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24294086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气安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气安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大纲要求,一、电气安全,1.,了解,电气事故种类,2.,了解,异常停电、异常带电,二、触电事故,1.,了解,触电事故的预防技术,2.,熟悉,保护接地系统(IT、TT系统),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构成,3.,熟悉,保护接零、接地方法的适用范围,三、雷电事故,1.,了解,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掌握,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及人身防雷措施,四、,了解,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一、,电气安全要素,(一),电气事故种类,了解(P29),1.触电事故,电击,(,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电伤,(,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性眼炎等,2.,雷击事故,3.静电事故,4.电磁,辐射危害,5.,电气系统故障,及,事故,异常停电,异常带电,(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P30),1.电流损伤表现,2.损伤的影响因素,3.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4.决定通过人体电流,接触电压,人体电阻,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绝缘,2.屏护,3.间距,(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保护接地(基本技术措施),2.保护接零(基本技术措施),(三)其他电击预防技术,(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 IT系统(保护接地),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R,E,与R,P,(人体电阻) 呈并联关系,且R,E,/ R,P, R,E,R,E,Z,, U,P,(人体电压)在安全范围内,L1,L2,L3,R,E,I,P,N,L1,L2,L3,R,E,R,P,R,N,N,2.TT系统,(设备外壳和配电网均直接接地),有R,E,保护时,人体电压近似取决于R,E,与R,N,分配相电压时的分压大小,危险性降低,未消除,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应用范围:,低压用户,农村低压电网,3. TN系统(保护接零),保护原理,漏电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ISS,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迅速切断电源实现保护,I,SS,L1,L2,L3,R,N,PEN,N,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L,3,L,1,L,2,N,PE,外露可导电部分,电力系统接地点,TN-S系统,(分用),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电位,安全性最好,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安全要求高的场所,(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TN-C-S系统,(前分后合),L,3,L,1,L,2,PEN,外露可导电部分,电力系统接地点,PE,N,宜用于,厂内低压配电场的场所,民用楼房,TN-C系统,(合用),L,3,L,1,L,2,PEN,外露可导电部分,电力系统接地,点,可用于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场所,注意事项,(P33),(1)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2)重复接地合格,(3)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手持和移动电气设备应保证不超过0.4s,(4)工作接地合格,不超过4,(5)PE线和PEN线,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7)等电位连结,电力系统对地关系,I,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T ,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状态,T 直接接地,N 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中性点联结,保护接零N,工作接零PE,的关系,C合用,S分用,C -S先合后分,(三)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特低安全电压,电气隔离,漏电保护,特低安全电压(P35),特低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42V、36V、24V、12V 、6V,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漏电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P35),功能,保护原理,额定动作电流,动作时间,使用场所,选用考虑因素,定期检查检验,三、 雷电危害,(一)雷电的种类和危害,了解 (P36),1.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2)感应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3)球 雷,2.雷电的危害,特点:,雷电流幅值(数十kA 数百kA),雷电流陡度(50kA /s),冲击过电压(数百kV 数千kV),破坏:多方面破坏作用,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雷电危害:,(1)火灾或爆炸,(2)触电,(3)设施或设备的毁坏,(4)大规模停电,(二)防雷技术,1.建筑物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完整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3.二次放电4.感应,雷5.雷,电冲击波6.,人身防雷,四、静电危害,(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2)固体物质粉碎、研磨,(3)搅拌高电阻率物质,(4)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或管口喷出,(5)穿化纤、高绝缘鞋人员,操作、行走、起立,2.静电的特点,(1)电压高,(2)泄漏缓慢,(3)静电的影响因素多,3.静电的危害,(1)爆炸和火灾,(2)给人以电击,(3)可能妨碍生产,(二) 防静电措施,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工艺控制,接地,增湿,抗静电添加剂,静电中和器,加强静电安全管理,五、电气装置安全,(一)变配电站,1.变配电站位置,2.建筑结构,3.间距、屏护、隔离,通道,通风,封堵,标志,联锁装置,(二)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1.电力变压器,2.电力电容器,3.高压开关,(三)电气线路安全,1.架空线路,2.电缆线路,(四)配电柜(箱),1.安装,2.运行,(五)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1.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0类设备,类设备,类设备,类设备,2.电气设备外壳防护,3.电动机,4.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5.电焊设备,6.低压控制电器,7.低压保护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由,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代码来标示,其组成如下:,IP,补充字母,附加字母,第二位特征数字,第一位特征数字,代码字母,第二位特征数字,简要说明,0,无防护,1,防止垂直方向滴水,2,防止当外壳在15 范围内倾斜时,垂直方向的滴水,3,防淋水,4,防溅水,5,防喷水,6,防强烈喷水,7,防短时间浸水影响,8,防持续潜水影响,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大纲要求,1.,熟悉,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2.,掌握,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一、引燃源,(一),电气引燃源,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二),非电气引燃源,明火,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光线,二、危险物质和环境,(一)危险物质,爆炸性危险物质3类,类:矿井甲烷(CH4),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类:爆炸性粉尘、纤维,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6组,T1、T2、T3、T4、T5、T6,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3组,T11、T12、T13,类爆炸性气体(分3级),按最小点燃温度和最大安全间隙分,A ; B ; C,类爆炸性粉尘(分2级), A ; B,(二)危险环境,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分为:0区、1区、2区,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3.火灾危险环境,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22区,: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23区,:可燃固体,三、防火防爆技术,(一),防火防爆技术,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使用安全装置,3.消除点火源,4.惰化和稀释,5.耐燃、抗爆结构,6.隔离和间距,7.泄压,(一),电气防爆,1.,防爆电气设备,(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根据: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2.,防爆电气线路,(1)位置选择,(2)敷设方式选择,(3)隔离密封,(4)导线材料选择,(5)允许载流量,(6)电气线路的连,防爆电气设备类型,(1) 隔爆型(d),(2)增安型(e),(3)充油型(o),(4)充砂型(q),(5)本质安全型(ia、ib),ia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两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ib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 6 )正压型(p),( 7 ) 无火花型(n),( 8 ) 特殊型(s),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明显处,须设制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设备铭牌的右上方应有明显的“Ex”标志,防爆标志表示法,防爆型式 类别 级别 组别,例如,dBT3类B级T3组的隔爆型电气设备,iaAT5类A级T5组的ia级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如有一种以上复合防爆型式,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然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如epBT4表示主体为增安型,有正压型部件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