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2434463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1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汽车事故鉴定学,23 八月 2024,1,汽车事故鉴定学,31 八月 20231汽车事故鉴定学,汽车事故鉴定学,主 编 鲁植雄 杨 瑞,副主编 朱奎林 杨万福,参 编 岳永恒 杨永海 余晨光,主 审 陈 南,PPT,制作:鲁植雄 等,Email: luzx,汽车事故鉴定学主 编 鲁植雄 杨 瑞PPT制作:鲁植,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第四节,发动机与底盘部件的损伤分析,第五节,碰撞分区与损伤鉴定,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第一节 汽车碰撞损伤分类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教学提示,:汽车碰撞损伤鉴定是汽车定损评估、事故责任判定、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具有很强实践技能,因此,本章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进行教学,用典型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汽车碰撞时碰撞力的传递原理;非承载式车身的碰撞损伤特点;承载式车身的碰撞损伤特点;发动机损伤机理;底盘损伤机理;采用区位检查法进行汽车碰撞损伤鉴定的技巧。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不同汽车碰撞方式时碰撞力的传递原理;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损伤方式;承载式车身的锥体理论;区位检查法中五个区域的划分依据。,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教学提示:汽车碰撞损伤鉴定是汽车定损评估、事故责任判定、事故,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汽车碰撞损伤的分类方法;掌握不同碰撞现象时碰撞力的传递原理;掌握车身的各结构件和非结构件的名称与功能;掌握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征与损伤分析方法;掌握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征与损伤分析方法;掌握发动机各部件在车舱的布置位置及损伤形式;掌握底盘各部件的布置位置及损伤形式;掌握区位检查法在汽车碰撞损伤鉴定中的技巧。,第五章 汽车碰撞损伤鉴定,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汽车碰撞损伤的分类方法;掌握不同碰,汽车事故千奇百怪,事故车的损伤情况也千差万别。汽车碰撞损伤的类别可根据碰撞,损伤的程度、行为、现象,等因素进行大致分类,。,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汽车事故千奇百怪,事故车的损伤情况也千差万别。汽车碰,一、按汽车碰撞损伤程度分,按碰撞损伤程度不同,通常将汽车碰撞损伤分为,一般损伤、严重损伤和汽车报废,。,1.,一般损伤,一般损伤又称为轻微损伤,是指只需更换或修理少数零部件,通过喷漆即可修复的损伤。可视为一般损伤的事故现象如下:,1,)碰撞处周围产生弯曲变形。,2,)碰撞处形成,S,形波浪状的弯曲变形。,3,)碰撞处形成,S,形包卷状弯曲变形。,4,)局部收缩。,5,)碰撞处被拉伸。,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一、按汽车碰撞损伤程度分第一节 汽车碰撞损伤分类,2.,严重损伤,严重损伤是指通过更换、修理和校正较大的车身部件,然后再喷漆修复的损伤。有时甚至需要对损坏的零件进行切割,然后焊接新件。虽然损伤严重,但是修理的费用仍低于换件的费用或是汽车本身的价值。可视为严重损伤的事故如下:,1,)车身皱折撕裂。,2,)连接件脱落开裂。,3,)车架大梁变形。,4,)车体、底盘、车架、转向轮定位失准。,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2.严重损伤第一节 汽车碰撞损伤分类,3.,汽车报废,汽车报废是指碰撞程度十分严重,足够达到全损标准的损伤。全损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各保险公司在确定“全损”时都有各自的原则和公式,但大多数公司都考虑下面三种情况:,1,)当维修总费用等于或超过,ACV,时;,2,)当维修总费用等于或超过,ACV,的某个百分点时,如,75,或,80,;,3,)当维修费用加上汽车的残值等于或超过,ACV,或,ACV,的某个百分比时。,ACV,是指汽车的实际现金价值,也可称为重要成本。,汽车在意外事故中,翻车、撞车、烧毁等,主要总成及零件、部件大部分损坏,无修复价值时;或挂车的车架、车身、前轴、后轴四个主要总成中,车架和其他任何一个主要总成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时,均可由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并按规定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批报废。,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3.汽车报废第一节 汽车碰撞损伤分类,二、按汽车碰撞行为分,按汽车碰撞行为分,汽车碰撞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或一次损伤)和,间接损伤,(或二次损伤)。,1.,直接损伤,直接损伤是指汽车直接碰撞部位出现的损伤。直接碰撞点多为汽车左前方,推压前保险杠使汽车左前翼子板、散热器护栅、发动机罩、左车灯等导致变形损伤,称为直接损伤。,2.,间接损伤,间接损伤是指二次损伤,并离碰撞点有一段距离的损伤。是因碰撞力传递而导致的变形如车架横梁、行李舱底板、护板和车轮外壳等,因弯曲变形和各种钣金件的扭曲变形等。,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二、按汽车碰撞行为分第一节 汽车碰撞损伤分类,三、按汽车碰撞损伤现象分,按汽车碰撞后导致的损伤现象不同,汽车碰撞损伤可归纳为五大类,即,侧弯、凹陷、折皱或压溃、错位损伤、扭曲,等(,见,图,5-1,)。,a,)侧弯,b,)凹陷,c,)褶皱或压溃,d,)错位损伤,e,)扭曲,图,5-1,汽车碰撞损伤的类型,第一节,汽车碰撞损伤分类,三、按汽车碰撞损伤现象分 a)侧弯,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一、碰撞力,在事故中,汽车的直接损坏是由碰撞力引起的。碰撞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对事故车造成的损坏也不同。,碰撞力越大,对汽车的损坏就越大,这是不言而喻的。汽车与被撞物体的相对速度越大、被撞物的刚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小,产生的碰撞力就越大,对事故车造成的损坏就越大。