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2553506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课程:,发展心理学,主 讲 教 师:张 金 秀,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课程:发展心理学主 讲,1,本章内容概要,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第三节 幼儿的,认知,第四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本章内容概要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2,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的发展,3,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继续增加,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3,岁时的平均脑重为,1011,克,而,7,岁儿童则能达到,1280,克,基本上已经接近成人的脑重(平均为,1400,克)。,(二)大脑皮质结构日趋复杂化,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支加多,长度加长,有利于神经联系的形成。到幼儿期末,神经纤维,特别是大脑联络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基本完成,从而使神经传导更加迅速而精确。,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继续增加,4,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三)脑电波的变化,到幼儿期末,大脑皮质各区也接近成人水平,其成熟顺序依次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7,岁时颞叶接近成人,额叶也相当成熟。,5-6,岁为脑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但还未能达到成人水平。表现为枕叶,波与,波,斗争激烈,,波逐渐超过,波;第二次出现在,13-14,岁,表现为除额叶外,整个皮质中,波与,波斗争基本结束,,波基本上被,波代替。,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三)脑电波的变化,5,人类的脑电波,波:,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EEG 8,13,次,/,秒的戒节律变化时的脑电波;,波:,当处于,波时受到刺激或内心激动起来,,EEG,就会变为,14,30,次,/,秒的,波;,波:,正常成人在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出现,40,次,/,秒的左右的高频脑电活动的电波;,波:,当安静闭目的被试变为嗜睡或困倦时,,波被,4,7,次,/,秒的,波代替;,波:,在深睡、药物作用和脑严重疾病状态时会出现,1,3,次,/,秒的,波;,人类的脑电波 波: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E,6,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理论,二、游戏的种类,三、游戏的意义,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理论,7,一、游戏的理论,游戏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存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当代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客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夸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一、游戏的理论游戏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存进儿童心理发展,8,二、游戏的种类,(一)按游戏的目的进行分类,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是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教学游戏,:有计划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活动性游戏:,发展儿童的体力,是发展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适宜形式。,二、游戏的种类(一)按游戏的目的进行分类,9,二、游戏的种类,(二)按认知发展阶段进行分类(皮亚杰):,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三)按社会性发展进行分类(美国 帕滕),无所用心的游戏:,是指儿童并未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只是偶尔注视一下所感兴趣的事情,这是社会化程度最低的一种游戏。,旁观游戏:,是指儿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戏,为别的小朋友喝彩、加油,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现出兴奋或焦虑,自己却不参加。,二、游戏的种类(二)按认知发展阶段进行分类(皮亚杰):练习游,10,二、游戏的种类,单独游戏:,是指儿童可以精力较为集中地、独自地玩某种玩具或其他的东西,往往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平行游戏:,是指几个儿童以一种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或类似的玩具,彼此的空间距离很近,但彼此不交谈,也没有合作的意图。,联合游戏:,是指儿童共同参与一项游戏,有彼此交谈,但游戏的过程没有共同目的,也没有分工,突出个人兴趣。,合作游戏,:是有明确的目的、分工和合作,这种游戏的社会化程度最高。,二、游戏的种类单独游戏:是指儿童可以精力较为集中地、独自地玩,11,三、游戏的意义,(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四)培养健全人格;,(五)增强体质;,三、游戏的意义(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12,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言语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言语的发展,13,一、 言语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时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3,岁左右的词汇量为,1000,,到,6,岁时约达,3500,左右,;,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3,、词类范围扩大:,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数词和量词。幼儿掌握虚词的顺序是: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4,、积极词汇的增长:,对词义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积极词汇增长。,35,岁幼儿出现“造词”现象。,一、 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14,一、 言语的发展,(二)语法的掌握,(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从对话语到独白语;从情境语到连贯语;,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一、 言语的发展,15,二、 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3,岁儿童约为,3,个左右,,6,岁儿童约为,6,个左右。,(二)记忆类型,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幼儿晚期出现,有意识记,在幼儿初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但幼儿后期,语词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二、 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16,三、 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性为主,具有初步的抽象,注: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小班儿童:言语是行动的总结;,(,2,)中班儿童:一边动作,一边言语,言语能够伴随行动进行;,(,3,)大班儿童:言语成为行动的计划;,三、 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的特点:,17,(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三座山实验,:用来验证儿童的自我为中心特点,(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三座山实验:用来验证儿童,18,三、 思维的发展,守恒实验,: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上,不能达到守恒。,三、 思维的发展守恒实验: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只能集中,19,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数目守恒(67岁),20,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面积守恒(89,21,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A B,A,B,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 “一样高” (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体,22,第四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略),二、道德认知的发展,三、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简略),第四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略,23,二、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中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则。