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394475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4/15 Monday,#,PEDIATRIC NURSING,第十五章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PEDIATRIC NURSING 第十五章 传染性疾病患,第十五章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Learning Target, 掌握小儿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熟悉常见小儿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常见小儿传染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十五章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传染性疾,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1,麻疹,2,水痘,3,目录,contents,猩红热,4,流行性腮腺炎,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6,结核病,7,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1麻疹2水痘3目录猩红热4流行性腮腺炎5,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01,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01,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一、建立预诊制度,预诊能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传染病门诊应有单独的治疗室、药房、化验室、观察室及厕所等。患儿诊治完毕后,由指定出口离院。,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各种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将传染病患儿隔离于特定场所,使其与其他患儿及健康人分开,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对医用器械、工作人员的手、患儿的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消毒处置,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按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一、建立预诊制度,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三、及时报告疫情,护理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四、密切观察病情,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服药反应、治疗效果及特殊检查后的情况等,正确做出护理诊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随时做好各种抢救的准备工作。,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三、及时报告疫情护理工作人员是,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五、做好日常护理,小儿患急性传染病期间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传染病的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方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光线充足。应根据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或普食,做到少食多餐,尽可能保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昏迷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防止口腔炎和褥疮的发生。,六、酌情对症护理,应加强对皮疹的观察和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伤引起继发感染。做好高热护理极为重要。高热伴循环不良时,禁用冷水或乙醇擦浴,以免透疹不畅。神志改变可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应根据引起神志改变的不同原因给予相应护理。,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五、做好日常护理,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七、做好心理护理,八、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九、开展健康教育,传染病患儿住院常需要单独隔离,患儿易产生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对此应倍加关注,耐心劝导患儿安心休息、配合治疗。对恢复期患儿应认真安排好教养活动。鼓励患儿适当活动,保持良好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正确洗手和勤洗手是防止微生物传播和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方法。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戴手套或其他防护用品,以免受污染。正确处理废弃物,污染物品要正确清洁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传染病科普知识水平,认真配合好医院的隔离消毒工作,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第一节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七、做好心理护理八、预防和控制,麻 疹,02,麻 疹02,第二节 麻疹,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全身皮肤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有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第二节 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第二节 麻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流形成第,1,次病毒血症;然后,麻疹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繁殖,大量病毒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的病变。,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属黏液病毒科,仅有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第二节 麻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发病机制1病因,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疫苗接种情况;询问患儿是否接触过麻疹患者,是否用过致皮疹的药物,既往有无麻疹病史。,1,健康史,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疫苗接种情况;询问患儿是,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1,)典型麻疹, 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潜伏期末出现低热、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 前驱期(出疹前期):持续,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及麻疹黏膜斑为特征。, 出疹期,:一般为,3,5,天,第,4,天左右按一定顺序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延及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掌和足底。, 恢复期,:一般,1,周左右。若患儿无并发症,皮疹开始按出疹顺序消退,有糠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天消退,体温逐渐下降,症状也随之好转。,2,身体状况,麻疹黏膜斑,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1)典型麻疹2身体状况麻疹黏,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2,)非典型麻疹,8,个月以内的婴儿或潜伏期内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呈轻型麻疹,表现为潜伏期长,症状轻微,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小且稀疏,消失快,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并发症。 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呈重型麻疹,表现为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成片或出疹不透或出而骤退,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再次感染者,可出现皮疹不典型的异型麻疹。 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呈无皮疹麻疹,表现为无麻疹黏膜斑、无皮疹,常以鼻咽部分泌物找到多核巨细胞或特异性抗体诊断。,(,3,)并发症,在麻疹病程中,患儿易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可使原有的结核病恶化。,2,身体状况,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2)非典型麻疹2身体状况,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向家长介绍本病的治疗与预防知识,关心体贴患儿,减轻家长及患儿的担心、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并发症。,(,1,)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继发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学检查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2,)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可做出诊断。