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2011929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莫祥林,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一、说教材,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节课是本节内容的第一部分,它与后面的大气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所以是本节教学的前奏和学生下一步了解和学习大气的基础,要在原有课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延伸知识和联系实际,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后面几节课的教学。,一、说教材,一、说教材,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次的主要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析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各层的特点,难点,:大气各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原因,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二、说教法,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因果分析方法、读图分析法,本节课的抽象内容较多,一是大气的组成这一部分,可以设计表格或简单的设问让学生阅读并小结,可以将大气的作用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如与物理化学的联系、大气热力作用联系等;,二是大气的垂直分层这部分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前后因果关系密切,如大气成分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密切相关、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与大气运动的联系、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状况的关系、天气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从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入手,由因导果,层层深入,大气各层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二、说教法,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因果分析方法、读图分析法,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图、色、声、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和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和记忆。,二、说教法,三、说学法指导,三、说学法指导,三、说学法指导,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具备学习地理的兴趣,本节知识点较抽象,我在讲授时通过精心设问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分析地图的方法,本节许多知识都内含于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如大气各层的人类活动、地理现象等,本节可用多媒体和设问帮助理解和记忆.,三、说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具备学习地理的兴趣,2、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析图的方法,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分析和比较而得出的,学生学会在适应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本节中我通过设计表格和对比分析得出大气垂直分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1、指导学生具备学习地理的兴趣,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四、说教学程序,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2、展示图表,四、说教学程序,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氮,氧,臭氧,二氧化碳,低层大气,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氮氧臭氧二氧化碳低层大气干洁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75.52,20.94,23.15,0.93,1.28,0.03(变动),78.08,0.05,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2、展示图表,边填表格边回答,学生思考讨论,承转过渡,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3、归纳小结:,四、说教学程序,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的上界:,20003000千米,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的上界:20003000千米,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的上界:,2.大气的垂直分层,20003000千米,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的上界:2.大气的垂直分层2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2000300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2000300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对流层,A、气温:,(1)对流层 A、气温:,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A、气温:,(1)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A、气温:,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 直接热源,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A、气温:,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 直接,A,B,C,ABC,TATB:,TATC:,TCTB:,B海拔高,距离地表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C海拔高,大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B、C海拔相同,大气疏密相同,C距离地表近,A,B,C,TATB:TATC:TCTB:B海拔高,距离地表远,吸,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1)对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1)对流,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1)对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同一地点,对流层夏季高,冬季低。,(1)对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同一地点,对流层夏季高,冬季低。,(1)对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2)平流层,A.气温,(2)平流层A.气温,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臭氧层:,2227千米,(2)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臭氧层:2227千米,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227,臭氧层,2000300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臭氧层:,2227千米,B.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2)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臭氧层:2227千米,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臭氧层:,2227千米,B.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大气稳定,天气晴朗,能见度高,(2)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臭氧层:2227千米,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臭氧层:,2227千米,B、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2)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C、天气晴朗,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臭氧层:2227千米,(3)高层大气,(3)高层大气,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85,5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2227,臭氧层,2000300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A.中间层,(3)高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 自平流层顶,(高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A.中间层(3)高层大气对流运,A.中间层,B.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原因:,热层中的氧离子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80500千米,(3)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A.中间层 B.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原因:热,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5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电离层,2227,臭氧层,85,20003000,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A.中间层,B.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原因:,热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C.外层,(散逸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80500千米,(3)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A.中间层 B.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原因:热,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500,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高空对流层),电离层,2227,臭氧层,(散逸层),85,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说板书设计,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2、平流层,3、高层大气,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