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讲座:教材教法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2014540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鉴赏讲座:教材教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音乐鉴赏讲座:教材教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音乐鉴赏讲座:教材教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音乐鉴赏,教材教法,一教材的特点:,1突出各种音乐风格的把握和提炼,以点带面,以小见大。,2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及开放性的学习的方式,使课堂得以延伸。,4独特的框架结构。,5.配套完备、质量上乘的教学资源。,3体现以音乐文化为主线。,1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2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体裁、表演形式及认识音乐要素的表,现内容。,二内容标准,3认识了解中外优秀作曲家的不同,流派、生平、作品及贡献。,4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时代、音乐,与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5认识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作出评价。,6能够联系姊妹艺术及相关学科对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论。,7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8能对作品及音乐生活现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9能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主题。,10能利用现代媒体欣赏音乐。,三课程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一),第一单元内容,1 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表现作用;,2 初步认识“怎样鉴赏音乐”;,3 探究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四单元内容与教学建议,教 学 建 议,1以了解和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为重点。,2重视能力发展的训练。,3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应把握的原则,(1)尽量减少语言性的讲解。,(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4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5对于导言和名人格言的教学。,教学方法:比较法,(二)第二单元内容,1 感知、体验、认识、理解我国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2 感知、体验、认识、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体裁;,3 学习掌握“中国民歌”、“民歌的地方风格及民族风格”、“形成民歌风格的原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等音乐知识.,教 学 建 议,1让学生对民歌艺术感兴趣,是上好本单元的关键。,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3用“关联树”激发学生探究,民歌的兴趣。,4在感知、体验、理解民歌作,品的基础上,提高理性认识。,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三)第三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民族器乐的地方风格;,2 能够感知、判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之音色;,3 能够认识、理解、辨认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民间器乐体裁;,4 学习、掌握民间器乐体裁的相关音乐知识.,(四)第四单元内容,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传统京剧及现代京剧的音乐风格,:,京剧的声腔、板式、文武场、行当,;,感受、体验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认识京剧艺术在世界艺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理解现代京剧的基本内涵,;,掌握与京剧有关的基础知识,.,教 学 建 议,(1)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欣赏水平,,创设情境进行教学。,(2)结合听唱、模唱、念锣鼓经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3)引导学生对聆听的乐曲进行简,单评述。,(4)对京剧的唱腔特征介绍要把握度。,(5)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参与体验法,(五)第五、六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亚非欧及拉美民歌的音乐风格;,2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亚非欧及拉美民间音乐的音乐风格;,3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亚非欧及拉美民间歌舞音乐的音乐风格;,学习、掌握与之相关的音乐知识.,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建议,1、重点是对非洲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上。,2、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3、体验多声部节奏。,4、利用视频影像资源鉴赏。,5、结合非洲音乐进行拓展性学习。,(六)第七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巴罗克时期复调音乐、宗教音乐的风格特征;,2 了解巴罗克时期西方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巴赫;,3 了解、认识巴罗克时期的重要音乐体裁;,4 开始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西方音乐发展简史(延续到西方近现代音乐);,5 学习、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教 学 建 议,1教师在教学辅助资料上要准备充分。