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934194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真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真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林世庄皮肤性病科林世庄真菌性皮肤病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1甲真菌病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指由任何真菌所致的甲感染,而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感染。4060岁人群中甲真菌病发病率约15%20%,甲疾患中约18%40%为真菌感染所致,皮肤癣菌感染的患者有30%、手足癣患者中有50%患甲真菌病。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指由任何真菌所致的甲感染,而甲癣特指由2病因和临床表现病因和临床表现健康的甲不易受感染。甲感染真菌的趋向可能与遗传、糖尿病、局部动静脉循环和淋巴回流障碍、周围神经性疾病等因素有关。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皮肤癣菌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病因和临床表现健康的甲不易受感染。甲感染真菌的趋向可能3甲真菌病PSO型甲真菌病PSO型4甲真菌病DLSO型甲真菌病DLSO型5甲真菌病SWO型甲真菌病SWO型6甲真菌病混合型甲真菌病混合型7甲真菌病甲真菌病8甲真菌病临床上可分为四型:(1)白色浅表型白色浅表型:局限性点状或不规则混浊小片状损害;(2)远端侧位甲下型远端侧位甲下型:真菌最初侵犯甲的远端侧缘;(3)近端甲下型近端甲下型:感染始于甲表皮护膜,并沿近端甲根部下面和甲上皮发展;甲真菌病临床上可分为四型:9(4)全甲营养不良型全甲营养不良型:是各种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局。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指趾甲变形变色,甲屑镜检真菌阳性,多次培养为同一种或同几种真菌生长,甲病理或溶甲涂片查见真菌可以确诊,有时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或斑秃所致的甲病等鉴别。(4)全甲营养不良型:是各种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局。10治疗治疗对表浅、轻型、单发的甲真菌病,先用小刀尽量刮去病甲,再外搽抗真菌药,如30%冰醋酸或咪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12次日,坚持3个月以上,拔甲术可治好部分病甲,但痛苦大,易复发。局部用50%碘化钾或40%尿素软膏封包常常效果更好,近年用8%环吡酮(巴治疗对表浅、轻型、单发的甲真菌病,先用小刀尽量刮去病甲11特芬)或5%阿莫洛芬(罗每乐)甲涂剂,在病甲表面形成一层非水溶性高粘附性的药膜,有较强的局部抗真菌作用。甲真菌病常需内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内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基本原理是药物通过血液到达甲根部及甲床后弥散入甲板,抑制甲特芬)或5%阿莫洛芬(罗每乐)甲涂剂,在病甲表面形成一层非12组织中的真菌,随着新甲的生长将病变甲向前推移,最终新甲替代病甲。因此内服药物的疗程取决于药物在甲组织中的含量、持续时间以及甲的生长速度。组织中的真菌,随着新甲的生长将病变甲向前推移,最终新甲替代13花斑癣花斑癣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部真菌病,因皮损为局部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故名,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属嗜脂性酵母,国际上分为7个种,不属于皮肤癣菌,皮损表面有糠状鳞屑,正确的病名应为花斑糠疹。花斑癣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1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本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但儿童及老年人也可发病。皮损为色素沉着和(或)色素减退斑,上覆少许细糠状鳞屑,形态可为点状、钱币状或融合成片,好发于躯干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颈、上臂、腋窝、腹部。发病较缓慢隐匿,有时皮损可呈多种颜色如灰白色、淡黄色、淡红色、褐临床表现本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但儿童及老15色或肤色,如雨滴状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有痒感。常持续数年,冬轻夏重,有可能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但易复发。提示本病不具传染性,而遗传倾向可能起重要作用。色或肤色,如雨滴状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有痒感。常持续16花斑癣(汗斑)花斑癣(汗斑)17花斑癣(汗斑)花斑癣(汗斑)18花斑癣(汗斑)花斑癣(汗斑)19花斑癣(汗斑)花斑癣(汗斑)20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菌丝粗短,呈腊肠样,有分隔。用派克墨水染色后观察。用Wood灯照射皮损可见黄色荧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皮损,镜检阳性,含油培养基上长出酵母样菌落,Wood灯检查等可确诊。应与单纯糠疹、白癜风、玫瑰糠疹等鉴别。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菌丝粗短,呈腊肠样,有分隔。用21治疗治疗可外用5%10%硫磺软膏、50%丙二醇、咪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40%硫代硫酸钠、硫化硒、吡啶硫化锌、2%酮康唑洗剂(采乐)等,对皮损面积大、严重且单纯局部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内服伊曲康唑。