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2670412 上传时间:2024-08-3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1,第二章 1,引论,理论构建的基本依据,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2,引论理论构建的基本依据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发达地,引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的主要学科,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其他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其他地球科学,3,引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的主要学科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其他社,本章结构,1,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2,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4,本章结构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4,1,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一、超越增长理论,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5,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一、超越增长理论5,一、超越增长理论,(,Daly,),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已经由,“,空的世界,”,走向,“,满的世界,”,。即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资源与消纳能力供给从无限性走向了限制性。,6,一、超越增长理论 (Daly)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已经由“空的,一、,超越增长理论,原理,:,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有限的、非增长的、物质上封闭的生态系统下的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不仅存在最佳配置、公正分配,也存在最佳规模。,因此,经济系统存在增长的极限,但发展没有极限。在生态系统供给有限性约束下,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超越增长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7,一、超越增长理论原理: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有限的、非增长的、物,一、,超越增长理论,原理的解释,:,增长被定义为经济的数量性扩张,发展被定义为经济的质量性改善。,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规模上的可持续、社会分配上的公平、经济配置上的效率三个原则同时起作用。,8,一、超越增长理论原理的解释:8,一、,超越增长理论,对现行社会经济政策的修正,:,GNP,指标包含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改进两个方面,混淆了二者的区别,鼓励了单纯性数量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从长远看,应取消,GNP,帐户。,人类技术进步,应从偏好提高劳动生产率转移到提高资源生产率。,由于经济规模的限制,资源及其产品的公正分配和人口控制对提高全人类的福利变得更为重要。,由于各国之间存在资源环境利用外部性大小的差异,应减小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防止外部性的国际化。,9,一、超越增长理论对现行社会经济政策的修正:9,一、,超越增长理论,评述:,由于区分了数量扩张和质量改善的不同,是其使其提出的发展途径具有可操作性。,最佳规模概念的提出,对现行发展理论具有革命性改变。,如何改变现行发展理论尚有漫长的道路。,10,一、超越增长理论评述:10,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的基本概念,人造资本,(,Man-made Capital,),通过人类劳动所形成的物质财富。,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可供人类享用的自然财富。,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人的生产能力,它包括了人的体力、智力和能力等。,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社会正常运转的社会基础,它包括社会中的体制、文化、组织、信息等。,11,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的基本概念11,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原理:,根据布伦特兰的经典定义,实现由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构成的社会财富的代际转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人均社会财富总量不减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均社会财富总量不减少且各类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不低于最低安全标准(阈值),是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12,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原理:根据布伦特兰的经典定义,实现由,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代际分配与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弱可持续发展,:当总资本量不减少,但不考虑资本结构即不考虑各类资本各自量的变化时,国家或区域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中等可持续发展,:,当总资本量不减少,同时考虑资本结构即各种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都有一个下限,资本存量不能低于这一下限时,国家或区域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状态。,强可持续发展,:,当总资本量不减少,同时各种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都不能减少时,国家或区域处于强可持续发展状态。,13,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代际分配与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13,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准则的解释:,弱可持续发展,隐含了各类资本完全替代和自然系统状态远离最低安全阈值的假设,发展的生态风险很大。,中等可持续发展,隐含了各类资本不完全替代和自然系统状态与最低安全阈值尚有距离的假设,发展的生态风险中等。,强可持续发展,隐含了各类资本完全不替代和自然系统状态逼近最低安全阈值的假设,发展的生态风险较小。,14,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准则的解释:14,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关于,最低安全阈值,:,定义:地球生态系统状态发生突变的临界点。,基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的最低安全阈值,学术界尚无定论,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难点之一。