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导论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012967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导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医学导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医学导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中 医 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中 医 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1,概 述,一、中医学的概念及起源,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三、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四、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五、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概 述一、中医学的概念及起源,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中医学导论课件,4,学中医前 学中医后,中医神秘吗?,90 15,中医科学吗?,6098,中医古老吗?,10070,中医概念模糊吗?,不了解9868,你服过中药汤剂吗?,16,你服过中成药吗?,95,学中医前 学中医后,5,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一、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概 述,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6,中医学,天文,地理,农学,生物,矿物,植物,军事,数学,酿酒技术,冶炼技术,中医学天文地理农学生物矿物植物军事数学酿酒技术冶炼技术,7,一、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研究对象具有自然属性。,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等)为说理工具。可谓水乳交融。,概 述,一、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概 述,8,二、中医学是科学-学习中医无须彷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科技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长期从事西方科学研究,并对中医药一直很感兴趣。他明确指出中医药是科学,但不同于西医的“还原论”,而是复杂性科学。他说,:“20世纪后期诞生的复杂性科学,使现代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启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的科学性的大门。”,概 述,二、中医学是科学-学习中医无须彷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9,朱清时院士:“实际上,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体系的范畴,不能用简单的西医方法去界定”。,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乐博士曾表示,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去研究,未来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概 述,朱清时院士:“实际上,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体系的范畴,不能用简,10,西医学研究人体是用“还原论”方法,找出并消除病源,使人体恢复正常,属对抗疗法。,中医学则是“整体观”方法,认为人体各种功能必须协调和平衡,治病在于调整机体的失衡。,概 述,西医学研究人体是用“还原论”方法,找出并消除病源,使人体恢复,11,中医学,西医学,方式,直接观察,理性思辨,实践验证,形态结构,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角度,侧重的是机能活动模式,侧重于生命实体原型、物量变化,中医学西医学方式直接观察形态结构角度侧重的是机能活动模式侧,12,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是著名的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几十年,他在接受科技中国记者的专访时说,:“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概 述,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是著名的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13,三、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健康观,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疾病观,治病求本,防重于治,防治观,注重“关系”,三、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健康观,14,四、中医学的优势是什么,中医是“国宝”,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更有临床卓越的疗效,中医学的优势包括:,辨证论治临床诊疗的综合优势;,理论认识之潜在科学价值方法学上的显著优势;,源自天然的中药之长及讲究配伍的方剂之优;,非药物疗法之长及分支学科的潜在优势。,概 述,四、中医学的优势是什么 中医是“国宝”,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更,15,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可概括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论理工具;,以,脏腑经络,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理、法、方、药,概 述,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可概括为:概,16,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中医和西医虽然有些解剖名词相同,但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理论。,1、学习中医学,一定要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学习和记忆,建立中医思维,不可以西医观点来衡量中医,套用中医。,概 述,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中医,17,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2、学好哲学,培养中医思维能力: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法,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概 述,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2、学好哲学,培养中医思维能力:哲学是各,18,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中医知识难学、难记,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要反复强化记忆、背诵,尤其是方剂方歌的背诵。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勤奋刻苦,具体说要“嘴勤手勤,思想勤”。,所谓“思想勤”即多动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也就无所谓创新,必须学而勤思考,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概 述,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中医知识难学、难记,需要记,19,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4、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视野,激活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医生创新思路的源泉。,概 述,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4、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社会,20,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5、通过临床,加深理解中医理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的,集腋成裘。理论结合实践,可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理论理解,所以要多临床、多看病。,概 述,六、中医学的学习方法5、通过临床,加深理解中医理论:学习不是,21,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一、中医学的起源,(自学),100多万年以前自发形成疗伤治病的感性认识,发现植物药的过程如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上七十毒”,针灸术新石器时代,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自学),22,(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萌芽阶段,古代哲学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向医学渗透,使医学从唯心论的神学(巫术)中解脱出来,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对医学理论的形成起巨大推动作用。