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讲稿2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4293835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讲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学校体育学讲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学校体育学讲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韩会君,1,2,目录,第一章 学校体育概论,第二章 体育课程,第三章 体育教学,第四章 课余体育,第五章 体育教师,3,第一章 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4,概述篇,教学篇,课外篇,管理篇,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概论,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体育教师等,学校体育学内容,5,第一节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史,一、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简要回顾,1、“西学”与“维新主义”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起点应该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学”与“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的体育也逐渐开始引进学校(主要是军事学堂)。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近代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并从此确定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地位。该时期学校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学校体育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混合性,其既是西方体育的移植,又深深折射出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这一时期对中国学校体育最大的贡献在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体育,6,2、北洋军阀时期的学校体育“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与“自然体育思想”的引入,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设立了教育部。1912至1913年间教育部颁布了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随即“学堂”更名为“学校”。1912年9-10月教育部颁布了“各级学校令”。民国教育部1919年提出了改进学校体育的方案,指出学校体育要注重身心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了具体实施学校体育的办法及学校体育内容的改革意见等。1922年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体操课”正式改名为“体育课”,其目标、内容、形式等深受美国“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这种“逆转”表面上是“体操课”被“体育课”取代,但深层上却意味着学校体育价值的改变。,7,3、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学校体育思想争论,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国民党政府在教育部设立了“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在各省市的教育厅、局所设立了“体育督学”或“体育股”等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193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民体育法,规定了高中与高中以上学校体育为必修课;1932年颁布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规定了体育的目的;1931-1936年教育部公布了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系列法规,对各级学校体育的课时、早操、课外运动的时间、体育目的、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配备等多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体育课和运动竞赛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具备了现代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雏形。,8,4、新中国五十年的学校体育曲折发展的现代学校体育,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充满了曲折、困惑和艰辛,其大约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5年)为过渡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为畸形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77以后)为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五十年的学校体育,直到最近二十年才步入了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出现了两种不均衡发展的态势:首先是在发展的时间跨度上,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是在发展的空间跨度上,每个阶段不同的地域学校体育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9,二、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1、学校体育思想,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有比较明显的阶段特征,总体上可分为:第一,初步形成阶段;第二,“军国民体育思想”阶段;第三,“自然体育思想阶段”;第四,全盘苏化阶段;第五,多元化阶段。,近代百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深深出折射出时代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期望,肩负着时代和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每个时代的学校体育思想便具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的进步意义,尽管我们今天看来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学校体育思想也更加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本质规律。,10,学校体育内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军事训练内容阶段。内容主要涉及军事体操和军事技能的活动;第二,竞技运动内容阶段。内容有球类活动、田径、游泳等;第三,复合内容阶段。该阶段学校体育的内容覆盖了人类所创造的所有体育文化内容,既有竞技运动的,又有娱乐和休闲的,既有实践性的,也有包括健康、保健、安全、环境等方面在内的理论性内容等。,学校体育的形式也经过了由单纯的体育课、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再到体育课与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同时体育课也由单一形式发展成为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种形式。,2.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形式,11,3、学校体育师资和物质条件,学校体育师资的发展经历了由兼职体育教师向专职体育教师的变化。就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而言则经过了由低学历向高学历、由单一素质结构向综合素质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育师资的培育体系,基本上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发展相对于体育思想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却仍然不尽人意,成了制约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需要时间,有赖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12,小结,1、近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社会的樊篱,它深深打上了不同时代阶级的烙印,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与鲜明写照。,2、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围绕着体育课来进行的,然后才向课外扩展,形成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未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仍然还是体育课程,并以体育课程的改革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3、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3,第二节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一、形成学校体育热点的社会背景,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热点的形成有着极为广阔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际上近十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一些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二是国内开展的大规模课程改革;三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整体改革提供了指导;四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积累与创新,为学校体育热点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基础。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4,二、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热点的主要表现,1、,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能力。,15,2、开放与发展的学校体育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这种局面主要源于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开放的、发展的学校体育观。