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资料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967801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9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0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0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第十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1,第十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及世界经济周期的内涵,第二节 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的进程与特点,第三节 影响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十章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2,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及世界经济周期的内涵,自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以来,各种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直在寻找其成因与医治药方,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他们或否认危机的存在,或将其归因于外部冲击,凯恩斯主义,-,承认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但通过政府“积极”、“明智”的政策便可“熨平”周期波动,新自由主义,将周期波动归因于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失误,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回到自由放任,由于资产阶级周期理论均未能揭示经济周期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次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其不能自圆其说,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及世界经济周期的内涵,3,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生产有着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总是有限的,个别厂商生产的有组织性而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失调成为一种常态,当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就必然会爆发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4,(二)周期波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而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个历史局限性使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资本,增值,的目的发生冲突,激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之间的矛盾,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这样在扩张与收缩的交替中靠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多种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周期波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二)周期波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5,(三)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由若干阶段组成,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收缩与扩张的变动过程,可划分为,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特征鲜明的阶段,危机阶段,:,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标志着前一周期的结束和下一周期的开始,典型特征,:,商品生产过剩,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削减投资,、,压缩生产,工人大量失业,社会消费需求下降,反映到金融领域:由于企业亏损和破产,资金链条断裂,挤兑使更多银行倒闭,经济危机的过程也就是对资本主义再生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一种强制调整过程,,,经济活动下降到“谷底”,生产规模被压缩到与市场容量大体相应的水平,于是进入经济周期运行的萧条阶段,(三)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由若干阶段组成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收缩与扩,6,萧条、复苏及高涨阶段,萧条阶段,:,典型特征,:,生产在低水平徘徊,,社会,购买力低下,利率较低,,,股市在底部震荡,随着时间推移,存货消散,,,企业更新设备,原来无利投资变得有利,经济逐渐摆脱萧条而转入复苏,复苏阶段,典型特征:,企业投资扩大,失业下降,,,个人可支配收入上升,市场趋活跃,物价回升,企业利润,水平提高,当经济,活动,超过危机前最高点时,便进入高涨阶段,高涨阶段,典型特征:,经济繁荣,生产加速,就业增加,工资水平提高,需求旺盛,物价上涨,在繁荣背后,爆发新危机的条件正在酝酿成熟,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之后经济将重新进入“崩溃的深渊,”,萧条、复苏及高涨阶段萧条阶段:,7,(四)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虽然资本投入的那段期间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在萧条和复苏阶段,固定资本更新,增加了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成为带动经济趋于活跃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固定资本投资增加又使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又为再生产比例关系新的失调创造物质条件,。,经过一段时期的扩张,整个经济又会陷入危机,。,危机只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性的暂时的解决,资本主义在其自身范围内是无法克服危机的,。,(四)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虽然资本,8,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一)按照时间长短分类,1.康德拉杰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50年左右,对18世纪以来英、美、法物价指数分析整理,得出,2.库兹涅茨周期,:,中长波或中长周期,20年左右,与建筑业伸缩关系密切,又常将其称为建筑周期,3.尤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710年,与投资品的生命期相对应,又被称为投资周期,4.基钦周期,:短波周期,约40个月,根据,存货有规则的上下波动提出,又被称为存货周期,熊彼特:,三,种周期并存并相互交织,,,是由于“创新”千差万别,它们对经济体系的影响大小不同。,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一)按照时间长短分类,9,(二)按照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和性质分类,1.,古典周期(,Classical Cycle,),也称传统经济周期波动,即指总体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有规律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经济总量表现为正增长;在收缩阶段,经济总量会出现绝对量下降,表现为负增长。