)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山峡谷为暖湿性森林区。,9,1,(东部森林区)、,2,(西北草原与荒漠区)之间的界线为:,大兴安岭,大马群山,晋陕长城,六盘山北端,乌鞘岭,日月山,10,二、森林区及其变迁,1,、东北林区,2,、华北林区,3,、长江流域林区,4,、华南、滇南、,藏南林区,5,、西北林区,11,参考论文:,陈嵘,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林业出版社,1963,年。,文焕然、何业恒,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历史概况,,,载,自然资源,1979,年第,2,期。,凌大燮,我国森林资源的变迁,,,载,中国农史,1983,年第,2,期。,史念海,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研究,,,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1,辑。,12,1,、东北林区,面积,1800,余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寒温带林,温带林,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区,小兴安岭、长白山的温带林区,大兴安岭南段的温带林区,13,东北林区分为三块:,1,、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区,以落叶松为主,还有樟子松、白桦等。,2,、小兴安岭、长白山的温带林区,以红松、辽东栎为主,还有鱼鳞松、冷杉、,椴、榆、槭等。周叔昆等,吉林省敦化地区沼泽,的调查及其花粉分析,(载,地质科学,1977,年,第,2,期)研究认为,史前此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历史时期以松树为主的针叶林。,3,、大兴安岭南段的温带林区,以赤松为主,还有辽东栎、柞树等。,14,东北林海雪原,15,大兴安岭北段中国唯一的寒温带落叶针叶林,16,大兴安岭北段寒温带林区,保存较好,此处因人类活动少,一直保存较好。,清代:,图理琛,异域录,称之“林薮深密”,,徐宗吉,黑龙江述略,“,松柞蔽天,午不见日。”,今天仍保存较为完好,是中国最大的林区。,17,镜泊湖附近的冷杉林,18,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长白山天池,20,长白山垂直自然带,A,五百米以下:落叶阔叶林,B,五百至一千一百米:针、阔混交林,C,一千一百至一千八百米:暗针叶林,D,一千八百至二千一百米:亚高山灌丛,E,二千一百米以上:高山苔原,21,小兴安岭、长白山温带林区,林区缩小,清代:,杨宾,柳边纪略,记载从吉林市到宁古塔,,“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吴振臣,宁古塔纪略,“,重岩叠嶂,古树丛密,,城内人家俱于此樵柴。”,到清末这一带林区遭到了破坏,特别是日俄战争,时期,砍伐森林修筑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等;,此地的木材还被运送到朝鲜、日本,进行造纸、,人造丝等。另外,清代中叶对东北弛禁,山东等,地的流民闯关东,开发东北,发展农业,也使得,森林区遭到一定的破坏。,22,大兴安岭南段温带林区,破坏严重,此地为辽河上游之西辽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开发较,早,沙化为科尔沁沙地。,从原始社会遗址看,此地原始农业兴起较早。,战国时,燕置辽东、辽西二郡,农业有发展。,辽代,上京临潢府即此地,迁徙汉人、渤海人至此开发农业。,蒙古时,南宋淳祐七年(,1247,)王致远在地理图中,在西辽河,上游画有松林符号(见,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附图,)。,明代,,广舆图,朔漠图,称此地为“千里松林”。,此地森林大面积被破坏是在清朝末年。,参考,历史时期“三北”,防护林区的森林,(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1,期);景爱,平地松林的变迁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沙,漠化,(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4,辑)。,23,2,、华北林区,史念海、朱士光、曹尔琴,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史念海,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载,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史念海,黄河中游森林的变迁及其经验教训,,,载,红旗,1981,年第,5,期。,于希贤,北京地区天然森林植被的破坏过程,及其后果,,载,环境变迁研究,1984,年第,1,辑。,24,北京香山红叶,25,华北林区,在历史上曾经森林密布,是历史上森林破坏最早、最彻底、最严重的,26,1,、上古夏代,尚书,禹贡,记载兖州“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孟子,滕文公上,云:“草木畅茂,禽兽繁殖。”,2,、西周,战国,森林覆盖率为,53%,战国策,记载宋、魏等国“无长木”“无刍牧牛马之地”。,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泗水流域“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两个因素:一为农耕的发展,二是战争的破坏。