,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3,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四大医学典籍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难经,是一部以问难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著,可视为内经之辅翼。,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包括素问、灵枢共18卷,162篇(各9卷,81篇),20万字,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保健等问题,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直到目前还是指导临床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包括素问、灵,25,水肿、鼓胀,病因病机:五脏阳气郁遏,气行不畅,不能温化阴津,津停为水,水泛肌肤,形成水肿。,治则治法: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水肿、鼓胀,26,难经,是一部以问难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著,可视为内经之辅翼。,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学、腧穴、针法等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同时分析了一些病证。,难经是一部以问难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著,可视为内经之,27,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作,后经晋代王叔和及宋代林亿等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代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也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62方,组方严谨科学,疗效确凿,至今仍广泛运用。,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作,后经晋代王叔和及宋代林亿等,28,神农本草经,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载药365种。创立了最早的药物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能补身养命,中品能补养且兼有攻治疾病作用,下品专用以去病,神农本草经上品能补身养命中品能补养且兼有攻治疾病作用下品,29,(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两晋隋唐时期,一批分支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熟,临床各科蓬勃发展。,晋.王叔和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详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和症状,包括诊断和养生导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两晋隋唐时期,30,(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两晋隋唐时期,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等综合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巨著问世;并有对外交流,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药物方面:炼丹术和制药化学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南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是最早的制药学专著;唐.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载药844种。,(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两晋隋唐时期,31,(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2.宋金元时期,各专科日趋成熟,专科体系相继确立。,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丰富了医学内容,推动了中医内科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2.宋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32,(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全书、丛书、类书,),如证治准绳医学纲目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温病学派的崛起:明末,吴又可提出“疠气”致病的特点。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创立了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纲领,温病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明清时期,33,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历时近30年完成,载药,1892,种,附图1100余幅,收录方剂11096首。将药物进行科学分类,16纲、62类,是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流传国外甚广。全面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就,在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历时近30年完成,载药1892种,附,34,(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4.近代与现代,清朝中后期民国时期,中西文化大碰撞,中医学的发展处于坎坷之中,面临生存危机。但仍有发展,中医学院、中医学会、中央国医馆等。中西医学论争和汇通思潮也成为一大热点,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如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专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政府重视,理论临床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4.近代与现代,35,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三、,辨证论治,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36,一、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整体观念,就是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离、,功能,上相互协调,而且,与自然、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整体性思想。,系统理论: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对立的统一整体,是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关系;但整体不等于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这是今天系统概念和系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37,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38,(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各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39,五脏:,肝,胆目筋,心,小肠舌脉,脾,胃口肉,肺,大肠鼻皮毛,肾,膀胱耳骨,五脏之间的关系又符合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相互联系、制约,即反馈调节控制系统的理论。,整体观念,五脏:肝胆目筋整体观念,40,(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形体结构整体性 相互关联,基本物质统一性 精、气、血、津液,功能活动统一性 密切配合,相互协作,2、病理上:,内,外;脏 腑;等,3、诊断上,4、治疗上,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整体观念,41,(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人与天地相应也”,,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42,(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1、生理病理,(1)对生理的影响,四季气侯,的变化对人体影响最明显。,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地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对人体也有影响,如南方温热潮湿,体格多柔弱瘦小;北方寒冷干燥,体格壮实粗犷等。,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1、生理病理 整体观念,43,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与其适应的调节,暑热时,毛孔开泄,通过汗散热;寒冷时,皮肤致密,汗少而保温。