,第二节 一、碰撞力,碰撞力的方向对事故车的损坏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事故中,因为驾驶员在碰撞前的本能反应是躲让碰撞物和紧急制动,所以碰撞力的方向一般不会与车身的,X,轴(纵向)、,Y,轴(横向)和,Z,轴(竖向)平行,而是有一个偏角。但是,为了分析碰撞力对汽车变形的影响,我们可以将碰撞力沿着,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分解成三个分力,如图,5-2,所示。,X,轴方向的分力使汽车纵向产生挤压变形,,Y,轴方向的分力使汽车横向产生挤压和弯曲变形,,Z,轴方向的分力使汽车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拱曲或凹陷变形。各个方向的损坏情况取决于分力大小,而分力大小与碰撞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有关。,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碰撞力的方向对事故车的损坏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图,5-2,碰撞力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图5-2 碰撞力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碰撞力造成大面积的损坏也同样,取决于碰撞力与汽车质心相对应的方向,。假设碰撞力的方向并不是沿着汽车的质心方向,一部分碰撞力将形成使汽车绕着质心旋转的力矩,该力矩使汽车旋转,从而减少碰撞力对汽车零部件的损坏(如图,5-3a,所示)。,另一种情况是,碰撞力指向汽车的质心,汽车不会旋转,大部分能量将被汽车零件所吸收,造成的损坏是非常严重的(如图,5-3b,所示)。,a,)偏心碰撞,b,)对心碰撞,图,5-3,碰撞方向与汽车质心的关系,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碰撞力造成大面积的损坏也同样取决于碰撞力与汽车质心相对应,驾驶员的反应经常影响到碰撞力的方向。尤其对于正面碰撞。驾驶员意识到碰撞不可避免时,其第一反应就是旋转转向盘以避免正面碰撞(如图5-4a,所示)。这种反应所导致的汽车碰撞被称为侧面损坏。在众多的碰撞类型中,人们应首先了解这种碰撞类型损坏。,驾驶员的第二反应就是试图踩制动,汽车进入制动状态,使汽车从前沿向下俯冲。这种类型的碰撞一般发生在汽车的前沿,比正常接触位置低(见图,5-4b,)。由这种反应所导致的类型称为凹陷,经常在侧向损坏后立即发生。正面碰撞中的凹陷能导致碰撞点高于汽车的前沿,这将引起前罩板件和车顶盖向后移动及汽车尾部向下移动。如果碰撞点的位置低于汽车的前沿,汽车的车身质量将引起汽车的尾部向上变形,迫使车顶盖向前移动,这就是为什么在车门的前上部和车顶盖之间形成一个大缝隙的原因(见图,5-5,)。,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驾驶员的反应经常影响到碰撞力的方向。尤其对于正面碰撞。驾,图,5-4,驾驶员反应对碰撞方向的影响,图,5-5,典型正面碰撞的损伤,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图5-4 驾驶员反应对碰撞方向的影响图5-5 典型正面碰撞,碰撞力与碰撞面积成反比关系。同样的作用力撞击面积大时,单位面积所受碰撞力变小,就是损伤范围大但变形量小。相反,若撞击面积小时,单位面积所受的碰撞力变大。,假设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和相近的载货量行驶,碰撞的类型不同,损坏的程度也就不同。如果,撞击的面积较大,损坏程度就较小,,如撞击墙面(图,5-6a,)。,接触面积越小,损坏就越严重,,在图,5-6b,中,撞击电线杆,则保险杠、发动机罩、散热器等都发生严重的变形。发动机向后移动,碰撞所带来的影响甚至扩展到后悬架。,二、碰撞接触面积,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碰撞力与碰撞面积成反比关系。同样的作用力撞击面积大时,单,a,)碰撞接触面积大,b,)碰撞接触面积小,图,5-6,不同的碰撞接触面积产生的损伤,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a)碰撞接触面积大,另一种情况是,一辆汽车撞击另一辆正在运动的汽车。如图,5-7,所示,假设汽车,1,向正在运动的汽车,2,侧面撞击。汽车,1,的运动使汽车前端向后运动,然而汽车,2,的运动将汽车,1,向侧面“拖动”。尽管这仅是一次碰撞,但是碰撞损失却是两个方向的。此外,在一个方向也可能出现二次碰撞,在高速公路连环相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辆轿车撞击另一辆轿车,然后冲向路边的立柱或栏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碰撞。,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另一种情况是,一辆汽车撞击另一辆正在运动的汽车。如图,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碰撞和混合碰撞的类型,要做出精确的损失评估,弄清楚汽车碰撞是如何发生的是非常重要的。获取大量的交通事故资料,并将它们同物理测量相结合,判定出汽车碰撞的类型及车身和那些零件扭曲或折断。,图,5-7,典型侧面碰撞的损伤,(箭头方向为碰撞前汽车行驶方向),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碰撞和混合碰撞的类型,要做出精确的,物体受拉张、压缩等外力作用时,在物体断面上的任一处皆存在一样的应力。但是在某处断面有急剧变化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应力。如图5-8a,所示,在板的中央部分切两个半圆;图,5-8b,是板的中央部分开一个孔,在上下端受到同样大小的拉张力时应力的分布情况。由此可知,在中央部分最小断面处应力不规则分布,在此处发生最大应力。通常将在物体某一部分产生异常大的应力称为应力集中。,三、应力集中,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物体受拉张、压缩等外力作用时,在物体断面上的任一处皆存在,整体式车身的前侧梁或前轮室盖板的上缘处都有急剧的断面变化。这是对应力集中的利用,如图,5-9,所示。在汽车碰撞时将碰撞力集中,便能有很好地提高能量吸收率,通常设计成孔洞状的部分就是这个道理。,图5-8,应力分布,a,)两侧半圆形,b,)中间圆孔情形,图,5-9,应力集中的例子,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整体式车身的前侧梁或前轮室盖板的上缘处都有急剧的断面,四、碰撞力的传递原理,现代汽车车身上有许多焊接缝。这些焊接缝可以作为汽车结构的刚性连接点。这些刚性连接点将碰撞力传递给整个汽车上与之连接的钣金件和汽车零部件,因此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结构变形。,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四、碰撞力的传递原理 第二节,1.,正面碰撞力的传递,如图,5-10,所示,假设汽车前角受到一个力,F,0,作用,,B,区域将会变形,减小了,F1,的冲击作用,剩下的碰撞力传递到,C,点,金属将发生变形,能量继续减小到,F,2,,,F,2,将分解成两个方向传递到,D,点,碰撞力继续减弱传递给,F,3,,所受到的力继续改变方向并冲击着车身的支柱和车顶盖,,E,点的碰撞力继续减小,F,4,,汽车车顶盖金属轻微变形,在,F,点几乎不再有碰撞力,也不再发生变形。