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贮运保鲜》课件第四章 粮食贮藏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294032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贮运保鲜》课件第四章 粮食贮藏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食品贮运保鲜》课件第四章 粮食贮藏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食品贮运保鲜》课件第四章 粮食贮藏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粮食储藏,粮食的重要性: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许多工业品的加工原料、备战备荒物资。,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采取一定措施减少不应有的储藏损耗,节约保管费用,。,国库储粮损失,0.2-0.5%,储粮损失,农户储粮损失,8-12%,第一节:储粮生理,粮食是活的有机体,粮食在储藏期间的各种代谢活动直接影响着粮食的品质和储粮稳定性,掌握粮食的新陈代谢规律,对创造适宜的粮食贮藏条件、制定正确的贮藏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保持储粮品质、防虫、防霉,对储粮的影响,不利:消耗有机物、放热、放水,一、粮食的呼吸,(一)呼吸强度及影响因素,1,、呼吸强度,呼吸强度是指,1,千克或,100,克粮食(干重)在,24,小时内放出,CO,2,或吸收氧的毫克数。,2,、影响粮食呼吸强度的因素,(,1,)粮食水分,在影响粮油劣变速度的诸因素中,水分是最主要的因素。随着粮食水分含量的增高,呼吸作用愈强。,不同水分小麦的呼吸强度,含水量(,%,),呼吸强度,10.6,4.1,14.6,6.9,15.7,7.3,17.8,80.4,当粮食水分超过一定值时,呼吸强度骤然增强,形成一个明显的呼吸强度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水分称为,“,临界水分,”,,不同的粮食临界水分不同,禾谷类粮食临界水分为,14%-15%,,油料粮食的临界水分为,8%-10%,。,(,2,)温度,温度在,0-50,范围内,呼吸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强。禾谷类粮食呼吸温度上限为,45-50,,大豆为,40,。,温度对呼吸的影响还与水分相互制约,粮食水分,12%,,温度在,30,条件下,呼吸强度无显著增高;温度为,0-10,,粮食水分虽增高至,18%,,呼吸也不旺盛,如温度增高至,15-20,时,呼吸迅速增强。,这一规律用于储粮实践中,对于水分高的粮食,必须控制较低的温度,对于温度高的粮食,必须控制其较低的水分。即干燥和低温是粮食安全储藏和延长寿命的必需条件。,(,3,)通风,粮堆通气程度影响粮食的呼吸强度和性质,不论粮食含水量高低,在通风条件好时,呼吸强度大,反之,呼吸强度小。干燥的粮食在不通气的条件下,呼吸作用微弱;潮湿的粮食,在不通气的条件下,由于旺盛的呼吸很快把粮堆内部的氧气耗尽,被迫转向无氧呼吸,从而加速氧化不完全产物的积累,使种籽细胞死亡,水分愈高,死亡愈快。因此,保管水分高的种子量,长期缺氧是不利的。,小麦密闭储藏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储藏方法,水分(,%,),发芽率(,%,),通气,11.29,83,密闭,11.29,71,密闭,13.82,70,密闭,16.41,1,密闭,19,0,通气对呼吸的影响也与温度有关,在缺氧的条件下,往往温度增高,呼吸作用越旺盛,生活力下降愈快,引起种籽死亡。所以,粮食的温度和水分愈高,需要通气的次数愈多,密闭储藏,除了粮食干燥外,还须保持低温。,(,4,)籽粒状态,1,、未成熟的粮食较正常成熟粮食呼吸能力强,2,、破碎粒、虫蚀粒易吸湿返潮,呼吸能力较完善粒强,3,、受过潮已干燥、发过热、生过芽、受过冻伤的粮食比正常的粮食呼吸能力强,4,、胚大的粮食比胚小的粮食呼吸能力强,(玉米比小麦的呼吸强度强),胚乳,种皮,子叶,胚芽鞘,胚芽,胚根,胚柄,(二)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1,、降低含水量:使粮食含水量降到安全含水量以下。,2,、降低氧气浓度:可将粮食贮藏在含有氧气的,CO,2,或,N,2,中。,3,、通过通风散热散湿,控制呼吸作用。,4,、提高粮食的入仓质量。入仓的粮食要做到,“,一干二净三饱满,”,,,“,干,”,是指粮食水分含量要低;,“,净,”,粮食内混进的杂质要少,入库前,通过对粮食除杂,把杂质、破碎、不完善粮粒除净;,“,饱满,”,粮食要充分成熟,籽粒饱满。