,3,、秦汉,北朝,森林覆盖率为,42%,晋书,石季龙载记,领军王朗上书:“今隆冬雪寒,而皇太子使人斫,伐宫材,引于漳水,士众吁嗟。”“又发诸州二十六万人修洛阳宫。”,周书,王熊传,载其为西河内史,说:“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第宅者,皆有求假。”,原因为战争及胡族入华导致的草场化。,4,、唐,元,森林覆盖率为,32%,原因为农业的发展与黄河的泛滥。,5,、明,民国,森林覆盖率为,3%,明代大规模垦荒,造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森林破坏严重。 “老林,邃谷,无土不垦。”日本侵华时掠夺森林木材资源,致使华北无林。,27,3,、长江流域林区,亚热带林区,历史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原因是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分布在:秦岭、大巴山、,江南山地丘陵、闽浙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南北部、南,岭山地、两广丘陵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今天本地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长,江中下游杉木林区。,28,横断山脉树林,29,白马雪山春景(横断山脉),30,白马雪山秋景(横断山脉),31,湖北神农架(主峰,3105,米),32,江西井冈山林区,33,上古时期,植被良好,参看王开发等,太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与古气候,(载,地理科学,1983,年第,1,期)、,根,据孢粉组合推断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历史,地理,1988,年第,6,辑)。,春秋,楚、吴、越虽然农业有所发展,但远远比不得中原地区,此地仍,是“榛莽未辟”之地。,秦汉,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多竹木” 。,盐铁论,记载“蜀陇有名材,之林”、“吴越之竹、随唐之材,不可胜用。”,汉书,地理志,记,载巴蜀“山材竹木”。,隋唐,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一,记载临安西南湖洑山“甚幽邃”,,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婺州土贡“赤松”。 张九龄开,开凿大庾岭序,载其开凿大庾岭,“数林重林”,不得不“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宋朝,宋史,地理志,记载长江流域“半天下之入”, “无寸土之旷” ,森,林遭到破坏。,明清,官方报告中已承认江南“无森林之可言”。陈桥驿,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特别指出,康熙以来人口猛增、玉米与,番薯等大量高产作物传入种植(对土壤条件要求低),向山区进,发,对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影响极大。,34,关于长江流域亚热带林区森林破坏之变迁的研究论文:,浙江,陈桥驿,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载,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陈桥驿,古代绍兴地区天然森林的破坏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载,地理学报,1965,年第,2,期。,江西,林英、廖桢,江西森林的历史变迁,,,载,江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第,1,期。,湖南,何业恒、文焕然,湘江下游森林的变迁,,,载,历史地理,1982,年第,2,辑。,四川,林鸿荣,四川古代森林的变迁,。,35,4,、,华南、滇南、藏南林区,热带林区,宋史,地理志,“,山林翳密,多瘴毒”,,可见森林状况在宋代仍极好。,明朱士震,西南夷风土记,、清赵翼,詹曝杂,记,记载广西、云南南部“草木畅茂”、,“榛莽蔽翳”之“树海”。,另外还有海南岛、台湾岛的热带林区。,36,海南岛琼山市东寨港红树林,37,热带雨林水果,腰果 菠萝蜜 杨桃 椰子,38,云南西双版纳,39,西藏墨脱县亚热带景观,40,5,、西北,林区,西北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带,植被相对稀少,但历史时期,西北的植被状况还是有的,并非如今日之荒漠化。在一,些山区如祁连山、天山、陇右等都有良好的森林资源。,鲜肖威,历史上甘肃的森林和草原,,,载,经济地理,1984,年第,3,期。,鲜肖威,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连菊霞,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载,敦煌学辑刊,1999,年第,2,期。,岳维宗,从北宋“秦陇市木”案看渭河上游森林的今昔,,,载,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陈加良、文焕然,宁夏历史时期的森林及其变迁,,,载,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周云庵,秦岭森林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1,辑。