碰撞能量大部分都被汽车零部件所吸收。刚性连接点、结构件、钣金件都可以吸收能量。不仅这些部分可以直接吸收碰撞能量,而且其他与该点相连零件也会发生变形,甚至在该点的对面的零部件也能够发生变形或偏离原来位置。,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1.正面碰撞力的传递 第二节,要想完全掌握现代汽车特别是承载式车身的碰撞损坏,了解汽车的碰撞力传递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理解轻微损坏可能会引起汽车在操纵控制和运行性能上发生严重故障。,图,5-10,碰撞力传递原理,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要想完全掌握现代汽车特别是承载式车身的碰撞损坏,了解汽车,通常,乘员舱用于向后传递纵向力的主要路径有两条,如图,5-11,所示。一条是通过乘员舱底部纵梁和门槛梁向后传递,这条路径承受纵向力的能力最大。因此,通常在其前端布置主要的吸能部件,如前纵梁。在碰撞中,纵向力经前纵梁、门槛梁和乘员舱底部纵梁向后传递。当前部结构的压缩变形较大时,前轮参与碰撞,纵向力经前轮、铰链柱下部结构和门槛梁向后传递,这样可以防止前部结构继续变形而使动力传动总成撞向乘员舱。另一条路径是纵向力经前指梁和铰链柱、,A,柱、车门及其抗侧撞梁和门槛梁而向后传递。此路径上较大的载荷会导致前门框的较大变形,使碰撞后车门开启困难,因此该路径前部结构的吸能能力通常较小。,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通常,乘员舱用于向后传递纵向力的主要路径有两条,如图,图,5-11,正面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路径,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图5-11 正面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路径,2.,侧面碰撞力的传递原理,当汽车侧面受到撞击时,车门在侧向撞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向车内运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受到车门框的阻挠,同时,车门框受到车门传递来的侧向力的作用。如果车门内布置了抗侧撞梁,前门受到的侧向撞击力将主要被传递到铰链柱和,B,柱;后门受到的侧向撞击力将主要被传递到,B,柱和,C,柱(图,5-12,)。,铰链柱在侧向力的作用下也有向车内运动的趋势,对于这种运动趋势的抵抗,在铰链柱上端主要由前风窗下横梁和仪表板安装横梁的轴向刚度提供;在铰链柱下端主要由该处车身底部横向结构的刚度提供。,C,柱受到侧向力时,情况与此类似。,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2.侧面碰撞力的传递原理 第二节,车门受到侧向撞击后,其向车内运动的趋势使,B,柱受到向车内弯曲的弯矩的作用。对,B,柱向车内变形的抵抗,主要来自其弯曲刚度和,B,柱上、下接头的刚度。,通过,B,柱上接头,作用在,B,柱上的部分力通过车顶边梁、车顶横梁和相关的接头结构向非撞击侧传递。,B,柱上接头对,B,柱向车内运动的抵抗由车顶结构提供,主要是车顶横梁的轴向刚度、车顶边梁的弯曲刚度、,A,柱和,C,柱的弯曲刚度,还有在以上情况下各接头结构相应的刚度;通过,B,柱下接头,作用在,B,柱上的部分力被传递给门槛梁。,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车门受到侧向撞击后,其向车内运动的趋势使B柱受到向车,车门受到侧向撞击后,其向车内运动的趋势使,B,柱受到向车内弯曲的弯矩的作用。对,B,柱向车内变形的抵抗,主要来自其弯曲刚度和,B,柱上、下接头的刚度。,通过,B,柱上接头,作用在,B,柱上的部分力通过车顶边梁、车顶横梁和相关的接头结构向非撞击侧传递。,B,柱上接头对,B,柱向车内运动的抵抗由车顶结构提供,主要是车顶横梁的轴向刚度、车顶边梁的弯曲刚度、,A,柱和,C,柱的弯曲刚度,还有在以上情况下各接头结构相应的刚度;通过,B,柱下接头,作用在,B,柱上的部分力被传递给门槛梁。,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车门受到侧向撞击后,其向车内运动的趋势使B柱受到向车,作用在门槛梁上的侧向力,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直接撞击;另一方面来自,B,柱的作用。当,B,柱受到弯矩作用后,通过,B,柱下接头,使门槛梁受到向车身内侧的推力、弯矩和绕门槛梁中心线的扭矩的作用。在这些载荷的作用下,门槛梁将产生向车内侧的弯曲变形。对这种变形的抵抗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门槛梁的弯曲刚度和其与铰链柱和,C,柱接头结构的弯曲刚度;另一方面是车身底部横向结构对门槛梁向车内运动的抵抗。最终,门槛梁受到的侧向力通过车身底部的横向结构被传递到非撞击侧。,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作用在门槛梁上的侧向力,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直接撞击;另,图,5-12,侧向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图5-12 侧向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3.,后面碰撞力的传递原理,后面碰撞中,撞击力向车前方传递的路径通常有两条,如图,5-13,所示。第一条由后保险杠,经后纵梁传递给门槛梁;第二条由后车轮后部结构,经后车轮传递给门槛梁。对于第二条载荷路径,由于当轮胎参与碰撞后,它与其前面轴向刚度较大的门槛梁接触,导致对撞击的抵抗明显增加,所以碰撞吸能区通常被布置在后车轮后部,而将后轮作为变形限制器加以利用。通常后纵梁是后部结构的主要吸能部件。在以上情况中还要考虑备胎的影响。,图,5-14,是表示汽车前、后部分受碰撞时碰撞力的波延途径,用圆圈圈注的部位是表示在传递路径上,大量吸收冲击力的车身部位。,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3.后面碰撞力的传递原理 第二节,图,5-13,后面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图5-13 后面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图,5-14,碰撞力波延路线和碰撞能量吸收部位,第二节,碰撞力对汽车损伤的影响,图5-14 碰撞力波延路线和碰撞能量吸收部位,一、车身的类型与构成,1.,车身的类型,按汽车车身的承载情况,车身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有车架的非承载式结构,和,无车架的承载式结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半承载式车身结构,。,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一、车身的类型与构成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1,)非承载式车身,又称为车架式车身,其典型特征是在车身下面有一个车架结构,车身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上,发动机、变速器、悬架等大总成也安装在这个车架上。