打破空间界限,以全球视野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当前学校体育的研究不再是封闭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部的学校体育,而是全球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界成功地借鉴了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16,打破校园界限,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相联接,长期以来,在理论层面上我们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内部的活动。从近二十年的实践看,学校体育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而应该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强联系。我国学校体育正逐步与全民健身为标志的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不同层面发生越来越广泛的联系,并在联系中相互借鉴与促进。,17,学校体育正在摆脱传统的学科自我封闭,今天的学校体育正主动积极地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相融合,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独特的风景线,对学生的身心教育与影响更为全面。,18,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理论,逐步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校体育的着眼点不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关注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50,年的发展态势,关注学生在体育教育上可持续发展的效益。,19,3、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学校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的国际性趋势,我国在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本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应答未来挑战的目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全面拉开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序幕。,20,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旨,体育课程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更加重视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心健全的、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养体育精英;第二,彻底摆脱传统竞技运动教学模式;第三,以学科为中心即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向以人的健康成长和需要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第四,关注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包括价值观、人生观、能力、兴趣和态度等在内的情感体验。,2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起步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各高校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突出特色,即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各高校培养目标、整体培养方案、地域特点、师资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相适应;二是分类设置,形式多样,出现了必修、选修、选项、俱乐部制、课内外结合学分制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课;三是授课时间安排灵活机动。另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还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和运动基础等实际,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22,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大变化,中小学体育课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变革,具体又表现在课程名称、学时、课程内涵以及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上。深层次上,这意味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对学校体育的纵深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3,4、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特殊阶段,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提出来,对学校体育在宏观和操作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其主要为后续的终身体育的其它阶段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基础。,24,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在学校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应首先实现各自的阶段目标。同时,在实现阶段目标的基础上,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相联系,其内涵和主线指向未来的终身体育。,25,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纽带,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联系,是通过“兴趣”和“能力”的桥梁来实现的。学校体育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上。在培养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技能的学习,学生就会形成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就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就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去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健身方法和手段,然后满足其终身体育的需求。,26,5、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27,关于体育教学目标,近年来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主要有:第一,协调“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目的观,将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统一起来;第二,体育教学目标在结构和层次上应该形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第三,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子目标,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第四,体育教学目标通过五个领域来相对分解体现,应该尽可能地具体、可操作及便于评价,在内容上更加全面。,28,体育学科在学科目标建立方面的特殊性,1、体育学科目标的内容抽象而宽泛、内容界定含混,2、体育学科的目标缺乏递进性,3、有较大的流动性,体育学科在内容上的特殊性,1、体育学科内容不是依托体育学,而是依托体育运动项目和方法。,2、素材量大,层次不清,筛选教材困难。,3、同一素材里内含的教材因素多。,29,4、体育教材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来自“竞技”,体育学科在实施教学上的特殊性,1、教学实施形式更加多变,2、信息量刺激多元化,3、人际关系、学习能力表现更加外露,30,关于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全面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并集中在下列五个方面:一是方法如何解决使学生“既会又悦”的问题;二是方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三是方法的创新性问题;四是方法的运用如何体现教育性和人文性;五是评价方法的改革等。,31,何谓教学模式?,32,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改革动向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虽总体上略显粗糙,但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一些操作性较强且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如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等。,33,关于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问题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中心和重点。当前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点和趋势:第一,评价对象与主体的多元化;第二,评价内容和范围的扩大;第三,评价方法上更强调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第四,评价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等。当然,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出现了一些难题,主要是如何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问题。,34,6、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二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就人际关系而言,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35,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理解,宏观上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微观上则又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要用动态的、辨证的观点来理解体育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具体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等因素,并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当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较低时,教学中体育教师“导”的作用可能相对会多一些,而随着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学中体育教师“导”的作用可能相对会减少,而要求则更高。