治疗可外用5%10%硫磺软膏、50%丙二醇、咪唑类22马拉色菌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0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好发于胸背部、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马拉色菌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23脓疱或黑头粉刺。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较油腻。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发病或加重。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加10%KOH或10%KOH50%派克墨水后作直接镜检。脓疱或黑头粉刺。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24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5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6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7治疗治疗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50%丙二醇、咪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5%10%硫磺软膏等。也可用含硫化硒或2%酮康唑洗剂。治疗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以外用抗真28念珠菌病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累及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念珠菌属中至少有8种能引起人类感染,其中以白念珠菌最常见、致病性最强。传染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使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因素有:(1)屏障破坏;(2)菌群失调;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累及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29(3)机体内环境变化;(4)免疫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根据念珠菌累及部位可分为浅部(粘膜、皮肤等)和深部(内脏)念珠菌病。(一)粘膜念珠菌病(一)粘膜念珠菌病1.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为鹅口疮,在颊、齿龈、上下颚等粘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白色假膜,容易剥离,其下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假膜中含有(3)机体内环境变化;30大量假菌丝及孢子。可伴有舌炎或黑毛舌、口角炎或唇炎。新生儿多数是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HIV感染者约80%发生鹅口疮,常为首发症状,是艾滋病的早期临床体征。2.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本病育龄妇女常见。主要表现为(1)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水样、脓性,有臭味;大量假菌丝及孢子。可伴有舌炎或黑毛舌、口角炎或唇炎。新生儿31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32(2)外阴瘙痒,有明显抓痕,表皮剥蚀、水肿、潮红、糜烂;(3)性交痛,也可无症状。性接触是重要的感染途径。3.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包皮龟头潮红,干燥象毛玻璃样,有许多针头大小散在的红色丘疹,包皮内板和冠状沟有白色奶酪样膜状物附着。常通过性接触传播。(2)外阴瘙痒,有明显抓痕,表皮剥蚀、水肿、潮红、糜烂;33念珠菌病念珠菌病34(二)皮肤念珠菌病二)皮肤念珠菌病1.念珠菌性间擦疹在腹股沟皱褶、臀沟、肛周以及腋窝、乳房下部、脐窝等间擦部位皮肤潮红,有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或脓疱,继之糜烂、渗液、结痂,边缘有片状鳞屑翘起。继发于尿布皮炎、肥胖、糖尿病、长期卧床及皮肤不洁、多汗、长期搔抓、摩擦等表皮损伤后。经常在水中作业者指趾缝易累及,局部浸渍肿胀,变软发白如腐(二)皮肤念珠菌病35皮,揭去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有渗液。戴戒指处也易发病。2.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念珠菌病甲沟红肿,触之发硬,后甲襞部与甲部出现裂隙,甲上皮消失。重者引起甲床炎。甲半月消失或下陷。念珠菌从甲床向甲深部感染,使甲下角质增殖和甲混浊,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即为甲念珠菌病。皮,揭去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有渗液。戴戒指处也易发病。36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间擦疹373.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常有内分泌异常如甲状旁腺或肾上腺功能低下、免疫缺陷等。特点有(1)婴儿期发病;(2)慢性、复发性皮肤、甲、粘膜的念珠菌感染;(3)一般不侵犯实质脏器。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的隆起性脱屑,有时见皮角样或疣赘样角质增生皮损,称为角质增生性慢性皮肤粘膜念珠3.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常有内分泌异常如甲状旁腺或肾上腺38菌病或念珠菌性肉芽肿。