,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的最低安全准则:,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15,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关于最低安全阈值:15,2,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二、社会公平理论,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四、人地关系原理,16,2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16,一、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资本(含资源)投入,科技进步,贸易,经济体制,17,一、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7,一、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原理,:通过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表明,科技进步是工业化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测算模型,:,G,V,= G,A,+,K,G,K,+,L,G,L,G,V,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A,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增长的贡献,被定义为:,G,V,-,K,G,K,+,L,G,L,),,,G,K,资本的增长率,,G,L,劳动的增长率,,K,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表示资本投入每增长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比,L,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表示劳动投入每增长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比。设定:,K,+ ,L,1,。,18,一、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原理:通过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表明,,一、经济增长理论,广义科技进步的内涵:,教育提升,知识进展,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美国,1948-1976,年广义科技进步贡献:,教育提升:,14.6,知识进展:,39.6,资源配置:,10.4,规模经济:,11.8,合计:,76.4,19,一、经济增长理论广义科技进步的内涵:美国1948-1976年,一、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比其它国家拥有更高(或更低)的生产率,它仍然可以和其它国家进行贸易。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它们拥有比较利益(较高的相对效率)的产品,那么,贸易将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举例,:,条件,:美国: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1.5单位资源,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5单位资源;欧洲: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8单位资源,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10单位资源。总资源:美国:150,欧洲:1200。产品质量无差别。,判别准则,:比较相对成本大小,相对成本小时,具有比较优势。美国食品/衣服:欧洲食品/衣服1.5/5:8/103/81。,20,一、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20,结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同于科技进步。,21,结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同于科技进步。21,一、经济增长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产权理论,:,能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产权、即竞争性或排他性的产权,是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因此,私有产权是其基本产权类型。,市场机制,: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机制,价格调节着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从而,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经济资源配置问题。,22,一、经济增长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理论22,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效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使消费者和生产者个人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同时实现。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克服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保障收入分配平等,是基于市场失灵的政府经济职能。,23,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效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使消费者,一、经济增长理论,现行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由于漠视自然承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然资源开发能力为特征的科技进步走势,忽视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型科技进步,致使经济规模逼近或超过自然承载力。,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导致为利润而生产倾向,偏离了为生存而生产的本质,形成了不可持续的高消费模式和资源浪费的生产模式。,24,一、经济增长理论现行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二、社会公平理论,适度人口规模原理,定义,:,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国家或区域能够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资源适度人口,:,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以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资源适度人口研究以,FAO,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最具代表性,实际内涵是最大人口承载力。,石玉林等的研究表明,中国资源适度人口为,9.5,亿,最大承载力为,15-16,亿。,25,二、社会公平理论适度人口规模原理25,二、社会公平理论,生态适度人口,:在一定技术和生活水平条件下,持续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时的人口规模。,加拿大学者威克纳格尔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方法,他以大气圈中温室气体含量已到最低安全阈值为假设条件,测算生态适度人口。,26,二、社会公平理论生态适度人口:在一定技术和生活水平条件下,持,2003,年全球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适度人口,27,2003年全球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适度人口27,二、社会公平理论,经济适度人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达到人均产出最大值的人口规模。,1980,年,中国社科院田雪原、陈玉光从经济发展角度测算了中国经济适度人口数量为,6.5-7,亿。,28,二、社会公平理论经济适度人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达到人均产出,二、社会公平理论,收入差异的倒“,U”,理论:,个人收入的长期变化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发展水平,收入不平等度,29,二、社会公平理论收入差异的倒“U”理论:发展水平收入不平等度,二、社会公平理论,原因,:,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现代部门与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收入差异扩大;伴随二元经济转型的完成,收入差异缩小。