,本病无特异疗法,主要以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及预防并发症为主。,第二节 麻疹(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4辅助检查5治疗,第二节 麻疹,(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有关。,(,3,)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高热消耗增多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5,)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等。,第二节 麻疹(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正常,。,麻疹患儿高热时不宜用药物及物理降温,尤其不能用乙醇擦浴及冷敷,以防皮疹不易透发。体温超过,40,时,可用透疹剂擦涂四肢或用小剂量退热药,使体温稍降,以免发生惊厥。患儿衣被适宜,不要捂汗。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正常。麻疹患儿高热时,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2,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勤剪患儿指甲,以防患儿抓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眼部分泌物多而形成干痂者,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涂抹眼膏,防止继发感染,并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症;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喝水,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漱口。,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2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勤剪患儿,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3,保证营养的供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恢复期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及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无须忌口。,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3保证营养的供应。给予营养丰富,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出疹期间患儿若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及肺部固定湿啰音等,是并发肺炎的表现;若患儿出现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是并发喉炎的表现;若患儿出现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等,是并发脑炎的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与治疗。,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5,预防感染的传播,。, 隔离患儿: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隔离期应延至出疹后,10,天;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患儿房间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患儿的衣被、玩具等要在阳光下暴晒,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保护易感人群:小儿在麻疹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7,岁时复种。流行期可应急接种,以防传染病扩散。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5预防感染的传播。 隔离患儿,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6,健康指导,向家长介绍控制传染病的知识,讲解麻疹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程、隔离时间及预后,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及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第二节 麻疹(四)护理措施6健康指导向家长介绍控制传染病,03,水 痘,03水 痘,第三节 水痘,水痘,(,chickenpox,,,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感染水痘后可获得永久性免疫,成年后潜伏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第三节 水痘水痘(chickenpox,varicella,第三节 水痘,(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不耐酸和热,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末、初春多发。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通过飞沫、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期自出疹前,1,2,天至疱疹结痂为止(,7,8,天),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第三节 水痘(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 本病,第三节 水痘,(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及淋巴组织内繁殖,然后进入血流形成第,1,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繁殖后进入血流,出现第,2,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的皮肤黏膜损害而发病,偶尔累及内脏。由于病毒侵入血液是间歇性的,故临床表现为皮疹分批出现。皮肤病变仅限于表皮棘细胞层,故愈后不留瘢痕。皮疹出现,1,4,天后,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及抗体,病毒血症消失,症状随之缓解。,第三节 水痘(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近期有无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询问患儿是否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有无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1,健康史,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近期有无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1,)典型水痘,:潜伏期,10,21,天,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表现为低热、头痛、流涕、咳嗽及厌食等,常在发病当日或次日出疹。皮疹特点: 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泪滴状小水泡,周围有红晕,无脐眼,,1,2,天后水痘内容物变浑浊,水泡易溃破,疱疹持续,2,3,天,然后迅速结痂。 疾病高峰期可见,3,种形态的皮疹同时存在;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 口腔黏膜、眼结膜、生殖器等处也可见疱疹,此处皮疹易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2,身体状况,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1)典型水痘:潜伏期1021,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2,)先天性水痘,: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累及胎儿,致胎儿多发性先天畸形,表现为出生时体重低下、智力低下、小头、小眼球及白内障等,患儿常在,1,岁内死亡,存活者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3,)重型水痘,: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恶性疾病的患儿,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持续高热,皮疹广泛分布,可融合成大疱型疱疹或出血性皮疹,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爆发性紫癜,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病死率高。,(,4,)并发症,:常见的为继发性皮肤细菌感染,少数患儿可并发水痘脑炎、肺炎和心肌炎等。,2,身体状况,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2)先天性水痘:孕妇在妊娠早期,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继发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清水痘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可明确病原体。,4,辅助检查,水痘发病率高,传染性极强,预后大多良好,应注意评估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护理能力,防止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疾病的加重和传播。,3,心理状况,本病的治疗要点为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皮肤感染。,5,治疗要点,第三节 水痘(二)护理评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第三节 水痘,(三)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感染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3,)潜在并发症:肺炎、脑炎等。