,2.,增长周期(,Growth Cycle,),亦称现代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即使在经济的收缩阶段,总产出也很少出现绝对量的下降,仅仅出现增长率低于增长趋势值的现象。,由于在分析增长周期波动时,需要首先分离出经济增长趋势,然后用原序列对趋势的离差来表示经济周期波动,所以增长周期波动有时也称离差周期(,Deviation Cycle,)。,(二)按照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和性质分类1.古典周期(Clas,10,三、世界经济周期的内涵,世界经济周期,:,世界多数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有规律地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波动过程,。,经济收缩,:,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Recession),西方国家通常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下降两个季度作为一次经济衰退发生的标准。,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经济走出危机“谷底”到“峰尖”即直到下一次衰退发生以前的一段时间都作为经济增长时期,实际上这其中包括了危机过后的经济萧条和复苏阶段。,三、世界经济周期的内涵 世界经济周期:世界多数国家的总体经济,11,把握,世界经济周期内涵,的,四要点:,第一,世界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和基本特征之一,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就不可避免。,第二,世界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涵盖世界多数国家几乎所有重要经济部门。,第三,经济波动虽会依次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再次发生危机”,但不应简单地将这种周期及其各阶段的长度理解为是相同或固定的。,第四,并非每个国家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有的可能只是国别的或限于少数国家的国际性危机。,把握世界经济周期内涵的四要点:第一,世界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的,12,第二节 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的进程与特点,一、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和周期进程,(一)19481952年经济危机,由于二战对各国破坏不同,战后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具有,非同期性特征,:,战后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1948年,率先,爆发。,同期日、德,、,英等国处于恢复中,危机爆发条件不成熟。但,随后1951、1952年,,日,、英、德先后发生危机,美,、,英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10.1%和23.6%,日德的生产下降并不严重。,此次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经济重回被二战所打断的周期运行轨道。,第二节 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的进程与特点一、二战后世界经济危,13,(二),19571958,年经济危机,自1955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以旨在满足因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而被压抑和推迟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以大量固定资本更新和扩大为标志的周期性经济高涨。,固定资本投资既是经济高涨的物质基础,也为新的经济危机创造了条件,,,1957年3月,美国首先爆发危机并迅速波及加、日等国。,危机持续到1959年1月基本结束,,,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5%、失业人数约1000万。,危机,特点:,同期性十分明显,半数以上国家的物价不跌反,升,(二)19571958年经济危机自1955年起,主要资本主,14,(三),19691971,年经济危机,60年代,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长时期经济增长,:,美国通过大规模刺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采取刺激措施,,,增长较快,60年代后期,,美国,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物价加速上涨,,,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美元信用发生动摇,美元危机频发,美国“反战运动”演变成为社会危机,1969年10月,美国爆发,危机,,,加拿大、西欧各国和日本均未能幸免。,危机特点:,各国危机爆发有先有后,具有,非同期性,时间相对较短,下降幅度不大,财政恶化,消费物价指数加速上涨,(三)19691971年经济危机60年代,经历了一段较为稳,15,(四),19731975,年经济危机,危机的直接导火线和触发因素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所引起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危机影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陷于瓦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下降,大量公司破产,失业人数骤增,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既有经济增长,停滞、高失业,又有高通货膨胀”的,“滞胀”困境,危机,的,同期性,使得,对外转嫁危机的余地大为缩小,各国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剧增,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四)19731975年经济危机危机的直接导火线和触发因素,16,(五),19791982,年经济危机,战后至当时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原因在于:,各国经济滞胀不断深化,“两伊战争”引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危机特征:,同期性特征十分明显,各国的发展过程不同,危机影响:,企业倒闭浪席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批工人失业,世界贸易量持续两年下降,正是以此次经济危机为代价,西方各国,才,从严重的经济滞胀泥沼中摆脱出来,(五)19791982年经济危机战后至当时最为严重的经济危,17,(六),19901993,年经济危机,1983,年以后西方各国继续在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美国“里根经济学”,英国“撒切尔主义”,1990年9月海湾危机造成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抑制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美国经济于1990年10月开始陷入衰退,接着加、英、澳、新也先后发生了经济衰退,欧洲大陆国家1992年也先后发生了经济危机,危机特点:,具有非同期性,危机持续时间不长,生产下降幅度不大,危机过后,部分国家经历了较长的萧条和复苏阶段,(六)19901993年经济危机1983年以后西方各国继续,18,(七),20012002,年经济危机,20世纪最后十年西方各国经济情况大有区别,日本“失去的10年”,欧盟,(,除英国,),结构性失业之困,美,、,英经济情况相对较好,,,尤其美国,出现,“新经济”,2000年3月纳斯达克股票价格指数暴跌,表明美国“新经济”已成“强弩之末”。