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

上传人:gb****c 文档编号:242912216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6.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2008年9月6日,1,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第一部分、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与建设,第二部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第三部分、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政策措施,2,第一部分,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与建设,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一、国家创新体系、构成、特点,二、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展历程,三、我国创新体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4,一、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国立研究机构、地方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民间科技中介机构等组成的有序结构,分别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各有侧重的功能。,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安排,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5,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企业,尤其是对创新进行投资的企业;,促进技术进步的政府;,提供技术创新源泉的科研机构;,提供一般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公共和私有教育部门;,连接资源与市场纽带的中介机构。,6,开放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科技系统,创新政策,创新环境,国家创新系统,全球创新,系统,信息,人才,商品,资金,技术,7,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从创新单元看,国家创新体系由国家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社会研发机构等单元组成;,从创新过程看,国家创新体系由知识生产、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从创新环境看,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制平台的支撑,需要崇尚创新、严谨求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诚实守信、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从系统调控看,国家创新体系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形成自我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机制。,8,二、我国国家创新战略体系发展历程,“十五”计划纲要 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宏伟战略。,(一)形成阶段(19491977年),(二)发展阶段(19781995年),(三)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19951998年),(四)国家创新体系阶段(1998年至今),9,(一)形成阶段(19491977年),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制定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10,(二)发展阶段(19781995年),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创新模式主要是计划主导模式,设立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引人竞争机制;,随着国有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企业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11,(三)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19951998年),突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进行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宏观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制定重大科技计划逐步由科技转向科技和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出现了国家工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新的参加对象,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12,(四)国家创新体系阶段(1998年至今),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提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提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8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汇报提纲,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先行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国家创新体系试点,拉开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序幕。,13,三、我国创新体系特点,(一)政府在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三)国有企业的份额较大,(四)科研院所的研发支出大于其它国家,(五)与科研机构相比,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相对紧密,(六)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偏重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七)与教育投入相比,更重视科技投入,(八)创新服务机构以公益性为主,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14,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的构成,15,企业在研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是企业已经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二是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以企业自筹经费为主;,三是企业在技术交易中日趋活跃。,16,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来源结构(%),我国R&D经费执行部门分布(%),17,各国研究开发经费执行分布(2003)(%),18,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相对紧密,大学研发经费中企业投入的比例远高于政府科研机构的比例。2004年大学研发执行经费中,政府投入占54%,企业占37%;政府科研机构的研发经费支出中政府投入占80%以上,企业资金仅占5.1%。,19,大学和科研院所更重视应用研发,2004年大学的研究开发投入中,基础研究占24%,应用研究占54%,试验开发占22%。,政府科研机构(不包括转制科研院所)的R&D支出中试验开发支出为51%,应用研究占37%,基础研究支出仅占12%。,20,公共教育和R&D投入占GDP的比例比较(2002年),21,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研发又往往与企业发展的需求脱节,大量国家科技财政经费支持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机制不健全,高校与科研单位科研成果自行产业化比例很高,3、缺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4、促进、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不配套,22,大学、科研院所自行产业化比例,23,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外贸增长,内部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 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造成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24,中国大陆对美国和东亚地区的贸易差额,25,要实现四个转变,从投资主导型的发展转向消费主导型的发展,从城乡、区域不平衡的发展转向注重均衡的发展,从偏重于重化工业的发展转向注重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的发展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26,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国家层次:,自主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自主创新是制衡国外技术封锁的重要武器;,自主创新是满足国内特殊需求的重要手段。,企业层次:,自主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自主创新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27,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创新体制和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重点领域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实现大的飞跃。,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国家科技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28,国家创新体系的六个系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以各种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29,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基础,科技信息、公共数据、技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30,国家创新体系的八个机制,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机制;,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寓军于民的军民结合机制;,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基于以人才为核心的科学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发展的区域协作创新机制;,适应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独立、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31,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其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创新主体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与效率。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及投入的主体:,具有对创新活动自主的决策权;,具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能力;,承担创新活动的责任与风险;,获取创新活动的收益。