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小学教育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2978947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小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小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小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育学,主讲:李丹,教育学,的学习内容,教育理论,教育工作,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研究,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四章 小学教育,本章内容,小学教育,学校组织,概念,1,任务,2,3,特点,4,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组织机构,1,2,运行机构,3,管理机构,第一节 小学教育,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一、小学教育概述,二、小学教育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长沙两小学生发起跳蚤市场,爱心义卖为灾区献爱心,三、小学教育的特点,1.,特殊性(可塑性),2.,基础性,3.,义务性:,(,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4.,全面性(多样性、丰富性),四、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朝代,学校名称,教育内容,特点,夏商,庠、序、校,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西周,国学,乡学(塾、庠、序、校),德行,书,数,射,御,礼,乐,以官学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德行教育;“官师合一”,春秋战国,私学,私学兴起;儒家重视德育伦理教育;墨家重视科学知识教育,秦朝,学室,识字和常识教育为核心;法律知识和“为吏之道”,文教政策:“重法排儒”;统一文字;吏师教导弟子,培养刀笔小吏,汉朝,私人学馆(书馆),阶段一:识字教育为主,数学常识;阶段二:培养思想道德和伦理观点为主,识字教育,盛行识字教材主要是仓颉篇凡将篇以及急就篇等,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魏晋,南北朝,私学,儒家经典为主,道家经典以及天文、历算等,私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多元化,较为发达,隋唐,官立小学,私立小学,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文教政策:崇佛尊儒,兼重道教;常用的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和蒙求,宋元,官学(贵胄小学和州县小学),私学(私塾,义塾,村塾,乡学和冬学),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和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文教政策:尊孔崇儒,提倡佛道,而崇尚理学为主要特点;小学教材不仅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小学教育应先入为主,及早施教,并且认为小学教材应形象生动,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明末清初,官学(宗学,社学),私学(蒙学,义学和私塾),以理学为主,私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识字,习字,读书以及作文;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等,提出了“随人分先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最早的公立小学堂。,1898,年,5,月,清政府下谕,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并将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这是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的开始。,2.,清末的小学教育,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7,岁儿童,修业年限为,5,年,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初等小学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1919,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前,4,年可单独设立,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四个历史阶段。,国民革命(,1924-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1934,年,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将苏区小学一律统称为列宁小学,小学学制改为五年,分为初等小学三年和高等小学二年。列宁小学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办法办学,以复式教学为编制组织班级教学,课程设置有国语、政治、数学等科,小学教育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身体健康的抗战建国的劳动者。实施政府办学和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学校招收,8,到,14,岁的适龄儿童,修业年限定为五年,小学以识字和算术为主要科目。教授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力求精简和实用。,解放战争时期,,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指出,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教育,应以学习文化为主,培养其生活技能,注重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身体,培养儿童爱护人民、国家的思想及爱劳动、民主、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课程设置上,减少不急需的内容,着重培养儿童的革命观点,传授一些生产劳动知识;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课、作报告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来组织教学。,5.,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的发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小学教育为基础国民教育。,1951,年,8,月颁布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草案),,确定施行五年一贯制的小学教育,并规定小学的入学年龄以,7,周岁为标准。,1953,年,9,月,,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小学设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工等,8,科,并通过各科教学、晨夕会、课外活动、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953,年后,小学教育照搬苏联的十二年教学计划,翻译和采用苏联教材,在学校内推广苏联的教学方法和苏联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进行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直观教学法等。,1954,年,8,月,教育部提出要以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改变了以前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五、义务教育,清朝末年,欧美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大都普遗实行了义务教育。清政府某些官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在20世纪初草拟清廷有关文件时使用了“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这样的词语。,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旧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并在全国推行过的学校教育体系。,旧中国正式提出,试办,义务教育是1911年。该年7、 8月,清政府学部派人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央教育会议,会议议决了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等文件。本案明确规定以四年为义务教育期,并提出了试办义务教育的办法。,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也是规定了“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至此,从清末以来,拟议、酝酿了10余年的义务教育之事,终于被认定。1937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暂行办法,这个时期的义务教育概念是强迫教育。1940年4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饭,规定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失学民众补习两部分,两者同时实施。,1.,义务教育的概念,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2.,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它对义务教育的主体、入学、教育教学、实施、物质保障等方面从法律上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保证。揭开以法治教新篇章,标志基础教育普及发展到新阶段。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和义务教育的起步。,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义务教育法,共,18,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年满,6,周岁儿童;条件不具备的可推迟到,7,周岁;年限,9,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最重要的是办学经费和师资。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体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更加规范,更趋于完善和成熟。,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新,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主要修订以下部分:,义务教育将由多渠道筹措经费、依靠人民办教育,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办教育转变。,义务教育将由收费义务教育逐步向免费义务教育转变。,义务教育体制由“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向“经费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转变。,义务教育经费由在预算中与其他经费混为一体向单独列项转变。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可以增加透明度,便于审核、监督。,中央和省对县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内部操作向公开透明转变。,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分担体制由责任不明确向责任清晰和明确转变。,义务教育监督由无从问责向逐步建立问责制转变。,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学校组织,一、学校组织机构,含义:按照学校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将组织成员按不同的工作性质、职务、岗位组合起来,形成层次恰当、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二、学校的运行机制,1.,校长负责制,2.,党支部负责监督,3.,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三、学校的管理机制,(一)学校规章制度,1.,会议制度,2.,教职工工作制度,3.,各种常规细则,(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制订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抓好班主任工作;上好政治课,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学生会的作用,教学工作管理:抓好教学组织工作、领导好教研组工作、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教务行政管理:招生、编班、排课表、学籍管理与成绩统计、管理图书仪器和编制教务表册等,总务工作管理:校舍的建设、维修和设备的购置、管理以及生活福利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学校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指令、法律约束、思想教育、经济手段,原则名称,原则内涵,方向性原则,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方向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即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中的贯彻落实;,学校管理应与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目的指向上保持一致。,科学性原则,指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性规律和发展趋势,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管理。,科学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学校管理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体现学校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民主性原则,指要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之共同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工作。,民主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领导作风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教育性原则,指要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时时体现教育性,以育人为本。,贯彻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校管理者要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性;,发挥教育措施和方法的教育作用。,规范性原则,指要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规范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定符合学校工作需要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规章制度,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系统性原则,指要以实现学校整体目标为主协调各部分之间关系,达到学校管理最优化。,系统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以现代管理理论作指导;,组织机构科学合理,使人力、物力各得其所。,(三)学校管理的原则,(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管理方法是指学校管理所采用的手段、途径和措施。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行政指令的管理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进行管理的方法。,2.,法律约束的管理方法。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管理的方法。,3.,思想教育的管理方法。是指通过对思想教育进行管理的方法。,4.,经济手段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行为的管理方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