,二、 粮食的后熟,(一)后熟的概念: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称为后熟作用。,在后熟过程中,胚发育仍在继续,粮食呼吸作用旺盛,发芽率低,加工和食用品质差。,完成后熟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后熟期,不同的粮食后熟期长短不同,麦类后熟期较长,如春小麦的后熟期在半年以上,冬小麦后熟期为,1-2.5,月,大麦需,3-4,月;粳稻、玉米、高粱后熟期较短,如粳稻约需,28,天左右,高粱为,20,天,玉米为,15,天,籼稻无后熟期。,(二)粮食后熟期间发生的生理与物理变化,1,、,粮食种籽内水分、可溶性糖、非蛋白态氮、游离脂肪酸等的含量继续减少,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加,食用与工艺品质改善。,2,、酸度逐渐减小,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由游离态转为吸附态,呼吸逐渐减弱,有利于储藏。,3,、种胚成熟,发芽率增高。,4,、完成后熟作用的粮食在物理性质方面表现为体积缩小,比重增加,硬度增大,种皮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强,使发芽成为可能。,(三)后熟与发芽的关系,粮食收获以后,怎样来判断它是否完成了后熟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发芽率,没有完成后熟的粮食,发芽率很低,在完成后熟以后,发芽率提高了,一般完成后熟的种子发芽率应该达到,80,以上。,(四)影响后熟的因素,1,、温度: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种籽细胞内生理生化的进行,促进后熟,零下低温,影响细胞内生理生化的进行,延缓后熟。,2,、湿度:湿度高,粮食水分向外扩散缓慢,不利于后熟,相反,湿度低,促进后熟。种皮湿润能阻止水分从内层向外层渗出蒸发,使种皮不透气性增强,不利于后熟作用的进行。,3,、空气:,O,2,缺乏,,CO,2,累积,延长后熟;通气良好,,O,2,供应充足,有利于后熟作用的完成。,(五)促进后熟的意义和方法,1,、物理机械处理,(,1,)温度处理:高温能促进后熟,如日晒、热空气干燥等。,(,2,)超声波处理:用超声波处理粮食种子,对促进后熟有良好的效果。,(,3,)电离辐射处理,2,、化学药剂处理:用赤霉素处理粮食,能促进后熟。,(六)粮食后熟与储藏的关系,新粮入仓储藏,不但要创造条件使种籽的后熟作用加速完成,同时要防止后熟过程中由于种子旺盛的生理活动而导致,储粮出汗,,引起发热霉变。,储粮出汗:,粮食在后熟期间由于生理活动旺盛,呼吸作用较强,粮食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和热,遇到冷空气后形成水滴,附在粮粒表面,这就形成了粮食的出汗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首先,新粮入库前,应充分干燥;入库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加快后熟的完成;在后熟期间,要勤检查,经常翻动粮面,散温散湿,防止发热霉变,完成后熟后,保持低温干燥环境,使粮食处于休眠状态。,三、 粮食的发芽,(一)发芽的概念,发芽是指种籽由生命机能萌动到形成幼芽的过程。,粮食种子在生理成熟完成后,经吸水膨胀,具有生命的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幼根与幼芽突破种皮向外延伸,这种生长现象称为种子发芽。,(二)种籽发芽的条件与控制,粮食种籽发芽除本身须具备健全的发芽力外,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等三个外界条件,缺少其中之一都不能发芽。,1,、水分:,水分是种籽发芽的基础,种籽干燥,生理作用微弱,酶处于吸附状态,不能发芽;反之,生理作用恢复,胚细胞增长。,种籽发芽的吸水量,随品种而异,一般含淀粉多的种籽发芽所需的水分少,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籽发芽所需的水分多。,各种粮油种籽发芽所需吸水量,2,、温度:,种籽发芽除水分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适当温度利于种籽发芽,过高过低温度不利于种籽发芽。,粮油种籽发芽的温度虽各有差异,但对温度的要求是不高的,在几度温度下就可以发芽,但发芽缓慢,温度在,20-30,时,最易于发芽。,粮食发芽所需温度,粮种,最低发芽温度,最适发芽温度,最高发芽温度,稻谷,10-12,25-35,36-40,小麦,1-4,10-25,30-35,大麦,1-5,20,28-30,玉米,8-10,30-35,40-44,高粱,8-10,30-35,40-44,大豆,6-12,24-30,40,蚕豆,3-4,25,30,3,、空气:,氧是种籽发芽的必需条件,种籽发芽时,呼吸十分旺盛,需氧量大,如粮堆氧少,,CO,2,累积过多,种籽处于麻痹状态,就会阻碍种籽发芽。