,2001年4月美国陷入衰退,,随后“911事件”更使其雪上加霜,随后不久欧盟国家也陆续出现经济下滑,日本则出现连续10年经济萧条中的第三次衰退,危机,特点:,在西方各国发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危机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危机程度并不严重,(七)20012002年经济危机20世纪最后十年西方各国经,19,(八),20072009,年经济危机,此次危机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从性质上看它是一次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其直接诱因则是,2007,年,4,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所谓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系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抵押贷款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第一,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大幅调整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第二,金融机构过度使用金融杠杆以及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第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导致全球经济严重失衡是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八)20072009年经济危机此次危机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20,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带来了严重的“财富负效应”,使居民所持有的各种资产大幅缩水,,又,使金融机构严重亏损,一度存在的流动性过剩迅即转变为流动性不足,,最终,美国周期性繁荣破灭。,2007年12月,美国经济开始陷入一次新的经济危机,危机开始阶段还较为温和,而在2008年9月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后,又反过来加剧了已经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从而引起世界一片惊恐。,危机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等各种渠道迅速传导至世界各地,从金融领域很快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终于演变成为战后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所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均出现下降,各国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均大幅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带来了严重的“财富负效应”,21,危机应对,世界各国:,大幅降息、大规模注资以及国有化,措施,通过G20金融峰会等举措来寻求国际合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09年秋季先后走出危机,但影响远未消除,尤其,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刺激内需,抓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危机应对世界各国:,22,二、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一)世界经济周期总体上呈现出同期性,加强的趋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周期非同期性的特点表现较为明显,各国的周期进程差异较大,。,自70年代以来,各国的经济危机更多表现出同期或基本同期性。,主要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各国的经济联系加深,相互依赖不断加强,人类社会在向知识经济过渡过程中各国经济周期波动更具有同期性特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一)世界经济周期,23,(二)周期变形现象普遍存在,第一,危机阶段物价往往不降反升或只是物价上涨率的降低,,,原因在于:,政府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垄断资本实力的加强,第二,最近几次衰退期间并未出现存货大量增加的现象,,,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存货管理,第三,萧条与复苏阶段往往难以区分,,,原因:,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节和干预,(二)周期变形现象普遍存在第一,危机阶段物价往往不降反升或只,24,(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 交织并发,所谓财政危机通常是指政府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并因而导致国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造成经常性的通货膨胀。,金融危机表现为银行破产倒闭,信用链条断裂,利率、汇率急剧变动,金融秩序严重混乱等,。,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严重经济危机,便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并发的最为生动的例证。,(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25,(四)结构性危机与周期性危机交织在一起,结构性危机,周期性危机,延续几个经济周期,时间相对短,生产有可能不足,、,物价不一定下跌,商品积压、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领域和部门,从流通领域波及生产领域,并形成全面的经济危机,在各国的表现和影响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在各国的表现基本是相同的,只是程度和时间有差别,结构性危机是由于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长期、严重的比例失调。,由于,结构性危机与周期性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周期性危机变得更为复杂,更难以解决。,(四)结构性危机与周期性危机交织在一起结构性危机周期性危机延,26,第三节 影响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变化 的主要因素,一、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变化的影响,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周期理论,:,“创新”就是把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由于创新不是连续的、平稳的,因此产生了商业周期,由于创新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而周期长短不一,评价:,在强调创新对周期的影响作用方面有其合理方面,但他在周期波动的根源时却将其归之于创新,而不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出发,显然没有抓住其根本,第三节 影响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变化,27,二战后的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影响,(一)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延长周期扩张期,(二)加速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科技进步迫使企业不断进行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三)改善经济管理,随着现代科技被用于经济管理,有助于加强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四)引起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科技革命及其带动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夕阳产业”所受危机的冲击,(五)加深国际经济依存和因科技政策不同加大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科技广泛运用,国家间经济联系大为加强,科技发展方针政策不同很可能拉大各国经济发展差异,二战后的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影响(一)极大提高了生,28,科技革命虽然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科技革命推动下某些高技术产业的过快发展,也会使其市场更快趋于饱和。