这些大总成的重量和地面碰撞力主要由高强度的车架承载,而不是直接作用在车身上。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碰撞力可能会先作用在车架上,然后再向车身传递。为了降低路面噪音,缓冲震动,提高舒适性,往往在车架与车身之间、车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安装一些橡胶衬垫。当前,非承载式车身在轿车上已很少应用,而主要用在一些,SUV,、大客车和载货车上。,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1)非承载式车身 又称为车架式车身,其典型特征是在,(,2,)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车架,发动机、变速器、悬架等大总成直接安装在车身结构上,它们的重量和路面载荷主要由车身结构承载。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碰撞力也直接作用在车身构件上,并沿着车身传播。,在承载式车身结构中,车身板件、横梁和纵梁通过点焊或激光焊焊接在一起或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车身箱体结构。这种结构既轻便又结实。乘员舱的刚度比非承载式车身更大,在碰撞中,汽车的前部和后部可以按照受控的方式溃缩,而,乘客舱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车架,发,承载式车身结构需要更复杂的装配工艺,采用了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厚重的冷轧钢被更轻、更薄的高强度钢或铝合金所替代。因此,在维修事故车时也应当采取完全不同的修理方法,需要采用新的处理、矫直和焊接工艺。,目前,承载式车身因轻便安全、节能环保、技术成熟而在轿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半承载式车身,半承载式车身又称为平台式车架结构,其特征是在车身的前后部有几根厚重的短纵梁,它们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这些纵梁不但是底盘机械件的安装基础,而且增强了碰撞时的车身强度。这种结构同时具备承载式结构和非承载式结构的一些优点,但应用不是很广泛,主要用在一些轻型卡车上。,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承载式车身结构需要更复杂的装配工艺,采用了一些新材料,2.,车身部件,通常将一部汽车的车身分成三部分,即,前部、中部和后部,,如图,5-15,所示。,图,5-15,通常把汽车分成三个部分,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车身部件图5-15 通常把汽车分成三个部分 第三节,(,1,)前部,前部即车身的车头部分,又称为前段或鼻部。包括前保险杠到前隔板之间的所有部件,通常发动机也属于车身前部的一部分。前部主要部件有车架纵梁、前罩板、前围板、减振器塔、散热器支架、发动机罩、前隔板、翼子板、保险杠总成等。,车架纵梁是在车身前部底下延伸的箱形截面梁,通常是承载车身上最坚固的部件,;,前罩板是车身前段后部的车身部件,在风窗玻璃的正前方。它包括顶罩板和侧罩板,;,前围板是围绕着车轮和轮胎的内板,防止路面的瓦砾进入乘座舱。它们经常栓接或焊接在车架纵梁和前罩板上,;,减振器塔是被加强的车身部分,用以支承悬架系统的上部分。螺旋弹簧、减振器安装在塔内,它们通常构成了前围板内部的一部分。,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1)前部 前部即车身的车头部分,又称为前段或鼻部。,散热器支架是在车身结构前部周围的框架结构,用,以支承冷却系统的散热,器以及相关部分。它通常紧固在车架纵梁和内前围板上。,发动机罩是一块铰接的板,这样可以打开发动机舱(发动机前置的汽车)或行李箱(发动机后置的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用螺栓连接在机罩和前罩板上,使机罩可以打开。为了防止变形和震动,机罩通常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板焊接或粘接在一起。,前隔板是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之间的过渡段车身,有时也叫做“火墙”或“前脑门”是隔在车身前部与中部乘座舱之间的板,它通常是焊接在一起的。,翼子板从前门一直延伸至前保险杠,它盖住了前悬架部分和内围板。它通常是由圆周的一圈螺栓固定在上面的。,保险杠总成用螺栓接到车架前角或纵梁上,以吸收小的撞击。,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散热器支架是在车身结构前部周围的框架结构,用以支承冷,(,2,)中部,中部即车身的中间部分,又称为中段。中部主要包括构成乘座舱的车身部分。这部分包括车底板、车顶板、前罩板、车门、车门支柱、窗玻璃以及相关部分。,地板是乘座舱底部的主要构成部分,通常是一块大的钢板冲压件。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地板相对平坦一些;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地板必须为变速器和传动轴留出一条隧道,因为传动轴需要空间通向后面的后桥总成。,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中部 中部即车身的中间部分,又称为中段。中部主,支柱是汽车车身上用以支撑车顶板的梁,它还可以在万一发生碾压事故时保护乘客安全。前支柱也叫,A,支柱,向上延伸到风窗末端,必须足够坚固以保护乘客,是从车顶向下延伸到车身主干上的箱形钢梁。中间支柱也叫,B,支柱,是车顶的支承件,在四门汽车上位于前门和后门之间,它增强了车顶的强度,并且为后门铰链提供了安装位置。后支柱也叫,C,支柱,它从后侧围板向上延伸用以支承车顶的后部和后窗玻璃,它的形状随车身的形式而变化。,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支柱是汽车车身上用以支撑车顶板的梁,它还可以在万一发,(,3,)后部,后部又称为尾部、或后箱、或后尾、或后段。通常由后侧围板、行李箱或后地板、后车架纵梁、行李箱盖、后保险杠以及相关部件组成。,行李箱地板是构成后贮存舱底的钢板冲压件。备胎通常放在这块冲压板的下面,行李箱地板通常焊接在后部纵梁上、轮罩里侧和后板下面。,舱板盖或行李箱盖是一块铰接在后贮存舱上面的板,举升架是一个与玻璃铰接到一起的大板,以便能够打开汽车后部行李箱。,后侧围板是一个大的侧面车身部分,它从侧门向后一直延伸到后保险杠,被焊接在上面,并形成后部车身结构的重要部分。,后底板安装在后保险杠之后,在两块后侧围板之间。,后减振器塔支撑着后悬架的顶部。,轮罩的内部包围着后舱。,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3)后部 后部又称为尾部、或后箱、或后尾、或后段。,3.,车身板件的连接方式,车身板件包括金属板件(又称为钣金件)和塑料板件,一般是通过冲压或模制而成的。一辆汽车用到的板件有很多,通常它们的名称就说明了其位置和主要功能。例如,发动机舱盖是发动机舱上面的盖板,行李箱盖是行李箱上面的盖板,前翼子板是车身前段两侧的板件,车顶板是汽车顶部盖板。,车身板件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第一种是焊接、粘接或铆接,主要用于安装永久固定的静止零件,如纵梁、散热器支架、地板、车顶、立柱和后侧围板等。