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社会行为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927782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68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的社会行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类的社会行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类的社会行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人类的侵犯行为人类的侵犯行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2一一.社会行为的基础社会行为的基础 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家争论的问题。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起,有关人性及人类行为是由遗传或是由环境决定的争论就一直纠缠着人们。2一一.社会行为的基础社会行为的基础 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3(一)遗传与环境作用(一)遗传与环境作用亚里士多德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人们过分地强调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麦独孤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就强调了基于遗传的本遗传的本能因素能因素。社会学习理论就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决定的。(整合)(整合)“遗传和环境因素到底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从根本上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行为的本质。3(一)遗传与环境作用(一)遗传与环境作用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4(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学理论的观点:生物学理论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由于基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的生存,不适应的则被淘汰。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智力的遗传要多一些,50-80%,而一些行为的遗传性则小一些。4(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学理论的观点:达尔文的(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学理论的观点:达尔文的5家家庭庭环环境境: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与社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家庭之中完成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不同的影响,这一点已经被许多领域的心理学家所证实。文文化化环环境境:环境影响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层次是文化。与生物进化一样,文化也存在着进化的问题。文化进化是指文化特征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过程,它往往以社会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专栏5-1 人是文化动物吗?(三)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三)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5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6(四)(四)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1.遗传建构环境遗传建构环境:Scarr认为,孩子的遗传特征与他的养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用遗传特征建构生活环境,建构有三种形式:被动型被动型(Passive kind):父母向孩子提供遗传特质和经验,使遗传与环境不可避免地发生关系,如家里的藏书量和父母对读书的兴趣对孩子的影响。唤起型唤起型(Evocative kind):孩子在遗传基础上作出某种反应后,反应进一步强化了遗传特征,如爱笑的孩子受到的关注比消极的孩子多,而受到关注本身又会强化笑的行为。主动型主动型(Active kind):基于遗传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6(四)(四)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遗传建构环境:遗传建构环境:Scar72.2.行为遗传学的证据:行为遗传学的证据:两个前提两个前提:一种心理或行为(比如智力分数),如果在不同的时间及情境下相一致,那它就可以归于遗传;一种心理或行为(攻击行为),如果可以通过持续强化而使之巩固下来并保持稳定,就认为它由环境决定。三种研究思路三种研究思路:A.A.家系研究家系研究(Family study):Gottesman发现在亲属当中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913倍。从个体的角度看,孩子的智商与生母的智商相关更高;同时也发现,从群体的平均智力来看,却与养父母的更相似。(霍恩的收养研究)72.行为遗传学的证据:三种研究思路:行为遗传学的证据:三种研究思路:8B.B.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Twin studyTwin study)同卵双生子(Monzygotic)和异卵双生子(Dizygotic):前者的遗传信息是后者的两倍,所以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加以估计:H2=2(Rmz-Rdz),其中H 代表遗传可解释的变异,Rmz和Rdz分别代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智力相关系数。例如,同卵双生子之间智力相关为0.75,异卵双生子之间智力相关系数为0.50,则H2=2(0.75-0.50)=0.5=50%,也就是说智商差异的50%源于遗传。8B.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Twin study)9C.C.概率渐成论概率渐成论Gottlieb(1998)在心理学评论 上发表、,从概率渐成论(probabilistic epigenesis)的角度分析了遗传与环境在生物学基础上如何对人起作用。他指出,分子生物学强调基因对蛋白质结构的作用是通过DNARNA蛋白质合成。与此相反,概率渐成论则认为是来自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环境信息激活了DNA,从而产生了适当的蛋白质。Tooby等人也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有机体的发展中,基因起了一部分作用,环境则起着另一种作用,二者的协作是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前提。例:对70岁的老人与25岁的年轻人 沉默寡言的归因沉默寡言的归因9C.概率渐成论概率渐成论10(一)(一)侵犯行为概述侵犯行为概述1.1.