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上传人:yx****d 文档编号:243005037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一讲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一讲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讲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本讲主要介绍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特征、分类及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经济发展成就的测定等内容。,0.1 发展中国家,1.2 经济发展,1.3 经济发展成就的测定,1.4 中国发展指数介绍,1,第一讲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0.1 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和分类,(一)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指二战后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并谋求经济发展的国家。这些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大部分地区原来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二战后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与现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它们还相对落后,被称为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的叫法:二战后,人们最早使用“落后国家”或“后进国家”的术语,使用“不发达国家“的术语,20世纪70年代,人们使用了广为接受的“发展中国家”的术语,或用“欠发达国家”的叫法。 “第三世界”的术语“外围地区” “南方国家”,(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世界上有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4以上,各国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基本相似的,经济上都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烙印,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基本相同,特别是低发展或不发达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处境。,3,1、人均收入低,世界银行1997年将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分类,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该组又分为下中等收人和上中等收人)和高收入三大类别。低收入国家(61个)人均GNP不超过78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在7869655美元之间,高收人国家(54)和地区人均GDP在9655美元以上。整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收人的比例,20世纪60年代初大约为1:20,20世纪70年代初缩小为1:14,20世纪70年代末又开始扩大为1:40,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1:46。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492倍。,4,2、贫富差距大,贫富差距的存在在世界各国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更大。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财产、土地集中在少数特权阶层手中,加上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贫富差距相对较大。据统计,发展中国家人口中20高收入的人的收人往往是40的低收入人的5一10倍。,5,3、贫困的范围大,发展经济学家建立了绝对贫困线指标来衡量贫困的范围。绝对贫困线是指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的最低收入水平(即每年275美元)。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水平低,并且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等,使得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的境地。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1997年,近13亿人,即约占世界14的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近30亿人,即约占世界人口一半的人生活略微好一些。世界上的穷人全都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6,4、文教、卫生条件差,从教育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低。1995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文盲率(指15岁以上不能读懂并写出有关其日常生活的简短陈述的人口比例)女性为59,男性为35,中等收入国家的这一指标分别为25和12,而发达国家的成人文盲率还不到5。发展中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较少。,2003年中国统计资料情况:,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平均比重:,4.41%,11.66% 35.25% 32.74% 9.16%,城镇比重:1.35% 21.48% 35.16% 21.68% 5.44%,农村比重:0.66% 5.46% 35.32% 39.73% 11.5%,7,从卫生条件看,1992年低收人国家中每6760人才有一名医生,中等收人国家平均每2060人有一名医生,而发达国家平均每420人便有一名医生。1995年获得卫生设施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指能获得至少具有适当的排泄物处置设施的入口比重)低收人国家为30,中等收入国家为36,高收人国家为92。,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医疗卫生服务报告表明:在191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指数中,中国排第188位,是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8,5、劳动生产率低,产出水平取决于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发展中国家缺少物质资本、技术和管理人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断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出必然递减,加之经济体制不合理,劳动者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劳动力的素质低、体质差,因而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9,6、人口重负,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特征。人口膨胀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1993年,全世界总入口为5501亿,其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口是3092亿,中等收入国家1597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只有812亿。人口过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1970年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率,国 别,1970-1980,1980-1993,1993-2000,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和地区,2.1%,1.9%,0.8%,2.0%,1.7%,0.6%,1.8%,1.4%,0.5%,10,7、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由于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造成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燃料、矿产品和金属,其他初级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 别,其他制成品,70%,4060%,10%,60%,20-50%,15%,10%,2030%,50%,20%左右,50%左右,30左右,出口商品的结构(各类出口商品所占百分比),11,8、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广大落后的农村并存。