,文焕然,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载,历史地理,1988,年第,6,辑。,41,甘肃临夏莲花山,42,祁连山,43,祁连山,44,祁连山系包括祁连山、焉支山、黑松山、林松山、,松山、大松山、青山、柏林山,生长松树、,柏树等。,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西河旧事,记载祁连山“有松柏五木,美水草。”,水经,河水注,记载北魏时祁连山“榆木成林”。,元和郡县志,甘州,记载唐代张掖“多材木箭竿”。,45,周朝,史念海,论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3,、,4,期)一文研究,在周代黄河中游西北部为草原,地带,从渭河上游或更西地区开始,一直到下游各地,则为森林地带。,秦汉,史记,货殖列传, “,夫山西饶材、木、竹、谷、纑、旄、玉石。”,文焕然、何业恒,历史时期“三北”防护林区的森林,(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1,期)。,宋朝,陇东森林密布。,宋史,贾逵传,载秦州“多巨木”,,高防传,记秦州夕阳镇“连山谷多大木”,其“西北接大薮,材植所出。”,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小洛门“皆巨材所产”,“熙、河山林久在羌中,养成,巨材,最为浩瀚。” “洮、岷、叠、宕连青唐玛尔巴山,林木翳荟交道,,狭阻不可行。 “洮、岷州山林深险,粮道难继。”但是,宋代对陇东森,林破坏很大,设置采造务,,宋史,高防传,知秦州,于夕阳镇“议建采,造务,辟地数百里,筑堡于要地”,“募卒三百,岁获大木万章以给京,师。”,温仲舒传,对大、小洛门的木材“岁调卒采伐给京师”。高防动,用军士采木,引起了吐蕃的反抗,“尚波于等率诸族千余人,涉渭夺木,筏,杀役兵。”后来宋太祖以吴廷代高防知秦州,“遂罢采造务”。,46,三、草原区及其变迁,47,草原区分布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宁夏、陕北、甘肃、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当然在草原区也间有森林分布其中。,夫山西饶材、木、竹、谷、纑、旄、玉石。,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之后,农业区不断扩大,农牧分界线逐渐北移,,造成了草原面积不断缩小。,48,内蒙古草原,49,(,A,大兴安岭西麓森林草原、,B,呼伦贝尔湿草原、,C,锡林郭勒干草原、,D,乌兰察布荒漠草原),内蒙古草原,50,辉腾梁台地打草地,51,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根据景爱,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变迁,(载,历史地理,第,4,辑),一文研究,从出土的汉代墓葬看,棺木用未剥皮的桦木与松木制成,,许多随葬器物也是松木、桦木及桦树皮制成品。也就是说,在汉代,海拉尔河、克鲁伦河、伊敏河沿岸生长着茂密的桦树林与松林。,从森林到草原,呼伦贝尔经历了变迁。,内蒙古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根据,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可知,在更新世晚期,这里是个,“有草原和森林的环境”。,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阴山一带“草木,茂盛,多禽兽。”说明此地是个森林加草原的区域。,但到北齐,,敕勒歌,中描写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完全草原化了。,52,祁连山高山牧场,53,河西鹿场,山丹军马场,54,陇右地区,史记,货殖列传,:“乌氏亻果,畜牧,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间献遗戎王。戎王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令亻果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唐朝为国家监牧之地,从陇东,到陕西,设置了国家的监牧,设立陇右群牧都使。,河西地区,汉书,地理志,“,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参鲜肖威,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历史上甘肃的森林和草原,,后文还提到在,河西有高山草甸,沿祁连山、昆仑山一直延伸到新疆、青海境内。,祁连山的山坡上有高山草甸牧场,如敦煌在吐蕃时期设置有草宅使,,归义军时期设置草场司机构与草泽使、草场判官等官职。,55,天山天池,56,天山东段的高山牧场,57,天山山地中段景观(远处为主峰托木尔峰),58,日月山,59,唐古拉山北侧高原面上的草甸沼泽,60,西藏阿里,(远处为海拔,6638,米的冈仁波齐峰),61,四、荒漠区及其变迁,62,贺兰山,63,贺兰山主峰达朗浩饶(,3500,余米),64,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65,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树木和鄂博,66,阿拉善额济纳旗(黑城),67,新疆东北部的戈壁,68,荒漠区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北、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其中有些是从草原区演变而,成为荒漠区的,有的历史时期即为流沙之域。