侵犯:侵犯: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注意三个方面:u是行为,不是意图,伴随意图u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u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另外,区分敌对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是有意义的。专栏专栏5-2 5-2 两种不同的侵犯行为两种不同的侵犯行为二二.人类的侵犯行为人类的侵犯行为10(一)侵犯行为概述二(一)侵犯行为概述二.人类的侵犯行为人类的侵犯行为112 2.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u“杏仁核”u复合胺、雄性激素u遗传因素3.3.文化与侵犯行为文化与侵犯行为 例:1997年,120个儿童,四岁的孩子讲故事。4.4.愤怒与侵犯行为(愤怒与侵犯行为(P88P88)人们为什么会愤怒?人们为什么会愤怒?u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对待暴力的策略以牙还牙u受到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来自哪些方面u归因:知觉到的意图有意或者无意112.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12挫折挫折-侵犯理论:侵犯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会增加一个人作出侵犯行为的可能性。挫是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侵犯是挫折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对意图的认知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别人有意给自己造成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侵犯他人。12挫折挫折-侵犯理论:侵犯理论:13愤怒的人会怎样做?愤怒的人会怎样做?n口头或象征性攻击口头或象征性攻击(82%49%);拒绝或收回某些利益(59%41%);身体攻击(40%10%)。n间接的攻击行为间接的攻击行为:诅咒(42%34%);伤害对冒犯者有重要意义的东西(25%9%)。n替代性攻击替代性攻击:攻击无生命物体(32%28%);攻击另一个人(24%25%)。n非攻击行为非攻击行为:平静活动(60%60%);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59%59%)。括号内前一个数字为侵犯冲动,后一个数字为实际的表现括号内前一个数字为侵犯冲动,后一个数字为实际的表现13愤怒的人会怎样做?括号内前一个数字为侵犯冲动,后一个数字愤怒的人会怎样做?括号内前一个数字为侵犯冲动,后一个数字145.对侵犯行为的学习:对侵犯行为的学习: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暴力和侵犯行为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学习得来的,其中最著名的学习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认为,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他把这种学习称为模仿学习。145.对侵犯行为的学习:对侵犯行为的学习:15(二)和侵犯有关的因素(二)和侵犯有关的因素1.1.温度:温度: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温度呈现线性关系。Baron通过研究发生在夏天的城市暴乱与气温的关系,发现其呈现出倒U曲线,在华氏8185度时,暴乱的数量最多,当温度较低或很高时,暴乱发生的数量较少。研究案例:司机在路口的行为研究案例:司机在路口的行为 15(二)和侵犯有关的因素(二)和侵犯有关的因素1.温度:温度:162.2.兴奋转移:兴奋转移:敌意性的侵犯行为总是伴随着情绪的激起,所以心理学家想知道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激起是否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之上。Zillmann等人在研究爱情行为时发现,由其他刺激诱发的情绪性激起会转移到爱的对象之上,他称这一心理过程为兴奋转移。他认为兴奋转移不仅发生于爱情中,也可以解释侵犯行为的发生。启示:不要惩罚那些已经愤怒的人启示:不要惩罚那些已经愤怒的人 162.兴奋转移:兴奋转移:173.3.侵犯性线索侵犯性线索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比赛中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赛中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173.侵犯性线索侵犯性线索184 4.去个体化: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上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Zimbardo认为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个体从群众中所获得不败感,即认为群体是战无不胜的;个体在群众中具有匿名性,即没有人可以认出自己,因而不必为这些破坏性的行为负责任。对群体事件的处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心理原理?对群体事件的处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心理原理?专栏专栏5-35-3 谁是真正的刽子手?184.去个体化:去个体化:195.5.酒精酒精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许多研究支持这种假设。过量饮酒的人易于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为什么喝酒能使人们变得好斗呢?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酒精给侵犯行为提供了直接的生化刺激,使得喝酒的人的激起增加:“酒壮人胆”。大大多多数数的的研研究究人人员员则则认认为为酒酒精精降降低低了了人人们们对对侵侵犯犯行行为为的的控控制制,HullHull等等人人称称之之为为“去去抑制抑制”。195.酒精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酒精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206.6.社会赞许与模仿:社会赞许与模仿:如果一个你所尊重的人或者组织表现出了攻击,将会对很多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宗教)侵犯性的模仿会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例:儿童模仿运动员、父母 206.社会赞许与模仿:社会赞许与模仿:217.7.荣誉文化:荣誉文化:美国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在尊严受到挑战的时候更容易采取暴力对抗,与美国南方人的荣誉文化有关,南方人比较倾向赞成为保护尊严或回应侮辱而动用武力。与在美国南部早期的畜牧社会,对牧群的保护极其重要,所以他们会采取那样的行为。在中国北方的情况和美国南方有相似之处。217.荣誉文化:荣誉文化:228.8.性别:性别:男性倾向于公开表现出侵犯行为,而女性倾向于偷偷摸摸的进行攻击说闲话、背后诽谤和散布谣言。在平常的环境下,男生比女生更具有攻击性,但当受到激怒后,性别差异变得非常小,二者都表现出很强的侵犯性。228.性别:性别:23(三)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三)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1.1.