第二种是用各种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卡夹等)连接,用于安装可以拆卸的静止零件。加进气格栅、保险杠、车身内饰等零件。第三种是铰接,用干安装可以转动或开闭的零件,如发动机舱盖、行李箱盖、车门等。,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3.车身板件的连接方式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焊接是一种永久性连接,是通过加热熔化焊接材料,使两个零件交融到一起,冷却后便形成永久连接。金属和塑料零件都可以用焊接方式连接。,压装或卡装是通过过盈配合或卡夹将零件固定到一起。这种装配方式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胶粘零件是利用高强度的环氧树脂或专用粘结剂将零件固定到一起。金属和塑料零件都能用粘结剂粘合。,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焊接是一种永久性连接,是通过加热熔化焊接材料,使两个,二、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与损伤分析,1.,承载式车身的基本特征,承载式车身是将车架和车身合为一体,具有以下特征:,1,)承载式车身是用点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将形状各异的冲压薄板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这种结构重量轻,刚性大,具有较强的弯曲或扭曲变形能力。,2,)与非承载式车身相比,省去了车架,不但减轻了重量,而且增大了有效承载空间,使汽车更加轻便和紧凑。,3,)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各系统的震动和噪声直接传递到车身底板上,而承载式车身就像一个大音箱,具有放大噪音的作用。因此,在承载式车身内增加隔音材料显得格外重要。如果隔音材料安装不当,将会使乘客舱内有很大的噪音。,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二、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与损伤分析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4,)车身的金属薄板与路面很接近,容易受到水、盐等污物的沾染和腐蚀。而这些底盘钣金件又属于结构件,严重锈蚀会影响汽车安全。因此,在汽车制造和修理过程中,必须对底盘钣金件进行有效防腐处理,在发生碰撞时,承载式车身结构中相对较硬的部位会将冲击能量传播到整个汽车,造成远离碰撞点的部位也产生变形。有些构件虽然在碰撞中通过变形吸收了部分碰撞能量,但可能在其变形之前就向相邻部位传递了部分碰撞力。这些间接损伤在事故勘察中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没有得到妥善修复,可能会对汽车的操纵性能和行驶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4)车身的金属薄板与路面很接近,容易受到水、盐等污物,承载式车身的前段一般结构较复杂,不但有保险杠、车灯、翼子板、发动机舱盖等外覆件,还包含前悬架、转向系、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桥等大总成。为了保护乘客舱,需要车身前段能够吸收大量碰撞能量。但为了保证转向和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确保车轮定位参数不因变形过大而失准,车身前段的关键支撑部位又要有很好的刚性。,侧面车身与车身前段和车顶板相连,一起构成了乘客舱。这些板件可以将汽车底部承受的载荷分散到车身顶部,在侧面碰撞时防止左右两侧发生弯曲。另外,车身侧面构件还有支撑车门的作用,在翻车事故中可以保护乘客舱的完整性。车身侧面由于有多个大门洞而使其强度被大大削弱,因此,侧面构件通常由内板和外板连接在一起构成坚固的箱形结构。,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承载式车身的前段一般结构较复杂,不但有保险杠、车灯、,2.,承载式车身板件,承载式车身构件按照其功能和强度可分成结构件和非结构件,结构件通过点焊或激光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高强度的整体式车身箱体,这就是车体焊接总成。对于损坏极其严重的事故车,有时可以通过更换车体焊接总成进行修复。非结构件是指车身面板、内饰和外饰件等,它们通过螺栓、胶粘、铰接或焊接等方式覆盖在车体外面,起到密封车身、减小空气阻力、美化汽车的作用,通常也称它们为车身覆盖件。在事故车维修中,非结构件通常可以单独更换。车身结构件和非结构件如图,5-16,所示。,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承载式车身板件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图,5-16,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件与非结构件,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图5-16 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件与非结构件 第三节 车身的,(,1,)前段车身,1,)结构件。前段车身的主要结构件有前纵梁、横梁、车颈板、减振器塔座、前横梁和散热器支架等,它们构成一个封闭的箱体结构,为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总成提供承载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承载这些大总成的强度。另外,汽车的转向系统、前悬架机构也安装在前段车体上,因此这里的受力形式非常复杂。,前纵梁:通常以点焊焊接在防火板前面、翼子板挡泥板的下面,车身左右两侧各有一根,通常是箱型构件,是承载式车身上强度最大的构件。在一些高挡轿车上,经常采用渐变型纵梁设计,即前纵梁内侧钢板的厚度是渐变的,靠近保险杠的一端较薄,靠近驾驶舱的一端较厚,如同两个楔块。在受到碰撞外力时,纵梁可以呈逐级渐线性变形,从而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1)前段车身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横梁:焊接在两侧纵梁之间,用于固定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增大车身的横向强度。,散热器支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框架,位于车体结构的最前端,用来固定发动机散热器,通常用螺栓固定或焊接在纵梁和内翼子板之间。,翼子板挡泥板:有时也称为内翼子板或翼子板裙板,包围在车轮上方,通常用螺栓或焊接在纵梁和防火板上,车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对于增大前段车体强度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横梁:焊接在两侧纵梁之间,用于固定发动机和变速器总,减振器塔座:有时也称为减振器拱形座或支柱塔,用来固定前悬架系统的减振器支柱和螺旋弹簧,它的变形可能会影响车轮定位参数,因此强度要求很高。