,36,值得强调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即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本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根本转化。在这样的前提下,探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才是最有意义的。,37,7、学校体育环境引起关注,学校体育环境是我国学校体育历来比较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喧嚣的马路上跑步,或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踢球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这固然与学校的经济条件有关,但深层上却反映了人们在观念上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背离。,38,学校体育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环境的现代化。实践证明,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优雅、宽敞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9,学校体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应该怎样进行优化设计,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特别是物质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40,8、,课余体育训练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作用、目标、组织机构、竞赛体制、“学”与“训”的矛盾等一些现实问题。力图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社会、国家等多维的角度来认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来重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竞技体育体系,并与国家竞技体育体系相衔接。,41,9、体育教师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学校体育的改革的各项任务,最后都要通过体育教师来实施,因而体育教师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学校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形象有了新的期待与呼唤,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42,第一,体育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第二,体育教师要有选择、加工、整合教材的能力;第三,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第四,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较全面的技能水平;第五,体育教师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能力;第六,体育教师应该是促进学生人格完满发展者;第七,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最后,体育教师应该由“教练型”向“学者型”转变。,43,10 、学校体育科研繁花似锦,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第一,科研论文和专著在数量上逐年增加,特别是,1997,年以后,达到了高峰;第二,科研论文和专著的质量不断提高;第三,科研的内容触及到了学校体育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层次;第四,科研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正在日益成为学校体育科研的生力军。当然,当前学校体育科研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今后还应注意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方面研究的力度。,44,小结,1、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2、学校体育的目标的改革将更加关注人的个体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将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3、体育课程改革将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和主导,并将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45,第二章 体育课程,第一节 体育课程概述,1、课程的概念,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课程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46,我国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年级,课程,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47,2、体育课程的概念,体育课程是课程的下位概念,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各种体育健康知识、技能、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必修课程。,48,二、体育课程的特征,1、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性和复合性,与其它课程目标的不同点在于,体育课程目标是多维度的,既有生物维度的发展目标如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等,也有心理维度的发展目标如培养体育的兴趣、爱好、改善心理品质,还有社会维度的发展目标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49,2、体育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非阶梯性和可替换性,(1)综合性,是指体育课程内容从构成来看是综合的,其既包括了体育、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2)实践性,是指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也就是说,与其它文化课程主要以思维活动、以一般的认知过程来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相比,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通过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实现体育课程各种目标的。,50,(,3)非阶梯性,是指体育课程内容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内容,其没有学科内容之间比较清晰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阶梯性结构,以及明显的从基础到提高的逻辑结构体系各种身体练习之间彼此虽然有难易程度之分,但却不表现出严密的逻辑关系,先学前滚翻、后学篮球或先学篮球、后学前滚翻并不影响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学习的效果。,(4)可替代性,是指体育课程内容中某些不同的身体练习,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用于实现同样一个学习目标,这也使得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多样性,。,51,3、体育课程价值的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和基础性,(1)健身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的机能水平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方面。,(2)娱乐价值,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可以调节学生感情、丰富生活,并且缓解由于学习所引起的神经紧张和疲劳。,52,(3)教育价值,表现在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基础价值,表现在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进一步从事体育健身、运动、娱乐休闲等奠定意识、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的基础。,53,4、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复杂性与多变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课程组织与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条件如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和自然环境如空地、森林、湖泊等作为基础,对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一定依赖性;二是体育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体育教学,由于通常在室外进行,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范围较大,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样,教师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相对于其它文化课而言要复杂得多。,54,三、体育课程目标,1、体育课程目标的作用,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体育课程目标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为体育课程内容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判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什么方法最有价值”均应以课程目标为重要依据。,第二,为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把体育课程组织为什么样的类型(如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把体育教学组织为什么样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体育课程的目标。,第三,为体育课程实施提供依据。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因此体育课程目标对体育课程的实施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第四,为体育课程评价提供依据。,55,2、体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体育课程目标(总目标),它面向全体学生,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达成的。