,从草原到荒漠的变迁,主要的原因有二:,1,、农业的垦殖导致草原的被破坏,后又因弃耕而使之沙漠化。,2,、草原的过度放牧,畜载量过剩,导致草场的被破坏而沙漠化。,史念海,黄土高原及其农牧业分布地区的变迁,,,载,历史地理,1981,年创刊号。,朱志诚,秦岭以北黄土区植被的演变,,,载,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4,期。,钮仲勋,历史时期山西西部的农牧开发,,,载,地理集刊,1964,年第,7,号。,69,初,突厥内属者分处丰、胜、灵、夏、朔、代间,,谓之河曲六州降人。默啜又请粟田种十万斛,农,器三千具,铁数万斤,后不许,宰相李峤亦言不,可。默啜怨,为慢言,执使者司宾卿田归道。于,是纳言姚王寿等建请与之,乃归粟、器、降人数,千帐,繇是突厥遂强。,新唐书,卷,215,上,突厥传上,70,中国植被分区图,71,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与变迁,一、国内绝迹的珍稀动物,二、濒临绝灭的珍稀动物,三、分布区逐渐变小的珍稀动物,72,中国动物资源分布图,73,中国的鸟类有,1200,多种,占全世界的,14%,;,兽类有,420,种,占全世界的,20%,。,(中国国土占全世界的,6.5%,),从寒温带,经温带、亚热带,到热带,,各种自然带均有存在,因此各自然带,的动物也应有尽有,种类丰富。,74,中国动物变迁的总体趋势,分布区域由大变小,分布范围之北界,由北向南退缩,有的甚至迁出国境,,或濒于灭绝。,何业恒,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4,月。,文焕然等,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的初步研究,,,载,湖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2,期。,75,一、国内绝迹的珍稀动物,1,、犀牛,2,、猩猩,3,、麋鹿,76,犀牛,大型的植食动物,有硕大的躯体、头,,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潮湿的森林地区。,分三种:大独角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刘洪杰,中国古代独角动物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4,期。,文焕然等,中国野生犀牛的灭绝,,,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王振堂等,犀牛在中国灭绝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分析,,,载,生态学报,1997,年第,6,期。,蓝勇,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角分布的再探索,,,载,历史地理,1995,年第,12,辑。,蓝勇,中国西南野生印度犀的灭绝,。,77,原始社会,贾兰坡,河南淅川县下岗遗址中的动物群,(载,文,物,1977,年第,6,期)研究认为,河南淅川县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的第,7-9,层中(,6000,年前),出土有孔雀、猕猴、大熊猫、苏门犀、亚洲,象、水鹿、轴鹿等喜暖动物遗骸化石。又,河南荥阳县崔庙镇王宗店,村织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中,有中国犀单个颊齿、下,颌骨和一些肢骨。余姚河姆渡遗址(,7000,年前)也出土有犀牛的遗骨,化石。由此可见在上古时期犀牛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范围较广。,商周,甲骨文记载有一次猎获犀牛几百头。,山海经,山经,卷,5,记载岷山产犀兕。,汉代,安汉陵陪葬品中有犀类骨骸。,汉书,南粤传,记载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南粤,赵佗表示归顺,“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肃宗元和元年,日南徼外蛮夷人邑豪献,生犀、白雉。”,北周,太平寰宇记,卷,74,嘉州,:“周宝(保)定三年(,563,),于沉犀下置沉犀州。”,78,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地向唐朝,土贡犀牛角。,新唐书,南蛮传,“,西爨白蛮,,土多骏马、犀、象。”,太平寰宇记,卷,121,也记载夷州义泉郡土贡犀牛。,宋朝,犀牛的分布向南推移。张世南,游宦纪闻,卷,2,五溪记,“,山犀者,食竹木,竟日不尽,夷僚以弓矢采取,故曰黔犀。” 同书又,记载在成都药市上见到许多犀牛角,药肆人称“来自黎雅诸蕃及西和、,宕昌”。,宋史,蛮夷四,记载黎州五部落、邛部州、巂州两林、风琶蛮,多次贡犀角。,明朝,大明一统志,卷,72,遵义府,下废绥阳县土产有犀角。,正德,四川志,卷,23,播州,也称废绥阳县出犀角。万历,咸宾录,卷,7,播州,“,产斑布、文龟、犀角、雄黄等物。”明清时,嘉陵江支流,西汉水又称犀牛江。,清朝,此时犀牛变少,同治,酉阳直隶州志,卷,19,物产志,“,犀,,山犀也,前代有之。”指明而清无。,广舆记,卷,17,遵义府,土产有,犀角。,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均记载唐书地理志夷州贡,犀角,而不载当时之犀。道光,遵义府志,卷,17,:“陈志按旧志废绥阳,出犀角”,则说明乾隆时陈世盛修,绥阳县志,之时已无犀牛,“今绥,阳无产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云南西南部发现犀牛,以后中国灭绝。