,第三节 水痘(三)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第三节 水痘,(四)护理措施,1,维持皮肤完整性,(,1,)患儿内衣、被褥勤换洗,保持手的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2,)皮肤瘙痒时,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患儿中、低度发热时,不必用降温药物,可控制室温、多饮水、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用适量退热药,同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2,降低体温,第三节 水痘(四)护理措施1维持皮肤完整性(1)患儿内衣,第三节 水痘,(四)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4,预防感染,5,健康指导,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及脑炎等,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采取呼吸道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和空气消毒;避免与易感儿接触;对高危人群的接触者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为特征。,第三节 水痘(四)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4预防感染5健康,猩红热,04,猩红热04,第四节 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为特征。,第四节 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第四节 猩红热,(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是,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7,岁小儿。,2,发病机制,A,组,型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入侵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致病过程,引起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链球菌由呼吸道侵入机体,首先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第四节 猩红热(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 本,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有无猩红热患者的接触史,既往有无猩红热病史;了解当地的流行情况。,1,健康史,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有无猩红热患者的接触史,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1,)潜伏期,:通常为,2,3,天。,(,2,)前驱期,: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为,2,天。起病急,多为持续性发热,热度高低不等,伴头痛、咽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温一般,5,7,天降至正常,用抗生素后,24,小时即可正常。,(,3,)出疹期,:皮疹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波及全身。在弥漫性充血潮红的皮肤上广泛分布针尖大小的充血性斑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触之粗糙,用手按压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出现苍白手印,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病初舌面被覆白苔,,3,4,天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之为,“杨梅舌”,。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称为“帕氏线”。部分患儿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称为,“口周苍白圈”,。,2,身体状况,杨梅舌,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1)潜伏期:通常为23天。,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4,)恢复期,:一般情况好转,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按出疹顺序消退。病后,1,周末躯干呈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状,无色素沉着。,(,5,)并发症,:常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2,身体状况,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评估家长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有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在本病流行期间应评估社会人群对本病的认知程度。,3,心理状况,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评估家长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血清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涂片进行快速诊断。,(,3,)病原学检查,:从鼻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4,辅助检查,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发热、咽痛期间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盐水漱口。高热患儿,可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疗程,7,10,天。中毒症状重或伴休克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预防并发症。,5,治疗要点,第四节 猩红热(二)护理评估发热、咽痛期间可给予流质或半流,第四节 猩红热,(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毒素致皮疹、脱皮有关。,(,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第四节 猩红热(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监测体温,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退热剂,忌用冷水或乙醇擦浴。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监测体温,高,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2,保持皮肤完整性,温水洗浴,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水;衣被勤换洗,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伤引起感染。脱皮时可涂抹凡士林或液状石蜡,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用手强行撕脱。,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2保持皮肤完整性温水洗浴,禁,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咽峡部及皮疹等变化。如有眼睑浮肿、尿量减少及血尿等,提示急性肾炎的发生;如患儿出现关节肿痛、皮下结节等,提示并发风湿热。及早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关护理。,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体,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4,预防感染,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患儿的用品、分泌物及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接触者需观察,7,天,流行期间易感儿避免去公共场所。,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4预防感染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等相关知识;加强患儿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为家长示范皮肤护理方法,避免继发感染。患儿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第四节 猩红热(四)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向家长讲解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05,流行性腮腺炎05,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mumps,,,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可累及其他腺体及器官。,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mumps,epidem,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为,RNA,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加热至,5620,分钟、甲醛消毒及紫外线照射可将其迅速灭活。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亦可通过唾液污染物及尿液等直接传播。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好发于,5,15,岁小儿,感染后可获持久性免疫。,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腮腺炎病毒经口、鼻侵入机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然后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经血液播散至各器官。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及神经组织有高度亲和性,使多种腺体发生炎症改变,也可侵犯神经系统导致脑膜脑炎等严重病变。