,二、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24,第一对:,A,、有一个小男孩叫约翰,听到有人喊他吃饭,就去开饭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杯子,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B,、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不在家,想吃柜子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第一对:A、有一个小男孩叫约翰,听到有人喊他吃饭,就去开饭,25,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1、前道德判断(45岁),:这个时期儿童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2、他律道德判断,(道德实在论)阶段 (,4、5岁8、9岁),: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判断受它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实在论是指儿童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观动机。,3,、自律道德(道德相对论)阶段(,8,、,9,岁以后):,主要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它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相对是指儿童道德判断时个人的良心相对有了自主权。,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26,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27,著名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兹,本镇一位药剂师发明了一种新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是这个药剂师一剂药要价,2000,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兹竭尽全力,只借到一千元,他恳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延期付款。药剂师拒绝了他的恳求,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晚间闯进药店偷走了药。,著名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28,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1,、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2,、海因茨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29,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课件,30,柯尔伯格与皮亚杰的主要差别:,1,前者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比较迟缓,后者认为发展比较早。,2,皮亚杰主要是通过儿童的现实课题和对偶故事法对品德发展阶段做了考查,而科尔伯格则完全是通过两难故事进行考查的。,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也经历着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由低阶段、低水平向高阶段、高水平发展的过程等。,柯尔伯格与皮亚杰的主要差别:,31,三、 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一)侵犯行为(攻击性行为),含义:,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发展趋势:,最早出现在婴儿期;,3,岁时攻击性行为继续发展,到,4,岁达到顶峰;,5,岁以后开始下降。此外,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三、 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一)侵犯行为(攻击性行为,32,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死亡本能追求生命的终止,从事各种暴力和破坏性活动,是敌意的、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具有基本的攻击性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祖先,因为只有通过搏斗才能保护领地、争夺食物源等,攻击性本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理论解释:,33,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把攻击性行为看作室通过直接牵挂或观察学习而习得的,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习得和保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它具有工具性价值,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二是得到了社会的强化;三是自我保护的手段;四是来自攻击者的自我强化。,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作用,认为一个人对挫折、生气或明显的挑衅的反应并不过多依赖于实际呈现的社会线索,二是取决于他怎样加工和解释这一信息。,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把攻击性行为看作室通过直接牵挂或观察,34,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儿童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家庭的情绪氛围;,大众传媒的影响;,侵犯行为的控制,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友爱互助的环境;,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35,(二)亲社会行为,含义:,是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发展趋势:,最早出现于婴儿期;在幼儿期得到了显著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除表现出年龄差异外,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二)亲社会行为含义:是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36,理论解释,社会生物学观点:,该理论用“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它认为,i,,在动物或人类早期,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需要帮助他人甚至牺牲个体。生活在合作的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更可能受到保护,避免天敌的伤害并满足基本的需要。,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亲社会行为都是学习和受到强化的结果。有三条途径:一是移情反应的条件化(亲社会行为使助人者感到愉快而受到强化);二是直接训练;三是观察学习,理论解释,37,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智力的发展,儿童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和对此的推理。亲水性为在各个年龄阶段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特点相适应。,社会规范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规范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社会规范强调社会对人的亲社会行为的引导作用。相关的三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回报、社会责任、公平。,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智力的发展,儿童获得了重要的认,38,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文化或亚文化;,父母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方式;,大众传媒的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训练,角色扮演训练;,行为强化训练;,榜样示范;,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39,四、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一)性别角色的认同,性别角色标准:,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套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额期望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性别角色标准。,性别角色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认同是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幼儿主要认同其父母关于性别的观念,。,四、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一)性别角色的认同,40,(二)性别角色发展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两性间的发育和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很多性别行为是天生的。,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以同性别家长的自居过程而学会性别概念。儿童逐渐内化了父母的男性或女性化的行为。,(二)性别角色发展理论,41,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通过观察学习和工具性的条件反射的形成而获得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并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知识,它是受个体的自身成熟及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支配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通过观察学习和,42,复习思考题,名词:,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认同,简单题:,简述解释儿童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有哪些?,论述题:,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的观点是什么?,复习思考题名词:,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