,32,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识别市场配置资源低效区域;,制定科学政策,通过各种科技计划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及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引导社会创新投入的方向,推动国家整体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33,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通过国家财政支持企业研发、政府采购为创新产品提供市场机遇、建立公平税负的竞争环境、实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助力产业发展,营造官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氛围;,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协调机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协调机制、促进政府委托、合作和资助研究项目的技术转移和扩散机制;,制定扶持风险投资的法律体系、营造技术产权交易市场。,34,政府鼓励创新的政策工具,35,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开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开发活动,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共性技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系统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引领企业创新方向、降低企业创新风险、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36,教育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包括大学在内的教育培训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其作用为:, 提高人的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一国经济发展培养提供充足、高技能的人力资本;, 通过学校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迅速的将科学技术知识扩散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事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开发活动。,37,中介机构是连接资源与市场的纽带,中介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创新参与者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技术市场包括从技术商品的开发到技术商品的应用(转化、产业化)和流通的全过程,涉及到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相关的技术交易活动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其为加速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通道之一。,中介机构作为沟通买方与卖方的桥梁,促进了创新体系内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互动,并通过进行技术搜寻、评估和传播,实现各创新参与者之间内在的有效联系。,38,第二部分,我国高新产业发展战略部署,39,我国高新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一、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计划体系,二、国家高技术项目,(一)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0,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计划体系,(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基础研究计划,(四)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五)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41,(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8个领域20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精干的科技力量,通过15年努力达到下列目标:,、在几个最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在优势领域中有所突破;,4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通过伞型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为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同其它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43,(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4,攻关计划的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攻关计划项目根据支持的重点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三类,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采取有限目标、滚动立项、分年度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45,(三)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46,(四)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科研条件建设,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软科学,科普,47,(五)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48,我国现有创新体系中各类科技计划功能,49,二、国家高技术项目,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50,国家高技术项目,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51,国家高技术项目,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急需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52,国家高技术项目,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发及验证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53,国家高技术项目,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以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扩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的建设项目,54,“十一五”自主发展能力目标,高技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国内高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翻一番,自主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出口额)争取提高到15%左右,建成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能力明显增强。,55,“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八个重点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56,“十一五”实施九大,专项工程,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专项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工程,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工程,数字音视频产业专项工程,先进计算专项工程,生物医药专项工程,民用飞机产业专项工程,卫星产业专项工程,新材料产业专项工程,57,(一)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实施的指导思想、重点,项目安排原则,相关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介绍,1998-2004年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58,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针对我国企业由于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依赖国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与此同时,一些产业小而散,产业链不长,增加值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从,1998,年开始,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59,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支持高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宏观导向作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技术升级。通过计划的实施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60,实施重点,高技术产业发展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建设项目。,61,高技术产业发展重大专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产业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特点以及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高技术的产业化,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实施的重大项目。,62,示范工程项目,将对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有重大影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带动性强的重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首次进行规模生产的转化,并提供完备合理的工程化技术方案和工艺设计,为产业推广应用提供工程示范的建设项目。,63,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为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鼓励行业和地方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培植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化群体的建设项目。,64,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建设项目,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及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扩大生产能力,提高技术层次,满足市场需求而安排的大中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同时,包括为组织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建设,为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能力建设,推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等而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从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出发,通过项目的提出和实施,带动高技术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66,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项目应在公开、公正、平等的竞争条件下选择,要通过竞争,提高项目决策、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67,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项目应在产业技术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技术发展方向,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有重大影响。