,发展早期,由于资金缺乏,通常选择不平衡发展战略,现代部门内部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收入差异扩大;发展后期,转为平衡发展战略,收入差异缩小。,经济发展早期,区域差异扩大,导致国家内部同一部门收入差异扩大;发展后期,区域差异缩小,导致收入差异缩小。,发展早期国家以效率优先为导向,后期以效率与均等兼顾为导向。,30,二、社会公平理论原因:30,二、社会公平理论,区域差异的倒“,U”,理论:,工业化过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总体经济增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当经济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后,区域差异将随着总体经济增长逐渐缩小。,31,二、社会公平理论区域差异的倒“U”理论:31,二、社会公平理论,原因,:,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不发达区域的具有一定技能、企业家精神及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力流向发达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稀缺的资金由不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初级阶段,国家发展目标在于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限度增长,国家投资与政策将偏爱发展条件优越的发达区域。,初级阶段,区域之间连锁效应缺乏,发达区域的波及效应传播很难,无法带动不发达区域。,32,二、社会公平理论原因:32,二、社会公平理论,均等与效率的权衡理论:,效率优先,不求均等,:在市场经济中,最大的均等是机会均等,而机会均等要以自由的存在为前提。用政治或法律来限制一些人获得资产或减少一些人的资产的办法,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均等优先,:,国家要把收入均等化目标放在首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效率与财富分配并没有直接的联系。,33,二、社会公平理论均等与效率的权衡理论:33,二、社会公平理论,均等与效率权衡,:建立在均等理念上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与包括经济因素在内的人的尊严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尽管效率是反均等的,但市场是个无可辩驳的高效生产组织者。所以,人们只能在效率和均等之间权衡。权衡的基本原则是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均等。,权衡政策:以市场机制保障效率,以收入再分配机制促进均等,34,二、社会公平理论均等与效率权衡:建立在均等理念上的政治权利和,二、社会公平理论,现行社会公平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收入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倒,U,理论,均未考虑自然有限性的约束,导致差距过大具有了,“,合理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35,二、社会公平理论现行社会公平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原理,:,生态系统对人类来说具有多种用途,主要包括提供物质产品、调节环境的稳定性、提供非物质服务和保障上述服务功能的基础物质能量循环。,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弱及主导功能存在差异,其中,海岸带生态系统、陆地水域及湿地生态系统和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强。,36,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原理:36,供给服务,食物,纤维,木材,燃料,遗传资源,自然药物,装饰资源,淡水,调节服务,空气质量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侵蚀调节,水体净化与废物降解,疾病调节,病虫害调节,授粉,自然灾害调节,文化服务,文化多样性,精神与宗教价值,知识形成,教育价值,灵感,美学价值,社会关系,地方感受,文化遗产,娱乐与旅游,支持服务,土壤形成,光合作用,初级生产力,营养物质循环,水循环,37,供给服务食物调节服务空气质量调节文化服务文化多样性支持服务土,38,38,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生态系统限制性原理:,受地球表层空间有限性制约,全球生态系统生物生产量是有限的,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承载力的有限性。,生物量,时间,环境承载力,生物量,净生长量,39,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生态系统限制性原理:生物量时间环境承,全球陆地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图,40,全球陆地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图40,受地球表层空间有限性和生物进化历史的制约,全球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有限性和空间差异性。表明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性。,41,受地球表层空间有限性和生物进化历史的制约,全球生态系统生,生态系统具有可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以及抵抗各种压力与扰动的能力即生态弹性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弹性力的大小由气候、地貌、土壤等非生物要素和生物种类、盖度、生产力等生物特性共同决定。生态弹性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生态承载力的有限性。,42,生态系统具有可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以及抵抗各种压力与扰动的,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这一界限称作生态阈值。当外生扰动超过生态阈值时,将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结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43,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导致生态系,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现行生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对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种类、大小、外生扰动的最低安全阈值和生态系统质变效应等的科学认识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大缺陷。,44,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现行生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四、人地关系原理,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2,、人地关系的最优化原理,3,、人地关系变化原理,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45,四、人地关系原理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45,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概念,:,外部性,:当一个人的活动或一个企业的生产,被另外一个人或企业控制的活动所影响,并且对方又不对这种影响承担责任时,就产生了,“,外部性,”,。,私人成本,: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所付出的直接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46,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概念:46,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一般原理,:当存在“外部性”时,社会资源配置低于帕累托(最优)效率。