,79,中国古代犀牛灭绝的原因,王振堂等,犀牛在中国灭绝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分析,研究认为:,3000,多年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有,1800,多公里的分布北界;,近,3000,年来,北界线不断南移,至,20,世纪初在,云南灭绝。其原因是人口压力,并得出犀牛种,群只能承受小于,4,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压力之结,论。,犀牛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潮湿森林地区,是喜温性动,物。历史时期犀牛分布范围的南移与缩小,证明我国,的气候逐渐趋冷,森林、草场面积不断缩小;另外加,上人类的捕杀和犀牛的繁殖能力较低(怀孕期要,400-,550,天),造成犀牛的灭绝。,80,大猩猩,何业恒等,历史时期中国有猩猩吗?,,,载,化石,1981,年第,2,期。,81,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灵长类动物,中国古代有,但今已绝迹。,何业恒等,历史时期中国有猩猩吗?,,,载,化石,1981,年第,2,期。,上古时期,根据出土化石和文献记载,约在,1,万年前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猩猩分布,尤其是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最多。,汉朝,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永昌郡出“孔雀、犀、象、猩猩、,貊兽。”,明朝,谢肇氵制,滇略,:“孔雀、象、貊、星星。”,清朝,道光七年,滇南志略,永昌府,:“兽则犀、象、,猩猩。”,18-19,世纪末,,广东新语,郁林州志,记载两广地区的高山中,仍有猩猩活动的踪迹。,民国,1929,年,续云南备征志,:“孔雀、象、貊、猩猩。”,此后在国内绝迹。,82,麋鹿(四不象),83,麋鹿,中国古代所特有,常与犀牛所共生。鹿科麋鹿属的唯一种,头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因此俗称四不象。生活在芦苇沼泽之中,性喜,水,善游泳。历史时期的分布范围: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北达,辽河平原,南至钱塘江南岸。,商朝,甲骨文记载有一次猎获,1179,头麋鹿,数量惊人。,隋朝,隋书,齐王杨暕传,记载隋炀帝有一次巡幸榆林,杨暕率,领五万骑兵与步兵作为后队,“会帝于汾阳宫大猎,诏暕以千骑入,围。暕大获麋鹿以献,而帝未有得也”,因此隋炀帝发怒,怪罪杨,暕。,17-19,世纪,麋鹿绝迹,但在禁苑中还豢养麋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南海子猎苑”的一群麋鹿被盗运国外,,国内麋鹿最终灭绝。,1956,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赠还中国,2,只麋鹿。,1985,年,英国向中国赠送,22,只麋鹿,其中,2,只在上海,,20,只在北京。,天津博物馆油印稿,我国古代对麋(四不象)的认识,。,重返故园的麋鹿,,载,光明日报,1985,年,9,月,1,日。,84,二、濒临绝灭的珍稀动物,1,、大熊猫,2,、竹鼠,3,、长臂猿,85,大熊猫,86,中国动物资源分布图,87,大熊猫,大熊猫属熊科,分为两种:,1,、大熊猫小科:肉食。,2,、大熊猫巴氏亚种:草食。,大熊猫,古称貘、貊、白豹、猛豹、花熊。,尔雅,释兽,:“貘,白豹。”,郭璞,尔雅注,:“貘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能舔食铜铁及竹骨。”,说文解字,:“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山海经,:“南山,,多猛豹。”,1813,年,彭阳县志,物产,:“花熊,食铁,出牛圈沟。”,1816,年,四川通志,食货,物产,:“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邛崃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88,貘(,Ttapirs,),89,何业恒,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载,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该文讨论地区:,1,、陕西秦岭山地;,2,、河南淅川;,3,、湖北竹,山;,4,、湖北巴东、秭归、兴山;,5,、湖北宜昌长阳;,6,、湖北,建始、鹤峰;,7,、湖北澧州大庸等县;,8,、四川东南酉阳、丰,都;,9,、贵州遵义、仁怀;,10,、广东翁源;,11,、广西来宾;,12,、云南保山;,13,、四川相岭山地;,15,、四川康定;,16,、四,川文邛崃山;,17,、岷山;,18,、甘肃文县等。,文焕然、何业恒,近五千年来豫鄂湘川间的大熊猫,,,载,西南师范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北京大学等,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甘肃省动物资源调查队,甘肃大熊猫,,,载,兰州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90,大熊猫分布范围:,历史时期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其是湖北,竹山、巴东、秭归、长阳,湖南大庸,四川酉阳等地。,今天的分布范围由于竹林缩小,主要生活在川西横断山、,岷山、大小秦岭、甘南文县、陕南佛坪等地。