,2通过对比欣赏第1分曲和第72分曲分辨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3还可设计“音乐听辨竞答”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以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七)第八单元内容,1 感知、体验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的音乐情感,认识并理解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音乐风格;,2 认识并理解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3 学习并掌握有关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八)第九单元内容,1 感知、体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认识并理解其音乐风格之基本特征;,2 认识并了解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3 学习并掌握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体裁(艺术歌曲、声乐套曲、钢琴音乐、练习曲、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等).,(九)第十单元内容,1 感知、体验民族乐派作曲家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认识并理解民族乐派音乐的风格特征;,2 了解、认识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3 学习并掌握有关“民族乐派”“强力集团”“交响诗”“管弦乐曲”等音乐知识.,(十)第十一单元内容,感受、体验德彪西大海第一乐章及钢琴小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之 音乐情绪及意境,认识并理解印象派音乐的基本特征;,认识并了解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贡献;,初步了解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绘画之间的关系.,(十一)第十二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无调性音乐的主要特点;,2 知道并初步了解勋伯格的创作;,3 初步接触并了解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学习与其相关的音乐知识.,(十二)第十三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的音乐情绪,认识并了解爵士乐的一般特点;,2 学习有关爵士乐的基础音乐知识;,3 探索爵士乐对当代音乐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十三)第十四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广陵散及流水的音乐情感,探究其音乐内涵,认识并理解我国古代音乐之风格特征;,2 感受、体验并能辨认古琴的音色;,3 学习并适当掌握有关古琴及文字谱的基础知识 .,(十四)第十五单元内容,1 感知、体验体操兵操黄河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的音乐情感,认识并理解学堂乐歌时期、20世纪30年代前后我国专业创作音乐的风格特征;,2 了解、认识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在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3 了解西方音乐对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4 学习并掌握学堂乐歌及 清唱剧的基础音乐知识.,(十五)第十六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聂耳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及其风格特征;,2 感受、体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情感,认识其音乐内涵,理解其音乐风格及社会价值;,3 了解并掌握聂耳、冼星海的生平及贡献;,4 学习并掌握“左翼音乐运动”及“大合唱”的相关音乐知识.,(十六)第十七单元内容,1 感受、体验新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声乐、器乐作品的音乐情感,认识并理解其主要风格特征;,2 学习并掌握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中国新歌剧、歌剧音乐、新中国器乐创作、通俗音乐等音乐知识;,3 了解并认识我国通俗音乐的主要情况,引导学生对通俗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做正确的评价.,(十七)第十八单元内容,1 认识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等;,2 引导学生考虑“怎样运用音乐规划自己的人生”.,(一)探究“比较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1同一体裁的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1)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三个音乐时期的时间划分;,五.对教材教法的探究,(2)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3)标题性音乐的特点;,(4)标题性交响曲、标题性交响诗、的音乐特点;,(5)了解了三首作品的主题音乐、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2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3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形式的比较,4同一创作动机的作品之间的比较,(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探索模块教学整合。,1、鉴赏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和歌唱八骏马半个月亮爬上来挂钩,2、鉴赏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与歌唱第四单元星星索春之歌联系,3、欧洲民间音乐和学唱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伦敦德里小调挂钩,4、“歌剧艺术”学习的同时欣赏音乐剧猫,再来学唱歌曲回忆,(三).让问题成为学生与教材对话的桥梁,(1)“鼓乐”仅指是鼓演奏的音乐吗?“吹歌”仅指是吹奏乐器演奏的音乐吗?打溜子”是锣鼓乐中的一种,但由纯粹打击乐演奏又可称什么?,(2)谁能上讲台用鼓或锣其中,的一件乐器演奏出三种以上不同,的音乐效果?并请其他同学说说,清锣鼓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3)请同学们用锣鼓来表演两,个节奏游戏(即:螺蜘结顶和,四部轮奏),然后讨论思考这,两个节奏游戏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们能表现怎样的,艺术效果?,(4)观看乐曲演奏录像,关注,乐手高超的演奏技法、技能,关,注场景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思考讨论:“锣鼓乐”有什么,音乐风格和表现方法“锣鼓乐”形,成的原因和社会功能是什么?,(5)“锣鼓乐”是民间音乐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是人们了解社会、,民俗的有效途径之一,同学们了,解当地的“锣鼓乐”吗?如果不了,解,就打紧行动吧,老师等待着,分享你们的劳动果实。,(四)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课本中,乐曲中花六板的演奏总谱很复杂,编排在书中有什么意图?,(2)课本中的“放慢加花”、“清客串”、“过场音乐”是什么意思?,(3)乐曲娱乐升平有作者署,名也能算民间音乐吗?,(4)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产生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六、教学反思,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