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沟通与人际关系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429383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6-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6-沟通与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节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模式。,大众沟通:传媒沟通,,通过媒体中介,的沟通过程。,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因素。,1,、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2,、信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3,、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视听为主,4,、信息接受者,5,、反馈,6,、障碍,7,、背景,三、沟通的功能,1,、获取信息的手段,2,、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四、人际沟通的类型,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组织系统),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信息流动方向),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来区分的),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沟通形式),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五、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1,、链形交往,2,、轮形交往,3,、圆周式交往,4,、全通道式,5,、,Y,形交往,(二),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第二节 体语沟通,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体语沟通,身体语言学,有研究揭示了人们在沟通时各种线索是否一样重要,他们把口头的、面部的和言语的线索以一种不协调的方式结合起来。,积极性语言用消极性腔调来说;消极性信息伴以积极性面部表情等。,结果发现,可见的态度,=,0.07(,言语,)+0.38(,口头,)+0.55(,面部,),一、目光与面部表情,(一)目光,个人的情绪变化,首先反映在瞳孔变化上。,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二)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目光接触,注视和相互注视的四种基本功能:,调整谈话(长时间的注视,有时可能是一种鼓励、期待,有时可能是“轮到你了的信号”;有时可能是一种挑战;有时又可能是一种迎合、投入等。),控制反馈,表达情绪(与戴墨镜的谈话总感到不舒服),确定关系,二、身体运动与触摸,(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手势语占重要地位。,(二)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利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三、姿势,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四、人际距离,人际距离,是指交往过程中个体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与他人在地理空间上保持的距离。,人际距离实际上是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的“缓冲地带”,一旦受侵犯,就会产生两种本能反应:,觉醒反应,阻挡反应,亲密距离:,亲密距离的近程为,015CM,,,亲密无间;远程为,1545CM,,,表现为亲密关系。,个人距离,:,有一定的分寸感,便于亲切友好地交谈,近程为,4575CM,,,出现于,朋友间的交往或情侣在公开场合的交往,;远程为,75120CM,,,出现于熟人间的交往。,社交距离:,社交性或礼节性的较正式的交往。近程为,1.22.1M,,,如在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上;远程为,2.13.7M,,,如上下级交往或商务谈判等场合。,公众距离,:,在公共场合的人际距离,近程为,3.77.6M,,,如演讲或讲课等;远程为,7.6M,以外,是几乎容纳一切人的空间,如集会。,对方和你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他与你保持的距离来判断。同时,彼此间的对话,也和双方距离的远近有很大关系。,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7.,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主要成分):相互吸引,相互排斥,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四个阶段),1,、定向,2,、情感探索,3,、情感交流,4,、稳定交往阶段,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分为四个水平:情趣爱好,态度,自我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隐私方面,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FIRO,),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这种需要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权力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一)个体的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的需要,: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并具有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支配需要,:这是从权力的需求上,希望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感情需要,:即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二),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于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三)对于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有主动表现与被动表现两种形式,(四)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五)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六),群体整合原则,包容、控制、情感,群体分解原则,感情不和、失控、难于包容、群 体分解,第四节 人际吸引,一、概念,人际吸引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人际吸引的三种形式:,亲合,喜欢,爱情,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熟悉性与邻近性,中等交往频率下,喜欢的程度高。,(二)相似性:,人际关系的双方在某些方面或多方面的相似性。,1,、信念、价值观、人格特征,2,、吸引力,3,、社会地位,4,、年龄,(三)互补性,1,、,在物质或精神上需求的互补性。,2,、社会角色的互补,3,、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四),外貌吸引力,(五),人格品质,(安德森),第五节 人际互动,一、概念,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专指人们心理、行为方面的交流。,强调角色互动。,二、人际互动的形式,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竞争,(一)合作及其基本条件,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行为。,基本条件,1,、目标一致,2,、共识与规范,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在人际互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是,(二)竞争及其基本条件,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基本条件:,1,、双方对同一目标,2,、目标较为稀少和难得,3,、争夺中可能出现零与冲突,也可能双赢,4,、竞争有理性,按一定社会规范。,(三)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提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作用:,竞争关系,:指他人接近目标,实际上会使自己更难接近目标。,合作关系,:指他人接近目标,实际上也帮助了自己接近目标。,1,、,敏兹的实验,:,一个瓶子里有几个纸做的圆锥体,每个纸锥上有一根细绳被引到瓶外,可以用细绳拉出纸锥,但每次只能拉出一个。瓶底通一水管,可向瓶内注水。实验要求被试在最短时间内将纸锥拉出,否则水面上升会将纸打湿。,实验者设计了两种情境,一种是未湿前拉出者奖励,25,美分,失败者罚,5,美分;另一种是看群体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所有纸锥拉出。,结果,:在第一种情境中,被试往往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最后两败俱伤。而在第二种情境中,成绩大大优于前者。,敏兹实验,2.,囚犯困境游戏,两个抢劫嫌疑犯以私带武器的罪名被警察抓获,但无证据认定其抢劫,警察将其分别审讯,如有一人揭发同伙,则无罪释放,同伙将因抢劫罪判,20,年,如互不揭发,则因私带武器各判,2,年,如互相揭发,考虑到双方的认罪态度会减刑,如各判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