,粮食发芽后,营养物质降低,食用品质下降,加工成品率低,酶活性增强,不利于粮食的保藏。,(三)保持种籽生活力的意义,种籽的生活力是指种胚具有发芽的潜在能力。种胚在完成后熟后具有发芽能力,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都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粮食在储藏期间,要尽可能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同时还要防止发芽现象的发生。,1,、保持种子生活力的目的,(,1,)使种子种用品质不下降,(,2,)保持品质的新鲜度,(,3,)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2,、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1,)陈化作用的进行,生活力减弱。,(,2,)受种子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生理状态的影响。,(,3,)温、湿度的影响 种子的生活力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温度低于,-10,,种子受冻死亡,温度高于,40,,引起原生质凝固,丧失生活力。种子储存在潮湿状态下,生活力丧失快,在干燥状态下,生活力保持较长。遭受虫、霉害和不适当药剂处理,生活力下降快。,四、 粮食陈化,(一)陈化的概念,粮食在储藏期间,品质由好变坏的过程叫作陈化。,粮食陈化是一种自然现象,粮食和所有的生物体一样,有一定的寿命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贮藏后,尽管在贮藏期间并没有发生发热、生芽、霉变或其它措施不当引起的危害,但由于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酶的活性与呼吸能力衰退,其种用品质、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都会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粮食陈化。,粮食的寿命,粮食寿命,:是指粮食活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期限。,种子寿命的划分,短命种子:寿命一般在,3,年以内。花生,中命种子:寿命在,3-15,年。大多数粮食种子,长命种子:寿命在,15-100,年,甚至更长。如绿豆、豇豆、芝麻,(二)粮食陈化的变化,1,、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酶的活性和代谢水平的变化。粮食在储藏期中,生理变化多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粮食中酶的活性逐渐减弱或丧失,生理作用也随之减弱或停止。,据测定,稻谷储藏三年后,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5,倍,淀粉酶等于零。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低可作为粮食陈化的指标之一。,2,、化学成分变化,就营养品质而言,各种营养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脂肪劣变速度最快,其次是淀粉,蛋白质的变化较缓慢。,(,1,)脂肪的变化:粮食在储藏期中,由于脂肪易于水解,游离脂肪酸常常在粮食中首先出现,游离脂肪酸的增多不仅降低了粮食的蒸煮品质,而且游离脂肪酸能进一步氧化,产生戊醛、己醛等挥发性羰基化合物,而形成难闻的气味,即所谓的,“,陈米味,”,。,(,2,)淀粉的变化:,新鲜粮食,储藏初期,由于淀粉酶活跃,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糊精,黏度较强,蒸煮粘稠。继续储藏,糊精和麦芽糖继续水解,还原糖增加,糊精相对减少,黏度下降,粮食开始陈化。如水分大,温度适宜,还原糖继续氧化,生成,CO,2,和水或酵解产生乙醇和乳酸,使粮食带酸味,品质变劣,陈化加深,失去食用价值。因此,对粮食粘度的测定可以鉴别粮食品质和储藏方法的优劣。,(,3,)蛋白质的变化,粮食陈化中蛋白质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的,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导致粮食总酸度增加,粮食产生劣变。