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诊断基础-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2426182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6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诊断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发热-诊断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发热-诊断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常见症状,孟庆革,常见症状孟庆革,1,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病态改变,体征,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症状和体征都是诊断疾病或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或线索,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症状,2,发 热,孟庆革,发 热孟庆革,3,发热的概念,任何原因使机体产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的概念,4,正常体温的调节,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散热减少,发热,正常体温的调节,5,体温的测量,口测法:,36.3 37.2,腋测法:,36.0 37.0,肛测法:,36.5 37.7,临床上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或腋窝温度代表体温。,体温的测量口测法:36.3 37.2,6,正常体温的特点,正常体温3637 (腋测法),可有波动,24h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早晨略低,下午略高,运动和进餐后略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经期、孕期体温略高,正常体温的特点正常体温3637 (腋测法),可有波动,7,病因与分类,(一)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病原体引起的发热,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 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侵入机体均可引起发热称为,感染性发热。,病因与分类(一)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8,(二)非感染性发热,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吸收热,),(1)机械、物理、化学性损伤,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 、大 面积烧伤,(2)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白血病、肿瘤、急性溶血,(3)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二)非感染性发热 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9,(二)非感染性发热,2、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 组织病等。,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亢产热增多,脱水散热减少。,4、 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二)非感染性发热 2、变态反应,10,(二)非感染性发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一些致热因素直接,损害体温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增高,称为,中枢性发热。,见于: 物理因素(如中暑);,化学因素(如重度安眠中毒);,机械因素(如脑震荡、颅骨骨折、 脑出血、颅内压升高等)。,(二)非感染性发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11,(二)非感染性发热,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热型规则,波动小,多在0.5以内,感染后低热:原有感染已愈,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夏季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生理性低热:剧烈运动、紧张 、 月经前、妊娠初期,(二)非感染性发热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2,发热机制,各种原因或,致热原,产热 散热 发热,发热机制,13,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内毒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 某些类固醇物质, 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内毒素),不能,14,内源性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激活白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分子量较小, 通过血脑屏障,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1.交感神经皮肤血管/竖毛肌收缩排汗散热,2. 垂体内分泌因素 代谢增加产热,运动神经骨骼肌收缩(寒战) 产热,内源性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激活白细,15,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 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 热:39.141,超 高 热: 41,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16,(二)发热的临床经过及特点,1. 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数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寒战,(2)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二)发热的临床经过及特点,17,2. 高热期,持续一段时间,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3. 体温下降期,(1)骤降型,(2)缓降型,2. 高热期,18,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按常规方法测量发热病人的体温,并标记在体温单上所形成不同形状的体温曲线即,热型。,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19,1、稽留热:,持续高热,体温在3940以上,24h波动1,数天或数周。,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1、稽留热:,20,2、,弛张热,:,体温39以上,波动大,24h波2,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2、弛张热:,21,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持续1天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3-1-3 间歇热,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又图3-1-3 间,22,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23,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24,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25,注意事项:, 药物的影响:抗生素、解热药, 个体差异:老年人, 热型可交互存在: 如肺炎合并脓胸,注意事项:,26,问诊要点,起病情况:时间、诱因、程度等,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发病后一般情况,传染病接触史、服药史等,问诊要点起病情况:时间、诱因、程度等,27,小结,任何原因使机体产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以前者多见。,病因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应对发热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小结 任何原因使机体产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28,练习题,1.发热的概念?,2.发热的病因有哪些?,3.发热的热型有几种?临床意义是什么?,4.发热的临床分几度?,练习题1.发热的概念?,29,谢谢大家,谢谢大家,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