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2980905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文一街小学政苑校区 章雅黛,经历统计过程,体验概率分析,曾经在,4,6,年级的学生中做过这样一项调查 :“说一说 ,你心目中的统计是什么,?”,回答是这样的 :统计就是计算 ;统计就是做加法 ;统计就是填统计表 ;统计就是画统计图 ;统计就是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学生的回答直接指出了我们在统计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将教学重点放在数据的计算上,学生没有充分经历统计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观念 。,首先,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其次,建立随机的概念,第三,学习如何去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在中小学,统计学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呢?,核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册次,统 计,概 率,一上,分类、渗透(象形统计图),一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上,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二下,复式,统计表, 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上,可能性,三下,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册次,统 计,概 率,四上,复式条形统计图,四下,折线统计图,五上,平均数 中位数,可能性,五下,众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六上,扇形统计图,六下,统计分析 统计误导,材料?,目标?,策略?,比较两个例题,例,1,是静态的分类计数统,计,它呈现的是确定性事,件。只要分类计数一一对,应就可以得到数据。,例,2,呈现的是过程,是动态的随机数据收集,,事件未发生、数量未确定,随机性。,材料?,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和收集(一一对应)、整理、描述的过程。分类数数,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目标?,认识统计图和表。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和收集整理的方法。根据图表分析回答问题。,策略?, 重视主题图中老师问:花的颜色有几种?每种颜色有几盆?,“有几种”这个问题是分类,没有分类就没有统计。,“每种有几盆”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来的路,只有经历过数据来的路,以后看到一些数据才能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这样,问:,第一行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盆花在下面的图中怎么表示出来呢?第一行的第二盆呢?, 这是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小精灵问,:,先涂色再填数。, 编者认为涂色是填数的前提。暗示我们教学的策略不是先数数再填,而是一盆涂色,一盆涂色,经历数据收集的本质。,所以,最好,从下往上涂色,。,小,精灵问:你,喜欢哪种颜色?,这句话需要一个过程去完成的。,小精灵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这,句话是引导学生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思考讨论,充分去理解。重点是突出方法,引导孩子对方法的讨论和思考,。人教版把“正”字做重点处理,但是欧美国家认为“正”字是不错,但不是唯一的,允许孩子多元表征表达数据收集的过程。,例题,1,是非正式的统计图,,例题,2,是正式的统计图,,因为有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类别、数量识别、回答简单问题、提出问题),左边出现了频数,主要是认识纵轴上的频数。,(,1,)单式统计表和图先完成什么呢?填表是任务还是需要呢?,一般说先完成统计表,让学生数数看,放入表中,这是数据整理的过程体验。,(,2,)有了表格为什么还要画图呢?这个表格怎么样过渡到统计图呢?,只是根据需要由表和图的特点来选择的。至于表和图各自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一年级的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不宜过分拔高目标。让孩子知道图只是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两种的优越不要过早的讲解。,画图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条形对应的纵轴对应的频数。这个环节目的是理解众轴的频数的意义。通过画图和读图理解纵轴上频数的意义。,1,、“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是确定现象吗?,“可能性”学完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然后让学生用这三个词分别来说句话,有学生说:“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老师肯定了它的回答;又有学生说:“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教师对此不置可否,又接着请其他学生继续说。,这里的“一定”是一种生活用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概率论中“概率等于,1”,的含义截然不同。,2,、“为什么连续六次都摸到白球?”,在一次“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然后要求学生任意摸一次,问结果会怎样?学生回答:“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然后教师就让学生摸球,来确认是否是这样的。结果,连续六位同学都摸到的是白球。怎么会这样呢?就连上课的教师也产生了疑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教学中出现的这样的问题。,“ 可能性” 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通过转转盘、摸球、抛硬币等可能性试验活动,用分数来描述同一随机事件中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感知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趋于某一稳定值。从大量重复试验中估计可能性大小 ,加深学生对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一阶段, 经历各种游戏活动体验确定与不确定事件 , 用“ 可能” “ 不可能” “ 一定” 等词语描述事件的结果; 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等可能性,“等可能性”能通过实验验证吗?,抛得次数越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接近,1/2,?,抛,2,次,一正一反;再抛,误差忽大忽小,正面朝上概率,0. 4979,;,- 0.0021,0. 5005,;,+0.0005,0. 