如正常玉米的氨基酸值约为,110mg,,严重劣变的玉米则高达,320mg,。蛋白质变性,非极性基团外露,亲水基团内藏,蛋白质变为凝胶,导致蛋白质溶解性下降。,3,、物理变化,表现为粮粒组织硬化,柔韧性变弱,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淀粉细胞变硬,糊化、吸水力降低,持水力下降,米饭破碎,粘性较差,口吃有陈味,面粉发酵力减弱,面包品质不良。,(三)粮食陈化的鉴别,以色泽气味、脂肪酸脂、黏度、品尝评分值等项指标来判定。,从品质上看,新鲜粮食外表光亮,陈化后的粮食外表变得灰暗。玉米陈化后,脐部变成褐色;大豆陈化后,脐部呈褐色圈,叫,“,红眼,”,。从味上看,新鲜粮食有它特有的香味;粮食陈化后,香味丧失,甚至有一种令人不快的,“,陈味,”,,口味变差,严重时甚至不宜食用。,(四)影响陈化的因素,1,、高温高湿环境可促进陈化的出现和发展,低温干燥条件可延缓陈化的出现。,粮食在正常状态下储藏,温度每降,5,10,,水分每降,1,,储藏期可延长一倍。因此,要想减缓粮食的陈化速度,首先要把粮食的温度、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杂质多、虫霉滋生,易加速粮食陈化,,第二节 粮食的发热霉变及防治,一、 粮食的发热,(一)概念:,粮食在储藏时间,粮堆温度不正常上升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粮食发热违反粮温正常规律变化,导致粮食出现异常现象,继而发展为粮食霉变,影响粮食品质。,(二)发热的原因,1,、生物因子的作用:粮食发热主要是粮堆内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积聚的结果。,粮堆的生物体包括:粮食、微生物、虫螨,2,、物理学因素:粮堆孔隙度小、导热性差,热量很难及时散发,造成热量在粮堆内积聚。,(三),粮食发热的鉴别,1,、粮温与粮温比较,检查贮粮时,可将各仓囤的粮温横向比较,凡是入仓时间、保管条件、粮食及水分杂质基本相同的同种粮食,若其温度相差,3,5,以上,即是发热现象。,2,、粮温与仓温比较,在春季仓温上升季节,粮温不正常上升,超过日平均仓温,3,5,以上者,或在秋冬季气温下降时,粮温不下降反而上升者,均系发热现象。,3,、粮质的检查分析,在进行温度对比分析的同时,必须细致检查粮食的色、味、虫、霉发生等情况,与正常粮食相比较。,(四)粮食发热的类型,1,、局部发热,局部发热,就是粮堆内个别部位发热,俗称,“,窝状,”,发热。,诱发原因,1,)仓顶漏雨,仓壁、囤身渗水,(,2,)干、潮粮食混存。(,3,)自动分级形成杂质区。,2,、上层发热,发热部位多在粮面以下,5-30cm,处。诱发原因,1,)由于季节转换,气候变化,粮堆温差过大,形成结露而引起的。(,2,)仓内湿度大,表层粮食吸湿。,3,、下层发热,粮堆底层粮食发热,。,诱因,1,)仓库地面返潮或铺垫不好,使下层粮食受潮而引起发热。(,2,)粮食曝晒或烘干后,未经冷却,热粮入仓遇到冷的地面,也会发生结露,引起发热。,4,、垂直发热,在贴墙、靠柱或囤周围,往往由于温差过大而引起垂直发热。也有因墙壁周围渗水浸潮而引起。,5,、全仓发热,由于以上几种发热而疏忽检查,任其发展扩大,造成全仓发热。,二、,储粮的霉变,霉变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它往往与粮食发热紧密相连,粮食发热以后,微生物活动进一步加强,粮粒上出现各种颜色的斑点,叫做菌落。造成粮食霉变。,储粮霉变:,粮食在储藏期间,由于微生物分解粮食的有机物质,引起粮粒变色、变味、甚至带毒、品质明显劣变的现象。,(一)粮食霉变的过程和类型,1,、粮食霉变的原因,微生物聚集到粮食上,是导致粮食霉变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是带有微生物的粮食,并不一定受到微生物的危害而霉变。因为除了健全的粮食对微生物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外,储粮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决定粮食霉变与否的关键。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时,霉变才可能发生。,2,、粮食霉变的过程,(,1,)初期变质,粮食霉变的初期阶段,粮食上的微生物,在环境适宜时,便开始活动,利用自身分泌的酶类,开始分解粮食,破环粮粒表面组织,继而侵入内部,导致粮食的初期变质。,初期变质阶段的症状:,1,)粮粒表面湿润,有出汗、返潮现象,散落性降低,用手搓粮或插入粮堆有涩滞感觉。,2,)粮粒软化,硬度下降,以大豆、小麦较明显,体积略有膨胀。,3,)颜色变灰发暗,如大米的反白、发灰。粮食胚部变色,如麦类的褐胚。,4,)稻米的起筋、脱糠(米粒上未碾尽的皮层脱落),5,)轻微异味,如稻谷的糠臭、玉米、高粱的甜气和酒味,一般粮食的轻微霉味。