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六章汉代的法制详解课件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24293836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六章汉代的法制详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5第六章汉代的法制详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5第六章汉代的法制详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汉代的法律制度,(前,206-25-220,),第一节两汉的立法,第二节法制内容,第三节司法制度,第一节 两汉的立法,一、,立法指导思想,二、,主要立法活动,三、,法律形式,一、立法指导思想,1、汉初70年间总结,秦亡教训,,认识到治国必须,轻徭薄赋、省减刑罚,。以,黄老思想,为主,,辅之以儒、法思想,无为而治,。表现:,德刑并用,重德轻刑,约法省刑清静无为,与民休息。,2、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辅之以法家思想,,中心是,“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即将,德治教化与刑事惩罚,两种手段结合运用,以,德化为主,刑罚为辅,恩威并用,宽猛相济,。实“,阳儒阴法,”。,附:,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董仲舒的德治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1,、因放松对农民的控制,,农民为逃避赋税而成为“亡人”;,2,、中央对地方管束不严,,造成地方势力扩大,构成对中央的威胁;,3,、汉初对匈奴的妥协退让,,导致匈奴步步紧逼,外患日重;,4,、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趋势。儒家学说,凝聚,着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经验,其宣扬的,大一统理论,及,宗法等级制理论,对加强,中央集权、抑制统治集团内部的离心倾向、巩固社会秩序,等非常有利。,董仲舒的德治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学为主体,糅合阴阳、法、道、名诸家,。,其德治思想,“德主刑辅,”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他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于大夏,而阴常居于大冬,而积于空虚不同之处,依此见天数,右阳左阴,务德不务刑”。“阴,刑气也。阳,德气也,阴始于秋,阳始于春”,“德,教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官学地位,是,形式上,的,汉武帝,更注重的还是法家,,如张汤等,此即,司马迁所说的“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阳儒阴法”。,汉元帝以后废,法家,的,“霸道”,,专任,儒家的“王道”,,儒学获,得,独尊,地位。,二、主要立法活动,1,、,西汉早期的立法,2,、,汉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3,、,东汉时期的立法,附:,汉简,1,、西汉早期的立法,刘邦在攻进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罪罚相当),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命,丞相,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高祖,七年,命叔孙通,(秦儒士后降汉),制定,傍章律,十八篇,(因与律令同录,藏于理官)。,晋书,刑法志,云:傍章,“即汉仪也”。,吕后二年,(前,186,年),通行律令二十八种,:,二年律令,,反映汉承秦制及其发展。,2,、汉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汉武帝时期,命张汤,(,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制定,越宫律,27,篇、,赵禹,(御史、太中大夫 ),制定,朝律,6,篇。形成 汉律,六十,篇计,159,章。,制定单行法,如,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左官律,(舍天子而仕诸侯)、,沈命法,(隐匿盗贼)、,酎金律,。,3,、东汉时期的立法,东汉王朝继承汉律,,刘秀,“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 。,但也改变:一是,释放奴婢,发展生产;,二是,减轻刑罚,缓和矛盾,。,东汉中后期,,法令日渐严苛,屡兴大狱,滥杀无辜。,总之,东汉,无大规模,修订汉律的举措,立法成就不大。,汉 简,于,1983,年底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的西汉前期墓葬里,发现大量,竹简,,达一千多支,内有,五百余支,所记为,汉律。,其律名有与,睡虎地秦简,律名相同的,,如金布律、徭律、置吏律、效律、传食律、行书律等;也有不同的,如杂律、口市律、均输律、吏律、告律、钱律、赐律等。,三、法律形式,1.,律:,成文法典和单行法规,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如,九章律,。