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ppt课件资料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2767605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学中ppt课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西学中ppt课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西学中ppt课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太湖县中医院“三基”培训中药学部分,内科主任 路定国,2012、8、26,太湖县中医院“三基”培训中药学部分,1,基本知识,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称为“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之不能以无兵胜敌也(宋.苏颂),基本知识中药,2,中药学发展简史,历代本草,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经典著作,365种药物,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陶弘景,730种,唐代,新修本草,苏敬负责,23人编著,844种,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撰,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著,1500种,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1892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716种,1999年,中华本草,国家中医中药管理局,8980,,中药学发展简史历代本草,3,药性理论,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方面的内容。,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药性理论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4,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性质。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5,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平,性: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仍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大寒-寒-微寒-凉-平,大热-热-温-微温-平,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6,五味,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药味。意义:提示药物的真实滋味,提示药物的不同功效。,五味五味,7,五味的不同作用特点,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也标上辛味,辛香之气还能起到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作用。如麻黄、苏叶发散风寒,薄荷宣散风热,木香行气除胀,红花活血化瘀等。弊端:多辛散燥烈,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五味的不同作用特点,8,甘,(,淡,),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淡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如茯苓、猪苓、淡竹叶弊端: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甘(淡),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9,酸,(,涩,),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具有敛汗、敛气,止泻、涩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赤石脂固崩止带等酸能生津开胃,酸甘化阴。弊端:敛邪,有实邪者勿用。,酸(涩),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具有敛汗、敛气,止泻、涩精,10,苦,,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降泄、泻下或燥湿或坚阴作用。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坚阴是通过泻火以达到存阴的目的。如大黄、枳实泄热通便,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黄芩、栀子清热泻火,龙胆草、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泄热存阴弊端: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降泄、泻下或燥湿或坚阴作用。泄,11,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病证。如海藻、昆布、牡蛎消瘰散瘿,鳖甲、蟅虫软坚消癥等;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参味咸入血分凉血。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同味异,功能不同;味同气异,功效有别;一气多味,作用广泛。,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12,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对药物作用趋向的概括。,凡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有少数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或存在双向性,如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是对药物作用趋向的概括。,13,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必须根据疾病发生部位在表在里、病势上逆下陷的区别,根据药物有升降浮沉的特性,恰当选用药物,这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与药物的性味密切相关,与药物的质地相关,与药物的炮制亦密切相关。,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14,归经,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归是归属,经指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用以说明药物功效的适应范围,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归经主要阐明药物作用的定位与气味的定性,升降浮沉的定向,构成了中药的三位一体的药性基础,对于完整的解释药物的作用原理有着重要意义。,归经归经,15,如麻黄、桂枝为太阳经药,石膏、知母为阳明经药等;黄芩主清上焦,黄连主清中焦,黄柏主清下焦;磁石、代赭石入肝,桑叶、菊花轻浮入肺;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葛根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等。,如麻黄、桂枝为太阳经药,石膏、知母为阳明经药等;黄芩主清上焦,16,药物毒性,毒性,古: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药物的毒副作用,今: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有大毒,有毒,有小毒。,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映,药物的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药物毒性毒性,17,二、中药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称为中药配伍。