,6,)粮温可能出现不正常上升趋势。,(,2,)生霉,粮食霉变的中期阶段,微生物分解粮食和吸取营养之后,在外界环境继续适宜的条件下,便迅速发育起来,首先在胚部和破损部位开始形成菌落,而后扩大到粮粒一部或全部。即粮食上出现,“,生毛,”“,点翠,”,等生霉现象。生霉的粮食已经严重变质,并有很重的霉味,变色明显,并有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不宜食用,一般只能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种子生活力几乎全部丧失。,(,3,),霉烂,粮食霉变的后期阶段,粮食生霉的结果,使粮食失去了对微生物危害的抗御能力,为微生物进一步危害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若环境条件继续适宜,粮食微生物的区系不断演替,此时,粮食中的有机质遭到严重的微生物分解,使粮食霉烂、腐败。粮食彻底变坏,产生霉、酸、腐臭等难闻气息,粮粒变形,成团结块,以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3,、粮食霉变发生的类型,(,1,)劣质霉变:粮食储藏过程中,因粮食质量低劣,如水分高,杂质含量多,虫霉感染严重而造成的霉变。,(,2,)结露霉变:由于温差结露而引起的霉变。大多在粮堆局部发生。间或伴有局部发热现象。多发生在粮堆的顶部,表层下,30cm,左右。,(,3,)吸湿霉变:在仓外湿度过高时,可使粮堆四周和表面的粮食,直接吸收空气的水汽而生霉。在每年的梅雨季节,成品粮大米、小麦粉、薯芋均易吸湿生霉。,由于仓底的墙壁铺垫不善,地坪质量差,地下的潮气上升,使底层或靠墙处粮食受潮生霉。,(,4,)水浸霉变:仓房屋面破漏,墙壁窗子浸水,以及运输中遭雨等原因,而发生受潮生霉。,(二)发热霉变对粮食品质的影响,1,、影响营养品质,粮食在发热霉变过程中,其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简单物质,并被微生物直接吸收,使粮食的干物质大量损失,营养品质逐渐恶化。,2,、影响食用价值,(,1,),粮食变色:,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色素与粮食坏死组织的颜色混杂在一起,使粮食的原有色泽和整洁度消失,呈现出黑、黄、褐、赤红等颜色,粮食变色大大降低了它的商品价值。,(,2,)粮食变味:,微生物本身以及它的代谢产物的特殊气味与粮食被分解转化时产生的一些具有异味的物质在粮食上积累的结果,往往使粮食产生霉味,哈味、酸臭味等。霉变严重的粮食,即使经过机械加工、烘晒、水洗、蒸煮,气味也很难消除。,(,3,)粮食带毒,:有些霉菌含有毒素物质,使侵染的粮食带毒,失去食用价值。,经过发热变质严重的粮食不能加工,程度较轻的,加工后的出米率,出粉率以及出油率均低于正常的粮食、油料。,3,、降低加工工艺品质,4,、影响种用,粮食的胚部保护组织薄弱,可溶性的物质丰富。粮食在发热霉变过程中,微生物通常先从胚部侵染粮粒,使种子发芽率下降或全部丧失,影响种用。,(三)粮食发热霉变的预防和处理,1,、发热霉变的预防,(,1,)提高粮食保管质量,新收获的粮食一定要晒干扬净后才能入库保管。同时做到储粮分开,即种类分开,等级分开,干湿分开,新陈分开,有虫无虫分开。,仓房卫生条件,地坪要铺设防潮物,适时通风与密闭,(2),控制环境条件,(3),采用适宜的保管方法,根据仓库条件,对不同的粮食应采用适宜的保管方法。如充分干燥的粮食一般应密闭保管。水分较高的粮食要加强通风进行晾晒,包装堆垛不要太高,同时要码成通风垛的形式,便于散热散湿。,(,4,)做好发热霉变的预测工作,粮食入仓以后,应加强检查,特别是要掌握,粮温,和,水分,的变化情况。可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捏等办法,检查粮食的色泽、气味、粮粒的硬软程度。及时发现粮食发热霉变的早期变化。这样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减少贮粮损失。,2,、发热霉变的处理,(,1,)由于粮食含水量增高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日晒、机械烘干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低水分;因含杂过多引起的发热霉变,则要采取扬风筛选等办法除去杂质。,(,2,)由于结露引起的上层发热霉变,要勤翻粮面,降温散湿。,(,3,)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春、冬季,先对粮堆进行熏蒸杀虫处理,再进行通风降温处理;在夏、秋季,要采取先通风再杀虫的处理方法。,(,4,)由于下层粮食浸水、受潮等引起的发热霉变,要采取倒仓措施。,(,5,)由于垂直发热或局部发热引起的霉变,如果部位很小,可采取开沟、扒塘等办法将发热霉变部位的粮食取出进行日晒或烘干处理。