,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整体观念(二)人,44,(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1、生理病理,(2)对病理变化的影响,若气侯等变化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或削弱了适应能力疾病。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多发病或流行病,,如:春温病,夏泄下,,秋疟,冬伤寒。,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1、生理病理 整体观念,45,()对病理变化的影响,某些疾病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应也”。在治疗学中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是整体观的具体应用。反映了医学气象学、医学地理学、时间生理学、宇宙医学的思想,至今仍受国际重视。,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对病理变化的影响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46,(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2.诊断治疗,(1)诊断须综合考虑致病的内外因素,(2)治疗须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癌细胞的生长旺盛时(细胞分裂)一日之内在上午的10点左右,因此化疗、放疗的时间最好选用-。,一日之内激素分泌的旺盛期为上午8点,因此-类风湿,整体观念,(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2.诊断治疗整体观念,47,(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都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病理产生影响。人体必须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和协调。,整体观念,(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48,提倡调摄精神,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健康。,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最本质的优势。,整体观念,提倡调摄精神,提高正气抗邪能力整体观念,49,二、恒动观念,恒动,,,恒常也,动变也。,即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恒动观念,是指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如阴阳、四季、生命、气机、脏腑之气、疾病等。,二、恒动观念恒动,恒常也,动变也。即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50,二、恒动观念,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1、生理上的恒动观,2、病理上的恒动观,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二、恒动观念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51,(二)恒动观念,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都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生-长-壮-老-已,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表证:风寒、风热咳-喘-热(肺炎);出血热,3.,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治病必求其本,以平为期;并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邪气变-防治方法亦变-药物也要变,“非典”,(二)恒动观念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52,疾病防治:一切病理变化,都是阴阳矛盾运动失去平衡协调,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治病必求其本,以平为期,是指以调整阴阳的动态平衡为基本原则。并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疾病防治:一切病理变化,都是阴阳矛盾运动失去平衡协调,阴阳偏,53,内经,重视预防,强调“防患于未然”,如: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内经重视预防,强调“防患于未然”,54,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上工治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既病防变,难经77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早期诊治,55,三、辨证论治,“辨”,审辨、辨别;“证”,凭证、证据。,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证”,是性质和规律,是本质,是通过分析、综合出来的理性认识。,“证”包括了疾病过程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了病因、病机和病位,即疾病模型。,三、辨证论治“辨”,审辨、辨别;“证”,凭证、证据。,56,“病”、“证”与“症”,“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疾病过程。,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诊断要点和与相似疾病的鉴别点。,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症”,症状,是现象,是一种感性认识。,“病”、“证”与“症”“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的,57,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表实证,感冒,麻黄汤,麻黄15g 桂枝10g 杏仁10g 甘草5g,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风寒表实证感冒麻黄汤麻黄15g,58,辨证论治,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论治步骤:,因证立法:,依据已经辨明的证候,确立相应的治则与治法。,随法选方:,依据治则与治法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或措施,并予以处方。,据方施治:,按照方案及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辨证论治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59,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解决疾病的手段,是辨证的最终目的,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辨证论治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与论治的关系,60,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一、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的变化。,五脏五色、五味、五液、五志、五体,二、注重整体研究,整体观念,-天地人;,五脏为中心五官九窍-,Ca?牛皮癣 月经病,生殖性疾病,感冒(阴虚、阳虚、气虚。),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一、司外揣内,61,酸.青.生.风.东,.,春,肝.胆.目.筋.怒.泪,金,木,火,土,金,水,夏,.,南,.暑.长.赤.苦,心,.,小肠,.,舌,.,脉,.,喜,.,汗,秋.西.燥.收.白.辛,肺,.大肠.鼻.皮.悲.涕,长夏,.中.湿.化.黄.甘,脾,.,胃,.,口,.肉.思.涎,冬.北.寒.藏.黑.咸,肾,.膀胱.耳.骨.恐.唾,酸.青.生.风.东.春金木火土金水夏.南.暑.长.赤.苦秋.,62,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三、援物比类,(取象比类),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来推导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五行五脏,釜底抽薪法目赤龙胆泻肝丸,,提壶揭盖法水肿五皮饮杏仁 桔梗,增水行舟法便秘增液承气汤,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三、援物比类(取象比类),63,第四节 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自学 P9-11),第四节 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自学 P9-11),64,复习题要点,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诸病源候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唐本草(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初唐时期),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药学专著,。,复习题要点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65,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复习题要点,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复习题要点,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