,七情配伍,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石膏配知母,麻黄配桂枝等,相使,,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连配木香,附子配甘草等,二、中药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18,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生姜杀半夏的毒。,相恶,,两药合用能降低功效莱菔子能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所以说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19,十八反,配伍禁忌,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配伍禁忌,20,十九畏,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九畏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21,用药禁忌,妊娠禁忌,禁用药:毒性强,药性猛,走串、泻下、破血的,如巴豆、大戟、水蛭、斑蝥等。,慎用药:有毒的,泻下的,利水、重镇降逆的,如红花、牛膝、大黄、附子、肉桂、木通、冬葵子等,服药禁忌,考虑脾胃,考虑病情,忌病情与药性不相符合的药物。如麻黄用风寒表实证,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则忌。一般药物均有证候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妊娠禁忌,22,忌口,调疾饮食辨一书说:“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也就是说,饮食得当,可以促使药效更好的发挥;如果饮食不当,反而会抵消药效或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对发热的病人,要忌辛辣、油腻,如姜、椒、肥肉、酒类等;水肿、消化不良、泄泻者,忌食坚硬、油炸、生冷等食物。服发汗药者,忌食用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者,忌食用茶叶、萝卜。,忌口调疾饮食辨一书说:“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23,吃药一般要忌口,以促使药效更好地发挥。常规禁忌辛辣、油腻、生冷、黏滑、腥膻等,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不同体质的人平时也要求不同的忌口,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忌口要求,特殊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如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总之,忌口含义是比较广泛的。,古代文献有,甘草、黄连、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茯苓忌醋;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等,。可作参考。,吃药一般要忌口,以促使药效更好地发挥。常规禁忌辛辣、油腻、生,24,中药剂量,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中药剂量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25,中药的用法,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煎药用具 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煎药用水:长流水、井水、雨水、自来水等,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煎药火候 文火、武火,煎药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min,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混匀后分两次温服。,中药的用法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26,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短,煮沸后3-5min即可;补益药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继续30-60min,。,特殊煎法:根据药材质地不同,又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27,服药法,1、温度: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宜热服,呕吐或中毒宜冷服。,2、时间:补益药饭前服,健胃和对胃有刺激药饭后服,安眠药睡前服。,3、次数:汤剂每日一剂,分2次服,间隔46小时,临床亦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一日2剂。至于饭前饭后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及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腑,则宜饭前服药。某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安神药物宜睡前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均可不定时服,。,服药法1、温度: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宜热服,呕吐或中毒宜冷,28,服药方法,汤剂 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偏热服,服后还须温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以防格拒。如出现真热假寒者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当热药冷服,此即内经所谓“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丸剂,散剂、粉剂,膏剂,冲剂、糖浆剂,服药方法,29,中医基础,中医基础,30,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一)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人是有机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构成的有机整体。,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相互为用。脏与脏互相联系。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脾胃者,仓廪之官;肾者,作强之官等。,五脏与腑、形体组织、五官、荣华等相联系。,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肺:大肠,皮,鼻,皮;肝:胆,筋,目,爪;脾:胃,肉,口,唇;肾:膀胱,骨,前后二阴,发。这对临床诊断疾病提供较大的帮助,司外揣内。,功能活动的联系性。一方面要各脏腑组织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靠脏腑组织的协调制约。,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相和谐。一方面有机体来自自然,大自然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自然的邪气又不断侵袭人,带来疾病。机体抗邪,形成正邪分争局面。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给予人类诸多恩惠,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人不能只求大自然给予,也要保护大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首先是社会进步,给人们带来幸福,也造成环境破坏。第二是社会动与乱,影响人们健康;第三是社会地位的变更给健康带来的影响。,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31,(二)辩证论治,辩证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疾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既不是对症施治,也不是某病用某药的辨病施治,辨证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论治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二)辩证论治,32,阴阳学说,、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代表相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局限某一特定事物。