城市以工业为主,采取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产品主要在市场销售,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而农村则以农业为主,采取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以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自己消费,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一般较低。在经济二元结构的基础上,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都存在着二元结构。结构的二元性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9、对农业和初级产品的严重依赖,10、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12,(三)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多样化结构,各个国家(地区)的国土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习俗、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而且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都在不断变化。,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大致有两种:一是一些国际机构在处理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时进行的分类;二是一些学者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或其他研究目的而做的分类。,世界银行的分类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他对发展中国家按四个标准进行了分类。,13,1、按人均GNP分类,按照人均GNP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人国家(又细分为上中等和下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以1993年为例,人均GNP在695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人国家,共45个国家;人均GNP 在695-8626美元的为中等收人国家,有63个国家,又以2785美元为界限进一步把中等收入国家划分为下中等和上中等收人国家;的人均在8626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有24个国家。,类 别,人均GNP(1993年美元),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380W,2480W,1590W,4370W,23090W,按1993年人均GNP对发展中国家的分类,14,2、按地理位置分类,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六类:,(1)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安哥拉、贝宁等39个国家。,(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柬埔寨等15个国家和地区。,(3)南亚,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7个国家。,(4)欧洲和中亚,包括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包括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23个国家和地区。,15,3、按主要出口种类分类,主要出口种类是指全部出口额的50以上均来自该种出口品。这种分类把所有发展中国家划分为五类:,(1)制成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出口国较少,主要有中国香港、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等。,(2)非燃料初级产品出口国。,(3)燃料(主要是石油)出口国。,(4)劳务出口国。,(5)综合出口国,指没有一种出口品占到出口总额,50以上的国家。,16,4、按债务分类,按各国的债务程度,世界银行把所有国家划分为三类:,(1)严重负债国家,严重负债指下列两个关键比率之一超过了临界标准:债务偿还现值与GNP之比,(80)和债务偿还现值与出口之比(220)。,(2)中等负债国家,中等负债是指上述两个比率之一超过了60,但没有达到临界标准。,(3)低负债国家。,17,1.2 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出的增长,而且还包括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经济结构、收人分配、生活质量、政治体制及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变革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重视质量的概念。经济发展应该包含如下内容:,18,1、 经济发展除包括人均收人上升外,还意味着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帕金斯等人指出,结构变化中有两种变化最为重要:一种是国民生产中农业的份额缩小和工业的份额扩大(工业化程度);另一种是农村人口百分比的减少和城市人口百分比的增加(城市化比例)。,2、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是大多数人能否参与发展的过程,他们不仅参与利益的生产,而且还参与利益的享受。如果经济增长只有利于少数富裕阶层,那就没有经济发展。,19,3、经济发展还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发展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用来指低收人国家中的经济增长加上物质利益分配的改善,也就是最低收人家庭的营养、卫生和教育条件的改善,婴儿死亡率的降低以及生活变得较为体面。二是用来指增长的综合效应,即产品种类、生产方法、就业格局、人口增长率、对外贸易以及城市化等方而的变化。(即经济发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消费模式的变化,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良好的精神状态等。),4、经济发展还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体制变迁的过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在一定的体制环境中进行经济活动的,合理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能够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合理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会阻碍经济发展。,20,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试图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不加区分。二战后初期,人们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迅速取得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所有发展计划均强调快增加GNP。20世纪50和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确实实现了增长的目标,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却依然如故,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着绝对贫困,收入分配不均等日益加剧,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到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认为经济发展应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加进减少和消灭贫困、不平等及失业等内容。,21,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经济发展包含了经济增长但并不局限于经济增长。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但有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有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促进经济发展,就不能单纯地追求产出的增长,而应在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方而的改进的同时,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22,1.3 经济发展成就的测定,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自从库兹涅茨等人建立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来,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银行及世界上众多同家,都先后把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GN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用GNP或人均GNP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简单明了,通用性强,易于收集和整理比较,从而国际组织经常把它作为划分国家类别的基本依据。