,(2)体育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学习领域是指在体育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学习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体育课程目标最终是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是不同的。例如:,56,各国(地区)对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澳大利亚维州,运动、身体活动、人的发展、人际关系、安全、饮食与营养、健康;,新西兰,健康和身体发展、与其他人的关系、运动概念和技能、健康团体和环境;,美国加州,运动技术和知识、自我表象和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中国台湾省,生长和发展、人与食物、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安全生活、人际关系、群体健康。,57,我国新一轮颁布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五个学习领域。,58,(3)体育课程的水平目标,体育课程的水平目标是指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它体现了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体育课程的课程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阶段内,更好地加大教材内容的弹性,以满足学生、学校的不同特点、条件及实际需要。,59,我国新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将中小学12个年级划分为6个学习水平:,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初中,水平五:高中,水平六: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各个学习领域在不同的学习水平皆有相应的水平目标。,60,(4)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相对于体育课程其他层次的目标而言,体育教学目标则更加具体,它主要根据体育课程目标,针对一个学期(学年)或单元或一次体育课的具体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又可以细分为学期(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学时体育教学目标三个层次。,体育课程目标的结构和层次见下图,61,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的水平目标,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学期(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62,3、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确定的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目标是:,(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是体育课程的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基础与前提。,体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其又可以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63,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人身体更加健康、精力更加旺盛、寿命更长、生命更有价值!,体,能,健康体能,运动体能,增强心肺耐力,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发展柔韧性,改善身体成分,发展速度 发展灵敏性,发展爆发力 发展平衡性,提高反应时发展协调性,64,(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和爱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运动和体育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联系,是通过“兴趣”和“能力”的桥梁来实现的。学校体育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上,在培养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技术技能的学习,学生就会形成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有了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态度,学生就会极积参与体育锻炼,并且终身受益于体育。学生就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去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健身方法和手段,然后满足他们终身体育的需求。,65,(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体育活动具有社会活动的一些显著特点,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客观上会对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一些的负面,如人的生物性的退化,社会应激增加以及人物关系的强化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淡化等。,因此,体育课程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时代赋予体育课程的重要使命。,66,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目标重视学生正确理解运动与健康、健康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关系。要求学生不仅关心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要关注他人的健康状况,使学生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67,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体育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人生、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68,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构成了体育课程的整体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总的来说,体育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与技能,而且期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与过去的体育课程目标相比,上述目标又更多地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69,第一,更加重视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第二,更加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第三,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第四,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参与健康社区和环境创设的意识能力。,这也体现了当前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70,小 结(1),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各种体育健康知识、技能、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目标的多元性和复合性;二是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非阶梯性和可替换性;三是价值的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和基础性;四是组织与实施的复杂性与多变性。,71,第二节 体育课程内容,一、体育课程内容的概念,体育课程内容是指体育学科中特定的知识、观点、原理、问题、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和学习者的各种生活经验及体育学习经验。,72,二、体育课程内容的载体,1、物质载体(教材),(1)教科书,(2)教学指导书,(3)补充读物,(4)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5)录音带,(6)幻灯片、录像带、电影片等,(7)课件、光盘等现代教学媒体。,73,2、生命载体,(1)学生的经验,(2)体育教师的经验,(3)体育学科专家的经验,(4)其他人员的经验,74,三、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1、知识,(1)体育基础理论知识,(2)运动项目知识,(3)健康知识 (见下表),(4)其它知识,75,健康知识的分类,类别,具体内容示例,身体健康知识,健康的概念与意义;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营养与身体健康;良好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与身体健康;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环境与身体健康;青春期的卫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方法,心理健康知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价;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培养意志品质;良好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社会适应知识,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评价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运动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如何在体育运动中与同伴合作;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通过网络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道德健康知识,道德健康的概念与意义;体育运动与道德健康;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道德健康的评价标准,76,2、经验,(1)家庭生活经验,(2)社区生活经验,(3)学校生活经验,3、身体练习,(1)身体练习的分类(见下表),(2)各类身体练习的特征,77,按照身体练习的表现形态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亚类示例,单一动作结构的身体练习,按练习目的分类:如为掌握运动项目技能的身体练习;发展身体素质的身体练习等。,组合动作结构的身体练习,按人体结构分类:上肢动作与上肢动作组合的身体练习;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组合的身体练习;上肢动作与躯干动作组合的身体练习等。,活动性游戏,按游戏的功能分类:健身性游戏、娱乐性游戏、教育性游戏等。