,、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一般说来:,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阴阳学说 、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33,在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说明生理功能,阴阳的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说明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在医学中的应用。,34,诊断上的应用,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的,进行性的,亢进的),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的,退行性的,衰退的),治疗上的应用,)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阴虚则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归纳药性,四气:温热阳,寒凉阴,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特性:升浮阳,沉降阴,诊断上的应用,35,五行学说,五行是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根据其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五行之中。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36,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生: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木火土金水木,相克: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木土水火金木,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比类取象”,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解释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治疗,制订具体的治疗法则,五行的相生相克,37,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路。,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主要部分,另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这是次要部分。,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除此以外还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这些穴位不在经穴之列。,十二正经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38,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组织的关系,着重讨论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脏属阴,腑属阳。,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业医不知脏腑,其病莫辩,用药无方”。人体是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互相依赖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气,39,心与小肠,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开窍于舌:舌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心的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其华在面:心的功能及气血变化可以从面部色泽有所反映。,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主化物。就是对胃下传的饮食物消化吸收,分成清和浊两部分。,心与小肠,40,肝与胆,肝的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调理冲任等。,、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根据人体不同生理状态改变血流量。,、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和爪甲,有赖肝血滋养,才能强健有力,运动自如、坚韧。“爪为筋之余”。,、开窍于目。肝的病变易从目上反映出来;目能视物有赖肝气疏泄和肝血濡养。,胆的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为中精之腑”。,主决断。指控制自己意识和动作,判断准确。,肝与胆肝的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41,脾与胃,脾的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运化: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的功能。,、主统血:脾能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主肌肉四肢:肌肉四肢依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肌肉发达,四肢轻灵。,、开窍于口: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口味香甜,食欲好。“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其华在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口唇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全身气血的盈亏。,胃的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接受饮食水谷,并进行消化后,下传小肠,故胃称为“水谷之海”。脾胃对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主降。胃气主降,保证饮食水谷不断下传和消化吸收。降指的是降浊。,脾胃对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很重要,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降浊,脾升清,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与胃,42,肺与大肠,肺在脏腑位置最高,称“华盖”。与大气相通,易受邪,毫毛必咳,又称“娇脏”。,肺的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肺主管人体呼吸运动,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吸入自界清气,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并肃清呼吸道异物。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调节作用。,、外合皮毛:皮毛依赖肺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温养和润泽,才能发挥抵御外邪的功能。,、开窍于鼻: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有赖肺气的作用才能正常。,大肠的功能:主传化糟粕。,肺与大肠,43,肾与膀胱,.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膀胱相表里。,.,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始生,先成精”。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精密切相关,齿、发、骨是观察肾精盛衰的标志。,.,主水,:指主持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将浊中之清复归心肺,浊中之浊下流膀胱,排出体外。,.,主纳气,:指肾能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调节呼吸,保持呼吸均匀和有一定深度。