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分,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就只有GNP或GNP增长率。,23,用GNP或其均值衡量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它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福利的情况。因为在发展中国家许多产品和服务并没有进入市场交换,而是直接由家庭成员自给自足的。,第二、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N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比如,地下工厂的生产、为了偷税漏税不向政府上报的经济活动、黑市交易等,这些经济活动虽然经过市场交换,有价格,但没有公开,也无法计入GNP。,24,第三、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高资源消耗、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尽管环境资源难以纳入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但是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四、它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GN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比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类别的改进会增加人们的福利,却不一定表现为总产量的增加;产品分配状况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福利,总产量却无法反映;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往往带来污染、噪音、交通拥挤的增加,在GDP增加的同时,社会福利却有可能减少。,25,第五、它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内容。例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收入分配的改善与贫困人口的减少、就业水平的上升和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中还没有发现比GNP或GDP更好的作为一国国民产品的综合指标。因此,这个指标仍然被广泛使用。,26,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体系,1、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16项指标体系,出生时的预期寿命;,2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职业教育入学比例;,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每千人中读报人数;,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等的百分比;,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农业中成年男性劳动力的百分比;,27,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能源消费(折合为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制造业占GDP的百分比;,人均对外贸易额;,工薪收人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共中,项属于社会指标。,项属于经济指标。,这个体系的特点是以福利为中心,重点考察卫生、营养和教育状况,反映了“基本需求”战略的基本要求;其缺点是大多采用“人均”指标,未能反映社会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因素。,28,2、阿德曼和莫里斯的40个变量体系,美国经济学家阿德尔曼和莫里斯提出了40个变量的指标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衡量发展。这40个变量是:,(1)传统农业部门的大小; (2)二元结构的程度;,(3)城市化的程度; (4)基本社会组织的特点;,(5)当地中产阶级的地位; (6)社会流动性的程度;,(7)识字率; (8)大众传播媒介的水平;,(9)文化与种族的同质程度; (10)社会紧张程度;,(11)自然人口生育率; (12)观念现代化程度;,(13)国家一体化程度; (14)政治权力集中程度;,(15)民主制度的力量; (16)政治上的反对派与出版自由,(17)政党竞争程度; (18)政党制度的主要基础;,(19)工人运动的实力; (20)传统的上层人物的政治力量,29,(21)武装力量的政治力量; (22)政府机关的效率;,(23)领导层对经济发展(改革)的支持程度;,(24)政治稳定程度; (25)196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1950/1951一19631964年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27)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大小; (28)总投资率;,(29)工业现代化水平; (30)1950年以来工业化程度的变化;,(31)农业组织的特点; (32)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33)1950年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34)物质资本的充足程度; (35)1950年以来物质资本增加程度;,(36)税收制度的有效性; (37)1950年以来税收制度的改进程度;,(38)财政制度的有效性; (39)人力资源的改善程度:,(40)对外贸易的结构。,30,3、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Physl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简称PQLI)是由莫里斯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他们用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每项指数都用百分制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1”表示“最坏”,而“100”则表示“最佳”。预期寿命的上限100分定为77岁,下限1分定为28岁。各国的预期寿命都在这上下限之间,从1到100评分。婴儿死亡率上限为0.9,下限为27.9 ;识字率用1至100的百分比来衡量,可直接用百分制划等级。一旦一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按百分制打出分来,用同样的权数平均,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国家的综合指数PQLI来了。,31,这种指标体系的主要优点是:所需资料容易找到,计算简便易行。但PQLI所衡量的“生活质量”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考虑到社会和心理上的许多因素,诸如安全感、公正、人权等。,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均GNP与其PQLI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从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人均GNP低的国家PQLI也偏低,人均GNP高的国家PQLI也偏高。,但也会出现个别相反关系的情况。,32,4、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M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其后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一些修正。这个指数也是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NP来表示(即人均GN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0为最坏,1为最好。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然后按指数的高低对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排序。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低人类发展指数(00.50)、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高人类发展指数(0.81)。,33,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997年174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序如下: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国家有45个,平均人类发展指数是0.904;中等人类发展指数的国家有94个,平均人类发展指数是0.662;低人类发展指数的国家有35个,平均均人类发展指数为0.416。