,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患儿发病前有无接触过腮腺炎患者;询问患儿是否接种过腮腺炎疫苗;询问患儿有无发热、头痛及腮腺肿痛等。,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患儿发病前,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1,)一般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前驱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等。腮腺肿大是本病的首发体征,常先见于一侧,,2,3,天内波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局限于一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界不清,局部不红,触之有弹性感并有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分泌物,,3,5,天腮腺肿大达高峰,,7,天左右消退。腮腺肿胀时,可波及临近的舌下腺及颌下腺,使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2,)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脑炎、睾丸炎(多为单侧受累,若双侧受累且睾丸完全萎缩可影响生殖功能)、卵巢炎及急性胰腺炎(较少见)等。,腮腺炎,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1)一般表,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评估患儿是否因疼痛、进食困难及外表形象的改变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变化。部分患儿家长担心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并发症,会产生恐惧、悲观等心理。,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评估患儿是否,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4,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血清及尿淀粉酶测定,:病程早期增高,,2,周左右恢复正常。并发胰腺炎者增高明显,且血脂肪酶亦增高。,(,3,)病原学检查,:患儿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4辅助检查(1)血常规,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5,治疗要点,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头痛及并发睾丸炎患儿予以解热止痛药物,睾丸肿痛时可用丁字带托起;发病早期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也可用干扰素;重症患儿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药治疗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口服及青黛散调醋局部外敷等。,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二)护理评估5治疗要点本病为自限性,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3,)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腮腺非化脓,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四)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予以患儿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忌食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因其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或需咀嚼,可使腺体肿痛加剧。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常用温盐水漱口。腮腺肿胀处可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也可用茶水或食醋调中药如意黄金散敷患处,保持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四)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四)护理措施,2,控制体温,密切监测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发热伴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睾丸肿大等睾丸炎症状,有无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等脑膜炎症状。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四)护理措施2控制体温密切监测体温,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四)护理措施,4,预防感染,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对患儿的口、鼻分泌物及污染物进行消毒,患儿居室要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易感儿可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5,健康指导,向家长讲解腮腺炎的相关知识,流行期间小儿避免去公共场所;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隔离治疗;指导家长学会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若有并发症表现,及时就诊。,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四)护理措施4预防感染隔离患儿至腮,中毒型细菌性痢疾,06,中毒型细菌性痢疾06,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toxic type,)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简称毒痢,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多见于体质较好的,2,7,岁小儿,死亡率高。,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痢疾杆菌经口进入胃肠道,然后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内毒素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的主要原因,可促进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小动脉和小静脉发生痉挛性收缩;使组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加,导致大量血管扩张,加重微循环障碍。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可使肠黏膜细胞坏死)、神经毒性(吸收后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及肠毒性(使肠内分泌物增加)。中毒性菌痢的上述病变在脑组织中最为显著,可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中毒性菌痢死亡的主要原因。,2,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我国以,B,群(福氏菌)多见。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湿、耐寒,但不耐热及阳光,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敏感。,1,病因,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痢疾杆菌经口进,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平时健康状况,有无不洁饮食史、痢疾患者接触史及腹泻史。,1,健康史,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了解患儿平时健康状况,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潜伏期一般为,1,2,天,起病急,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按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由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4,)混合型,: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病死率更高。,2,身体状况,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潜伏期一般为12天,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情严重,家长及患儿会出现紧张及恐惧心理,应及时评估患儿的病情,了解家长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对病情的承受能力及恐惧、焦虑的程度。,3,心理状况,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情,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当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明显减少。,(,2,)大便常规,:可见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3,)大便培养,: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本病的依据。,(,4,)免疫学检测,: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粪便的细菌抗原等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4,辅助检查,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1)血常规:白细胞,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1,)降温止惊,: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反复惊厥者可用地西泮、,10%,水合氯醛及苯巴比妥钠镇静止惊。