通常与翼子板挡泥板一起加工成形。,防火板:有时也称为前围板或前壁板,介于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之间,是车身前段和中段的分界线。通常以焊接方式固定,对于保护车内乘员安全作用重大。,车颈板:位于前风挡的正前方,防火板的上方,有上盖板和两侧盖板构成。,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减振器塔座:有时也称为减振器拱形座或支柱塔,用来固,2,)非结构件。前段车身的非结构件主要有保险杠总成、格栅、翼子板、发动机舱盖等。,保险杠总成:是车身前段重要的安全部件,也是最易损伤的部件,主要由杠皮、杠体、吸能装置、卡子等组成。通常用螺栓或卡子安装在前段车体上。它的作用是在碰撞时产生变形,吸收部分能量,保护后面的车体不受损坏。,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非结构件。前段车身的非结构件主要有保险杠总成、格栅、翼子,现代轿车上广泛采用了吸能型保险杠,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碰撞力进一步向车身构件传递。保险杠的吸能器有多种类型,比较常用有,橡胶或泡沫隔垫式、充气或充油式、弹簧储能式,三种。橡胶隔垫式吸能器的工作原理如同发动机的橡胶垫,在发生碰撞时,橡胶隔垫在碰撞力的作用下产生压紧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能量。在碰撞力消失时,橡胶隔垫将恢复到其原来的形状(除非它被碰撞力损坏),使保险杠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现代轿车上广泛采用了吸能型保险杠,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碰,充气或充式工作原理很像悬架系统中的减振器,在发生碰撞时,填满惰性气体的活塞被压向充满液压油的油缸,在压力作用下,液压油通过一个小孔流到活塞中。这种受控制的液压油的流动吸收了碰撞能量。随着液压油流进油缸,它将挤压浮动活塞,对惰性气体产生压缩作用。在碰撞力消失之后,压缩的惰性气体将把液压油挤出油缸,使保险杠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弹簧储能式吸能器是通过弹簧而不是压缩气体将保险杠恢复原位。,格栅:也称为进气格栅,是散热器支架的中心盖板。格栅上的百叶窗是让气流通过,以便帮助散热器散热。一般轿车格栅上还带有厂家的徽标。,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充气或充式工作原理很像悬架系统中的减振器,在,翼子板:是包在前悬架和挡泥板外面的盖板,从前保险杠一直延伸到前车门处,遮盖在前车轮外面,因旧式车身上该部件的形状和位置类似鸟翼而得名,通常用螺栓固定在车体上。翼子板在事故中经常容易受损,能够单独更换。按照安装位置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翼子板:是包在前悬架和挡泥板外面的盖板,从前保险杠一直,发动机舱盖:是发动机舱的上盖板,通常用铰链连接在车颈板上。发动机舱盖通常由内、外两块金属板焊接或粘接而成,中间夹着隔热材料。内板主要起增强发动机舱盖强度的作用,其几何形状不定,但基本上都是骨架形式,这种发动机舱盖钣金修复的难度较大。发动机舱盖的开启方式有两种,即向后翻转或向前翻转。对于向后翻转的发动机舱盖,为了避免碰到前风挡玻璃,其安装位置在设计时设定了一个规定的角度,使它们之间至少能够保持,10cm,的距离。另外,为防止发动机舱盖在行驶中由于震动而自动开启,其前端都装有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的拉手一般都安装在乘客舱内的仪表板左下方。,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发动机舱盖:是发动机舱的上盖板,通常用铰链连接在车颈板,(,2,)中段车身,1,)结构件。中段车身的主要结构件有底板、门槛板、立柱、车顶纵梁、车车顶横梁等构件,它们焊接在一起构成乘客舱,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空间,在事故中可以有效保护乘员安全。,车身底板:车身底板是乘客舱底部的主要结构,通常是一整块冲压成形的大钢板。车身底板是全车焊接的基础件,是与各大总成连接的重要构件。它承受和传递汽车质量(自身质量、载质量)、地面反作用力、牵引力、制动力、惯性离心力、侧向力等各种交变碰撞力,因此对强度要求很高。,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中段车身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立柱:对于常见的四门轿车,左右两侧各有三根立柱,分别称为前柱或,A,柱、中柱或,B,柱、后柱或,C,柱。前柱是从车顶向下一直伸到车体底部的钢制箱型构件,有时内部还装有加强件,所以非常坚固,一方面为前门提供铰接安装点,另一方面起到保护乘客的作用。中柱在前后车门之间,一方面支撑着车顶支撑,另一方面为后门提供铰接安装点,在侧面受到碰撞时还起到保护乘员作用,因此强度要求很高,一般在箱型构件中间装有加强件。后柱从后侧围板向上一直伸到车顶,用以固定车顶后部和后窗玻璃,其形状因车身型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立柱:对于常见的四门轿车,左右两侧各有三根立柱,分,门槛板:又称为脚踏板,是装在车门框底部的加强梁。它通常是焊接在地板和立柱、踢脚板或后侧围板上,通常由内、外板件组成,对汽车底板和车身侧面具有加强作用,在侧面碰撞时能够对乘客进行保护。通常与中柱连接。,车顶纵梁:焊接在前柱、中柱和后柱之间,为车顶板提供支撑。在翻滚事故中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车顶横梁:焊接在两侧车顶纵梁之间,为车顶提供支撑。在翻滚事故中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因为前后风挡玻璃对车身强度起着重要作用,通常也视为结构件。,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门槛板:又称为脚踏板,是装在车门框底部的,2,)非结构件。中段车身的非结构件主要有:后搁物板(窗台板)、车门、车顶板、仪表板等。,后搁物板:又称为窗台板,是后座与后风挡之间的一块薄板,通常装有一对音响扬声器。,车门:通常由门皮、门内骨架、门板、内饰等零件组成,门皮、骨架和门板通常用点焊或蜷曲粘接的方式接合在一起。为加强侧面抗碰撞强度,门内通常还设有防撞杆。车门上通常还装有车窗玻璃、玻璃升降器、门锁及相关电控装置、按钮和开关等,可见,车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总成。车门通过铰链与门柱相连,车门铰链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立柱和门框上。,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非结构件。中段车身的非结构件主要有:后搁物板(窗,车顶板:是乘客舱顶部的盖板。对于承载式车身的整体刚度而言,车顶板不是关键部件,所以有些车型在车顶板上开设天窗。带天窗的车型在车顶板上设有一个天窗开口。车顶板通常焊接在立柱上。车顶板底部一般都装有隔垫和内衬,起到隔热、隔音和美化的作用。