(4)深在性皮肤念珠菌病为念珠菌感染真皮、皮下等深部组织,向深部发展形成脓肿、肉芽肿,或为全身泛发性念珠菌病的症状之一。(三)内脏念珠菌病(三)内脏念珠菌病最常见为肠道及肺念珠菌病。菌病或念珠菌性肉芽肿。39念珠菌病念珠菌病40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必须在镜下见到寄生状态的假菌丝,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定念珠菌病的诊断。培养可鉴别菌种。必要时可作组织病理检查。治疗治疗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在多数情况下单用局部治疗就足以治愈。口腔念珠菌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ml)或二性霉素B诊断及鉴别诊断必须在镜下见到寄生状态的假菌丝,结合临床表41(0.1gml)含漱,每日数次。皮肤病变可用各种咪唑类霜剂,阴道念珠菌病外用制霉菌素栓剂早晚各一次至少2周,或用咪唑类栓剂至少1周,性伴应同时治疗。皮肤皱褶处的念珠菌感染可用酮康唑洗剂外洗,甲念珠菌病局部治疗较困难,常需23个月,可同时内服药物。(0.1gml)含漱,每日数次。皮肤病变可用各种咪唑类42对皮损面积大、局部治疗效果不好以及深部念珠菌病应考虑口服或静注抗真菌剂。制霉菌素口服不吸收,只用于消化道的念珠菌感染。二性霉素B抗菌谱广,用于内脏念珠菌病。酮康唑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对皮损面积大、局部治疗效果不好以及深部念珠菌病应考虑口服或43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主要累及四肢和颜面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损害。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44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人灯常因外伤接种致病,注射穿刺消毒不严可引起本病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本病冬春季多见,临床上可分为四型。1.淋巴管型是孢子丝菌病常见的病型,原发损害(初疮)常发生在四肢远端,多在局部外伤处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坚实结节、脓肿、肉芽肿病因与发病机制人灯常因外伤接种致病,注射穿刺消毒不严可45及增殖性溃疡,溃疡边缘呈紫红或紫褐色,有少而粘稠的分泌物。以后病灶沿淋巴管转移,呈向心性、带状或链状排列,先在皮下长数个直径12cm结节,以后发红、破溃。从外伤到出现原发损害的潜伏期短者730日,长者约半年。儿童皮损常发生在面部如眼眶周围,颊部、颧部、颞部等处,呈串珠状排列的暗红色硬结,疼痛或压痛并不明显。及增殖性溃疡,溃疡边缘呈紫红或紫褐色,有少而粘稠的分泌物。46患者全身情况一般较好,无发热,病程慢性,但很少有自愈。2.固定型损害特点与淋巴管型的初疮相似,可长期局限于原发部位。周围虽可伴有若干个小的卫星病灶,但不沿淋巴管传播。病变具有多形,如增殖性溃疡、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丘疹。患者全身情况一般较好,无发热,病程慢性,但很少有自愈。473.皮肤播散型少见,多数情况下原发病灶不清楚。起病隐匿,因全身各处散在多发性皮下结节而引起注意。愈后形成增殖性或萎缩性瘢痕。此型只侵犯皮肤而不侵及内脏。4.皮肤外型又称内脏型或系统型孢子丝菌病。最常见于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易感素质者,如糖尿病、酗酒者、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者或艾滋病患者。预后差。3.皮肤播散型少见,多数情况下原发病灶不清楚。起病隐匿,因48手背孢子丝菌病寻常疣型手背孢子丝菌病寻常疣型49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菌病皮肤淋巴管型01孢子丝50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1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151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2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2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2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2颜面固定型孢子丝菌病02颜面固定型52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5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外伤后发生于四肢或面部的皮肤损害提示可能是孢子丝菌病,抽取脓液直接镜检和培养查到或分离到病原菌可确诊。典型的申克孢子丝菌孢子为卵形或雪茄形,偶可见到星状体,在25C30C下35日内可见到丝状型菌落,在37C下转化为酵母型菌落。双相性或二形性真菌是深部真菌的特点之一。诊断和鉴别诊断外伤后发生于四肢或面部的皮肤损害提示可能是54治疗治疗碘化钾对本病有特效,为首选药。对碘化钾过敏者可口服伊曲康唑(0.20.4gd)或特比萘芬(0.250.5gd),连服8周。本病不宜切开引流或手术、电烙及X线治疗。治疗碘化钾对本病有特效,为首选药。55着色真菌病着色真菌病着色真菌病又称着色芽生菌病,是由暗色孢科中的一组致病性着色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深部真菌病,病程慢性,以在皮肤上形成肉芽肿性疣状增殖、结节、斑块为特征,故又称疣状皮炎。致病菌主要为裴氏着色霉。着色真菌病着色真菌病又称着色芽生菌病,是由暗色孢科中的一组56着色真菌病着色霉菌病着色真菌病着色霉菌病57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男多于女,病灶在皮肤外伤处出现单个粉红无痛性丘疹,如疣刺状。诊断诊断棕色分隔厚壁孢子(硬壳细胞)真菌培养为致病性暗色真菌生长可以确诊。治疗治疗1.局部治疗2.全身抗真菌治疗3.手术切除加药物治疗临床表现男多于女,病灶在皮肤外伤处出现单个粉红无痛性丘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