,(,2,)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菪莨碱、酚妥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可短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若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4,)抗菌治疗,:为迅速控制感染,通常选用两种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钠等药物。,5,治疗要点,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二)护理评估(1)降温止惊:可综,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2,)组织灌注量不足,:与微循环障碍有关。,(,3,)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等。,(,4,)焦虑,:与疾病危重有关。,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毒,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四)护理措施,1,降温,综合使用物理及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亚冬眠疗法,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至,37,左右,以防高热惊厥致脑缺氧、脑水肿加重。,患儿取平卧位,注意保温,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注意调节输液速度,速度过慢休克难纠正,过快则导致心衰。观察尿量,并严格记录出入量。,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四)护理措施1降温,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四)护理措施,3,腹泻的护理,4,预防感染,5,健康指导,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正确估计水分丢失量以作为补液参考。给予易消化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勤换尿布,便后及时清洗,防止臀红发生。及时采集大便标本送检,必要时用取便器或肛门拭子采取标本。,患儿采取肠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连续,3,次大便培养阴性为止。加强患儿生活用品、粪便及尿布的消毒处理,培养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口服痢疾减毒活疫苗,对暴发疫情地区中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7,天。,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卫生教育,加强小儿的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患儿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环境卫生,注意水源卫生,消灭苍蝇及蟑螂。,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四)护理措施3腹泻的护理4预,07,结核病,07结核病,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以肺结核最常见。小儿结核病指的是出生至,16,岁儿童所患的结核病。,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 结核病(tubercu,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为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分为,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类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我国儿童结核病大部分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少数由消化道传播。,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结核菌是否引起机体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数量、菌群和毒力,更重要的是与机体的免疫力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的强弱。小儿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4,8,周后产生细胞免疫,同时出现组织超敏反应,若再次接触结核杆菌或其他代谢物时,致敏的淋巴细胞就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激活并汇集巨噬细胞于病灶处,产生足够的水解酶和杀菌素,吞噬和杀灭大部分结核杆菌。当细菌量少而组织敏感性高时,就形成了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当细菌量大且组织敏感性高时,则组织坏死形成干酪样物质;当细菌量多而组织敏感性低时,可致播散和局部组织坏死。,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二)流行病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少数由消化道传播,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少见。,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二)流行病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三)小儿结核病的特点,(,1,)多为原发感染,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发生并发症,未经合理治疗者可于短期内恶化;如早发现、早治疗,多能痊愈。由于原发病灶局部病变的性质以渗出为主,较少出现坏死与空洞,故愈合方式以钙化为主。,(,2,)易侵犯淋巴系统,肺门淋巴结最易受累。,(,3,)原发型肺结核易发生血行播散,故小儿粟粒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多见。,(,4,)对结核菌及其代谢性产物的敏感性高,表现为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疱疹性结膜炎等,常出现于肺内病变之前,多见于原发型肺结核的患儿。,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三)小儿结核病的特点(1)多为原,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1,结核菌素(,PPD,)试验,可测试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属迟发型变态反应。,(,1,)试验方法,:常用,5,个结核菌素单位(,0.1 mL,)的纯蛋白衍化物(,PPD,)注射入左前臂内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一个,6,10 mm,的皮丘,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2,)结果判断,:测定硬结的直径(取纵、横两者的平均直径来判断其反应强度)。,局部反应,判断结果,微红,无硬结或硬结直径,5 mm,阴性(),红肿,硬结直径,5 mm,阳性(),红肿,硬结直径,10,19 mm,中度阳性(),红肿,硬结直径,20 mm,强阳性(),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等,极强阳性(),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标准,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1结核菌素(PPD,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1,结核菌素(,PPD,)试验,(,3,)临床意义。,阳性反应: 曾接种过卡介苗; 年长儿无明显症状而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的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由阴性转为阳性,或反应强度由原来,10 mm,增至,10 mm,,且增幅超过,6 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阴性反应: 未感染过结核; 初次感染后,4,8,周内; 因机体的免疫反应受抑制而呈假阴性,如麻疹、水痘、重症结核病及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等; 技术误差或试剂失效。,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1结核菌素(PPD,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2,实验室检查,(,1,)结核杆菌检查,:从痰液、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结核杆菌是重要的确诊手段。,(,2,)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可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酶联免疫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儿体液中的抗结核抗体。,(,3,)血沉,:血沉增快为结核病活动性指标之一,但无特异性。,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2实验室检查(1),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及发展等,还可观察疗效。必要时可做,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可发现特异性结核病变。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下肺活检对特殊疑难病例的确诊有帮助。,4,其他辅助检查,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四)诊断检查3影像学检查,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五)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和隔离结核菌涂片阳性患者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3,预防性用药:,可预防性应用异烟肼(,INH,),每日,10 mg/kg,,疗程,6,9,个月。