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五章物质循环

上传人:meig****oduo 文档编号:24291475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第五章物质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态学第五章物质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态学第五章物质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全球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二者,的参与,同,时,也包含一些地,质与,地理作用在內,因此,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小循环:环境中元素经生物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库:,贮存一定数量元素的某种生态系统组分称为该元素的库,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水体库等,流通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体积的物质转移量,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物质在库间的流通,流通量、周转率与周转时间是相对于库而言的,生产者库,流通率:20单位/天,周转率:20/100=20%,周转时间:100/20=5天,消费者库,流通率:4单位/天,周转率:4/50=8%,周转时间:天,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元素的性质,:有的元素循环的速率快,而有的则比较慢,这是元素化学特性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定的。如,CO,2,1,年,N 100,万年,生物的生长速率,:决定生物对物质吸收的速率以及物质在食物网中运动的速度,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有机体很快分解,供生物重新利用,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垦农田和砍伐森林引起土壤矿物质的流失,影响物质循环速率,化石燃烧把硫和二氧化硫释放大气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气体型循环,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循环速度快,例如,CO,2,、,N,2,、,O,2,等,沉积型循环,贮存库是岩石、土壤和沉积物,没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循环速度慢,时间以千年计算,例如,P,、,Ca,、,Mg,等,水循环,水的全球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水循环的推动,全球水循环,水循环是太阳能推动,在陆地、大气和海洋间循环,地表总水量:,1.410,9,km,3,,海洋约占,97%,水的循环:,陆地:蒸发,(,蒸腾,)71,000km,3,,降水,111,000km,3,,径流,40,000km,3,海洋:蒸发,425,000km,3,,降水,385,000km,3,碳循环,碳的重要性,:生命元素、能量流动,碳库,:海洋和大气、生物体,碳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碳酸盐的沉淀作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1)海洋和大气CO,2,调节,CO,2,CO,2,溶,于海水,H,2,CO,3,水体中生物,H,+,+CO,3,2-,CaCO,3,海底沉积物,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s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碳(SF,6,)、氟氯碳化物 (CFCs)、氢氟碳化物(HFCs)等,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沒陆地,全球气候经常发生暴雨或干旱,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氮循环,氮的重要性,氮库:大气、土壤、陆地植被,生物可利用的氮的形式:,NO,3,2-,、,NO,2,2-,、,NH,4,+,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磷循环,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循环,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贮存库,磷的循环过程,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磷循环,生态系统的磷循环,硫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