,68,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项日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资源配置的实际效率和可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69,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项目实施应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创新,促使项目顺利实施和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70,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其它社会资金等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体系。,71,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要通过项目的成功建设,在行业或地方经济发展中产生较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使技术广泛扩散,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72,项目安排原则,(一)宏观导向性,(二)公平竞争性,(三)先进适用性,(四)经济预期性,(五)机制创新性,(六)资金多元性,(七)推广示范性,(八)布局合理性,项目安排要按产业发展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地区合理布局。,73,相关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介绍,1、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新材料专项从2000年开始实施。,专项主要支持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新型工程塑料,粉体、纳米、微孔材料和高纯材料,表面、涂层材料与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及特种功能材料,新结构功能助剂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等方面的产业化。,74,2、西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为了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计委自2000年起有计划、分步骤地在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安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开发特色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结构调整为核心、促进西部地区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选择优势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75,3、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以卫星导航应用示范为龙头,优先支持和发展市场急需、技术先进性、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技术与产品,逐步构建起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创新体系。专项在2002-2003年期间集中实施,主要支持重点:,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产品的开发、产业化;,产业发展支撑条件。,76,4、城市节水和海水利用产业化专项,在城市节水领域,重点开展新型节水技术及废水资源化技术产业化示范,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海水利用领域,重点开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技术的产业化示范,推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专项从2004年起在3年内分年度滚动实施。,77,5、光电子产业化专项,从2002年开始分3年实施。,根据我国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光电子产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并尽快形成规模生产;,在 “十五”期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自有知识产权和产业优势的光电子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的带动,扶持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形成。,78,6、电子商务专项,推动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引导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创建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专项从2005年开始推出,共有346个单位申报项目初选,确定了167个项目参加答辩评审,共有91个项目通过审批,项目总投资60亿元。,79,7、高纯硅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为促进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满足我国微电子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需求,自2007年开始实施高纯硅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支持重点:,电子级高纯硅材料生产;,太阳能级高纯硅材料生产;,高纯硅材料产品标准制订。,80,8、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目的是改变我国的自动化产品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建立我国具有研究开发实力的工业过程自动化企业群体,培育一批工业过程自动化龙头企业,树立国产工业过程自动化成套系统的形象,扩大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应用范围,提高我国工业过程自动化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国产系统的市场份额。,自动化专项从2000年开始实施,到2002年共择优支持了3批3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亿元。2005年批复了21项科学仪器和工业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资金申请报告,并安排国家补助资金8700万元。,81,9、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是“十五”高技术专项规划中十二大高技术工程之一。专项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以近年来取得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为重点内容,加速动植物优良品种的产业化,开展高效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促进新型高效农药、兽用疫苗、新型饲料添加剂及农业机械等绿色农业投入品产业化,大力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专项自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已先后支持了240多个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投资约2.3亿元。,82,10、生物技术产业高技术专项,通过国家宏观引导,针对我国医药、农业和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需要,重点发展优质、抗逆重要农作物新品种种子、优良林木种苗、家畜胚胎工程、兽用疫苗、生物防治制剂与微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的产业化,积极发展抗体工程、重组疫苗、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基因药物,推进环保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促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发酵、制药、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应用。,专项从2002开始实施,截止2006年底,批了准石家庄、深圳、长春、北京、长沙、广州、上海、云南、武汉、重庆、成都、青岛等十二个生物产业基地。,83,11、,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从2005年开始实施。重点推进有重大需求的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技术比较成熟、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突出自主创新,加速发展我国特色、优势技术领域,形成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化系统集成能力的产业化基地。促进新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形成,建立有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的内在机制。,84,12、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民用非动力核技术是指除核武器与核电之外,原子核科学与信息、材料、医学、环境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和公众安全等领域的知识高度密集的技术。,专项从2004年开始实施,以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技术成果为基础,以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将一批核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提升我国核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推动我国核技术应用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使核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85,13、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专项从2004年开始实施,以推动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专项实施目标: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汽车电子产业体系,适应国内汽车工业需求,并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扩大国内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的应用,提高本地化率,增加汽车工业附加值;攻克汽车控制平台等芯片核心技术和软件核心技术;建立汽车工业设计平台,提升汽车设计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86,14、软件等信息产业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产业化为手段,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关键产业技术的支持,推动优势产业的形成,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新型显示、信息网络与应用、数字音视频、新型电子器件与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产业化。,87,15、信息产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专项,为促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专项从2004开始实施。,专项涉及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领域。,重点支持先进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形成生产规模;,促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改善企业技术开发环境和手段;,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市场。,88,16、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项包括研究开发项目、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从2005年开始实施。,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实施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为下一代互联网及其重大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提供试验环境;,提升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确立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标准、技术和产业上的国际重要地位;,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跨越式发展。