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通史)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242912114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复习(通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通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通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1.继承制度: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机关: 秦汉三公九卿 隋唐三省六部 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代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清代军机处,1,地方管理: 西汉郡国制到郡县制、编户制度 东汉州、郡、县 唐代节度使 宋代知州、通判、转运使、保甲制度 元代行省制度 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清代省、将军、办事大臣辖区,思想控制: 秦代焚书坑儒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 清代文字狱,2,军事制度: 西魏府兵制 隋代府兵制(兵农合一) 唐玄宗募兵制 北宋枢密院、禁军、保甲法、将兵法 金代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 明代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 后金八旗制度(兵农合一),3,选官制度: 夏代王位世袭 战国军功 秦代皇帝任免 西汉察举制、皇帝征召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隋代创立 唐代完善 北宋发展 明清八股取士,4,监察制度: 秦代御史大夫 两汉刺史制度 北宋通判制度 元代御史台 明代厂卫制度、提刑按察使司法律制度: 秦代秦律 明代大明律,5,3.古代改革类型: 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政策调整 王安石变法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的封建化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4.人物功过评估标准:,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经济文化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符合人民的愿望与利益总之,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统一,6,5.封建国家繁荣富强的原因:,经济方面生产力发展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经济发 展,奠定物质基础政治方面前代奠定基础;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创新 封建帝王的个人作用,民族关系汉族为主体民族融合;民族政策开明加 强经济文化交流外交方面对外开放,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积 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7,二、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前提:,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融合、对 外开放制度更新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等统治者因素政策调整、勤政爱民、劝课农桑,2.表现:农业:,农具、耕作技术、水利工程、耕地农作物:品种栽培、引进、推广,产量人口,8,手工业:行业:纺织业矿冶业造船业陶瓷业造纸业煮盐业漆工业其他,产地(中心)工艺水平技术引进外销,9,商业:,商品市场:国内内地:集市、草市、夜市; 边关:榷场、互市国际管理机构:市舶司、公行货币: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白银城市交通:道路、港口、航线,10,3.古代的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屯田制、均田制,地主私有 君主私有,农民私有:更名田,11,4.古代赋税制度:奴隶社会贡赋制度 春秋鲁国:初税亩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封建社会西汉:编户制度 北魏:租调制度 隋唐:租庸调制 唐中:两税法 宋代: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明代:一条鞭法 清代:地丁银,12,5.赋税制度分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制: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为主的征税制: 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以货币征收的赋税制: 更赋、募役法、一条鞭法、地丁银,13,6.赋税制度沿革规律:,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 (两税法)直至取消人头税(地丁银)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一条鞭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两税法),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徭役和兵役到可以代役(庸)税种繁杂逐渐演变为简单单一(一条鞭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14,7.经济恢复发展的基本原因:,客观条件制度先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重要原因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吸收前代教训)科技进步工具改进、水利兴修、历法进步、科 技著作指导重要条件国内各民族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 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前代经济发展为后代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根本原因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15,8.促进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好;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 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 进的工具和技术;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 也有一定的影响。,16,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 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 期最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 移有一定的影响,17,10.古代的环境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搞多种经营。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做到经济、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要培养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依法治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才能遏制像沙尘暴和土壤沙化这样的环境问题的恶化;才能给人民营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18,11.封建经济特征:,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也在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是传统经济政策,手工业商业受到一定限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后来占主导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周边地区发展,促进封建国家经济整体发展,12.调整生产关系:,调整所有制形式:商鞅变法、均田制、更名田调整分配形式:赋税制度改革调整人与人关系:整顿吏治、保甲法、科举制、特务统治,19,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1.族名、历史、发祥地(山、河)、生产生活方式、部落名称、首领(称谓)贡献2.发展过程:统一、政权、都城、制度、变化3.关系: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与中央政权的关系4.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 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20,5.