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2284859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5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1,Blog:,E-mail:,xjt,Tel:,51322114(O),Office:,7412,许家佗,许家佗,2,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一)诊法,(二)辨证,(三)辨病,(四)病案,绪 论、总论,诊,断,记录,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绪 论、总论诊断记录,3,(一)诊法,“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形、态及局部望诊,闻:听觉、嗅觉,问:询问病情与病史,切:脉诊与其他按诊方法,症状与体征:,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一)诊法“四诊”主要内容:,4,(二)辨证,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约定,:阶段性;,对病因、性、位、势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当前本质。,辨证:对“证”的概括与判断,其本质是用中医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的过程。,几个概念:,证型与证名:本质与形式;,证候:证之外候“症”(症状与体征)。,(二)辨证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5,(三)辨病(诊病),“,病,”:,说文解字:“疾,病也”。“病,疾加也”;,与“健康”相对而言(WHO“,健康,”定义: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心理、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病”的概念: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病理性概括,是疾病全过程的本质。,“辨病”:,对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与抽象,判断病种、概括病名的过程。,是内科学的主要任务。,辞海,“,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由规律的病理过程。此时机体正常平衡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的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疾病过程中,致病因素使机体发生病理性损害,同时也发生抵抗这种损害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一矛盾的双方,在 整个疾病过程中不断进行斗争,直至疾病痊愈或机体死亡时才告终结。”,(三)辨病(诊病)“病”:辞海“疾病”:,6,(四)病案,又称:医案、医籍、诊籍、病历等;,是临床诊疗的书面记录;,意义:,古医籍、医案是重要的学习资料;,病历、大病史的书写是必备的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资料;,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司法依据。,主要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介绍,书写的技能与技巧将在临床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四)病案又称:医案、医籍、诊籍、病历等;,7,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一)司外揣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二)见微知著,由局部 判断整体的方法;,(三)以常衡变,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一)司外揣内,8,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审查,(二)诊法合参,(三)病证结合,感性认识,(现象依据),理性认识,(本质判断),症,辨,当前本质,当前的主要矛盾,全过程本质,疾病根本性矛盾,辨“证”,辨“病”,病证结合,“病”与“证”的关系:,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审查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症辨当前,9,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秦汉以前:,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汉朝:,西汉 淳于意创 “诊籍”,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宋、金、元:,“金元四大家”,刘河涧重视病机;,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秦汉以前:,10,明、清:,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八纲辨证成熟;,明 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清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近代:,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的舌诊研究;,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刘冠军脉诊、,赵恩俭中医脉诊学;,费兆馥主编的中国脉诊研究。,明、清:,11,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二)不断进行临床实践,(三)注意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死去活来!,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学习:,12,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诊法:,1望诊(12);2舌诊(9);3闻诊(2) ;,4问诊(14);5脉诊(8);6按诊(2),辨证:,7八纲辨证(7);8病性辨证(10) ;,9脏腑辨证(21) ;10其他辨证方法(4),诊断综合运用与病例(4),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诊法:,13,绪论章节小结,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诊法的概念、辨证的概念。,4病、症、证的概念,*,。,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6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绪论章节小结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14,诊 法,“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难经,六十一难,四诊的内容:望、闻、问、切;,中医特色诊法:舌诊、脉诊;,诊法要求:准确全面地收集病情,四诊合参,为辨病、辨证提供判断依据。,诊 法,15,诊法学习要点:,症的主要特征:,如“阳黄黄疸,肤色黄而明亮,如橘皮色”;,“腻苔舌苔颗类细腻,紧贴舌面,不易脱落”。,症的临床意义,主要的病、证:,如“滑脉主痰饮、实热、食积”;,“苦笑貌多见于破伤风”。,诊法学习要点:症的主要特征:,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