,运动项目,按运动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分类:娱乐、休闲类运动项目;竞技类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78,四类身体练习主要特点的比较,类别,活动(练习)方法要素,活动(比赛)规则要素,环境,要素,人与人及人与环境关系要素,单一动作结构的身体练习,有,动作数量单一。,无,有,有,组合动作结构的身体练习,有,动作数量2个以上。,无,有,有,活动性游戏,有,动作数量2个以上。,有,非正规,有,有,运动项目,有,动作数量2个以上。,有,比较正规,有,有,79,小结(2),1、体育课程内容是指体育学科中特定的知识、观点、原理、问题、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和学习者的各种生活经验及体育学习经验。 其又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生命载体表现出来。,2、体育课程内容一般由知识、经验和身体练习三个要素构成。,80,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81,82,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1、社会发展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唤,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以电子计算机、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脑力劳动增多,体力劳动减少;第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第三,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第四,营养过剩等。这种变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人类生物机能的退化及现代生活方式疾病的蔓延。,83,因此,人类的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或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发展所要关注的问题。当前,各个国家也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共同应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如强调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鼓励大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其中,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接导致了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当前,大众体育已经成为国际健康促进运动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国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外部动力。,84,2、国外近年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趋势,一是在课程理念和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和通过体育培养人格等。,二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有三种模式:体育与健康教育合设为一门课程的模式(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新西兰、日本等);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如英国、美国的大多数州等);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如俄罗斯)。但总体上无论哪种模式,都十分重视将体育课程改造成为有明确的健康目标,并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体育课程之中。体育与健康逐渐成为一门新的综合性课程。,85,三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体能的增强以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等。,四是在课程内容上: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和指导性;强调健康知识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内容;强调内容与社会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经验的结合等。,五是学习评价上强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86,3、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审视现行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发现其存在着以下不足: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与终身体育接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法上以绝对评价为主;体育课程管理过分集中,没有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积极性。,因此,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课程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87,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第一部分 前言,主要说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问题。,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又分为:,(1)课程目标,(2)学习领域目标,88,89,90,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按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六个学习水平(水平一至水平六)分别呈现。,例如:“运动参与”的内容标准。,91,92,93,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材编写等几个问题。,附录,包括名词解释和附表两个部分。附表对领域、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内容标准进行了概括。例如:,94,95,96,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特点,9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现行大纲教学内容框架,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标准,主要区别, 必修,基础知识,实践内容:田径;体操;武术。, 选修,限选:球类(足球、篮球、排球);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由学校置换的其它内容。, 运动参与,领域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水平目标: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采用方法。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新体育课程标准用内容标准代替了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框架,拓宽了体育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助于挖掘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给学校、教师、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9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特点,99,1、课程目标更加全面、具体、明确、更具有操作性。,2、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适应性更强。,3、课程评价注重全面性,方法上更加强调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4、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家长等各种资源。,100,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析,1、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新课标设置的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人为地将之割裂开来。五个领域所处的层次也是不同的,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这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01,第一,运动参与领域有利于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运动参与是实现所有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前提,因此它为位于五个学习领域的最底层次。换言之,只有实现了运动参与的领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目标,运动参与领域具有载体作用。,102,第二,运动技能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和核心学习领域,同时它对其他学习领域起着纽带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与运动参与相互结合,构成了运动参与的具体内容,运动参与的领域目标往往伴随着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而实现;另一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领域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运动技能领域处于五个学习领域的中间层次。,103,第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位于五个学习领域的最高层次。因为,这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根本目标,因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领域目标最终还是要指向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04,2、各学习领域内容的说明,(1)运动参与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从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入手所提出的学习目标;二是对于学生应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所提出的要求。前者是该学习领域的重点。,(2)运动技能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将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等列为主要内容。,105,(3)身体健康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4)心理健康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等。