,2,普及卡介苗接种,:,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五)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六)治疗要点,1,常用的抗结核药物,药物,每日剂量(,mg/kg,),不良反应,异烟肼(,INH,或,H,),10,(,300 mg/d,),肝毒性、末梢神经炎、过敏、皮疹和发热,利福平(,RFP,或,R,),10,(,450 mg/d,),肝毒性、恶心、呕吐及流感样症状,链霉素(,SM,或,S,),20,30,(,750 mg/d,),听神经损害、肾毒性、过敏、皮疹和发热,吡嗪酰胺(,PZA,或,Z,),20,30,(,750 mg/d,),肝毒性、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过敏和发热,乙胺丁醇(,EMB,或,E,),15,25,皮疹、视神经炎,小儿常用抗结核药物,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六)治疗要点1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六)治疗要点,2,化疗方案,(,1,)标准疗法,:用于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每日服用,INH,、,RFP,和(或),EMB,,疗程,9,12,个月。,(,2,)两阶段疗法,:用于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 强化期通常联合,3,4,种杀菌药,约在,2,周之内传染性患者经治疗转为非传染性,症状得以改善。此期长程疗法为,3,4,个月,短程疗法为,2,个月。 巩固期联合,2,种杀菌药,以清除残余菌并防止复发,此期长程疗法为,12,18,个月,短程疗法为,4,个月。,(,3,)短程疗法,:可选用以下,3,种,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数字为月数):,2HRZ/4HR,,,2SHRZ/4HR,,,2EHRZ/4HR,。若无,PZA,,则将疗程延至,9,个月。,第七节 结核病一、概述(六)治疗要点2化疗方案,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两者除,X,线表现不同外,临床上很难区分,故两者常并为一型统称原发型肺结核。,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为结核杆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多停留在肺部通气良好的部位,如上叶、中叶或下叶尖部,形成渗出性炎性病灶,症状多轻微而短暂,数周好转,,X,线可见肺部原发灶较快吸收。累及胸膜者可引起胸膜炎。肺门淋巴结炎常长期不愈,或蔓延至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导致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患儿有无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史;了解患儿卡介苗接种史;了解患儿既往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史。,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原发型肺结核一般起病缓慢,轻者可有低热、干咳、盗汗、食欲下降等症状,多见于年长儿。重者和婴幼儿可急性起病,突发高热,但一般情况尚可,,2,3,周后转为低热,伴有干咳、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最常见。婴儿表现为体重不增、生长发育障碍。部分患儿可出现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及一过性关节炎等。胸内淋巴结高度肿大时,可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痉咳、喘鸣或颈静脉怒张等。,查体可见周围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肺部体征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一致。婴儿可伴有肝、脾肿大。,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了解家长对本病的病因、检查、治疗、预后及护理的认知程度;评估患儿有无因疾病需长期治疗而产生焦虑心理;评估家长有无对预后的担心或因疾病传染而产生担忧、焦虑或恐惧心理。,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4,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结核的重要方法。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及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X,线表现为典型的哑铃样双极影(图,15-4,)。支气管淋巴结结核,X,线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边缘模糊者称炎症型,边缘清晰者称结节型。,(,2,)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3,)结核菌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从痰液或胃液中可找到结核菌。,原发综合征,X,线,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4辅助检查,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5,治疗要点,主要是抗结核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无明显症状的患儿选用标准疗法。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宜用直接督导下短程疗法,强化阶段用,3,4,种杀菌药:,INH,、,RFP,、,PZA,或,SM,,,2,3,月后用,INH,、,RFP,或,EMB,巩固维持治疗。常用方案为,2HRZ/4HR,。,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二)护理评估5治疗要点,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三)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疾病消耗过多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结核中毒症状有关。,(,3,)潜在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发型肺结核进展或恶化。,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三)护理诊断(1)营养失,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四)护理措施,1,保证充足的营养,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故饮食护理尤为重要。给予患儿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抵抗力,促进机体修复能力及病灶愈合。指导家长为患儿制订食谱,鼓励患儿进食,注意食物的制作方法,以增强食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患儿房间要定期紫外线消毒,每次,10,20,分钟;严重的结核病患儿应卧床休息,一般患儿不需卧床;保证足够的睡眠,减少体力消耗;可适当活动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患儿夜间出汗多,应及时更换衣服;积极防治各种传染病,避免与开放性结核病患者接触,以免重复感染。,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四)护理措施1保证充足,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四)护理措施,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有胃肠道反应,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尿常规,及时发现肝、肾损伤;使用链霉素的患儿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听神经的损害。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向家长介绍结核病的预防知识,按计划接种卡介苗,避免与开放性结核病患者接触。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日常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及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方法。向家长说明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强调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4,健康指导,第七节 结核病二、原发型肺结核(四)护理措施3观察药物,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也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在结核感染后,1,年内,尤其是初染结核,3,6,个月发生。,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一)病因,结核性脑膜炎,通常是由于原发感染灶的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所致,是全身性粟粒型结核病的一部分。少数由脑内结核病灶破溃直接蔓延所致,极少数经脊柱、中耳或乳突结核病灶蔓延所致。,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一)病因结核性脑膜炎通常,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二)护理评估,健康史,1,了解患儿有无原发型结核病或粟粒型结核病病史;询问患儿是否接种过卡介苗,近期是否患过麻疹、水痘等急性传染病。,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二)护理评估健康史1了解,第七节 结核病,三、结核性脑膜炎(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2,典型结脑多慢性起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1,)早期(前驱期),:,1,2,周,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同时伴有低热、盗汗、消瘦、便秘等。年长儿可诉头痛。,(,2,)中期(脑膜刺激期),:,1,2,周,主要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此期可出现面神经瘫痪,其次可见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瘫痪。部分患儿出现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脑炎表现。,(,3,)晚期(昏迷期),:,1,3,周,上述症状加重,由意识模糊、半昏迷进入昏迷,惊厥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