,效率判别准则,: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效率。,产量,成本或收益,边际收益,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Q,Q*,Q,私人最优产量,Q*,社会最优产量,47,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一般原理:当存在“外部性”时,社会,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外部性的主要表现:,现代生产方式中的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外部性产生的原因:,产权不明晰;,交易成本太高;,环境资源难以定价。,48,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外部性的主要表现:48,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产权与资源利用外部性,原理,:,如果土地产权明晰,所有者承担全部草地退化成本(,MC1),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1),,确定放牛数量(,Q1)。,如果为公共土地,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块土地,使用者草地退化成本的一部分(,MC2,),放牛数量将增加到,Q2,(,MR=MC2),,既降低了经济效率,又增大土地过度利用的风险,。,MR,MR,MC1,总产量,利用强度,Q1,Q2,MC2,49,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产权与资源利用外部性原理:如果土地,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公地过度利用(退化)的影响因素,:土地产品的稀缺性程度高;劳动力机会成本低或处于生存型经济水平;土地生态系统脆弱。,50,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公地过度利用(退化)的影响因素:,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克服外部性原理:,政府干预原理,:,政府干预外部性是克服市场失灵的要求,干预途径主要包括制定环境标准、强化监督、制定并执行惩罚措施等。,市场作用原理,:,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假定私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不存在交易成本,则私人之间达成的契约同样可以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效率损失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践:排污权交易。,难点:产权难以明晰(公共物品);由于交易成本太高,难以实施。,51,1、人地关系中的外部性原理克服外部性原理:51,2,、人地关系的最优化原理,原理,:在成本效益与污染物排放或生态破坏水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达到最优污染或生态破坏水平,即使社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污染或破坏水平。,最优生产规模模型,通过控制生产规模达到最优污染或破坏水平。,成本或收益,产量,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环境成本,Q*,52,2、人地关系的最优化原理原理:在成本效益与污染物排放或生态破,2,、人地关系的最优化原理,成本有效配置模型,通过治理达到最优污染或破坏水平。,成本,污染排放量,污染控制量,边际控制成本,边际环境成本,最优污染水平,53,2、人地关系的最优化原理成本有效配置模型通过治理达到最优污,3,、人地关系变化原理,环境价值变化原理,:,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非线性增大,一般表现为,“,S,”,型变化轨迹。,0,1,环境支付意愿,发展阶段,贫困,温饱,小康,富裕,极富,l=L/(1+e,-t,),54,3、人地关系变化原理环境价值变化原理: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伴,3,、人地关系变化原理,环境质量变化的倒,U,原理,:,在工业化工程中,伴随人均收入的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轨迹。但环境恶化程度不能突破社会可接受阈值。,经济增长,环境恶化,社会可接受阈值,55,3、人地关系变化原理环境质量变化的倒U原理:在工业化工程中,,原因,:,经济结构变化,:由早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向后期的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产业;,科技进步变化,:由早期的单纯高产出型科技进步转向后期的高产低耗、环境友好型科技进步;,环境价值变化,: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美环境的需求由低变高;,国家政策变化,:伴随收入的提高,国家政策由单纯偏向经济增长转向偏向环境保护。,56,原因:56,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原理,(,Hotelling Rule,),基本原理,:,k,(,t,)=,r - g,(,t,),式中,,k,(,t,),为,t,时刻资源价值即租的增长率;,r,为利率,假设不随时间变化;,g,(,t,),为,t,时刻资源量的地质学增长率。,含义,:把自然资源看作是特殊形式的资本财产,把资源保存在地下时,如果资源资本收益的增长率等于其它财产的利率,所有者就会对把资源保存在地下和开采出来这两种选择上没有偏好。,57,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原理(Hotellin,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代际财产转移理论:,将不可再生资源视为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投入,而不是象通常一样视为原料或消费品,即将不可再生资源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新的资源利用与开发技术领域,使其为后代人开辟新的资源。,58,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代际财产转移理论:58,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渔业模型:,生物学模型,:,鱼类存量,鱼类生长量,(,可持续 捕捞量),Xm,X,*,Xn,G(X,*,),59,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渔业模型:鱼类存量,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经济学模型,E,m,点为取得最大可持续捕捞量的捕捞努力;,E,e,为经济上最大净收益的捕捞努力水平;,E,c,点为总成本等于总收益,净收益为零的捕捞努力水平(经济临界点)。,TR,捕捞活动量,成本和,收益,0,E,e,E,m,E,c,TC,60,4、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经济学模型TR捕捞活动量成本和0EeE,四、人地关系原理,现行人地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外部性内部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行市场机制未能将生态服务功能纳入市场体系,是产生外部性的根源之一,也是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现行人地关系最优化理论和人地关系变化理论,均未考虑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特别是没有考虑最低安全阈值的不确定性。,61,四、人地关系原理现行人地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推荐阅读书目,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迪克逊,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萨缪尔森,经济学(,16,版),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孙儒泳,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2,推荐阅读书目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