,仪表板:又称为仪表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总成,除了有仪表台板、组合仪表、收放机(,CD,播放机)、暖风和空调控制面板、通风口等零件之外,仪表板下面通常还装有安全气囊、电控单元、线束等电气器件,一些高级轿车还带有驾驶员信息显示屏。仪表台板一般是塑料件,质地较软,在碰撞事故中不会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在事故中前成员侧的安全气囊膨胀开,仪表盘就会遭到损坏,需要更换新的。,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车顶板:是乘客舱顶部的盖板。对于承载式车身的整体刚,(,3,)后段车身,后段车身的很多构件与前段车身相似,如纵梁、后减振器塔座、后翼子板、行李箱盖、后保险杠。,1,)结构件。后段车身的结构件通常有后纵梁、行李箱地板、后减振器塔座等。,后纵梁:焊接在后段车身底部,通常是箱型构件,非常坚固,为汽车的后部提供足够的强度。,行李箱底板:通常由一整块钢板冲压而成,焊接在后纵梁、后轮罩内板和后背底板之间,构成行李箱的底部。大多数轿车的行李箱地板上还冲压出一个备胎坑,用于安装备胎。,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3)后段车身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后减震器塔:也称为后减振器拱形座,与后轮罩内板和外板焊接在一起,用于固定后悬架减振器的顶部。后减振器塔不但承受来自地面的冲击载荷,而且它的刚度和形状会影响后轮定位参数,因此强度和精度要求均比较高。,除以上结构件外,后风挡玻璃对后部车身刚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视为结构件。,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后减震器塔:也称为后减振器拱形座,与后轮罩内板和外,2,)非结构件。后段车身的非结构件主要有行李箱盖、后背板、后部上盖板、后翼子板、后保险杠等,对于两厢轿车、,MPV,和,SUV,,车身尾部还有一个后舱门。,行李箱盖:是行李箱上盖板,结构比较复杂,通常由外板和内板、内衬、锁闩隔板、支架盖锁内饰板等构成。为了提高行李箱盖的强度和吸能效果,在行李箱内板上装有加强筋。行李箱盖的内外板件结构形式加大了钣金维修的难度,如果在事故中严重损坏,一般只能更换内外板件。行李箱盖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上部后盖板上。行李箱盖上通常留有安装后牌照的位置,有时还安装部分尾灯。,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非结构件。后段车身的非结构件主要有行李箱盖、后背,后背板:是焊接在行李箱后面、左右后翼子板之间的一块板件。,后部上盖板:是后窗与行李箱盖之间的一块板件,用于安装行李箱盖铰链。,后翼子板:又称为后侧围板,是后部车身两侧的大块板件,从后车门向后一直延伸到后保险杠位置,构成后段车身的侧面。后翼子板通常以焊接方式固定,是后段车身中的重要构件。,后舱门:也称为尾门或背门,用于两厢车,是一整块冲压板件,以铰接方式安装在车顶板上。后舱门上通常还有玻璃窗、玻璃升降器、雨刮器、门锁等零部件,也是一个复杂的总成。,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后背板:是焊接在行李箱后面、左右后翼子板之间的一块,3.,承载式车身的损伤分析,(,1,)锥体理论,碰撞对承载或车身造成的损伤可以用“锥体理论”来解释。承载式车身在发生碰撞时主要由车身吸收碰撞能量。,碰撞时,碰撞处的结构件发生一定的褶皱、弯曲等多种变形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当碰撞力可能穿过车身的结构件时,车身结构件上的变形吸能区发生溃缩变形,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直到碰撞力全部消失为止。,碰撞力的这种扩散模式看上去像一个“锥体”:碰撞点就相当于锥体的顶点,而锥体的中心线就是碰撞力方向,锥体的高度和张开的幅度表明了碰撞力穿过承载式车身的方向和范围(图,5-17,)。锥体的顶点和碰撞点成为初次损伤区。,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3.承载式车身的损伤分析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图,5-17,碰撞力以锥体模式在承载式车身上的传播,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图5-17 碰撞力以锥体模式在承载式车身上的传播 第,由于承载车身是由薄金属板连接在一起的,碰撞被大部分车身板壳体吸收。碰撞波沿车身传播的作用称为二次损伤。通常,这种损伤是向车身内部结构或与车身碰撞相对的部位发展。,为了控制二次损伤的分布区域,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在车身式汽车上设计了一些折扁区。折扁区在碰撞力作用下按预先设定的方式变形,保持乘员舱的形状,并吸收二次损伤的能量。,具体地说,正面碰撞将由车身的前部和折扁区共同吸收;后部碰撞由车身后部吸收;侧面碰撞将由撞击区的车身板、车顶边梁、侧面立柱和车门共同吸收。,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由于承载车身是由薄金属板连接在一起的,碰撞被大部分车,(,2,)损伤分析,1,)车身前部损伤分析。前部损坏是由于车头撞上另一辆车或其他物体引起的损坏,碰撞力的大小取决于车重、车速、撞击物及撞击面积。如果碰撞不严重,将造成保险杠后移,使前侧梁、保险杠座、前翼子板、散热器支架和发动机罩锁支柱等发生弯曲变形。,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损伤分析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如果碰撞进一步增强,前翼子板将被撞到前门上,发动机罩铰链将上弯,触到发动机罩;前侧梁折皱,与悬架所在横梁接触。如果碰撞再增强,前翼子板围裙和前车身支柱(特别是前门铰链上部区域)将发生弯曲变形;前门可能被撞掉。此外,前侧梁折皱加大,使悬梁横梁弯曲,发动机与驾驶室之间的隔板和地板也会变弯以吸收碰撞。,如果前部碰撞与整车轴线有一个夹角,还会发生侧向弯曲变形。而且,两侧的纵梁由横梁连在一起,受碰撞一侧纵梁上的力,将通过横梁传给另一侧纵梁。,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如果碰撞进一步增强,前翼子板将被撞到前门上,发动机罩,2,)车身后部损伤分析。后部损伤是由于倒车时撞上其他物体,或被另一辆车从后面撞上引起的损伤。如果碰撞较轻,后保险杠、后车身板、行李箱和地板等会变形,车轮上方的后侧围板也可能鼓出。,如果碰撞较严重,后侧围板会上折撞到车顶,四门汽车的车身中支柱会变弯,碰撞能使上部部件和后部纵梁发生变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乘用车的燃油箱大多位于后排坐椅下面,在发生较严重的追尾事故时,可能会使燃油箱产生裂纹而造成汽油泄漏,汽油极易燃烧,碰撞火星或静电火花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火灾,因此,在勘察汽油泄漏的事故时一定要十分小心。,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车身后部损伤分析。后部损伤是由于倒车时撞上其他物,3,)车身侧面损伤分析。