相当于法典。,2.,令:,皇帝在律之外,应时随变因人因事颁布诏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如,箠令,。可以代替、变更、取消、弥补律之不足。汉宣帝时的廷尉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3.,科:,“事条”“科条”,是针对某种事类的单行法条,是对律令的诠释或补充。,4.,比,:,“决事比”,已行故事曰比。是经中央政府确认、可以用来断案量刑的典型判例。,凡“律无条,取比类以决之”。如,春秋决事比,5.,诸儒章句: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6.,春秋经,:,在律无条或有正条但不合儒家道德的案子准宜,春秋经,。,第二节 法制内容,一、,刑事法律,二、民事法律,一、刑事法律,练习,1,2,1,、汉初的刑罚制度,2,、定罪量刑的原则,3,、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4,、罪名,(略),练习,1,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答案:,B,练习,2,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答案:,B,1,、汉初的刑罚制度,汉承秦制:,九章律,的罪名、刑名基本沿袭秦律,后来的修改举措清除了一些苛法,使汉律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宽缓的方向发展,死刑,:死刑有枭首、腰斩、弃市、磔。,肉刑,:,有黥、劓、斩左右趾、宫、笞刑。,徒刑,:,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罚作司寇。,株连刑,:对重大犯罪的亲属连坐。如反、降、谋反等“其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借皆弃市”,羞辱刑,:,完刑、耐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罚金刑、徙边刑,新出现了,“殊死”(,斩首,)、“女徒顾山”(,已判刑女犯,每月出钱三百雇人上山伐木,就可返家不服苦役)、,徙边刑,等新刑罚,2,、定罪量刑的原则,刑事责任年龄:,8岁以下80以上、7岁以下70以上、或7岁以下80以上、10岁以下80以上的人犯罪,一般都处以轻刑或者免刑,。,数罪以重论,亲亲得相首匿:,一定的亲属之间隐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直系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以外):,汉,宣帝地节四年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首匿:首谋隐匿。殊死,死刑。这种隐匿行为符合父子之亲、夫妇之道。法律不应追究。,法律儒家化的表现,矜老怜幼:,惠帝时“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景帝:“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鞫系者,颂系之”。宣帝诏,八十以上老人,非诬告杀伤人,它皆无坐。,上请,(贵族官僚):,官僚贵族犯罪,普通司法机关不得擅自审理,向皇帝请示后由皇帝按亲疏功劳官职来处理。,汉高祖7年诏:“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郎中是君主的侍卫官,秩位“比三百石”。汉宣帝黄龙元年诏:“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汉平帝元始元年诏:“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法律时效,:,汉书孔光传:“令,犯法者各依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3、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背景与起因,改革肉刑的原因,文帝改革的内容,出现的问题,景帝改革的内容,评 价,背景与起因,A,、背景:,汉文帝即位以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矛盾,比较缓和,,,酷刑,遭到反对。,B,、起因,:缇萦代父,淳于意,受刑。汉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受赂,以刑罪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之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身,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亦除肉刑法。,改革肉刑的原因,1.,古代,虞帝,以“,画衣冠,异章服,”代替肉刑,实现天下大治,而“,今肉刑三,而奸不止,”,是皇帝“,德薄而教不明,”的结果。,2,.“,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3.,肉刑,“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文帝于前,167,年下诏语),文帝改革的内容,文帝,十三年,,批准,臣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提出的,改革方案:,当完,(髡),者,完,(保留),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 。