民族:,匈奴:秦、汉突厥:隋、唐,西域各族:西汉(BC138、BC119、BC60)、东汉,回纥:唐契丹:辽、宋、金、元,党项:宋蒙古:元、明、清,西南各族:秦、西汉、东汉、唐、元、明、清越族:秦、西汉吐蕃:唐、元、明、清满族:唐、宋、金、元、明、后金、清、,21,6.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北魏(鲜卑)金(女真)绍兴和议元(蒙古)1279年统一全国清(满洲)1644年入关,20多年后统一全国,7.创制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吐蕃契丹(偏旁)党项(楷书)蒙古(八思巴蒙字),22,8.创立新制度的少数民族:,北魏:均田令辽:蕃汉分治金:猛安谋克制后金:八旗制度,9.民族融合的三个高潮:,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23,10.中央政府联系管理少数民族的主要措施:,战争和亲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行政机构管辖经济文化交流会盟、议和,24,四、中国古代外交:,1.交往地区:东北亚朝鲜、日本东南亚越南、南洋诸国南亚天竺中亚、西亚安息(波斯)、大食欧洲大秦(意大利)、葡萄牙、荷兰、沙俄东非沿岸,25,2.基本内容:国家对外政策经济文化交流国家使节往来民间往来人物交通路线和港口领土冲突,3.主要方式:官方使节、留学生官方、民间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宗教传播战争(签约),4.历史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丰富了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捍卫了国家主权,26,5.发展趋势:开放条件、作用闭关原因、危害,6.路线:汉代陆路为主(两条具体路线)唐代水陆并举(多条具体路线),7.代表人物:中国官员:张骞、甘英、郑和、徐兢高僧:法显、玄奘、义净、鉴真中外人士:安敦王朝使者、吉备真备、崔致远、 马可波罗、利玛窦,27,8.对外交往的目的:传播中国文化,宣扬国威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经济文化生活,经济互补互利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丰富文化生活根本目的是维护巩固封建统治,9.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科技发展、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杰出人物的推动。,28,10.代对外交往的认识两个阶段:一是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当时经济重心在中原。二是唐代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北方多战乱,造船技术进步和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发展趋势: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开放到闭关。具体说,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是对外开放的。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都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明朝后期以后,限制对外交往(闭关锁国)。主要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倭寇的侵扰和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明清政府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29,11.启示 只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则会走向衰亡。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和平友好交流是我国同外国交往的主流。,30,五、中国古代文化,1.自然科学,四大发明时间、发明者、应用、完善、外传、 影响(国内、国外)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地理学建筑学农学手工业技术(专著),31,2.社会科学:,文学诗歌、辞、赋 词 散文 小说 戏曲,艺术绘画 音乐 舞蹈 雕塑 书法教育学校设置 教学方法 教育体制,史学纪传体 编年体 断代体宗教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诸子百家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 主观唯心 客观唯心,32,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局限给我们的一般启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创新。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33,4.古代地主阶级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去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仁”的思想未被统治阶级所用。 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结合。孟子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4,(2)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处于被打击的地位。(3)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提出“大一统”的思想,核心是“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宋朝: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儒学正统地位巩固。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5)明清(鸦片战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进步思想家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指责儒家经典,揭露道学家的虚伪。,35,(6)近代前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冲 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 令,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 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 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7)近代后期: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儒学正统地位被废除(8)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主要阵地。,36,5.儒家学说对世界的影响: 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唐朝时,朝鲜和日本各级学校 都教授儒学。 对欧洲的影响;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特别推崇 儒家思想。 6.认识: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儒学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它曾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消极作用。儒学中的勤政爱民、任人唯贤、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37,7.“人本”“农本”思想 春秋时期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农本),38,8.物思想的发展演变 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东汉前期的王充,对,神学,开展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万物是由元气构成和“人死不为鬼”,提倡薄葬。 南朝时期的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提出人的精神与形体是统一的。“刃利之喻 ”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39,9.诸子百家,墨家 墨翟 代表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针;促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儒家 孟子 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荀子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40,法家 韩非子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主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道家 庄子 发展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功名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