4923,;,- 0.0077,大数定律:,依概率趋近定值,古典概率的等可能性,一般不是通过实验验证的,往往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称性经验”作出的。,1,、通过非等可能性的试验,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分析、判断游戏的公平性。,教学目标,2,、渗透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懂得看问题不要绝对化。,华应龙,课中围绕着华老师和儿子谁去观看奥运会篮球决赛(因为只有一张门票)来制订游戏规则,从不公平推出公平,儿子提议:,抛啤酒瓶盖,正面朝上算他赢,反面朝上算爸爸赢。,用啤酒瓶盖的正反面决定胜负,还是,一般老师的教学都会引用硬币来做实验,,抛硬币是古典概型,可以用公式计算概率。学生通过经验分析,容易知道正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时他们产生不了做实验的愿望,而数据与频率的不一致还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华老师用,“,啤酒盖,”,来做实验,,抛啤酒瓶盖是统计概型,正反面的可能性是不相等的,需要通过做实验,运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大小,从而对可能性进行比较。这就使得实验变得很有必要。,1,2,3,4,5,6,7,8,9,10,合计,正面,反面,次,次,分工合作 实验记录,假设每人试验,10,次,得到的,数据,能支持我们的判断吗?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推断,用啤酒瓶盖来做决定是否公平。,正面,反面,3,次,7,次,生:我们试验之后,正面,3,次,反面,7,次。我推断反面的次数比较多。,师:反面的次数比较多,你能作出什么推断。,生:可以说爸爸赢的机率比较大。,正面,反面,5,次,5,次,生:我们试验的数据是正面,5,次,反面,5,次。我们觉得这个办法是公平的。,师:根据她的试验结果,你同意她的推断吗?,生:,(,学生纷纷点头,),正面,反面,0,次,10,次,生:我们试验的结果,正面没有一次朝上,全是反面朝上。,师:你只说试验结果,没说你的推断。,生:我推断爸爸赢定了。,正面,反面,2,次,8,次,生:我们试验的结果,正面,2,次朝上,反面,8,次朝上,所以我们推断爸爸赢,这个游戏不公平。,正面,反面,7,次,3,次,生:我们的试验数据是,正面,7,次,反面,3,次,所以我们推断儿子赢的可能性比较大。,师:我们的结论太丰富多彩了,.,现在回过头看,我们碰到一个问题,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一些数据,根据不同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的推断,.,因此,准确的说,每个小组的推断只能说是,可能这样,.,问题,试验,数据,推断,不同的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的推断,师:通过各小组实验,10,次,全班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形成统一意见,生:,师:全班合计,看哪个总数比较多,再做推断。,正面,反面,1,10,30,2,13,27,3,12,28,4,6,34,5,7,33,6,12,28,合计,60,180,六个大组实验数据,1,:,3,第一次实验:通过频率估计概率,师:我们看看各大组得出的数据,能看出什么?,大数定律,得出结论,生:反面赢的可能性大于正面。,师:当试验的次数比较少时,偶然性比较大。试验的次数多一些时,本来的面目就表现出来了,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规律:,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师:,(,出示踢毽子图,),为什么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师:通过试验我们知道,用抛啤酒瓶盖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是不公平的,因为啤酒瓶盖不均匀。,师:那我们抛什么才公平,?,很自然学生会想到“硬币,骰子”,到此为止,学生从内心已经知道游戏的结论了,而且个个都信服,根本没必要去做“抛硬币”等可能做一节课都没结论的实验了。,游戏公平,师:判断一个骰子是否均匀,你有什么办法?,游戏公平:骰子必须是均匀的,生:抛一下。,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份是均匀的,哪份是不均匀的。,师:,1,、,2,、,3,组用一种,,4,、,5,、,6,用另一种。每个小组抛,15,次。简单记录,1,和,6,出现的次数。,实验辨析:哪种骰子是均匀的,1,2,3,4,5,合计,6,7,8,9,10,1,6,11,12,13,14,15,结论:,4,、,5,、,6,组的骰子是不均匀的。,实验辨析:哪种骰子是不均匀的,点数,1,6,1,组,8,10,2,组,6,14,3,组,14,9,合计,28,33,4,组,13,7,5,组,15,11,6,组,12,9,合计,40,27,第二次实验:通过数据进行推断,师:我的儿子上复旦大学,他明明知道正面朝上的机会少,却让给我,我很是温馨。我请我爱人做裁判请她抛了一次,谁去看篮球了呢?,师:结果是正面朝上,说明什么?,(学生好奇的等待),第三次实验:通过数据体会随机性,当大家把目光聚焦到研究游戏公平的现象时,他却一反常态认认真真地研究起不公平来,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华老师的课与众不同,问题,试验,数据,推断,逐步使学生体会出,不等可能,和,等可能,这两个复杂又有联系的数学概念。,张奠宙教授的评价,一直以来,许多概率教学设计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丢硬币、摸球,用试验方法估计那些等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这是败笔,.,等可能性事件的发生概率,是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的,并不依赖于实验,.,数学课要重视数学本质的揭示,其他活动都应该围绕着数学本质进行,.,我认为,华老师丢啤酒瓶盖的教学,通俗易懂,简便可行,承载了数学价值,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教学案例,有长远的存在价值,.,实验数据带来的火热思考,纵观这节课,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都在进行实验。不是被动操作,而是主动思考:哪个可能性大?为什么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哪个骰子是不均匀的?,抛啤酒瓶盖的方法是否公平,第一次实验:通过频率估计概率,实验辨析:哪种骰子是均匀的,1,2,3,4,5,合计,6,7,8,9,10,1,6,11,12,13,14,15,第二次实验:通过数据进行推断,谁去看篮球了呢?,第三次实验:通过数据体会随机性,波澜再起:体会随机性,课到结尾,再次讨论父子设计规则决定谁去看比赛,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知识的简单回顾时,思考的波澜再次涌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无须过多的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映出教师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还有教师的深厚文化底蕴。,问题,试验,数据,推断,每个结论的得出都伴随着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不仅体会了游戏公平的含义,设计出公平的规则,感受到,数据,的价值,体会到,数据,的力量。,为什么能想到,思考,为什么能想到,因为他把思考作为生活方式,为什么能想到,因为他掌握了思考的方法,为什么能想到,因为思考给他带来了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