,例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尽管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市场庞大但也不是无限的,当市场接近饱和的时候,高技术产业中的激烈竞争,便会造成高技术产品市场的过剩。,从技术角度看,高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没有止境,但从资本主义市场的角度看,高技术产业不可能不受到市场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发展下去,而只能在周期波动中曲折前进。,科技革命虽然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但它,29,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和干预 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影响,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节和干预,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单靠市场自由竞争并不能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因此不能避免经济的周期波动,也就不能解决失业问题,需要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通过政府采取积极的、明智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创造需求,才能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均衡,以达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目的,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纷纷采取反周期政策措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和干预 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30,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按照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通常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机动性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货币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给的增减和信贷条件的松紧来实现,。,在经济不景气时,中央银行常常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进入高涨阶段以后,中央银行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兴办企业或基础设施,。,“经济计划化”或实施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按照,31,战后西方各国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节和干预,确实使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周期性经济高涨的时间延,经济衰退时间缩短,危机的严重程度一般比战前要轻,但反危机措施并未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在发挥作用。,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得政府财政赤字日益庞大,西方各国毫无例外地陷入滞胀,此后,西方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将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侧重点由刺激需求、解决失业调整为控制通货膨胀,但在许多国家又导致了新的结构性问题,战后西方各国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节和干预,确实使世界经济周期波,32,经济结构变化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趋于下降,而服务生产部门则趋于不断上升。,在考察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日趋服务化对其经济周期运行所带来的影响时应看到:,首先,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服务不存在产品积压、生产过剩问题,其次,与物质产品相比,服务的消费更少受到生理的限制,这使得服务的生产有着更为广阔的扩展空间,再次,更为重要的是,服务行业对于经济的周期波动远不如物质生产部门敏感,因而在经济危机期间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一般并不下降或下降很少,经济结构变化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变,33,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随着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各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个人消费开支中,用于服务消费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提高,。,如在美国2009年的实际个人消费支出中,用于服务的支出占66%,用于物质产品的开支只占34%,其中用于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占12%,用于非耐用消费品的开支占22%,一般而言,个人消费中服务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度要比耐用品低,因为耐用消费品可以推迟购买,而服务和非耐用品一般是不能推迟购买的。,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随着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各国居民的,34,信用经济高度发展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 的影响,信用关系的高度发展和向全球扩展,使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信用的高度发展和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创造了条件,并使虚拟经济的规模远远脱离和超过实体经济。,在经济的虚拟化尚处于可控状态时,它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助于增加社会购买力,形成良好的收入预期,并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资本主义生产更具无限扩大的冲动和能力,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当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以致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时,便会放大金融风险,一旦风险暴露便会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的周期运行带来严重冲击,信用经济高度发展对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 的影响信用关系的,35,“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高度,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信用膨胀和信用萎缩不仅是不同周期阶段的特征,而且还往往成为导致周期波动的直接原因。,信用扩张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央行迟早会紧缩银根,“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在信用高度发达的条件下,虚拟经济及其形成的经济泡沫本身具有脆弱的天性,“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36,谢谢!,谢谢!,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