,大熊猫分布区缩小,始于,16,世纪,主要是在,19-20,世纪。原因是:,1,、食物不足,营养不良;,2,、区域分割,近亲繁殖,使体质差,体形小。,与犀牛一样,大熊猫的繁殖能力也是比较低,而且对食料的,消耗却很大,一般成年的大熊猫每一天要吃嫩竹,15-20,公斤。,1984,年竹林开花死亡,曾一度威胁到大熊猫的生存。,91,灰竹鼠,92,竹鼠,啮齿目竹鼠科的通称,因主要吃竹而得名。,多为中小型种类,一般体长,16-23,厘米,但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头圆眼小,耳隐于皮内,尾与四肢均短,,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头骨粗壮坚,实,颧弓外扩,骨计高起,肌肉发达,上门齿特别粗大,共,有,16,颗牙齿。,竹鼠栖息于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与亚热带森林、,灌丛、竹林中。全世界计有,3,属,6,种:非洲竹鼠属,2,种,为东非,的特有种;竹鼠属,3,种,小竹鼠属,1,种,为亚洲特有,见于中国,南部。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阳坡草丛下,营地下生活,。洞道浅,距地面今,20-30,厘米,洞道土堆在洞口处,并常用,土封住洞口。洞中巢穴常铺以竹枝、竹叶和枯草。喜食竹类,的地下茎、竹笋,也吃其他植物。全年可见到幼鼠,繁殖次,数不详,每胎生,3-8,仔。竹鼠皮毛长戎厚,质量颇佳,肉鲜嫩,,可食用。脂肪称竹鼠油,可做外敷药。,93,中国的竹鼠种类与分布区域,1,、中华竹鼠:,体形粗壮,毛色棕灰,分布地区最广。,2,、银星竹鼠:,大小同中华竹鼠,毛色灰褐,分布于闽、桂、滇。,3,、大竹鼠:,体形最大,毛色黑或棕褐,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何业恒,中国竹鼠分布的变迁,,,载,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94,长臂猿,95,长臂猿,长臂猿有,6,种,中国有,3,种:,1,、黑长臂猿;,2,、白眉长臂猿;,3,、白颊长臂猿,今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数量很少。,唐代李白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长江三峡地区的长臂猿活动。,明清时期,湖南、浙北、闽北、台湾等地均有长臂猿活动,,但尤以两广最多。,今天,黑长臂猿分布区域退缩到海南岛南部的原始森林中,,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西移到云南西南部的森林中。,高耀亭等,历史时期中国长臂猿分布的变迁,,,载,动物学研究,1981,年第,1,期。,我国长臂猿地理分布的变迁,,,载,地理知识,1980,年第,11,期。,96,中国动物资源分布图,97,三、分布区逐渐变小的珍稀动物,1,、孔雀,2,、象,3,、虎,4,、猕猴,5,、金丝猴,6,、鳄鱼,6,、鹦鹉,98,中国动物资源分布图,99,孔雀,分两类:,1,、蓝孔雀:印度、斯里兰卡。,2,、绿孔雀:中国、缅甸、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目前在中国境内,仅云南西南部有孔雀分布。但在古代,孔雀,的分布范围却较广,如长江流域、岭南地区、滇西南地区均有,分布。,文焕然、何业恒,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载,历史地理,1981,年创刊号。,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载,华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1,期。,100,1,、长江流域,主要指云南东北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抵河南,淅川即秦岭东端。,6-7000,年前,此地天然森林、草地灌木丛,广阔,适应孔雀活动。今已灭绝。,楚辞,大招,:“孔雀盈园”。,蜀都赋,:“孔雀群翔,犀象竞驰。”,太平广记,引东汉杨孚,异物志,:“孔雀其大如雁而足,高,毛皆有斑文采,形体既大,细颈,隆背,,自背及尾皆作珠文,五采光耀,长短相次,羽毛皆做员,文,五色相绕,如带千钱,文长二、三尺,头戴三毛长,寸,以为冠。”,华阳国志,南中志,记益州“有鹦鹉、孔雀”。,101,2,、岭南地区,指两广的粤东、粤中、云开山地、桂北、桂西南、桂东南。,灭绝趋势从北至南,先东后西,先平原再丘陵后山地。,汉书,南粤传,记载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南粤,赵佗表示归顺,,“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太平广记,卷,461,禽鸟二,孔雀,罗州,引,纪闻,记载唐代,8,世纪“罗州(广东廉江县)山中多孔雀,群飞者数十为,偶。”“山谷夷民,烹而食之,味如鹅。解百毒。人食其,肉,饮药不能愈病。其血与其首,解大毒。”同卷,禽,鸟二,孔雀,交趾,:“交趾人多养孔雀,或遗人以充口,腹,或杀之以为脯腊。”,顺宁杂著,记载孔雀“肉细,而香,宜煎炒,然亦不可多食。”,102,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禽,鹦鹉,记载南宋时,广西“民或,以鹦鹉为鮓,又以孔雀为腊,皆以其易得故也。”,周去非,岭外代答,卷,9,禽兽门,孔雀,:“孔雀,世所常,见者,中州人得一则伫之金屋;南方乃腊而食之。物,之贱于所产者如此。”,永乐大典,卷,8507,宁字,南宁府,土产,记载南宋末广西,南宁一带“孔雀生溪洞高山乔木之上,,卧沙中以沙,自浴,拍拍甚适,盖巢于山林而下浴沙土。”