,(5)社会适应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等。,106,小结(3),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依据。,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与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107,第四节 体育课程资源,一、体育课程资概述,1、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因素的来源,具体来说,就是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取得的一切成果它们或者为课程的价值取向提供指导、或是为课程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或是直接成为课程内容;其二,课程资源是保障和满足课程活动进行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因素;其三,课程资源是无限的、丰富的,但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是有限的,任何一种课程设计方案都应该是对课程资源选择的结果。,108,我们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定义为:形成体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既包括体育课程素材性资源,如体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身体练习、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体育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素,也包括了直接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如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师资力量等等。,109,2、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分类标准,体育课程资源的类型,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功能与特点, 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体育知识、经验、技能、运动项目等;, 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体育师资、场馆、器材、图书资料等。,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体育师资、校内体育场馆和设施等;, 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家长、著名的运动员、社区体育俱乐部等。,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 自然体育课程资源:学校附近的山峦、森林、河流、湖泊等;, 社会体育课程资源: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 显形体育课程资源:教科书、计算机、体育场地、器材等;, 隐形体育课程资源:经验、生活方式、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等。,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管理要素,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体育指导员等;, 体育课程物力资源:校内外体育场馆、器材等;, 体育课程财力资源: 学校体育经费、社会的各种捐赠和赞助费等;, 体育课程信息资源:体育知识、网络信息、体育图书、期刊等。,110,3、 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的关系,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体育课程资源也就没有体育课程而言但是,尽管体育课程资源具有体育课程各种要素的某些特征,但是它们不是体育课程要素,不能直接构成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体育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一方面,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即使是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如知识、经验、技能、目标等只有进入课程系统,经过教育学的加工和处理,才能成为课程活动的目标、内容或实施和评价的方法、手段等,才能付诸实施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111,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提,供,实,施,课,程,的,条,件,教育学加工,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关系示意图,112,4、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与丰富性,(2)价值潜在性与可开发性,(3)差异性与特色性,(4)功能多元性与可替代性,(5)过程性与生成性,113,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1、开发原则,(1)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打破时间、空间、学科、领域、途径的界限,尽可能开发利用有益于体育课程实施活动的所有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开放性,包括时间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学科的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以及途径的开放性等。,114,(2)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针对体育课程目标、学生、教师、学校等的特点来进行。,115,(3)合作互补原则,所谓合作互补原则,是指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专家、体育教师、学生等人员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经验、特长以及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质量与效果。合作互补的原则有四层含义:一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体育学科专家之间的合作互补;二是不同学校之间或同一所学校内部体育教师们之间的合作互补;三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补;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其他人员合作互补等。,116,(4)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原则,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原则,是指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开发而开发,要注意使开发与实际利用结合起来,使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通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入体育课堂而发挥其作用与功能。,117,2、开发主体,(1)体育学科专家,(2)体育教师,(3)学生,(4)其他人员,118,3、开发方法(以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为例),(1)改造,改造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具体实施的不同对象和条件等特点对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某个构成要素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方法。改造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转化为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途径。任何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无论是知识资源,还是身体练习资源,其要成为体育课程内容,必须要经过教育学意义上的加工处理。例如,将排球作为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时,可以考虑在器材、场地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如采用软式排球,采用适合于小学生的球网高度等。,119,改造法的具体运用方式示例,序号,具体改造方式,示例,1,简化,如:简化某个动作的技术结构;删减动作的数量,如将32式太极拳改为8式太极拳等。,2,降低、增加难度,如:将带器械的练习改为徒手练习,或将徒手练习改为带器械的练习;,3,修改,如:修改某个游戏或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等。,4,转换、移植,如:将室内运动项目转换到室外的环境中进行;陆地运动项目移植到水中进行等。,5,变形,如:改变具体动作的组合方式;改变人员的组合方式等;改变练习的路线等。,6,限制,如:单人跑改为“两人连足跑”或“杠杆跑”;双脚跳改为用双脚用麻袋套住的“袋鼠跳”等。,7,夸张,如:游戏中对“角色”及所使用的道具进行夸张等。,8,调整,如:调整场地器材的规格等。,120,如何改造体育器材要素示例,序号,改造内容,示例,1,形状,如:将圆形的足球变成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2,大小,如:在女生或小学生的篮球比赛中用足球代替篮球;在技巧练习中使用小体操垫等。,3,重量,如:用较轻的气球代替排球等;在投掷中用纸团代替垒球等。,4,高度,如:在篮球学习中降低篮筐的高度,使中学生也能够完成扣篮动作等。,5,色彩,如:将羽毛球、毽球等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等。,6,布局,如:将足球门、篮球架放在场地的中央等。,7,材料,如:用塑料泡沫材料代替木质材料制作跳箱;用纸制作足球等。,8,功能,如:用球类器材来投掷;用体操器材作障碍物等。,121,如何改造比赛规则要素示例,序号,改造内容,示例,1,比赛方法,如:将迎面接力跑改为后退接力跑;将篮球比赛中两队的集体对抗改为三人各自为阵的单打比赛 等。,2,得分方法,如:篮球比赛中将得分方法改为“球触篮板得1分,球触篮筐得2分,球投进篮筐得3分,在3分线后投进篮筐得5分”等。,3,获胜方法,如:将标枪以投远为获胜改为以投准为获胜等;排球以先得25为胜,改为在20分钟内得分多者为胜等。,4,比赛时间,如:将足球比赛时间由45分钟半场改为10分钟半场等。,5,违例、犯规与处罚,如:取消足球比赛中“越位”的违例限制等。,122,案例 打起梆鼓跳起来,“宜都梆鼓”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宜都市的地方曲艺,表演的形式为“小堂鼓”类和“书鼓类”。演者手执二根小鼓槌,敲梆击鼓说唱结合,各种技法具有鲜明的身体练习特征,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很受当地群众喜爱。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覃文良老师和湖北省宜都市陆城三小的谭彩云、杨莉老师通过对其进行改造,成功地将其引进了小学体育课堂,围绕“宜都梆鼓”开发了“梆鼓操”、“梆鼓舞”、“梆鼓游戏”等系列体育课程内容。他们进行改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123,第一步: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