肾气亏虚则呼多吸少。,.,主骨、生髓,:肾精资生骨髓,并养骨,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齿为骨之余”。牙齿好坏、坚损反映肾精盈亏。,.,其华在发,: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反映肾精的虚实。“发为血之余”。,、,开窍于耳,:耳的听觉功能,依赖肾中精气充养才正常。,膀胱的功能:贮藏和排泄尿液。,肾与膀胱.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44,四诊八纲,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 “四诊”。,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原则为“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四诊八纲 四诊,45,望诊,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异常变化,诊察病情的方法。,望色,包括面色和肤色,以望面色为主。,常色:我国健康人的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病色:总体以明润光泽而含蓄为善色,晦暗枯槁而显露为恶色。,望诊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46,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瘀血。,五,赤色:主热。,色,黄色:主湿,主虚,黄疸。,诊,白色:主虚,寒,失血。,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瘀血。,望色以望面色为主,结合望肤色、目、爪甲等,要与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切不可以一概全。,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瘀血。,47,望舌,望舌又称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以观察舌色,舌态,及舌苔为主。,1)舌色,淡红舌:可以是正常舌象,亦主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淡白舌:气血虚,或阳虚。,红绛舌:主热证,色愈红,热愈深,绛舌热更深。,青紫舌:润滑主虚寒,干燥主热盛,肿胀主中毒。,2)舌态,强硬 :主热入心包或风痰阻络。,歪斜:主肝风挟痰,瘀阻经络。,痿软:主阴伤,或气血虚。,望舌望舌又称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以观察舌色,,48,望苔,正常舌苔是胃气、津液上潮于舌面而成。可以诊断病邪的深浅、疾病的轻重及发展变化。,白苔:主表证,寒证。苔薄白,正常舌苔,或感邪在表,尚未入里。,黄苔:主里证,热证。苔黄腻,主湿热。,灰黑苔:主里证。灰黑而干,热盛;灰黑而润,寒盛。,苔质,厚薄:舌苔由厚变薄,病减轻;由薄变厚,病加重。,润燥:舌润,津未伤;舌燥,津已伤。,苔腻:主湿浊,痰饮,食积。,剥脱:剥脱不全,胃气受损;完全剥脱,呈“镜面舌”,主胃气大伤。,望苔正常舌苔是胃气、津液上潮于舌面而成。可以诊断病邪的深浅、,49,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1、听声音:包括语言气息高低、强弱、清浊、缓急,以及呃逆、哮喘等异常变化,可以帮助诊断。,2、嗅气味:包括口气、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气味。,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50,问诊,1、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等。,2、现病史:起病情况,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特点,诊治经过。,既从发病到本次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全过程及诊治经过。,3、既往史:过去的一般健康状况,传染病史及预防接种史,其他疾病(如地方病,疫区等)。,4、个人生活史:生活状况【出生地、曾到地区(是否有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居住时间】,生活习惯(烟酒、职业工种、劳动条件、毒物接触),婚姻生育史,妇女应注意月经史。,5、家族史:病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健康状康,有无遗传疾病(血友病),以及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糖尿病、精神病、癌症),家族有无类似病人,或死因,死亡年龄。,问诊1、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51,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52,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脉诊是医生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触按病人腕部桡动脉,通过对脉象的辨别,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目前普遍用的是寸口诊法。,寸口分属脏腑,寸 关 尺,左手 心(小肠) 肝(胆) 肾(膀胱),右手 肺(大肠) 脾(胃) 肾(命火),三部九部:指寸口切脉处分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侯,三部共九侯,称三部九侯。,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四至),节律均匀,和缓有力,。,注意:平臂布指,调息切脉,运用不同指力体察脉象,侯五十动(1分钟以上)。,六纲脉为浮脉、沉脉、数脉、迟脉、虚脉、实脉。,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53,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辩证纲领。,八纲辩证是各种辩证的纲领,概括性高,纲领性强,提纲挈领。,表里辨病变部位,寒热辨疾病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辨疾病属性。,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疾病的反映往往不是单纯的,典型的,而是错综复杂的,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常交织一起混同出现,。因此既要辨明八纲各自不同的证候,又要注意八纲证候间的相互联系。,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辩证纲领。,54,表、里,(一),表证,表证是外邪侵犯肌表的初期阶段,病位在表、病势较轻浅者。,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主要症状: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表证类型较多,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燥表证,暑湿表证等,临床选方用药有较大区别。,(二),里证,里证是邪气深入脏腑,气血、骨髓等所表现的一类病变。其范围广,形式多样,很难概括其表现。一般无表证,脉不浮,舌象有变化多为里证。,里证形成:,1、外邪不解内传八里,侵犯脏腑。,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所致。,表、里(一)表证,55,寒、热,寒热是辨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实际是辨阴阳的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概括说明了寒热证的病理机制。,(一)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阳气虚衰所致的一类病变。,病变特点:呈病理性机能减退,以,“冷”、“凉”,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冷,(恶寒、肢冷、喜温、踡卧),白,(面苍白,舌苔白,尿清长),痛,(身体、四肢、关节疼痛),稀,(咳痰清稀,大便稀薄),润,(口不渴,舌苔润),寒证分实寒证和虚寒证两大类,临床治疗用药区别较大。,(二)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一类病变。,病变特点:呈病理性机能活动亢进,以,“火”、“热”,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热,(发热、恶热、手足热),乱,(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红,(面红,目赤,舌红或绛),黄,(苔黄,尿黄),干,(口干、咽燥,便秘(干),热证分实热和虚热两大类,临床治疗用药区别较大。