,刘世馨,粤屑,孔雀,记载清代钦州人家多畜孔雀,“食米,或饭或谷或菜皆食之,,尤喜食蜈蚣、蜘蛛、韭菜,,则体壮毛鲜。”,103,3,、滇西南地区,汉武帝元封二年(,109BC,),打败滇王,在滇地设置益州郡,,辖地以昆明名为中心。,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滇池地区“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人俗豪汰。,居官者皆富及累世。”,华阳国志,南中志,、,蛮书,名类,、,元朝混一方舆胜,览,等皆载有孔雀。,清代,元江、镇沅、景东一带均有孔雀分布,但今天这些地,方已经绝迹。今天唯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河口,以北)、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临沧地区、德宏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一带。,历史时期孔雀分布地区的不断缩小,原因主要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人类对孔雀的大量捕杀。从灭绝区域来看,由北而南,从东到,西,从平原到丘陵到山地,从长江流域到岭南地区,从粤东到桂,西,直到滇西南,都是因为经济开发的原因。,104,亚洲象,105,亚洲象,(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滚龙河自然保护区),106,大象,大象在中国古代南、北方都有,而今仅剩滇西南有之,,分布范围大大缩小。,文焕然等,历史时期的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载,思想战线,1979,年第,6,期。,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载,华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1,期。,翁俊雄,唐代虎象的踪迹,,载,唐研究,第,3,卷,,1997,年。,107,老 虎,108,老虎,食肉猫科豹属的一种,有,10,亚种:,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华南虎、华北虎、,西北虎、东北虎、黑海虎、爪哇虎、,苏门虎、巴厘虎。,分布范围:,从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亚洲中,部、中国的新疆、华南及东北以至朝鲜和,西伯利亚南部。,109,华南虎,110,东北虎,111,猕猴,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猕猴属,二级保护动物,热带、,亚热带森林动物,以高大乔木之野果为生。主要分布范围,是在亚洲东部、南部及其岛屿。今天在中国境内主要生活,在横断山脉以东、秦岭以南地区。喜欢群居,常,1070,只。,历史时期,猕猴的分布区主要在华北,如下分布带:,临夏,陇东,陕西中部,晋南,冀中部,秦皇岛,陇山 中条山 太行山 燕山,明初,甘肃环县、庆阳猕猴灭绝;,之后太行山北段赞皇等地的猕猴也灭绝。,20,世纪初:仅剩太行山南段、燕山少数猕猴。太行山猕猴是,目前世界上野生猕猴分布最北地区的种群之一,属华北亚种。,112,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蒋学龙、王应祥、马世来,中国猕猴的分类与分布,,,载,动物学研究,1991,年,12,卷,3,期。,宋朝枢、瞿文元,华北历史上的猕猴,,,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113,猕 猴,114,金丝猴,分布地区,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云南西北部及接壤的西藏边缘。,115,金丝猴,又名仰鼻猴、倒鼻猴。,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疣猴科,吻部突出,脸部蓝色,头圆耳短,鼻孔裸仰,尾长过身,因体背披有金黄色长毛而得名。体长,5083cm,,尾长,51104cm,,是猴类中较大的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云南西北部及接壤的西藏边缘。一类保护动物。,据何业恒,试论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4,辑)一文的研究认为:历史时期,金丝猴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秦岭陇山区、大巴山区、武陵山东北区、九连山罗浮山区、梵净山和大娄山区、大凉山和相岭山区。金丝猴分布范围的缩小起始于,18,世纪,主要是在,19,、,20,世纪,缩小的原因是一片片适宜于金丝猴生息的森林不断遭到破坏。,116,18,世纪:甘肃天水、陕西宝鸡、广州、广东惠州等地逐渐消失。,19,世纪:鄂西、湘西、赣东、黔东北、川东南等地逐渐消失。,20,世纪:甘南、陕西、黔北、川西南逐渐缩小,广西消失。,今仅存川西、岷山、秦岭、神农架、梵净山、横断山等地。,何业恒,试论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4,辑。,何业恒,武陵山区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载,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第,2,期。,117,鳄 鱼,118,鳄鱼,鳄鱼是亚热带变温淡水动物,与气候变迁有极大关系。,1879,年,,A.Fauvel,命名为,Alligator sinensis,,属一类保护动物。,冬季穴中休眠,沼泽、河滩、丘陵地生活,食蚌、鱼、鸟、,鼠等。