,(,6,)包装粮发热,轻者要降低堆高,改成通风垛;重者务必倒垛,将发热霉变粮包取出摊晒或烘干。,(,7,)对于已有发热霉变征兆或严重受潮的危险粮,因气候、仓房、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暂时无法采取上述措施处理时,可采用塑料薄膜密闭等方法,必要时辅以磷化铝熏蒸,作为临时应急措施。,(,8,)对于发热霉变的粮食,应根据品质劣变情况和霉菌毒素的检测情况,确定取舍及用途,发热霉变的粮食经过处理后,应单独存放,尽量先出仓。,第三节 储粮害虫的防治,储粮害虫是一类危害储粮的昆虫和螨类,它们种类很多,据国内的调查,危害储粮的昆虫就有,200,余种,危害储粮的螨类约有,140,余种。,储,粮,害虫的危害,直接损失是,数量,和,品质,损失,间接损失是由于储粮害虫繁殖危害,粮食会,发热霉变,,有些害虫还分泌,毒素,,污染粮食,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一、储粮害虫的种类,储粮害虫有两个大类:昆虫和螨类。,甲虫类:成虫身体较坚硬,背上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他们有咀嚼式的口器。,玉米象,米象,绿豆象,豌豆象,蚕 豆 象,谷 蠹,大谷盗,锯谷盗,蛾类:成虫的身体比较柔软,前后翅都是膜质的,蛾类只有虹吸式的喙,一般在羽化后不再进食,所以蛾类只有幼虫危害粮食。,麦蛾,印度谷螟,螨类:体形都很小,体长只有,0.2,0.7mm,,身体柔软,繁殖迅速。,二、储粮害虫的传播,(一)来自田间:粮食在田间生长时,害虫产卵于粮粒上,如麦娥、豌豆象,在稻穗、麦穗、豆荚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即钻入到粮粒内部危害,当粮食收获后入仓时,他们随粮食也带到粮仓中。,(二)来自仓内:一些老仓库的缝隙中往往隐匿着害虫,虽然经过清仓杀虫或冬季冷冻,仍有一些害虫生存,当重新堆放粮食时,害虫又重新传播开来。,(三)来自包装器材和运输工具:在粮食装运过程中,一些装具、运具都会隐藏害虫,继而传播给粮食。,(四)来自仓外:仓外的害虫随着鸟、蝴蝶、人员的进入或通过门窗和缝隙迁入粮仓。,三、贮粮害虫的生存环境,(一)害虫分布及危害:,1,、甲虫类害虫体壳较硬,可以在粮堆中活动,向着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及破碎颗粒、糠屑较多的部位移动。,2,、蛾类虫体很脆弱,不适宜在粮堆下层,危害多在粮堆表层。,3,、螨类喜湿怕干,爬行能力稍差于甲虫和蛾类,但只要粮食湿度大,都能发现它。,(二)害虫的繁殖条件,1,、温度:害虫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8-32,,温度过高过低会使害虫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2,、粮食水分和相对湿度:害虫的生长繁殖需要水分,但对水分的要求并不太高,它们可以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存活。粮食含水量高于,9%,,害虫就能生长繁殖。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宽,一般可在,30%-95%,的相对湿度下生存。,3,、氧气:害虫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当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时,害虫的活动能力受到抑制,如果粮堆内长期缺氧,害虫就不能生存。如氧气含量低于,2%,,经过两天可以使常见的成虫致死。,4,、粮食品质:粮食品质对害虫的生存和繁殖影响很大,破碎籽粒、谷屑、杂物不仅可以吸引害虫,而且为某些害虫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组织疏松的软质籽粒较组织紧密的硬质籽粒易受害虫侵染,带壳谷物较不带壳谷物更能抵抗害虫的侵害。,四、储粮害虫的防治,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时加以注意。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害造成损失。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治法,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的习性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化学防治法和利用生物进行防治的生物防治法。,(一)植物性物质的防治,某些植物的代谢物对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毒性小,污染少。