,89,对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授牌,为充分发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激励全社会加强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国家计委于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向100项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进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牌匾授予仪式。,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授牌了152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以表彰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化所做的贡献。,90,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实施的指导思想、重点,项目安排原则,相关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介绍,1998-2004年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91,1998-2004,年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产业化项目实施数量情况,92,1998-2004年产业化专项实施数量情况,93,1998-2004年产业化项目数量分布图,94,各行业项目分布情况,95,1998-2004产业化项目投资情况(万元),96,1998-2004各专项总投资额情况(前十位),97,1998-2004各行业国家投入资金份额,单位:%,98,1998-2004大行业分类产业化项目情况,99,国家投入资金比例情况,100,1998-2004大行业分类产业化项目情况,行业,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入,(亿元),国家投入占总投资比重%,现代交通,8,1.6,20.00,先进能源,15,2.1,13.46,信息,384,46.4,12.07,环保,66,7.2,10.91,农业,223,21.4,9.60,航空航天,26,2.4,9.23,新材料,274,25.1,9.16,其他,26,2.2,8.46,生物及医药,357,28.8,8.07,先进制造,104,8.2,7.88,总计,1483,145.4,9.8,101,产业化项目的布局情况,102,地方配套资金情况(前六位),地方配套资金达总投资的比例。,103,产业化项目分布情况,1信息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总投资占所有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26%,其中最多的为广东493991万元,其次为北京329090.3万元,四川268738万元。,2生物及医药行业总投资3569840.19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24%,其中吉林、浙江、广东居前三位,总投资分别为:267846万元、243266万元和237556万元。,104,产业化项目分布情况,3新材料行业总投资2740414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18%,其中广东、山东、湖南前三位,总投资分别为:196338万元、185677万元、175045万元。,4先进制造业总投资1038527.36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7%,其中:黑龙江、河南、浙江居前三位,总投资分别为:124518万元、107660万元、88165万元。,105,产业化项目分布情况,5先进能源业总投资156375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1%,分布在陕西、新疆、贵州、河北、山东、安徽、山西、上海、广东浙江十个省市。其中陕西27630万元、新疆21748万元、16877万元分别位居先进能源行业总投资前三位。,6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总投资658139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4%,辽宁69369万元,陕西53446万元,52027万元分别占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总投资前三位。,106,产业化项目分布情况,7航空航天业总投资258434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2%,其中山东28379万元、江苏26019万元、广东23249万元分别位居总投资前三位。,8农业项目总投资2230094.67万元,占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15%,其中内蒙古139045万元、河南124163万元、山东110028万元,分别位居总投资前三位。,9现代交通业项目总投资79868万元,占全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的1%,分布在广东、湖南、江苏、陕西、上海五个省市。,107,(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技术的研制开发水平,解决制约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2005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共同编制并发布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108,专项实施重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提升我国产业装备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装备。,重大产业技术主要包括: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保证我国产业技术体系相对先进、完整性所必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109,专项实施对象,专项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需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组织实施10项重大技术装备和10项重大产业技术项目。,110,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重点,1、三峡工程配套装备研制,2、直流输电成套设备,3、超临界火力机组成套设备,4、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5、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6、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及成套装备,7、高新优船舶及配套设备,8、铁路现代化成套装备,9、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10、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成套设备,111,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重点,1、资源勘探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2、大型石油、天然气和煤化工及新型催化关键技术,3、节能和新能源关键技术,4、工业节水关键技术,5、环境保护关键技术,6、资源综合利用技术,7、安全生产关键技术,8、先进制造关键技术,9、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10、交通现代化关键技术,112,(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多年来,围绕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有效投入,如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发及验证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113,1、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宗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为突破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主要依托骨干企业、转制科研机构,建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实体。,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强化产业技术供给的重要保障,衔接基础研究和产业研发的桥梁,凝聚、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114,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任务,开展重大工程及技术装备的设计和试验验证;,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新产品开发;,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凝聚、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5,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合理布局。按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出发,系统安排,分步实施,形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合理布局。,坚持创新机制,注重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基础和条件,以增量投入带动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116,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原则,坚持强化保障,力争重点突破。以提高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保障能力为着眼点,集中力量,力争在一些技术瓶颈制约十分突出的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坚持政府引导,提倡多方投入。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形成多元投入、广泛参与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新格局。,117,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十一五”启动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年12月开始试点启动了生物冶金、真空冶金、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定位、功能和管理体制进行探索,为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经验。截止2007年底,已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10家。,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7月制订并发布了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意见。,118,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格局,建立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提高产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119,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于2007年7月23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以第54号令的形式发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共分五章二十七条,重点从总则、组织管理、申报与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等五个方面,做出了二十六项明确规定。