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平均为0.637,最不发达国家只有0.439,而工业化国家是0.916,世界平均为0.7060。,1997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01,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行列,排在174个国家和地区的第98位,比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平均数(0.662)要高0.039,与世界平均的人类发展指数差不多,但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人类发展指数0.637要高0.064。分项来看,中国的寿命预期指数为0.75,比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平均数(0.69)高0.06;教育指数为0.78,比中等平均数(0.72)高0.06;GDP指数为0.57,比中等平均数(0.58)略低。可见,中国的寿命预期和教育两个单项指标好于其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但GNP指数则稍微低于人类发展指数: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指标比经济发展指标要好。,34,5、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小康水平实现程度,1991年,国家统计局联合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参照国际标准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项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具体是:,(1)人均GDP 2500 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下同;按1980年汇率,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35,(7)城市人均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36,用综合平分法对上述16项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因此,十六大报告做出了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判断。其所以称作“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因为此时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7,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是:,(1)全面性,(2)现实性,(3)准确性,(4)系统性,有关部门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临界值。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三大类共2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具体是:,38,经济发展类,:(,1)人均GDP 3000美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000元(2000年不变价);(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000元;(4)城镇化率56%;(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40%;(6)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80%;(7)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25%,35%;(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0平方米;(9)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70%;(10)农村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100%;,39,社会进步类,:(11)成人识字率95%;(12)大学入学率30%;(13)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14)每千人医生数28人;(15)人均预期寿命75岁;(16)发案率0.3%;(17)刑事犯罪率0.1%;(18)法制建设完整度;,生态良好类,:(19)森林覆盖率23%;(20)环境质量指数,40,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共由20个指标组成。具体评价采用综合平分法。由于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一,评价时应采用“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计算表如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计算表,评价要素 评价指标及标准 权重 分值,X,i,W,i,X,i,W,i,数值,1.,人均GDP3000美元 W,1,0.08 X,1,O.O8X,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W,2,O.O7 X,2,O.O7X,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W,3,0.07 X,3,0.07X,3,4.城镇化率56% W,4,0.05 X,4,0.05X,4,经济发,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 W,5,0.05 X,5,0.05X,5,展50%,6.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80% W,6,0.03 X,6,0.03X,6,7.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5%,35% W,7,0.05 X,7,0.05X,7,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W,8,0.04 X,8,0.04X,8,9.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70% W,9,0.03 X,9,0.03X,9,10.农村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100% W,10,0.03 X,10,0.03X,10,41,评价指标及标准 权重 分值,X,i,W,i,X,i,W,i,数值,11.成人识字率95% W,11,0.06 X,11,0.06X,11,12.大学入学率30% W,12,0.05 X,12,0.05X,12,13.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W,13,0.05 X,13,0.05X,13,社会进 14,.每千人医生数28人 W,14,0.05 X,14,0.05X,14,步40% 15,.人均预期寿命75岁 W,15,0.04 X,15,0.04X,15,16.发案率0.3% W,16,0.05 X,16,0.05X,16,17.刑事犯罪率0.1% W,17,0.06 X,17,0.06X,17,18.法制建设完整度 W,18,0.04 X,18,0.04X,18,生态良 19.森林覆盖率23% W,19,0.05 X,19,0.04X,19,好10% 20.环境质量指数 W,20,0.05 X,20,0.05X,20,总计 W,i,1.00 W,i,X,i,42,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基本评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人均GDP 、平均预期寿命、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城镇化率、电视机普及率、高中普及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节水灌溉率、绿洲森林覆盖率等22个指标。,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根据标准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科学赋予各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43,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基本评价,评价结果:2003年,新疆小康实现程度为54.47%。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差异较大,极不平衡:,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的实现程度最低,为15.0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程度为21.38%;,人均GDP、高中普及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婴儿死亡率的实现程度均低于40%。,电视机普及率、成人识字率、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等5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超过了50%。,44,1.4 中国发展指数介绍,见中国发展指数PPT,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