用于抑制储粮害虫作用的植物有:苦楝、山苍籽、郁金、花椒、除虫菊等。,生姜防虫,将生姜切成碎片,晒干后放在粮食表面,把贮粮的容器口盖严,可取得良好的防虫效果。,花椒防虫,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 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二)物理防治,1,、,高温措施,:,35,以上温度不适宜害虫及螨类的生存。温度高达,48,52,时,害虫即迅速死亡,并无损于食用和饲料谷物的品质。具体方法有:日光曝晒;蒸汽杀虫;高温密闭;沸水热烫杀虫。,2,、低温措施。温度,8,以下贮粮害虫便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降至,0,以下并持续一定时间,可致害虫死亡。利用冬天和秋季自然低温的条件杀死储粮、包装器材、仓储用具中的害虫是目前低温杀虫的主要办法。,(,1,)仓外冷冻,趁冷入仓,(,2,)仓内通风冷冻,但对含水量较高的种用粮及花生,不宜采用冷冻。,3,、密闭贮藏,缺氧保管。将干燥的粮食密封贮存,使粮粒的呼吸消耗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或用机具造成仓内缺氧,均可致害虫窒息死亡。也可采用真空充氮或充二氧化碳的措施 。,(三),机械防治,利用风车、各种溜筛或净粮机等将害虫从粮食中分离出来,或在机械作用下,使虫体与机械摩擦损伤或碰撞而死。,风力除虫,:,根据粮粒与粮内的害虫和杂质比重的差别,利用风力将虫、杂分离。,筛选除虫,:,利用粮粒与虫体大小不同,通过筛选将虫杂清除。,(四)习性防治,1,、压盖防治。对聚集粮面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出粮面以前,将粮堆压盖封闭严实,使成虫不能外出而死亡。,注意事项,1,)通常防止蛾类成虫最有效,如果粮食中发现玉米象、谷蠹等甲虫则不应采用此方法。(,2,)被压盖的粮食一定要在安全水分内,而且要在粮食的温度稳定之后进行。(,3,)压盖的时间应在蛾类第一代成虫羽化之前进行。(,4,)种用粮不能用压盖方法杀虫,以免影响发芽率。,2,、诱集法,(,1,)粮面堆尖诱杀:利用害虫的上爬习性,在粮面上堆成许多小堆,害虫爬入处理。,(,2,)性激素诱杀:,(,3,)毒饵诱杀:诱饵的配制方法是取害虫喜食的食料,如米糠、麸皮、粉碎油饼;半干的南瓜丝、胡萝卜丝、甘薯丝等作原料。,(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杀虫剂防治储粮中的害虫和害螨的方法。,优点,:,杀虫效果迅速,彻底,杀虫谱广,处理费用低廉,可以在不移动粮食的情况下进行杀虫处理,省工省力,并且受气候等其他的影响较小。,缺点,:,杀虫剂对人和高等动物都有毒性,它会给粮食带来程度不同的污染,并且害虫会对它产后抗药性。,常用药剂,熏蒸药剂,1,磷化铝,2,磷化锌,3,磷化钙,4,氯化苦,5,敌敌畏,触杀药剂,1.,马拉硫磷和防虫磷,2.,杀螟松和杀虫松,3.,甲基嘧啶磷,4.,辛硫磷,5.,敌百虫,6.,溴氰菊酯,7.,保粮磷,8.,植物杀虫剂,第四节 粮油储藏技术,一、 常规储藏,常规储藏是指粮食系统多年来普遍使用的储藏方法。即粮食经过干燥后,采用适时通风、密闭的方法进行保管。,(一)粮食的干燥,1,、日光曝晒,日光曝晒降水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粮食干燥办法。尽管它受气候条件限制,劳动强度大,但它简而易行,费用低,能促进粮食后熟,提高品质,并有抑制虫、霉的作用,是经济有效的办法。,措施:,清理晒场,薄摊勤翻,冷后进仓。,粮层厚度按粮粒大小而定,小粒粮,如谷子、油菜籽等约,5cm,;中粒粮,如麦类、稻谷等约,10cm,;大粒粮如玉米、豆类约,15cm,。晒粮厚薄对降水效果有很大关系。在晒粮过程中,粮层上下部形成温差,蒸发速度不同,所以要经常翻动粮食,使水分均匀加速蒸发。,晒粮对品质的影响:小麦耐热性最强,即使粮食晒至,50-54,以上亦无损于其品质。稻谷烈日曝晒易产生爆腰,大米不能曝晒。豆类中的大豆耐热性较差。但据实验,豆温不超过,46,,不影响出油率。,2,、机械烘干:利用热风、太阳能、微波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二),自然通风贮藏,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进行的。粮堆有一定的孔隙度,利用自然通风达到降温散水的目的。一般来说,温差越大,风速越大,空气交换量就愈多,效果愈好。,1,、通风季节与通风时机,(,1,)通风季节:从全年气温变化规律来看,一年中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气温上升与气温下降两个季节。在气温下降季节,一般是气温低于粮温,储粮应以通风为主,在气温上升季节,一般是气温高于粮温,储粮应以密闭为主。