现存,21,种鳄类共,8,个属,其中鼍属有二种,,一为扬子鳄(又名中国鳄),二为密河鳄(又名美洲鳄)。,何业恒,中国珍惜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的历史变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9,扬子鳄,扬子鳄的活动范围今天只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扬子江),故名。,陈璧君,扬子鳄,,安徽科技出版社,1985,年。,Hsiao Sideng D, National history notes on the yangtte alligator,Peking Nat. Mist.Bull. 9(4):p283, 1934.,文焕然等,试论扬子鳄的地理变迁,,,载,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120,扬子鳄,河姆渡遗址发现有扬子鳄遗骨。,商周时,甲骨文、金文中有鼍字。,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次二经,:“蔓渠山,,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而虎身,其音如婴儿,食人。”,裴修碧,上古时期扬子鳄分布地域考,,,载,安徽史学,1996,年第,3,期。该文认为,上古时期,扬子鳄分布于黄河流域及江汉平原一带,而今仅在,扬子江流域,其变迁原因有二:一是气候变冷,二是,人类对它的滥捕滥杀。,周本雄,山东兖州王因遗址中的扬子鳄遗骸,,,载,考古学报,1982,年第,9,期。,121,何业恒,扬子鳄在黄河中下游的地理分布及其南移的原因,,,载,历史地理,1999,年第,15,辑。,该文认为,从地质年代至今,其分布北界不断南移。,7000,万年,200,万年前,鼍(扬子鳄属鳄类鼍属之一种),分布到了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东北平原等地,,即北纬,42-46,度;,700025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北纬,33-37,度;,2000,年前,公元,1900,年,扬子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近五十年来,扬子鳄从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省缩小至,5,县少数乡内。,从地质时期到现在,纬度共南移了,15,度左右。其原因是,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气温的降低)、栖息环境的破坏及,人类的乱捕滥猎。,122,马来鳄,热带爬行动物,海洋生活,体态庞大,食肉类,甚至危及人畜。,因今马来半岛一带海域较为常见,故名。近代中国绝迹。,汉唐:华南之粤、桂、闽、台地区,在沿海一带及内陆地区,(西江上中游的邕州、梧株,韩江上游的梅州)。,南宋以后:分布区缩小,数量减少,广东内陆马来鳄绝迹。,清初:广西内陆马来鳄绝迹。,1912,年:香港捕获马来鳄,以后也绝。,原因:宋代以来岭南的开发(南移人口的增多,山地丘陵,的开发,捕杀之);明代中叶以后的寒潮(冬季低温,,威胁其生存)。,123,文焕然等,历史时期中国马来鳄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3,期。,试论珠江三角洲马来鳄的历史变迁及其和“人与生物圈”,变化的关系,,载,活页文史丛刊,第,2,期。,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载,华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1,期。,124,鹦 鹉,125,鹦鹉,何业恒等,中国鹦鹉分布的变迁,,,载,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1,期。,鹦鹉是一种留鸟,常年栖居一地。历史时期鹦鹉,的分布线在北纬,39,度以南。清初以前之分布区为:,长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大小金川一带、川西南、,黔西北、皖南、浙东。而以华南、云南产鹦鹉,最多。清代道光年间,在兰州一带、银川以西、,陇山以西、关中平原也有鹦鹉的分布。今天只,剩海南岛、广西西南部、港澳、滇南一带。,鹦鹉是森林鸟类,清代森林砍伐导致鹦鹉南迁。,126,何业恒等,中国麝地理分布的变迁和麝香生产的消长,,,载,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何业恒,中国东部地区水鹿的今昔,,,载,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3,年第,1,期。,何业恒,历史时期湖南有棕熊吗?,,,载,湖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第,1,期。,何业恒,湖南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载,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3,期。,文焕然,历史时期中国野马、野驴的分布变迁,,,载,历史地理,1992,年第,10,辑。,何业恒,试论朱鹮地理分布的变迁,,,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3,辑。,王青等,海岱地区的獐与史前环境变迁,,,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5,期。,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