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课件

上传人:gu****n 文档编号:242845942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一、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西北地区荒漠的生态系统是较脆弱和易于被破坏的。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原因,致使土地荒芜,草场退化,引起沙漠化的扩展。,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着决定作用。以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为集中的内蒙古商都县为例,在强度开垦草原以后,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后来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用防风沙措施,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受害者。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鄂陵湖边退化的草场,二、荒漠化的防治,总体思路:,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的核心,工作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生产力,整治模式,确立明确的整治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健全和完善治理实施系统,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来治理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注意原则:,预防生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治沙是科学问题),以消除贫困为核心,重视地方参与(治沙是社会问题),三、治理措施和经验,成功技术和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小流域综合治理、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造林等,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固沙,经过多年的人工种草、造林等综合措施治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不仅控制了腾格里沙漠流沙侵袭,保证了包兰铁路的畅通,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的沙坡头已是林草茂密、果树成行之地。穿越沙区,40,多千米的铁路两侧,,被层层绿树护卫着;,2.13,平方千米林间沙地上已形成厚厚的结皮,长起了苔藓层,标志着沙漠已逆转为土壤;被流沙掩埋的,29,平方千米农田已改造成硕果累累的田园,新开发的,13,平方千米沙漠地已得到综合利用。,半固定沙包,沙丘上生长着荒漠植物。这些植物基本上是旱生的、叶退化的小乔木、灌木或半灌木。它们以各种不同的生理、生态机制适应干荒漠严酷的生境条件。,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在干旱地区局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西北各族人民通过农田水利、林网建设和其他农牧措施,将荒漠变为农田和牧场,发展了绿洲这一独特的地理景观,古代丝绸之路就是由片片绿洲串连而成的。经过几千年的辛苦经营,西北地区已形成一条断续状分布的绿洲带。,玛纳斯河流域开垦前后绿洲内水系和土地利用的变化(,A,),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垦殖历史只有,200,多年,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多年的努力,人口增加近,20,倍,农田面积增加近,10,倍,成为新疆粮棉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此图为,1955,年的情况。,玛纳斯河流域开垦前后绿洲内水系和土地利用的变化(,B,),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疆屯垦事业迅速发展,许多荒地变成新的绿洲,其中以北疆玛纳斯河流域最为典型。这里垦殖历史只有,200,多年,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多年的努力,人口增加近,20,倍,农田面积增加近,10,倍,成为新疆粮棉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此图为,1977,年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