气温上升季节通常为,3-8,月,气温下降季节通常为,9-,下年,2,月。,(,2,)通风时机,A,、仓外大气的温湿度低于仓内的温湿度,既能降温又能降水。,B,、仓内外温度大致相同,但仓外大气湿度低,可以降水。,C,、仓内外大气湿度大致相同,但仓外温度低,可以降温。注意温差不要太大,否则易发生结露。,2,、自然通风的操作方法,开启门窗通风,深翻粮面、改变堆形,挖心通风降温,转仓降温等。,(三)常规密闭储藏,是指关闭门窗或压盖粮面等一般性的密闭措施,使储粮与外界空气隔绝。,1,、密闭储藏的作用,(,1,)可减少外界温度对储粮的影响。,(,2,)避免储粮在梅雨季节或潮湿天气吸湿返潮,引起发热霉变。,(,3,)可防止外界害虫的感染。,2,、密闭储藏的条件:粮食水分达到安全水分。,3,、密闭储藏的方法:仓房密闭,压盖储藏。,二、 粮食低温储藏,(一)低温储藏的生物学基础,1,、抑制虫、螨的生长。,2,、保持粮食品质。,3,、抑制微生物生长。,(二)低温储藏的技术措施,低温储藏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如何取得低温和如何保持低温两个方面。,1,、自然低温储藏,利用冬季寒冷空气,使粮温降到一定程度,趁冷入仓,散堆密闭。这种方法对保持低温,防止发热霉变均有一定效果。,具体措施,1,、验质选批:由于自然低温温度不能调解,因此对粮食质量要有一定要求,质量太次不能进行低温储藏。,2,、仓房:通风密闭性能好,要有一定隔热性能,彻底清洁消毒。,3,、冷冻进仓:一般粮食冷至,10,以下即可进仓,冷至,5-0 ,则更好。,4,、包围压盖:用厚,20cm,的大糠包靠墙堆放,然后贴一层席子中间放粮,压盖粮面是保持低温的重要关键。,5,、密闭门窗:冷冻粮入仓后,在气候转暖前,要把门窗严密封闭。,6,、注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机械通风低温储藏,机械通风是将外界冷空气送入粮堆或将粮堆内湿热空气抽出。利用机械加速粮堆中气体交换。,(,1,)作用:,降低储粮温度,降低储粮水分,排出粮堆异味,(,2,)机械通风的形式,压入式:把风机的吹风口和风管相连,使外界冷空气从风管压入粮堆,粮堆内的湿热空气由粮面散发。,吸出式:把风机的吸风口和风管相连,使粮堆内的湿热空气从风管内吸出。,3,、机械制冷低温储藏,利用制冷设备产生冷气,送入仓房或粮堆中,使粮食处于冷藏状态。有两种方式:一种以降低仓温为主,将冷气直接送入仓房,通过仓温的降低达到降低粮温的目的。另一种是以降低粮温为主,将冷气通过冷风管直接送进粮堆以降低或控制粮温。,三、缺氧储藏,缺氧储藏是在密闭的条件下,造成粮堆的缺氧状态,达到杀虫、防霉和安全储粮为目的储粮技术。,(一)原理,1,、缺氧储藏有防治害虫的作用,2,、缺氧储藏有抑制霉菌的作用,3,、缺氧储藏降低粮食呼吸强度,(二)密封技术,(三)脱氧技术,1,、机械脱氧:应用一定的机械设备,把粮堆内氧气脱除的方法。如抽氧充氮,,CO,2,灌注排氧,燃烧脱氧等。,2,、生物脱氧:利用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把密封粮堆中的氧气耗尽的脱氧方法。如自然缺氧,树叶辅助降氧,微生物脱氧等。,四、化学储藏,化学储藏是利用化学药剂抑制粮食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消灭储粮害虫的储藏方法。,化学储藏一般只作为特定条件下的短期储藏措施或临时抢救措施,通常仅在下述情况时采用:,1,、作为低水分粮安全过夏的杀虫防治措施。,2,、对高水分新粮或严重受潮的粮食,暂时无法进行干燥处理时作为临时应急措施。,3,、对已有发热趋势的储粮临时进行抢救。,4,、对高水分的饲料粮进行短期或较长期的储藏。,磷化氢化学储藏,H,3,P,是一种很好的熏蒸杀虫剂,也是一种储粮抑制剂,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杀虫效能,还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以及抑制粮食本身呼吸的作用。,注意事项,1,、,H,3,P,气体扩散性和渗透性很强,而,H,3,P,化学储藏的时间往往要几个月,因此要求有很好的密闭条件,否则毒气会很快散失。,2,、毒气散失的速度,除与密闭条件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散失愈快。,3,、在化学储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毒气浓度,当粮堆内毒气浓度低于,0.2mg/L,时,微生物可能重新繁殖,要考虑补充施药。,4,、一般不进行整仓化学储藏,而采用桩垛。即分桩密封,分桩施药。,5,、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不允许一人操作,防止结露。,砖砌仓,房式仓,圆筒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