,即:,1.废肉刑三,:墨、劓、刖。,2.以徒刑,取代,黥,以笞刑300,取代,劓。,3.以,笞刑500,取代,斩左趾,,以,弃市,取代,斩右趾。,此外,还改革,劳役刑,,废除终身劳役:“,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髡钳城旦舂5岁刑、完城旦舂4岁、鬼薪白粲3岁、司寇2岁、隶臣妾1-2岁、复作罚作1岁刑),,还废除了,收孥相坐,律令及,诽谤罪,等,。,(文帝时期还废除了宫刑,只是在废肉刑三之前或之后),出现的问题,1,、斩右趾改弃市,(原来斩右趾是死刑的减等之刑,斩右趾改弃市,是恢复回去了),,扩大死刑范围。,2,、以,笞,300,代替,劓刑,、,笞,500,代替,斩左趾,,受刑者,“率多死”,“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景帝的改革,景帝即位后又进行了,两次,改革:内容有:,将,劓刑,减为,笞,200,,后又减为,笞,100,;,斩左趾,减为,笞,300,,后又减为,笞,200,。,命丞相,刘舍,和御史大夫,卫绾,制,箠令,规定:,箠长五尺,宽一寸,末端厚半寸,用竹制成,须削平竹节;笞打部位限于臀部,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评 价,古代刑制由,野蛮,进入较,文明,时代,为,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过渡奠定了基础。,改革后的刑罚,主要是死刑、劳役刑和笞刑。,改革后,肉刑,作为完整的刑种,,从,刑罚体系,中,被废除,,尽管,没有根除,,有的,甚至保留到清末,,但,作为单独的刑种,再也,没有被恢复过。,劳役刑,成为主刑,,笞、髡、耐成为,附加刑,,以,劳役刑为主的刑罚体系,逐渐建立 。,教育刑思想,的,出现,表明当时,刑法思想,已,非常先进,。,二、民事法律,1,、,民事权利主体与民事行为能力,2,、,婚姻制度,3,、,家庭关系,4,、,继承,1,、,民事权利主体与民事责任能力,主体广泛:,从皇帝到百姓,但民事权利是不平等的。,有的受到限制,如妇女的继承权、商人不得参与土地交易、农民多为佃客。,责任能力:,汉初限于15岁以上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汉高祖四年,开征算赋(人头税)“民年15以上至56岁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后增至20岁,还曾男子二十三傅之畴官。,女子1530岁不嫁五算。,(百二十为一算),2,、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结婚:,六礼,婚龄:,女子,1530,岁不嫁五算,。,招赘:,赘婿受歧视。,离婚制度:,“七去”“三不去”,七去、三不去,解除条件:,七去,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限制条件:,三不去,即: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3,、家庭关系,维护,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关系,,严惩,“不孝”与“大逆”,犯罪:,殴打父母为处死刑;殴父母要枭首,杀父母者以大逆论,处腰斩,居父母丧期间与人通奸也要处死刑,告父母弃市。,保护尊长再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同居共财),颁布养老法令,推行孝道。,维护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夫为妻纲”。,4,、继 承,A,、王位继承:,实行嫡长继承制,。,B,、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出现遗嘱继承和协议继承。庶子、女儿都有继承权。,第三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二、,诉讼审判制度,三、,春秋决狱,四、,录囚,五、,大赦,一、司法机关,中央: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丞相和御史大夫也有审判权。廷尉是中央司法审判长官。,地方:郡守、县令。,郡守,下设专职司法官吏:决曹掾。县令,下设曹。,东汉设州、郡、县。,二、诉讼审判制度,1,、告劾,2,、古代的直诉制度,3,、逮捕和羁押,4,、鞫狱和断狱,5,、执行,1,、告劾,种类:,包括告诉、自诉和公诉(政府官吏监察御史和司隶校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程序:,逐级进行,特殊情况可越级上诉皇帝,诣阙上书。,限制:,A,子告父母、媳告公婆、奴婢告主人。,B,未成年人及罪人的告发。,C,诬人、告不审、轻罪重告要承担刑事责任。,2,、古代的直诉制度,诣阙上书,肺石制度,登闻鼓制度,邀车驾,3,、逮捕和羁押,逮捕:,对普通人犯,有人告发或被官吏告劾,予以逮捕。,息讼:,对于民间的轻微争讼,一般不予逮捕,往往采取道德“教化”的方法,以息事省讼。,有罪先请:,对贵族官僚犯罪,如需逮捕得先奏请皇帝。,颂系:,凡被逮捕及羁押者均须戴刑具,老小、废疾和妇女等可不戴刑具,官员被逮捕或羁押也不戴刑具。,4,、鞫狱和断狱,讯鞫:,传讯验问被告,进行审讯。,一要问清被告的籍贯、爵秩,二要辩告(向当事人交代法律条文,要如实供述),三要“以五声听狱讼”,,-,以刑讯的方式获得证据。,读鞫:,复审后进行判决,判辞要向被告人宣读),乞鞫:,上书复审 ,但以,3,月为限。,疑狱奏谳:,疑难案件上报复审制度,其程序是逐级谳报,同时附上判决意见和所依据的律条和令文,以供上官参考,。,5,、执行,行刑机关:,司法机关判决后,重大案件经皇帝裁决后交司法机关执行。一般案件由县、郡执行,而郡有执行死刑权。对徒刑犯输送到不同的地方从事劳动:输府。