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929613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说明其艺术成就。课标要求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舞动的北京舞动的北京”由三个部分构成:由三个部分构成:1.像一个人的像一个人的“京京”字中国印;字中国印;2.汉语拼汉语拼音音“Beijing”和和“2008”字样,象征字样,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北京奥运会;3.奥运五环:奥奥运五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林匹克精神的象征 舞动的北京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新奥运”的新理念。手书的新理念。手书“北京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新北京”就这样诞生了。就这样诞生了。“舞动的北京”由三个部分构成:1.像一个人的“京”字中国印;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起源:6000多年前,多年前,“文字图画文字图画”(2)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金)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文)、篆书、隶书、楷书(3)总趋势:由繁到简)总趋势:由繁到简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6002.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自觉阶段(审魏晋以后:自觉阶段(审美、实用)美、实用)(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创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条件;准备了很好的条件;知识群体的形成,社会的需要,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知识群体的形成,社会的需要,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艺术的 动力;动力;东方审美情趣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东方审美情趣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的促进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的促进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魏晋以前:自发阶段(2(3)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格多样;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忽略法度;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性创造;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3)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4)三大书法艺术三大书法艺术笔画详备,结构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的字体(实用)(实用)笔画简约,勾连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不断,线条流畅,任情放纵,艺术任情放纵,艺术性强性强(审美)(审美)兼具楷书规模和兼具楷书规模和草书的放纵,即草书的放纵,即有有审美审美价值又有价值又有实用实用价值,雅俗价值,雅俗共享共享钟繇、王羲钟繇、王羲之、欧阳询、之、欧阳询、柳公权柳公权王羲之、王王羲之、王献之、张旭、献之、张旭、怀素怀素王羲之、颜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真卿、苏轼、赵孟頫赵孟頫(4)三大书法艺术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钟钟繇繇楷楷书书书书法法钟繇楷书书法王王羲羲之之楷楷书书书书书书法法王羲之楷书书书法王羲之行书书法王羲之行书书法王羲之行书书法张旭草书张旭草书怀素草书怀素草书张旭草书怀素草书人物龙凤图人物龙凤图鹳鱼石斧图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鹳鱼石斧图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鹳鱼石斧图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帛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人物御龙图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秦汉时期门类丰富夫妇饮宴图:特点夫妇饮宴图:特点4.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顾恺之: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洛神赋图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历史背景据周新国、周波先生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考证记载“女史箴图原画作于东晋时期。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大权尽落皇后贾氏之手。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引起朝中众臣的不满。张华便收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以示劝诫和警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文章分段配画,画面形象地提示了箴文的含义。虽然女史箴图来自张华的女史箴,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名气要大得多,这是由顾恺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决定的。”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文物现状】: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由于英国方面知识欠缺,保管不善,将其拦腰截为两段,并出现了掉渣现象。历史背景游春图游春图游春图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初唐 阎立本阎立本 步辇图步辇图盛唐盛唐 吴道子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6.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北宋 张择端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元 王冕王冕 墨梅墨梅明明 徐渭徐渭 黄甲图黄甲图清清 郑板桥郑板桥 墨兰图墨兰图隋隋 展子虔展子虔 游春图游春图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唐唐 阎立本阎立本 步辇图步辇图唐阎立本步辇图作品赏析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作品赏析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敦煌彩塑敦煌彩塑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壁画张择端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郑板桥郑板桥 墨竹图墨竹图郑板桥墨竹图归纳中国画的演变特点:1、画的用材由多样化到单一化2、绘画理论逐步成熟3、由以人物画为主逐渐以风俗画、写意画为主4、各时期均有著名的画家以及杰作。5、画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归纳中国画的演变特点:三、京剧的出现三、京剧的出现1.清以前戏曲的发展清以前戏曲的发展早期:原始歌舞。早期: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春秋战国:优伶元代:杂剧元代:杂剧明朝:昆曲明朝:昆曲三、京剧的出现1.清以前戏曲的发展早期:原始歌舞。2.京剧的出现和发展京剧的出现和发展(1)历程历程形成: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成熟。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城里形成了“满城争唱”的局面。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2.京剧的出现和发展(1)历程2、京剧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京剧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原因:外部: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艺人聚集以满足达官贵人的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内部:徽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3、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2、京剧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起源起源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起源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色画方法色画方法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这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色画方法3.其他剧种其他剧种川剧川剧黄梅戏黄梅戏3.其他剧种川剧黄梅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