,120,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特点,注重规范性,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符合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突出指导性,系统阐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主要任务和建设原则等,使各方面全面了解和掌握具体的要求和条件;,体现务实性,使申报、审理程序简化、易操作,允许运行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强调协调性,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21,“十一五”期间的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支柱产业、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工程试验与仿真等方面建设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鼓励和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对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设施的投入,推进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发与实验能力的整体提升;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建设格局,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提高产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122,2、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123,工程中心的宗旨,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124,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125,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为行业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126,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1992年国家计委颁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最初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开始实施国家工程中心建设计划。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能源、环保等领域分别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4年国家对科技发展项目提出了工程研究中心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的要求。,127,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1996年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世界银行贷款科技发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暂行),并在医药生物、农业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提出要按照“科研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 方针进行。,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于2007年4月10日起已正式施行,。,128,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安排8亿元投资,新建了重型技术装备、生物芯片等2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截止2007年底,已批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具备了一批科技成果工程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拥有了一支具有工程化开发研究和系统集成经验的高素质队伍,解决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显著提高了我国科技成果工程化能力,并成功进行了机制转换。“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新建和完善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9,3、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牵头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15日。截止2007年底,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已达499家,130,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原则,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要坚持国家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产业技术政策,在重点产业领域以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为依托,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以企业投资为主,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利于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培育和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基础条件,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131,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实施本着“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基础平台、突破关键技术” 原则,从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出发,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有效形式,建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基础平台,支撑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13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重点围绕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特别是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性资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领域,支持相关重点骨干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项从2004年开始设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连续批准建设了四批专项项目,截止目前,共有243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建设获得了国家补助资金支持。,133,“十一五”期间支持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投入,显著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初步建立我国创新能力的支撑体系框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设施布局,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期间还将支持30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134,专项的实施情况,“十六大”以来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领域组织实施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卫星导航、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自动化等33个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支持近1500多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亿元。在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与环保等领域重点建设2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243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带动社会投资142.4 亿元,并会同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在行业排头兵企业建立了25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5,专项实施对企业的成效,扶持了一批研发实力强、产业化基础好、对行业发展影响大的高技术企业,促进优质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迅速做大做强一批大型高技术企业集团,成为各行业的战略支撑点,形成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初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群,;,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使一大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改善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和分工地位,。,136,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新办法,新版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于2007年4月1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以第53号令的形式联合发布,自2007年5月20日起施行。与此同时,200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第30号令的老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被废止使用。,新版共分六章三十二条,与旧版相比,增加了五条。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资金支持除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外,增加了科技部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专项计划。,137,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5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150人;,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138,第三部分,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政策措施,139,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政策措施,一、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二、2008年国家发改委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些项目,140,一、技术创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06年9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联合下发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明确了包括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加速折旧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四项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其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配套文件。,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141,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上述企业在投产经营后,其获利年度以第一个获得利润的纳税年度开始计算;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可以依照税法规定逐年结转弥补,其获利年度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年度开始计算。,142,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规定享受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内资企业,应继续执行原优惠政策至期满,不再享受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