利用惩罚:利用惩罚:假如人们预期自己的行为可能遭受惩罚,则会避免表现侵犯行为,但事实上惩罚往往使受到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P92控制不足侵犯型控制不足侵犯型过分控制侵犯型过分控制侵犯型23(三)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三)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1.利用惩罚:利用惩罚:242.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尝试体验一下他人的痛苦,并通过自我意识反省自己,都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己的侵犯行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事情。3.3.替代性攻击与宣泄替代性攻击与宣泄(侵犯转移)4.4.示范非侵犯行为示范非侵犯行为5.5.沟通与解决(技巧)沟通与解决(技巧)24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25(四)媒体与侵犯行为(四)媒体与侵犯行为1.媒体暴力导致儿童的侵犯增加媒体暴力导致儿童的侵犯增加TV Aggression B-Violence Leonard Eron个体在儿童时期从电视上看到的暴力行为越多,其在青少年时期及青年时期所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多。即使不具有暴力倾向的小孩,若长时间观看暴力影片,也将变的更具有攻击性。25(四)媒体与侵犯行为(四)媒体与侵犯行为1.媒体暴力导致儿童的侵犯增加媒体暴力导致儿童的侵犯增加26侵犯倾向导致暴力片的选择侵犯倾向导致暴力片的选择B-Violence Preference TV AggressionLeonard Eron的研究结果也受到了另外一些研究者的挑战,这些人认为二者之间的相关并不能说明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有人认为是个体的暴力意愿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不是前者假设的关系。26侵犯倾向导致暴力片的选择侵犯倾向导致暴力片的选择27家庭暴力的中介作用家庭暴力的中介作用 Family-Violence B-Violence Preference TV AggressionStraus提出了以家庭暴力为中介的理论思路。他认为影视暴力与侵犯行为之间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他们同时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是家庭暴力同时决定着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和对暴力媒体的选择。27家庭暴力的中介作用家庭暴力的中介作用282.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3.3.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据统计在21世纪初,电子游戏的年销售量达20亿美元,2到17岁的未成年人,平均一周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为7小时。而在一项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调查中,59%的女生和73%的男生说暴力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玩暴力电子游戏更能对人们产生如下影响:一是引起生理唤起,如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二是引发侵犯性思维;三是唤醒侵犯性情绪,发泄不良情绪;四是诱发侵犯性行为;五是减少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的频率降低。282.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294.媒体暴力对成人的影响?媒体暴力对成人的影响?Philips认为一些人在观赏媒体暴力后受刺激而产生暴力的。他研究了美国每天的谋杀率,发现在重量级拳击赛的下一周,谋杀率总是增加的。此外有关拳击赛的宣传越多,随后的谋杀事件也增加越多。惊人的是,职业拳赛中失败的选手的种族,和赛后谋杀事件的中受害者的种族有着紧密的关系:当白人拳击手在比赛中失利时,白人的遇难率相对增加;当黑人选手在比赛中失利时,黑人的遇难率就会增加。294.媒体暴力对成人的影响?媒体暴力对成人的影响?30为什么?为什么?麻醉作用:麻醉作用:对暴力的敏感程度降低,变得麻木。影响对外界的看法:影响对外界的看法:经常看电视的成年人比那些不经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对家庭外面的暴力程度持夸大的看法。影响观众的侵犯行为:影响观众的侵犯行为:减少人们原先所学到的对暴力行为的抑制;模仿;更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减少了对暴力的恐惧,对受难者的同情也降低了;危险意识增加,先下手为强。30为什么?为什么?31利利他他(Altruism)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助助人人行行为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区别主要在意图上,由于意图很难区分,而这两类行为本身对人类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两类行为统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三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31利他(利他(Altruism)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32(一)对利他行为的解释(一)对利他行为的解释1.进化心理学(生物进化论)进化心理学(生物进化论)Charles Darwin:自然选择偏好那些促进个体生存的基因,任何能促进生存和增加我们繁衍后代几率的基因将会代代相传;而那些降低生存机会,例如导致致命疾病和减少我们繁衍后代几率的基因,将较少可能遗传下来。32(一)对利他行为的解释(一)对利他行为的解释1.进化心理学(生物进化论)进化心理学(生物进化论)33社会生物学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Wilson:任何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即有助于个体持续生存的决定性特质,往往具有向下一代遗传的倾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具有该特质的个体比不具该特质的个体较易持续生存下去,并且产生较多的后代,而每一个后代也将具有该特质。依次类推,具有该特质基因的团体将在该物种中占多数,从而形成团体优势。在Wilson看来,利他就是这样一种特质,它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被遗传下来。33社会生物学(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34WilsonWilson用用近亲选择近亲选择(kin selection)说明他的观点:自然选择也偏好那些帮助亲属的行为,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确保自己的孩子,还能通过确保他们的近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遗传的机会。因为一个人的血亲有部分他或她的基因,确保亲属生存,他或她的基因在未来兴旺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亲属选择的利他主义是文明的敌人,如果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向着他们自己的亲属和部族,只有有限的世界和谐是可能的。