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点分析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930886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特点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散文特点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散文特点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大阅读高考大阅读答题技巧答题技巧 高考大阅读答题技巧 1明确文体明确文体 n1 1写写景景散文散文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主旨在景人相通处。处。(碧云寺秋色)(碧云寺秋色)n2 2写写人人散文散文因人抒情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人的感情。(日月行色)(日月行色)n3 3写写物物散文散文移物就情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处。(马缨花绵绵土)(马缨花绵绵土)n4 4哲理哲理散文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物与理相通处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谈静灯火的温情)n5 5小小说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明确文体 2n写人散文具有三个特点:写人散文具有三个特点:n一、人物性格鲜明。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写人散文的素材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组织。这些素材同样是实有其事,而且不像小说那样有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具有片段、局部、零碎等特点,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如我的母亲,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对“我”的管教,督促我学习,训导我如何做人;二是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怎样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怎样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怎样处理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些真实的素材,为我们生动描绘了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又不失刚气,既是恩师又是严父的慈母形象。写人散文具有三个特点:3n二、注重细节描写。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写人则如见其人,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写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就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梁实秋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抓住了徐锦澄老师吸鼻涕的细节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第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第处:“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第处:“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吸鼻涕的典型细节反复出现,一个率真朴实的老师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二、注重细节描写。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4n三、情感深切动人。写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正是因为对老师怀着深深的爱戴,梁实秋才会写下这动人的篇章。贾平凹的画人记没有热烈的情感表白,没有伤感的泪水横流,但是对友谊的渴求与讴歌和对朋友的欣赏与关切却贯穿整篇文章。优秀的写人散文都能“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溢于海”,以真实深切的情感敲开读者的心扉。三、情感深切动人。写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对这5n写人散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描写来进行写人散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描写来进行的。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则主要。人物描写则主要分为肖像(包括外貌、神态、衣着)描写,动作描写,分为肖像(包括外貌、神态、衣着)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文中对某些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文中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时间、细小的景物片断所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时间、细小的景物片断所作仔细描绘的细节描写作仔细描绘的细节描写。此外还要能分辨出从描写角。此外还要能分辨出从描写角度分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也是为突出人度分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也是为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务的。同时人物的活动都是在特殊环物的思想性格服务的。同时人物的活动都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文中的环境是境下进行的,所以文中的环境是展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性格的环境,的环境,它对它对人物的刻画起着衬托或烘托的作用人物的刻画起着衬托或烘托的作用,是为表达作,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服务的。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服务的。n刻画人物形象是此类文章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刻画人物形象是此类文章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所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是阅读的重点。分析人物形所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是阅读的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出发,从与人物有关的各象,要从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出发,从与人物有关的各种句子、关键词入手,从而归纳出人物性格特点,体种句子、关键词入手,从而归纳出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特点对中心主旨的作用。会人物特点对中心主旨的作用。写人散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描写来进行的。描写包括人6n理清思路,把握结构。n所谓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主要包括找出文章线索、过度句,划分段落层次,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特点等。如果我们把文章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概括出来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自然会一目了然,所以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的基础是认真地分析每一句话,准确地概括每一段的大意,在分析关键句的基础上概括段意,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出过度句段。n具体说来,线索可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事情的进展,人物的活动,感情的发展,一线穿珠的物件等方面入手分析;文章顺序可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事物发展变化或思想感情变化)等发面分析;结构特点可从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几种结构分析。理清思路,把握结构。7n紧扣语境,品味语言。n品味语言,一是品味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对此要结合其词典义,分析其语境义,体会其准确性、主动性与表达作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要从抓关键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入手,从而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其修辞手法的作用等。紧扣语境,品味语言。8n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见课本第一册)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见课本第一册)描写墓地的描写墓地的“风儿风儿”、“阳光阳光”、“白雪白雪”等自然景等自然景物,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上下文看,物,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上下文看,墓是墓是“朴素朴素”的,环境是的,环境是“幽暗幽暗”“宁静宁静”的;从景的;从景物本身看,物本身看,“飒飒响着飒飒响着”、“嬉戏嬉戏”是写景物的是写景物的动态动态,“白雪白雪”的的“白白”是是“亮亮”的,的,“温柔温柔”是有是有情感情感的。的。品味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对这景物描写的作多角度的品味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对这景物描写的作多角度的分析概括:分析概括:更衬托出坟墓的朴素;更衬托出坟墓的朴素;衬托出墓地的衬托出墓地的宁静;宁静;活泼的景物可为墓地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活泼的景物可为墓地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如果不揣摩语言,对这里景物描写的鉴赏很难情调。如果不揣摩语言,对这里景物描写的鉴赏很难到位的到位的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见课本第一册)描写墓地的“风9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2.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4.象征和暗示。5.衬托人物心情。6.交代人物活动环境。7.深化文章主题。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01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情(奠定感情基调)。2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下文做铺垫。3 3、如果首段描写景物,、如果首段描写景物,往往起到渲染(营造)往往起到渲染(营造)气氛,勾勒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衬托,气氛,勾勒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衬托,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如果首段连续发;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有强烈的抒情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11n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n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12解解 题题 示示 例例 江南的冬景江南的冬景郁达夫n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n1定内容定内容。题目题目江南的冬景,读开江南的冬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是江南的冬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是江南的冬景。读作者读作者郁达夫,联想学过的郁达夫的郁达夫,联想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而略推本文的风格。故都的秋,从而略推本文的风格。n2定文体定文体。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这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读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读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解 题 示 例 13n第二步: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 n3 3定结构定结构。本文的题目是。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江南的冬景”,开头写的却是北国的冬景,接着写江南的冬开头写的却是北国的冬景,接着写江南的冬景之美,从地质到河港到一天中冬景的变化。景之美,从地质到河港到一天中冬景的变化。即:北国之冬景即:北国之冬景江南的冬景:地质,河江南的冬景:地质,河港,一天中冬景的变化。港,一天中冬景的变化。n4 4定中心定中心。文章中并无直接地抒发感情的句文章中并无直接地抒发感情的句子,但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中,能够体会出子,但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中,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联系故都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联系故都的秋的描写手法,可知这种喜爱之情就是的秋的描写手法,可知这种喜爱之情就是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n5 5定特点定特点。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中,这就是本文的特点。中,这就是本文的特点。第二步: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 14n青玉案青玉案 n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n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1 青玉案 15n曹组曹组 n宋代词人。字彦章,一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曹纬之弟。以诸生为右列,六举未第。宋徽宗宣和三年特命就殿试,中甲,赐同进士出身。后召试中书,换武阶,兼阁门宣赞舍人,睿思殿应制。其词作喜用俗语,多谑词、艳词。也有清幽秀劲之作,风格近秦观、毛滂。有箕颍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箕颍词。曹组 16n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韵无限。n“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此词意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疑无地。”行行之际,山路转陡,几疑路穷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17n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果然,“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18n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19n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已,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这就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并对“凄凉只恐乡心起”作了第一层回应和铺染。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20n“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从揣想着笔,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从揣想21n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过片承转十分自然,直领下片,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而此词更妙之处于结句,既回应前文,又点句话了全篇。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