,秋冬行刑:,黄老学派主张 “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汉代冬季才执行重刑,而春季则赦免或赎罪。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外,其他死刑犯的执行必须在秋天霜降后至冬至前,以顺应天时。,三、关于春秋决狱,1,、,概述,2,、案例,一,、,二,、,三,、,四,、,五,3,、,春秋决狱的理,解,4,、,春秋决狱之评价,练 习,1,、概述,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春秋决狱,至宋以后即已失传,散见于各史籍,现在所能看到的仅剩下五事。,案例一,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gulu,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因蜾蠃产卵于螟蛉的幼虫体内,蜾蠃的后代从螟蛉的幼虫体内孵出,古人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并将螟蛉引申为蜾蠃的养子),案例二,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仲舒断之曰:,甲生子,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案例三,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侮辱),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案例四,有个,女子的丈夫,坐船时不幸淹死海中,无法,找到尸体安葬,。四个月后,,父母将这个女子改嫁。,按照法律,,丈夫没有埋葬前,,女子,“私为人妻”,罪弃市。,董仲舒依“春秋”,妇人无专制擅自,之行、,听从为顺,的原则,认为女子,尊父母之命,改嫁,“无淫衍之心”,,不是,私为人妻,,“不当坐”。,案例五,有个大夫,跟着君主出外打猎,,君主,打得一头小鹿,,让大夫带回。半路上,,碰见了母鹿,,互相哀鸣。,大夫可怜他们,,放了小鹿。君主,要以违背君命处罚,,还未处罚,,君主得了病,,想到,大夫心地好,,不但免了罪,还想提升为太子傅。,董仲舒认为,当初君主捕猎小鹿,大夫没有阻止,违背,春秋,之义,有罪。后来释放小鹿,算是有功,可以赦免,但提拔是不应该的。,3,、春秋决狱的理解,定义:春秋决狱是,董仲舒,等人提倡的一种,断狱方式,,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引用,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并按,经义解释和适用,法律。,过程:,春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止于唐朝。,董仲舒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即: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并非,唯动机论,,而是在,考察动机,的同时,首先,依据事实,,还要区分,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但,盐铁论,认为,:“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这是对“,春秋决狱,”的,误解,。,4,、春秋决狱之评价,经义决狱影响长达二千年,且能处理一般不能断决的疑案,也比较平允,又反对连坐族诛,其意义、作用和影响,毋庸置疑。它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A,、积极性:,汉代士大夫实现其公平正义之理想的一个途径。,弥补,了制定法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刑峻法的局面,启动法制文明的进程。,推动了律学的发展,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B,、消极性:,对后世法制极具破坏作用,增加司法主观性,导致司法擅断、,“,罪同而论异,”,。,导致用儒家法学观来改变法律规定,使法律失去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法律虚无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使儒家思想中消极因素,(三纲五常),得以扩张,强化了思想控制。,练 习,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下列关于此案的哪种评论是错误的?,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答案:,C,四、录囚制度,录囚:,皇帝或上级长官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机关的审判进行监督,以平反冤案的制度。,录囚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汉武帝,设刺史,“,省察治状,”,,,州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东汉时,皇帝也,亲录囚徒,。,录囚之制,对平反冤狱、改善狱政、统一法律的适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古代,实行审判监督,的一个途径,因而被后世所沿用。直至明清时期,才由,秋审、朝审,等制度所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