34Wilson用近亲选择(用近亲选择(kin selection)说明)说明352.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论在文化发展中,人类将选择性地进化本身的技能、信念和技术。因为助人与利他行为是遍布于整个社会的行为,因此它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高,并已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社会进化论认为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责任规范:帮助他人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相互性规范相互性规范:帮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社会公平规范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352.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论363.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助人行为的规范的掌握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模仿很重要,儿童会模仿父母或他人的助人行为,并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助人行为也有较大的影响。规范和习俗的最好学习者,具有生存优势,学会了这些规则,更容易适应社会。36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374.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理论假设,就像人们在经济方面试图最大化他们的收益与付出比一样,人们在和他人的关系中试图最大化社交付出/收获的比率。按照这个理论,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助人。374.社会交换社会交换385.移情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利他主义假设移情是指把我们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以那个人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例如快乐和悲伤)的能力。当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移情,我们会试图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理由来帮助这个人,而无论我们会得到什么。巴特森(巴特森(19911991)提出了一个针对这一理论的模型:)提出了一个针对这一理论的模型:385.移情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利他主义假设39观察到他人观察到他人需要帮助需要帮助你是否对他你是否对他人产生移情人产生移情 否否你是否对他你是否对他人产生移情人产生移情 是是你只有利己时才助人你只有利己时才助人(即收益大于付出的(即收益大于付出的时候)时候)无论是否利己,你无论是否利己,你都会助人(即使付都会助人(即使付出大于收益时)出大于收益时)巴特森(巴特森(19911991):):P100 专栏专栏5-4 利己与利他利己与利他39观察到他人需要帮助你是否对他人产生移情观察到他人需要帮助你是否对他人产生移情 否你是否对他人否你是否对他人40(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1.情境因素:情境因素:(1 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互依文化(2 2)他人的存在:)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景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3 3)环境条件因素:)环境条件因素:天气的好坏、温度的高低等影响助人行为。例:城市过载假设例:城市过载假设:住在城里的人经常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使得他们经常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所淹没。(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4 4)时间压力因素:)时间压力因素:在悠闲的时候,人们更有可能去帮助他人。40(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1.情境因素:情境因素:41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紧急事件的旁观者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不要看热闹)Latan和Darley指出,人们在一个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之前,要经过五个决策步骤。如果旁观者没有达成这五步之中的任何一步,他们不会助人。41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42紧急事件发生紧急事件发生第一步:注意到事件第二步:把事件理解为紧急情况第三步:承担责任第四步:知道适当的帮助方式第五步:实施决策介入事件并帮助他人介入事件并帮助他人42紧急事件发生紧急事件发生432.助人者的特点助人者的特点个人因素:什么人更会助人?个人因素:什么人更会助人?u利他人格利他人格:在各种情境下使个体帮助他人的人格。u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男人更可能表现出骑士精神和英雄主义行为,女性则更可能承诺长期的助人行为。u心境因素:心境因素:心情好的时候做好事;心情差的时候为了减轻消极状态,人们也做好事。432.助人者的特点助人者的特点44u内疚感:内疚感:(guilt):):是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 时所唤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们常常会选择去帮助他人。u个人困扰:个人困扰:(Personal distress)是指当我们面对他人受难时所产生的个人反应,如恐惧、无助或任何类似的情绪。u同情性关怀:同情性关怀:(Empathic concern)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的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苦难。专栏5-5 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的测量44内疚感:(内疚感:(guilt):是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是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453.求助者的特点求助者的特点(被帮助者)(被帮助者)受他人喜欢吗受他人喜欢吗?愿意去帮助那些漂亮的、诚实的可爱的人是否值得帮助是否值得帮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的社会责任性别因素:性别因素:人们更愿意帮助女性453.求助者的特点(被帮助者)求助者的特点(被帮助者)46(三)增加助人行为(三)增加助人行为利他主义的社会化利他主义的社会化树立利他主义榜样、具体的帮助行为来学习、利他主义的内在动机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46(三)增加助人行为(三)增加助人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