承载式车身侧面在抵抗碰撞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一旦侧面被撞,可能会导致车门、门槛板、中柱、前翼子板以及后侧围板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板变形。如果是前翼子板部位遭到侧面碰撞,前轮往往会向内挤压,从而影响到前悬架横梁和前纵梁。如果碰撞比较严重,悬架系统的零部件可能会损坏,前轮定位参数遭到破坏,轴距发生变化,甚至会使转向机被撞坏。如果汽车的前翼子板或后侧围板部位遭到较大的垂直碰撞,冲击波会传递到汽车的另一侧,从而造成对面板件的变形。如果是汽车中间部位遭到侧面碰撞,那么主要是车门总成、门槛板、门柱、车身底板受损,严重时冲击波可能会使对面车门部位产生变形。,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3)车身侧面损伤分析。承载式车身侧面在抵抗碰撞方面相,4,)车身顶部损伤分析。车身顶部损伤分析是由于落物砸伤汽车或汽车滚翻引起的损伤。车身顶部在事故中受损的概率比其它部位相对低一些。在汽车前部、后部或侧面碰撞中,只有当事故比较严重时,碰撞力才可能会传递到车身顶部,造成顶部梁和面板受损。,汽车滚翻时,车身支柱和车顶板会弯曲,相应的支柱也会被损伤。根据滚翻方式的不同,还可能造成车身前部或后部损伤,其辨认特征是车门及车窗附近发生变形,易于发现。,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4)车身顶部损伤分析。车身顶部损伤分析是由于落物砸伤,(,3,)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顺序,承载式车身在发生前部或后部碰撞时,碰撞力将从碰撞点开始,沿着车身构件向外传播,从而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坏。一般来说,车身发生变形的顺序如下:,1,)弯曲变形。在碰撞发生后的一瞬间,碰撞力达到最大,它首先会对构件产生挤压作用,使构件中部产生弯曲变形。但由于金属构件具有弹性,所以在碰撞力消失后可能会部分或全部恢复原状。在事故勘察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高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产生了弯曲变形。,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3)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顺序 承载式车身在发生前部或后部碰,2,)褶皱变形。随着碰撞的进一步延续,碰撞点处会出现明显的褶皱,从而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以保护乘客舱的安全。由于碰撞力沿着车身传递,导致走离碰撞点的部位也可能发生褶皱、撕裂或拉松。在事故勘察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长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发生了褶皱变形。,3,)扩宽变形。对于设计良好的承载式车身结构,乘客舱在事故中的变形量会很小,即使产生变形,也是使乘客舱的构件向外鼓,而不是侵入舱内,以保护乘员安全。这就是所谓的扩宽变形。在事故勘察时,如果发现测量的宽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发生了扩宽变形。,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2)褶皱变形。随着碰撞的进一步延续,碰撞点处会出现明,4,)扭曲变形。如前面所述,碰撞点通常不是在汽车正中,碰撞力产生的力矩会使车身产生扭曲变形。即使碰撞发生在汽车正中,二次碰撞也可能会使车身产生扭曲变形。扭曲变形通常是最后发生的一种变形形式。在事故勘察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高度和宽度值都不在允许范围内,通常表示发生了扭曲变形。,虽然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在碰撞事故中的损坏型式很相似,但是承载式车身的损坏往往更复杂。另外,承载式轿车在严重碰撞中通常不会产生错位损伤。,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4)扭曲变形。如前面所述,碰撞点通常不是在汽车正中,,三、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与损伤分析,1.,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非承载式车身是传统的汽车车身结构。在非承载式车身中,车架是整个汽车的结构基础,车身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上,发动机、变速器、悬架等大总成也安装在车架上。车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才能承载各大总成的重量,并保证在碰撞中汽车的主要部件的固定位置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动。车架通常是由高强度槽钢或箱型构件制成的,上面固定了一些横梁、支架和拉杆,用于安装汽车底盘部件,横梁、支架和拉杆通常是焊接、铆接或用螺栓连接到车架纵梁上的。,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三、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与损伤分析 第三节 车身的损伤分析,(,1,)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点,与承载式车身相比,非承载式车身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承载能力通常比承载式车身高,因此非承载式车身主要应用在,SUV,、皮卡、大客和大货车上。,2,)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离地间隙相对较大一些,而且车身底板下面有厚重的车架保护着,因此适用于越野车。,3,)车架有吸收路面震动的作用,而且车身与车架之问通常安装了一些橡胶衬垫,因此乘坐起来更加平稳、安静和舒适。,4,)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大部分碰撞能量将由车架吸收,因此可有效保护乘员安全,车身损伤相对较小一些。,但是,非承载式车身因为采用了厚重的车架,汽车总重一般比承载式汽车重很多,影响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第三节,车身的损伤分析,(1)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点 与承载式车身相比,非承载式车,(,2,)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有梯形车架、周边式车架和,X,型车架三种。,1,)梯形车架。是由两根纵梁与几根横梁组成的,两纵梁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是不平行的,整个车架看上去像一个梯子。梯形车架现在应用较少。,2,)周边式车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