,寒、热寒热是辨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实际是辨阴阳的盛衰,“阳盛,56,虚、实,虚实是辨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是指正气虚,实是指邪气实。故虚证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侯,实证是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侯。,(一)虚证,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邪气不盛所表现出一类病变。,病变特点:不足,松驰,衰退,病程较长,以“亏虚”为主。,临床表现:由于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故临床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四类。,虚证临床证侯复杂,表现不一,治疗用药区别很大。,(二)实证,实证是人体感受实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所表现的一类病变。,病变特点:有余,结实,亢盛。邪气亢盛,正气未衰,,实证由于实邪的性质和所在部位不同,表现极不一致。,实证形成的原因,1、外邪入侵。如六淫侵袭,郁闭经络,内结脏腑。,2、脏腑功能失调,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体内。,实证临床证候复杂,治疗用药应区别对待。,虚、实虚实是辨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是指正气虚,实,57,阴、阳,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纲领,又是八纲辩证的总纲,以统括其余六纲。,阴阳也具体概括体内脏腑组织某些病理变化及证候。如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等。,(一)阳证,阳证是邪热内壅 ,或阳气亢盛所表现的一类证候。,病变特点:属热,属实,机体反应呈亢盛表现。,临床表现:阳证实际指实热证。,(二)阴证,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阴寒凝滞所表现的一类证候。,病变特点:属寒,属虚,机体反应呈衰减表现。,临床表现:阴证实际指虚寒证。,阴、阳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纲领,又是八纲辩证的总纲,以统括其,58,养生,中医养生学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养生即保养身体,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措施的健身益寿活动。,一、养生的意义,1、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体质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体质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保证饮食适宜、饥饱恰当、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增强和改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2、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伤害。因此,一方面要保养正气;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邪气侵袭;第三是保持良好心态。,3、延缓衰老,尽终天年,衰老是生命活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衰老之迟早,寿命之长短,皆非人人相同,多与养生有关。,寿命期限,应是“天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各种生物都有相对稳定的自然寿命,“我命在我不在天。”只要注重自我养生保健,就能延缓衰老,保持健康,尽享天年。,养生中医养生学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养生即保养身体,也就是,59,养生的基本原则,1、顺应自然,人依赖自然而生存,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人相应是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首先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衣着、饮食合理恰当。其次尽量减少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对身心的干扰,保持乐观、积极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2、形神兼养,形神兼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保养还要注意精神摄生,使身体强化,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动以养形,静以养神。,3、保精护肾,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充足,能体健神旺,延年益寿。,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注意节欲保精,药食益精,保健护精。,4、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营养物质不断化生、补充到各组织器官,才能抵抗病邪,保持健康。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哪有长寿。,从中医学角度讲,生命活动的根基是肾,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是脾。养生保健,调摄脏腑,应以,脾肾,为先。,养生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60,养生的基本方法,1、适应自然变化规律,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综合摄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调神养生,静养藏神。少思寡欲,减少杂念,不贪求名声物欲,不排斥顺情从欲。,“淫邪不能毁其心,嗜欲不能劳其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动形怡神。动:包括劳动和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如散步,打拳、游泳、气功等。静:保持精神上的清静,形体活动在相对安静状态。使动中有静,静中伏动。也提倡“养身莫善于动”,“养静为摄生首务”。,移情易性。养生活动中的能动作用。通情操陶冶与锻炼,涵养心田,逐步培养乐观、开朗、豁达性格,克制不当欲念。正确对待生活,遇事善于自我调解。退让一步,宽容一点,给自已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惜精养生,节制房事,惜精节欲,防止早衰。,注意房事卫生,遵守房事禁忌,不能乱交性伙伴,防止性病。,养生的基本方法 1、适应自然变化规律,61,、饮食调养,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污染、不洁、变质食品。,饮食有节。不过饱、不过饥,坚持按时进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克服偏嗜。热无灼灼,寒无沧沧,保持进食营养平衡。,清淡平和。不宜过食肥甘、酒醪。膏梁厚味,足生大疔。,药膳结合。根据需要适当地把中药与食物调配成菜肴食品,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他,传统的健身方法。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要领是意守、调息、动形三者相统一。关键是意守,宁神静息,呼吸均匀,以意领气,以气动形。,避免外邪、防止侵害。虚邪赋风,避之有时,亦可适时药物预防,药物保健。,推拿、针灸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要想安,三里常不干”,、饮食调养,62,养生应做到:,目之所好,不可从也;耳之所乐,不可顺也;鼻之所喜,不可任也;口之所嗜,不可随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养生应做到:目之所好,不可从也;耳之所乐,不可顺也;鼻之所喜,63,祝大家:,谢谢!,健康!快乐!幸福!,祝大家: 谢谢!健康!快乐!幸福!,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