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中国古代基本审美范畴

上传人:gb****c 文档编号:2429377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节中国古代基本审美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七节中国古代基本审美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七节中国古代基本审美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节,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范畴,1,老子,一、,“,道,”,、,“,气,”,、,“,象,二、“有无”、“虚实”三、,“,美,”,、,“,味,”,、,“,妙,”,(“平淡”“拙朴”),四、“涤除玄鉴”,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2,“,道,”,、,“,气,”,、,“,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句中第一、三两个“道”是名词,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第二个“道”字是动词,意思是“说出”。“常”指永恒的。,名:句中第一、三两个“名”是名词,它的意思是“名称、概念”;第二个“名”字是动词,意思是“称呼、命名”。,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能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了;各种事物的名称都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能说出来的就不是永远不变的。,“,道,”,不可言说,只能通过,“,象,”,,用心去捕捉,“,道,”,,言说出来的,只能是,“,道,”,的,“,名,”,。,3,“,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惚:仿佛、不清楚。 象:形象、具象。 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甚真:是很真实的。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老子的宇宙发生论。】,4,【译文,】,“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5,【道产生混沌的气(“一”),混沌的气分化为“阴”、“阳”二气(“二”),“阴阳”二气互相交通而形成一种和合的状态(“三,”,),,万物就从阴阳二气交通和合中产生出来,。所以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就是,“,气,”,,也就是,“,道,”,。万物都包含有阴阳这两种对立的方面或倾向,而在看不见的气中得到了统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6,“,有无,”,、,“,虚实,”,7,“,有无,”,、,“,虚实,”,道德经:“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yu),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橐龠: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古代的风箱。,(天地的运作难道不像风箱一样么,,虽里面空虚却不会穷竭,越是排除,它风量越多。,)】,【阴阳是气,不是道,一阴一阳才是道。】,8,“,有无,”,、,“,虚实,”,“,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zh)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最后的是总结上面所讲,“有之以为利”这里的“有”可以被解释为有利条件,“无之以为用”这里的“无”可以被解释为使得有利条件发挥作用。“有无相生”“利,用”也是一样是不可分离的,这个也就是“道”。】,9,“,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米开朗基罗说过:一个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来也滚不坏的,因为他们的雕刻是团块。中国就很不同。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宗白华,10,马远,寒江独钓图,11,12,米芾 蜀素帖,13,欧阳询九成宫,14,“,韵,”,与,“,神,”,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它,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15,“,美,”,、,“,味,”,、,“,妙,”,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辨者不善。,”,“,智者不言,言者不知。,”,“,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以圣人,.,光而不耀。,”,“,美,”,17,“,味,”,“,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味,”,这个概念在历史上第一次作为美学范畴出现。,【,“,淡乎其无味,”“,无味,”,是,“,味,”,,最高的味,一种平淡的趣味。,】,18,“,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体现了,“,道,”,的,“,无,”,的一面。,“,不可以形诘,”,,,“,不可寻求,”。】,到了汉代,妙成了常用的审美评语,成为一个美学范畴,。,eg,:,班固称屈原为,“,妙才,”,(见离骚序),魏晋之后,老庄之学大盛,清谈家对生活和艺术的欣赏与批评,所求的正是,“,妙,”,。,19,“,妙,”,【体现,“,道,”,】,“,象,外之妙”超越有限的物象,“妙不可言”不能用“名言”把握,“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谢赫,“,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 沧浪诗话,【,羚羊角萌生渐长,没有痕迹可求;“凑泊”,是佛家禅语,指人用“思维”去理解会合,】,20,“,妙,”,不在于好看、奇特、美,而在于,“,妙,”,与,“,道,”,、,“,无,”,、,“,自然,”,等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妙,”,通向整个宇宙的本体与生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往往不限于概括具体的审美对象或审美过程的某种特点,而是同古代思想家的,宇宙观,的看法密切相关。脱离古代思想家们的宇宙观,这些美学范畴就会失去其丰富、深刻的含义,变成一个空壳。,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并不是,“,美,”,。,21,“,涤除玄鉴,”,22,老子论,“,涤除玄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涤除,”,,洗除尘垢,也就是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的纯净清明。,“,玄,”,是,“,道,”,,,“,鉴,”,是观照,,“,玄鉴,”,就是对道的观照。,】,2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即回到老根。,“,观复,”,就是观照万物的根源、本源。】,庄子,“心斋”、“坐忘”,的命题,建立论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从哲学范畴转换成美学范畴,24,宗炳:,“,澄怀味象,”,、,“,澄怀观道,”,。,宗炳的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审美观照的实质乃是对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即道)的关照;,二、“澄怀”是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25,西晋 陆机文赋开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玄览”:玄:世间万物的变化,览:感受,体会。 典坟:历代经典,;,首句正是借用地理中重要有利的位置,引申而为创作中最具有观察力和判断力的场所。,】,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虚:虚怀。静:安静。澡雪:洗涤,】,宋 苏轼:,“,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以禅喻诗”,,诗法与禅宗的静悟相仿。,】,26,一、,“,道,”,、,“,气,”,、,“,象,二、“有无”、“虚实”三、,“,美,”,、,“,味,”,、,“,妙,”四、“涤除玄鉴”,27,春秋时期是中和这一审美范畴的成熟期。,魏晋南北朝绘画美学有三大命题:,“,传,神,写照,”,、,“,澄怀,味象,”,、,“,气韵,生动,”,要求文艺作品或审美观照要通向客观的,“,道,”,、,“,气,”,、,“,妙,”,。,【,“,气韵,生动,”-,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法则。】,唐代美学家提出了“境”这个范畴:,“,境生于,象,外,”“,境,”,才是审美的客体。,eg,:晚唐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宋代-气韵的消解,主要表现在宋代美学中“韵”的突出。,28,儒道互补,“,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魏晋以前两者势均力敌,魏晋之后则出现了深刻的,“,转向,”,:,“,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境界。那就是认为,出发芙蓉,比之,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宗白华,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